• 272.00 KB
  • 2021-08-24 发布

高中化学作业20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含解析 人教版选修5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二十)‎ A组—基础巩固 ‎1.下列物质一定不是天然高分子的是(  )‎ A.塑料          B.蛋白质 C.淀粉 D.纤维素 解析 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是天然高分子,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答案 A ‎2.为了增加某些橡胶制品的强度,加工时往往需进行硫化处理,即将橡胶原料与硫磺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橡胶制品硫化程度越高,强度越大,弹性越差。下列橡胶制品中,加工时硫化程度较高的是(  )‎ A.橡皮筋 B.汽车外胎 C.普通气球 D.医用乳胶手套 解析 橡皮筋需要较好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A项错误;汽车外胎则需要较高的硬度与强度,弹性不用太好,硫化程度较高时符合要求,B项正确;气球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C项错误;橡胶手套需要较高的弹性,硫化程度不宜过高,D项错误。‎ 答案 B ‎3.下列有关塑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 B.热塑性塑料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C.酚醛树脂可制热固性塑料 D.通用塑料可以在任何领域中通用 解析 通用塑料指价格低、产量大、用途广泛的塑料,在日常生活中通用性强,但在许多领域需用到特种塑料。‎ 答案 D ‎4.塑料经改造后能像金属一样具有导电性,要使塑料聚合物导电,其内部的碳原子之间必须交替地以单键和双键结合(再经掺杂处理),目前导电聚合物已成为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研究的重要领域,由上述分析,下列聚合物经掺杂处理后可以制成“导电塑料”的是(  )‎ A.CH2—CH===CH—CH2 7‎ 解析 A、B、C三项内部的碳原子之间不是单双键交替;内部的碳原子之间是单双键交替,符合题意,B项正确。‎ 答案 B ‎5.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单体是(  )‎ ‎①CH2===CH—CH===CH2 ②CH3—C≡C—CH3 ③CH2===CH—CN ④CH3—CH===CH2 ⑤CH3CH===CH—CN ⑥CH3—CH===CH—CH3‎ A.③⑥ B.②③‎ C.①③ D.④⑤‎ 解析 该高聚物链节主链不含杂原子,属于加聚反应生成的高聚物,链节主链上存在碳碳双键结构,有6个碳原子,其单体必为两种,按如图所示断开 ‎,再将双键中的1个C—C打开,然后将半键闭合即可得该高聚物单体是CH2===CH—CH===CH2、CH2===CH—CN,故选C项。‎ 答案 C ‎6.下列对一些塑料制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塑料凉鞋可以热修补,是因为制作材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 B.聚乙烯塑料是线型高分子材料,具有热塑性,可反复加工多次使用 C.塑料制品废弃后采用的深埋作业,是因为塑料制品易分解 D.酚醛塑料制品如电木插座不能进行热修补,是因为酚醛塑料是体型高分子,不具有热塑性 解析 C项中塑料制品不易分解,故选C项。‎ 答案 C ‎7.在环境污染中一次性使用的聚苯乙烯材料带来的“白色污染”甚为突出,‎ 7‎ 这种材料难以分解,处理麻烦。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材料,它是聚乳酸,能在乳酸菌的作用下分解而排除污染。下列有关聚乳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乳酸是纯净物 B.其聚合方式与聚苯乙烯相似 C.其聚合方式与酚醛树脂不同 D.其单体为 解析 高聚物都是混合物。从新材料的结构式上看为聚酯类,是缩聚产物,O端补—H,C端补—OH可得单体。‎ 答案 D ‎8.硅橡胶是一种耐高温的橡胶,它是由二甲基二氯硅烷经过两种类型的反应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则这两种反应为(  )‎ A.消去,加聚 B.氧化,缩聚 C.水解,加聚 D.水解,缩聚 解析 在转化:n(CH3)2SiCl2―→―→中,前一步实现了有机物中卤素原子被羟基代替的反应,属于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然后是羟基脱去水分子形成了高聚物,属于缩聚反应。‎ 答案 D ‎9.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在于(  )‎ A.人造纤维的原料是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的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等 B.人造纤维的原料是石油、天然气等,合成纤维的原料是天然纤维 C.人造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合成纤维的成分是不饱和烃或烃的衍生物 D.人造纤维的成分是不饱和烃或烃的衍生物,合成纤维的成分是纤维素 解析 人造纤维是用木材等为原料,经化学加工处理得到的。合成纤维是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作原料加工制得的单体,经聚合反应制成的。人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主要区别在于合成它们的原料不同。‎ 答案 A 7‎ B组—能力提升 ‎10.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称为聚合物或高聚物,是因为它们大部分是由小分子通过聚合反应而制得的 B.的单体是 C.聚乙烯是由乙烯加聚生成的纯净物 D.高分子材料可分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两大类 解析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分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和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两类,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主要由加聚、缩聚两类反应制备,加聚和缩聚是聚合反应的两种类型。对于高分子化合物来说,尽管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却没有一个准确的相对分子质量,只有一个范围,但它们的结构均是由若干链节组成的。‎ 答案 C ‎11.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 A.1 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 1 mol B.该有机物水解所得产物能发生加成反应 C.该有机物可通过加聚反应生成 D.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解析 该有机物是由CH2===CHOOCCH3通过加聚反应得到的,且该有机物中存在 酯基,1 mol该有机物与NaOH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n mol NaOH,A项不正确;该有机物水解产物为和CH3COOH均不能发生加成反应,B项不正确;该有机物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D项不正确。‎ 答案 C ‎12.美丽的“水立方”(WaterCube)是北京奥运会游泳馆,采用膜材料ETFE(四氟乙烯和乙烯的共聚物),为场馆带来更多的自然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ETFE的结构中,存在—CF2—CF2—CH2—CH2—链节方式 7‎ B.四氟乙烯与乙烯发生缩聚反应得到ETFE C.以乙烯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可制得乙二醛 D.ETFE材料是热固型(体型结构)的塑料 解析 四氟乙烯和乙烯均含有碳碳双键,故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聚物的链节为—CF2—CF2—CH2—CH2—,A项正确,B项不正确;以乙烯为原料经过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方可制得乙二醛,C项不正确;ETFE材料是热塑型(线型结构)的塑料,D项不正确。‎ 答案 A C组—高分突破 ‎13.(2017·课标全国Ⅰ)[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化合物H是一种有机光电材料中间体。实验室由芳香化合物A制备H的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 ‎①RCHO+CH3CHORCH===CHCHO+H2O ‎②‎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 ‎(2)由C生成D和E生成F的反应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4)G为甲苯的同分异构体,由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芳香化合物X是F的同分异构体,X能与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反应放出CO2,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写出2种符合要求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出用环戊烷和2-丁炔为原料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其他试剂任选)。‎ 解析 已知各物质转变关系分析如下:G是甲苯同分异构体,结合已知②的反应物连接方式,则产物H左侧圈内结构来源于G,G为,F为 ‎,E与乙醇酯化反应生成F,E为,根据反应条件,D→E为消去反应,结合D的分子式及D的生成反应,则D为,所以C为,B为,再结合已知反应①,A为。‎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名称是苯甲醛;‎ ‎(2)C→D为与Br2的加成反应,E→F是酯化反应;‎ ‎(3)E的结构简式为;‎ ‎(4)F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为 ‎;‎ ‎(5),根据题意,其同分异构体中含有苯环、—COOH,先考虑对称结构,一种情况是其余部分写成两个—CH===CH2,则连接在苯环上不符合要求,其次是写成两个—CH3和一个—C≡CH,则其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峰面积比为6∶2∶1∶1的有机物结构简式为、‎ 7‎ ‎;‎ ‎(6)根据已知②,环戊烷需要先转变成环戊烯,再与2-丁炔进行加成就可以首先连接两个碳链,再用Br2与碳链上双键加成即可,即路线图为:‎ 答案 (1)苯甲醛 ‎(2)加成反应 取代反应 ‎ (任写两种)‎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