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 MB
  • 2021-08-24 发布

2018届二轮复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共60张)(全国通用)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考纲定位 选项示例 1. 了解元素、核素和同位素的 含义。 2. 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原子 序数、核 电荷数、质子数、 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 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 掌握元素周期律的实质。了 解元素周期表 ( 长式 ) 的结构 ( 周期、族 ) 及其应用。 5. 以第 3 周期为例,掌握同一 周 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1. 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 . . 解释的是: D. 热稳定性: Na 2 CO 3 >NaHCO 3 。 2 . 短周期元素 X 、 Y 、 Z 、 W 在元素周期表中 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Y 、 W 的原子序 数之和是 Z 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Z 、 W 均可与 Mg 形成离子化合物。 3 . 短周期主族元素 X 、 Y 、 Z 、 W 的原子序数 依次增大, X 原子的最外层有 6 个电子, Y 是迄今发现的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在周期 表中 Z 位于 ⅠA 族, W 与 X 属于同一主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由 Y 、 Z 两种元素组 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考纲导视 ] ( 续表 ) 考纲定位 选项示例 6. 以 Ⅰ A 族和 Ⅶ A 族为例,掌握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7. 了解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规律。 8.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 4.a 、 b 、 c 、 d 为短周期元素, 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 b 2 - 和 c +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d 与 b 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 1 。 5 .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W 、 X 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 X 的原子半径是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中最大的, W 与 Y 同族, Z 与 X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水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后溶液呈碱性。 [ 基础反馈 ] 1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 (1) 1 H 2 18 O 的摩尔质量为 20 g·mol - 1 ( (2) 13 C 和 15 N 核内中子数相差 1( ) 。 ) 。 (3) 不同的核素可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也可能具有相同的 中子数,也可能具有相同的质量数,还可能质子数、中子数、 质量数均不相同 ( ) 。 (5)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 ) 。 (6) 元素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 ) 。 (7)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或大于 3( 小于 8) 的一定是主族元素 ( ) 。 (8) 在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 ) 。 答案: (1)√ (2)√ (3) √ (4)× (5)× (6)× (7)√ (8)× 2.(1) 甲、乙是元素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相邻周期的两种元素 ( 其中甲在上一周期 ) ,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 ,则乙的原子序数可 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 ⅡA 族和 ⅦA 族元素,原子 序数分别为 m 和 n ,则 m 和 n 的关系为 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 x + 2 、 x + 8 、 x + 18 、 x + 32 (2) n = m + 5 、 n = m + 15 、 n = m + 29 考点一 原子结构 【 知识梳理 】 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1) 原子的微粒构成。 原子 元素 化学 (2) 原子构成的表示。 质量 电荷 原子 2. 原子结构中的微粒关系。 (1) 原子。 中子 质子 质子数-电荷数 (2) 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电荷数 3. 核外电子排布。 较低 K L M 电子层的表示方法及能量变化: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 核外电子总是最先排在能量 ______ 的电子层里,分层运 动。各电子层符号及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N O P Q (2) 每层最多排 ________ 个电子。 2 n 2 8 (3) 电子数最外层不能超过 ____(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____) ,次外层不超过 ____ ,倒数第三层不超过 ____ 。 (4) 常见的“ 10 电子”“ 18 电子”微粒。 ① 常见的“ 10 电子”微粒 。 2 18 32 ② 常见的“ 18 电子”微粒 。 4. 同位素、核素。 质子数 中子数 (1) 同位素:具有相同 ________ 而不同 ________ 的同一种元 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质子数 中子数 (2) 核素:具有一定 ________ 和一定 ________ 的一种原子。 (3) 同位素的“六同三不 同 ” 。 【 考点集训 】 [ 例 1](2016—201 7 学年河北保定定州中学月考 ) 科学家最近 发现了一种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 R ,这标志着人类对化学 的是 ( ) 。 A.R 与其他原子一样呈电中性 B.R 的质量数与 4 He 相同 C. 与氢元素的质子数相同 D.R 中不含质子可称为“零号元素” 解析: 粒子 R 只由四个中子构成,中子不带电,故 R 不显 电性,故 A 正确;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0 + 4 = 4 ,故 B 正确;氢元素的质子数为 1 ,该粒子只含有中子,不含有质子, 故 C 错误;该粒子只由四个中子构成,质子数为 0 ,可称为 “零 号元素” ,故 D 正确。 答案: C [ 例 2 ](2016—2017 学年度河南郸城一中月考 )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因为 9.0 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受损,产 生严重 的核泄漏。核泄漏物中含放射性元素碘 -131 ,则有关碘 的质子数相同,所以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相同, C 项错误;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 D 项错误。 答案: B ● 归纳总结 元素、核素、同位素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 A - Z ) 。 A. 原子序数为 94 B. 质子数为 94 C. 质量数为 239 D. 中子数为 94 答案: D 考点二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 知识梳理 】 1 .元素周期表。 (1) 形成: 1869 年,由俄国化学家 ____________ 初步绘制完 成。 门捷列夫 递增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2) 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 ______ 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把 ___________ 相同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横行。 ③把 _____________ 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 到下排成纵行。 周期序数 分类 元素种数 0 族元素原子序数 1 短周期 2 3 4 长周期 5 6 7 (3) 结构。 ① 周期 (7 个横行, 7 个周期 ) 。 2 2 8 10 8 18 18 36 18 54 32 86 32 118 ② 族 (18 个纵行, 16 个族 ) ,填写下列各族序数。 (4) 相关关系:周期数=原子电子层数; 主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最高价+ | 最低价 | = 8 。 ⅠA ⅡA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 __________ 递增,而呈 核电荷数 周期性 ________ 变化的规律。 例如: 第三周期元素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1) 电子排布 电子层数均为 ____ 层,最外层电子数由 ____ 逐渐增到 ____ (2) 原子半径 (3) 主要化合价 + 1 + 2 + 3 + 4 - 4 + 5 - 3 + 6 - 2 + 7 - 1 (4) 金属性、非金属性 3 1 7 递减 递减 递增 (续表) 第三周期元素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5) 单质与水或酸置换的难易程度 冷水 剧烈 与酸 反应快 与酸 反应慢 — (6) 氢化物的化学式 — SiH 4 PH 3 H 2 S HCl (7) 与 H 2 化合的难易程度 — (8) 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 — 难 易 增强 (续表) 第三周期元素 11 Na 12 Mg 13 Al 14 Si 15 P 16 S 17 Cl (9) 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10) 化学式 (11) 酸碱性 强碱 中强碱 两性氢 氧化物 弱酸 中强酸 强酸 最强 的酸 (12) 变化规律 Na 2 O MgO Al 2 O 3 SiO 2 P 2 O 5 SO 3 Cl 2 O 7 H 2 SiO 3 NaOH Mg(OH) 2 Al(OH) 3 减弱 增强 H 3 PO 4 H 2 SO 4 HClO 4 3. 同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项 目 同主族 ( 从上到下 ) (1) 最外层电子数 ______________ (2) 主要化合价 (O 、 F 无正价除外 ) 最高正价 ______ (3) 原子半径 (0 族除外 ) 逐渐 ______ (4) 得失电子能力 ( 副族和 0 族除外 ) 得电子能力由 ____ → ____ 失电子能力由 ____ → ____ (5) 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金属性 ______ ,非金属性 ______ (6)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碱性 ______ ,酸性 ______ (7) 非金属的气态氢化物 生成由 ______ 到 ______ ,稳定性由 ______ 到 ______ 相同 相同 增大 减弱 强 弱 弱 强 增强 增强 易 减弱 难 强 弱 4.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 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寻找元素。 半导体 ① 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能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又能 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 —— 可找到 ________ 材料; ②过渡元素区域 —— 可找到 _______ 和耐高温、耐腐蚀的 ______ 材料; 催化剂 合金 农药 ③ 非金属元素区域 —— 可制造 ______ 。 (2) 预测元素的性质 ( 由递变规律推测 ) 。 ①比较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的性质。 例如,金属性: Mg>Al , Ca>Mg ,则碱性: Mg(OH) 2 >Al(OH) 3 , Ca(OH) 2 ____Mg(OH) 2 ( 填“ > ”“ < ” 或“=” ) ; > ② 推测未知元素的某些性质。 难 黑 难 酸 不 如已知 Ca(OH) 2 微溶, Mg(OH) 2 难溶,可推知 Be(OH) 2 _____ 溶。 再如,已知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未学元素砹 (At) 应为 ______ 色固体,与氢气 ______ 化合, HAt 不稳定,水溶 液呈 ______ 性, AgAt______ 溶于水等。 【 考点集训 】 期律解释的是 ( ) 。 A. 酸性: H 2 SO 4 >H 3 PO 4 B. 非金属性: Cl>Br C. 碱性: NaOH>Mg(OH) 2 D. 热稳定性: Na 2 CO 3 >NaHCO 3 解析: A 项利用的是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来比较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正确; B 项根据周期表的位置关系 来判断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正确; C 项利用的是元素 金属性强弱来比较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正确; D 项,盐的热稳定性无法应用元素周期律判断,因此错 误。 答案: D ● 方法技巧 1. 元素的 “位 — 构 — 性”关系。 (1) 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下到上,元素的非金属性逐 渐增强,体现在: ①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② 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容易,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 即最高价含氧酸 ) 的酸性越 强; ④ 置换规律:氧化性强的非金属单质能置换出氧化性弱的 非金属单质。 (2) 同周期从右到左,同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增强,体现在: ①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② 单质与酸或水反应置换出氢气越容易; ③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 ( 碱 ) 的碱性越强; ④ 置换规律:活泼的 ( 还原性强 ) 金属能置换出不活泼的 ( 还 原性弱 ) 金属。 2. 元素 “位”“构”“ 性 ”之间的互推。 Y Z X W [ 例 5 ] 短周期元素 X 、 Y 、 Z 、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 Y 、 W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Z 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原子半径: X < Y < Z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X > Z C.Z 、 W 均可与 Mg 形成离子化合物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Y > W 解析: Y 、 W 的原子序数之和是 Z 的 3 倍,设 Y 的原子序 数为 x ,则 Z 的原子序数为 x + 1 , W 的原子序数为 x + 10 ,则 x + x + 10 = 3×( x + 1) ,解得 x = 7 ,即 Y 为 N ,结合位置关系可 知, Z 为 O , X 为 Si , W 为 Cl 。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 则原子半径为 X > Y > Z , A 错误;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 越稳定,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 X < Z , B 错误; Cl 的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则最高 价氧化物对应水 化物的酸性: Y < W , D 错误。 答案: C ● 方法技巧 元素周期表结构中隐含的两条规律 1. 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1) 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 (2) 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同侧时,原子序数差=族序数 差。两元素分布在过渡元素两侧时,四或五周期元素原子序数 差=族序数差+ 10 ,六、七周期元素原子序数差=族序数差+ 24 。 (3) 四、五周期的 ⅡA 与 ⅢA 族原子序数之差都为 11 ,六、 七周期为 25 。 2. 同主族、邻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差的关系。 (1)ⅠA 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2 、 8 、 8 、 18 、 18 、 32 。 (2)ⅡA 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8 、 8 、 1 8 、 18 、 32 。 (3)ⅢA ~ ⅦA 族元素,随电子 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 相差 8 、 18 、 18 、 32 。 (3)0 族元素,随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序数依次相差 8 、 8 、 18 、 18 、 32 、 32 。 [ 例 6 ] 短周期元素 X 、 Y 、 Z 、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W 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 A. 原子半径: W > Z > Y > X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X > W > Z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Y > X > W > Z D. 元素 X 、 Z 、 W 的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 数相等 解析: 同一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不同周期的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就越大, 所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是 Z > W > X > Y , A 错误;元素的非金 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 非金属性: X > W > Z ,所以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 酸性: X > W > Z , B 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氢 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 ,元素的非金属性: Y > X > W > Z ,所以 元素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Y > X > W > Z , C 正确;主族元素除 了 O 和 F 之外,最高化合价等于主族序数,所以 X 、 Z 、 W 的 最高化合价分别与其主族序数相等, D 正确。 答案: A ● 方法技巧 微粒半径大小的判断方法 [ 例 7 ](2016 年新课标卷 Ⅱ)a 、 b 、 c 、 d 为 短周期元素, a 的 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 b 2 - 和 c +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d 与 b A.a 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 1 B.b 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 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答案: A 解析: a 的原子中只有 1 个电子,则 a 为氢元素, a 、 b 、 c 、 d 为短周期元素, b 2 - 和 c +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 b 为氧元素, c 为钠元素, d 与 b 同族,则 d 为硫元素。 H 与 O 、 S 形成的化合物为 H 2 O 和 H 2 S ,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而 NaH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价, A 项错误;氧元素与其他三种元素能形成 H 2 O 、 H 2 O 2 、 SO 2 、 SO 3 、 Na 2 O 、 Na 2 O 2 , B 项正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原子半径: Na>S>O>H , C 项正确; d 和 a 形成的化合物为 H 2 S , H 2 S 的溶液呈弱酸性, D 项正确。 [ 例 8 ](2016 年新课标卷 Ⅰ)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 子序数依次增加。 m 、 p 、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01 mol·L - 1 r 溶液的 pH 为 2 , 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 ) 。 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的大小: W < X < Y B. 元素的非金属性: Z>X>Y 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解析: 短周期元素 W 、 X 、 Y 、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 、 p 、 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 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 常为黄绿色气体,则 Z 是氯元素; 0.01 mol·L - 1 r 溶液的 pH 为 2 , 说明 r 是强酸,因此 W 是氢元素; 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 m 是水, r 是 氯化氢, q 是次氯酸, p 是甲烷,因此 X 是碳元素, Y 是氧元 素。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 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 W < Y < X , A 错误;同周 期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自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 增强,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元素的非 金属性逐渐减弱,则元素的非金属性 Y>Z>X , B 错误; Y 的氢 化物是 H 2 O 或 H 2 O 2 , 二者在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 C 正确; 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碳酸为弱酸, D 错误。 答案: C 性强弱的依据的是 ( ) 。 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 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 性强弱 解析: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 强,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 A 正确; S 单质、 Cl 2 都是分子晶体, 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 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故 B 错误;元 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 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故 C 正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 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故 D 正确。 答案: B 三 表 元素周 期表 金属性 “ 右弱左 强,上弱下强,右上弱左下强 ” 非金属性 “左弱右强,下弱 上强,左下弱右上强 ” 金属活 动性顺 序表 按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Cu Hg Ag Pt Au 的顺 序,金属性逐渐减 弱 非金属 活动性 顺序表 按 F O Cl Br I S 的顺 序,非金属性逐 渐减弱 ● 方法技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三 反 应 置换 反应 强的置换弱的,适用于金属和非金属 与水或 酸反应 反应越剧烈,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 性越强,则金属性越强 与氢气 反应 反应越容易发生,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越强,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 强,则非金属性越强 ( 续表 ) 两 池 原电池 负极材料的金属性强于正极 电解池 在阳极首先放电的阴离子,其对应元素的非金 属性弱;在阴极首先放电的阳离子,其对应元 素的金属性弱 ( 续表 ) 考点三 化学键 【 知识梳理 】 1. 定义:相邻原子间强烈的 ____________ 。 相互作用 2. 分类。 离子 偏向 阴、 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类型 作用方式 成键微粒 存在 (1) 离子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的原子 ______ 化合物 (2) 共 价键 ① 极性键 共用 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 ____ 吸引电子能力强的原子 ______ 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______ 化合物 ② 非极 性键 共用电子对 ________ 同一非金属元素的原子 非金属 单质 不同 共价 不偏移 3.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 离子键 共价键 离子化合物:含 ________ 的化合物。 共价化合物:只由 ________ 构成的化合物。 4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1) 分子间作用力。 ①定义: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 ② 特点。 熔点 沸点 a .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 ______ 得多,它主要影响物质的 _____ 、 ______ 等物理性质,而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化学性 质。 弱 b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 绝大多数气态、液态、固态非金属单质分子之间。但如二氧化 硅、金刚石等由共价键形成的物质,微粒之间不存在分子间作 用力。 ③ 变化规律。 越大 越高 > > > 一般来说,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 大,分子间作用力 ______ ,物质的熔、沸点也 ______ 。例如, 熔、沸点: I 2 _____Br 2 _____Cl 2 _____F 2 ( 填“ > ”“ < ” 或“=” ) 。 (2) 氢键。 ①定义:分子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 ______ 的相互 作用。 ②形成条件:除 H 外,形成氢键的原子通常是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稍强 N 升高 ③ 存在:氢键存在广泛,如蛋白质分子、 H 2 O 、 NH 3 、 HF 等分子之间。分子间氢键会使物质的熔点和沸点 ______ 。 O F 【 考点集训 】 [ 例 1 0]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的是 ( ) 。 A.C 2 H 6 、 H 2 O 2 、 C 2 H 5 OH B.HCl 、 NaCl 、 MgCl 2 C.H 2 O 、 CO 2 、 Na 2 O 2 D.NaOH 、 NaClO 、 Na 2 O 解析: A 项各物质只存在共价键,正确; B 项 HCl 中只存在共价键,而 NaCl 、 MgCl 2 中存在离子键,错误; C 项 Na 2 O 2 中存在共价键和离子键,而 H 2 O 、 CO 2 中只存在共价键,错误; D 项 Na 2 O 中只存在离子键,而 NaOH 、 NaClO 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错误。 答案: A ● 归纳总结 化学键与化合物类型的关系 说明: (1) 离子化 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离子键只能存在 于离子化合物中; (2) 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共价单质分 子中。 [ 例 1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A.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 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 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 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解析 : 化合物中含有共价键,还可能含有离子键,若含离 子键则为离子化合物,若不含离子键,则为共价化合物, A 错 误, B 正确;共价分子可以为单质,也可以为化合物, C 错误; 通常情况下非金属原子间形成共价键,但有些金属原子与非金 属原子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如 AlCl 3 属于共价化合物, D 错误。 答案: B 判 断 依 据 化学键 类型 含离子键,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只含共价键,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类型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强碱、盐为离子化合物 一般非金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有机物 为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 性质 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为离子化合物 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为共价化合物 ● 方法技巧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判断方法 [ 例 1 2](2017 届甘肃平凉庄浪紫荆中学一模 ) 下列关于化学 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 A.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 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 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 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解析: 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 如 KOH 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故 A 正确;单质分子中有的 含有化学键,如 H 2 ,有的不含化学键,如稀有气体分子,故 B 错误;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不一定是极性分子,如果分子正负电 荷重心重合,则就是非极性分子,如 CCl 4 ,故 C 错误;含有共 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可能是离子化合物,如 NH 4 Cl ,故 D 错误。 答案: A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