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7.5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宁德市柘荣一中学等五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化学与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密切相关.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城市采用分质供水,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B.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市民购买家用汽车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能源
2.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
A.﹣1780kJ/mol B.﹣1220 kJ/mol C.﹣450 kJ/mol D.+430 kJ/mol
4.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减少C的物质的量 D.增加体系的压强
5.对于X+Y(s)⇌Z的平衡体系,若增大压强,Y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气态,Z为固态 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 D.X为固态,Z为固态
6.下列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桥中的NH4+离子向左侧烧杯移动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7.CO2可用于合成二甲醚(CH3OCH3),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则CO2与H2反应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1.5kJmol﹣1
B.2CO2(g)+3H2(g)═CH3OCH3(g)+H2O(g)△H=﹣25.5kJmol﹣1
C.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1.5kJmol﹣1
D.2CO2(g)+6H2(g)═CH3OCH3(g)+3H2O(g)△H=﹣72.5kJmol﹣1.
8.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nC(g),符合如图所示的结论是(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9.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气中有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s)后溶液颜色变浅
B.2NO2(g)⇌N2O4(g)△H<0,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加深
C.反应CO+NO2⇌CO2+NO△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H<0,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10.已知: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K1, H2(g)+I2(g)⇌HI(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和K2的关系为( )
A.K1=2K2 B.K1=K22 C.K1=K2 D.K1=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Z是KCl溶液,则电解时溶液中Cl﹣向Y极移动
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
D.电解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加适量水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溶液
12.已知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g)+N(g)⇌P(g)+Q(g),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为:c0(M)=1molL﹣1,c0(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此时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
A.0.5 B.1 C.0.25 D.2
13.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 (g),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NH3)=0.1 molL﹣1min﹣1 B.v (H2)=0.6 molL﹣1min﹣1
C.v (N2)=0.3 molL﹣1min﹣1 D.v (H2)=0.3 molL﹣1min﹣1
14.如图在置于空气的容器里盛有NaCl溶液,再放入缠绕着铜丝的铁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B.铁钉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C.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
D.如果把铜丝换成镁条,会加快铁钉的溶解
15.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
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AgCl是还原产物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16.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
17.测定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Ⅰ.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要配制250mL0.50mol/L的NaOH溶液,则需要NaOH固体质量为 ;
Ⅱ.(1)该图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是 ;
(2)取50mL NaOH溶液和50mL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Cl
NaOH
1
26.1
26.1
29.3
2
25.9
25.9
29.0
3
26.3
26.3
29.6
反应热Q= ,中和热△H= (取小数点后一位);
(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0=4.2J/(g℃),Q=﹣c0×m×△t)
(3)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18.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硫酸钠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石蕊试剂,一段时间后,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2)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下),则阴极上析出金属的质量为 ;
(3)若要用电镀方法在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银,应该选择的方案是 (填序号).
方案
X
Y
a溶液
A
银
石墨
AgNO3
B
银
铁
AgNO3
C
铁
银
Fe(NO3)3
D
铁
银
AgNO3
19.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负极材料是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
20.甲醇(CH3OH)燃料电池(DN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
(1)在25℃、101kPa时,1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726.5kJ,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电池的结构如如图所示.
通入甲醇的一极是 极(填“正”或“负”),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21.在一个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H>
0,其中SO3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2)用S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SO2)= ;
(3)8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此时SO3的转化率为 ;
(4)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K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n(SO3):n(SO2):n(O2)=2:2:1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SO2)逆=2v(O2)正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6)在第12min时,将容器压缩到1L,则该平衡向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
2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依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
(2)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使用的试剂有:①Na2CO3溶液;②
Ba(OH)2溶液;③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 (填序号);
(3)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冷却结晶、 除去NaCl(填写操作名称);
(4)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以防止Cl2与NaOH反应;若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产物仅是NaClO和H2,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Cl2和新型消毒剂ClO2都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若它们在消毒杀菌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所需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016-2017学年福建省宁德市柘荣一中学等五校联考高二(上)期中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
1.化学与以节能减排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密切相关.下列做法违背发展低碳经济的是( )
A.城市采用分质供水,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
B.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市民购买家用汽车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能源
【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分析】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解答】解:A、城市采用分质供水,收集雨水进行综合利用,节约了资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A错误;
B、大力发展汽车产业,鼓励市民购买家用汽车,将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不符合低碳经济,故B正确;
C、推广煤的气化、液化技术,提供清洁高效燃料,可以减少污染,符合低碳经济的理念,故C错误;
D、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氢能、核能等能源,减少了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了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经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与节能减排相关的知识,依据概念进行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已知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设△H和△S不随温度改变,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温下是自发变化 B.高温下是自发变化
C.任何温度下都是自发变化 D.任何温度下都是非自发变化
【考点】焓变和熵变.
【分析】根据△G=△H﹣T△S进行判断,如△G<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如果△G>0,则任何温度下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解答】解:反应2CO(g)=2C(s)+O2(g)的△H为正值,△S为负值,则△G=△H﹣T△S>0,
所以任何温度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根据△G=△H﹣T△S进行判断,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 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
A.﹣1780kJ/mol B.﹣1220 kJ/mol C.﹣450 kJ/mol D.+430 kJ/mol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反应热.
【解答】解:反应热△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所以对于S(s)+3F2(g)═SF6(g),其反应热△H=280KJ/mol+3×160KJ/mol﹣6×330KJ/mol=﹣1220kJ/mol,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反应热的计算,难度中等,清楚△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是解题关键.
4.对于反应A+B=C,下列条件的改变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
A.增加A的物质的量 B.升高体系的温度
C.减少C的物质的量 D.增加体系的压强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决定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内因),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为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根据每个因素的使用条件来回答.
【解答】解:A、对于反应A+B=C,如果B、C均是气体,而A是固体,增加A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故A错误;
B、升高体系的温度,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均加快,故B正确;
C、对于反应A+B=C,如果B、A均是气体,而C是固体,减少C的物质的量不会引起速率的变化,故C错误;
D、对固体或液体之间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的适用范围,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
5.对于X+Y(s)⇌Z的平衡体系,若增大压强,Y的平衡转化率增大,则X和Z可能的状态是( )
A.X为气态,Z为固态 B.X为固态,Z为气态
C.X为气态,Z为气态 D.X为固态,Z为固态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分析】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据此分析.
【解答】解:增大压强,Y的转化率增大,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所以X为气态,Z为固态,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Y为固体,题目难度中等.
6.下列关于如图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盐桥中的NH4+离子向左侧烧杯移动
B.铜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Cu﹣2e﹣═Cu2+
C.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银电极流向铜电极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属于原电池,铜易失去电子而作负极,银作正极,铜电极上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铜沿导线流向正极银.
【解答】解:A.该原电池中,铜是负极,银是正极,盐桥中的NH4+离子向右侧烧杯正极移动,故A错误;
B.铜电极上铜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u﹣2e﹣=Cu2+,故B正确;
C.外电路中的电子从铜电极沿导线流向银电极,故C错误;
D.该装置没有外接电源,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而不是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原理,根据原电池的定义、电极反应类型、电子的流向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盐桥中阴阳离子的移动方向.
7.CO2可用于合成二甲醚(CH3OCH3),有关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则CO2与H2反应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1.5kJmol﹣1
B.2CO2(g)+3H2(g)═CH3OCH3(g)+H2O(g)△H=﹣25.5kJmol﹣1
C.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1.5kJmol﹣1
D.2CO2(g)+6H2(g)═CH3OCH3(g)+3H2O(g)△H=﹣72.5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由①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②得到2CO2(g)+6H2(g)═CH3OCH3(g)+3H2O(g),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由①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
②2CH3OH(g)═CH3OCH3(g)+H2O(g)△H=﹣23.5kJmol﹣1,
结合盖斯定律可知,①×②+②得到2CO2(g)+6H2(g)═CH3OCH3(g)+3H2
O(g),则△H=(﹣49.0kJmol﹣1)×2+(﹣23.5kJmol﹣1)=﹣121.5kJmol﹣1,
即CO2与H2反应合成二甲醚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H=﹣121.5kJmol﹣1,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为高频考点,把握已知反应与目标反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盖斯定律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8.对于达到平衡的反应:2A(g)+B(g)⇌nC(g),符合如图所示的结论是( )
A.P1>P2,n>3 B.P1>P2,n<3 C.P1<P2,n>3 D.P1<P2,n<3
【考点】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分析】分析该图象题,需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结合图象中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判断反应改变的条件等,如本题可利用“先拐先平数值大”推知P1<P2,在利用平衡时C%的变化可知增大压强,C%变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利用平衡移动原理知方程式中反应物气体计量系数和小于产物气体计量系数和,即n>3.
【解答】解:由“先拐先平数值大”可知P1<P2,再结合图示可知增大压强,产物C的百分含量降低,说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利用“加压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可推知方程式中气体计量系数和的关系式:n>3.
故选C.
【点评】图象题的解答方法是“一看二想三判断”,即看图象中横纵坐标的意义、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以及起点、折点、交点和终点等,然后联想有关规律,最后利用图中表现出关系和所学规律相比,得出题目的要求或相关的结论.
9.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氯气中有下列平衡Cl2+H2O⇌HCl+HClO,当加入AgNO3(s)后溶液颜色变浅
B.2NO2(g)⇌N2O4(g)△H<0,升高温度可使体系颜色加深
C.反应CO+NO2⇌CO2+NO△H<0,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H<0,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
【考点】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分析】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为: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使用勒夏特列原理时,该反应必须是可逆反应,否则勒夏特列原理不适用,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A.加入AgNO3溶液后,AgNO3和HCl反应导致平衡正向移动,则溶液颜色变浅,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A不选;
B.2NO2(g)⇌N2O4(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则NO2的浓度增大,混合气体的颜色加深,该变化能够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B不选;
C.反应CO(g)+NO2(g)⇌CO2(g)+NO(g)△H<0,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着吸热的逆向移动,该变化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C不选;
D.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则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该变化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故D选;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化学平衡及其影响,试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培养了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
10.已知: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K1, H2(g)+I2(g)⇌HI(g)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和K2的关系为( )
A.K1=2K2 B.K1=K22 C.K1=K2 D.K1=
【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分析】化学计量数为倍数关系,则化学平衡常数为指数关系,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为K1,
H2(g)+I2(g)⇌HI(g)的平衡常数为K2,
二者化学计量数为2倍关系,
则K1=K22,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K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倍数与指数的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1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Z是KCl溶液,则电解时溶液中Cl﹣向Y极移动
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Y是待保护金属
D.电解硫酸溶液一段时间后,加适量水可使溶液恢复到原溶液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A、根据电解KCl的工作原理知识来回答;
B、电解精炼铜时,金属铜为阴极,粗铜为阳极,电解质含有铜离子的盐;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金属作阴极能被保护;
D、惰性电极电解硫酸溶液相当于电解水,但是若是阳极材料是活泼材料,则电极参与反应,不是电解水.
【解答】
解:根据电解池中电子的流向:电解池的阳极→电源的正极,所以X是阳极,Y是阴极.
A、电解KCl,电解时溶液中Cl﹣向阳极X极移动,故A错误;
B、电解精炼铜时,X是粗铜,Y是纯铜,Z是CuSO4溶液,故B错误;
C、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待保护金属作阴极,即为Y电极,故C正确;
D、惰性电极电解硫酸溶液相当于电解水,但是若是阳极材料是活泼材料,则电极参与反应,不是电解水,此时电解质复原不能通过加水来实现,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以及电镀池、电解精炼铜装置的有关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难度中等.
12.已知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g)+N(g)⇌P(g)+Q(g),反应物的初始浓度分别为:c0(M)=1molL﹣1,c0(N)=2.4molL﹣1;达到平衡后,M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此时平衡常数K的数值为( )
A.0.5 B.1 C.0.25 D.2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达到平衡后,M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
M(g)+N(g)⇌P(g)+Q(g)
开始 1 2.4 0 0
转化 0.6 0.6 0.6 0.6
平衡 0.4 1.8 0.6 0.6
结合K为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计算.
【解答】解:达到平衡后,M的平衡转化率为60%,则
M(g)+N(g)⇌P(g)+Q(g)
开始 1 2.4 0 0
转化 0.6 0.6 0.6 0.6
平衡 0.4 1.8 0.6 0.6
则此时平衡常数K==0.5,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平衡三段法、K的计算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利用平衡浓度计算K,题目难度不大.
13.在四个相同的容器中,分别进行合成氨的反应:N2(g)+3H2(g)⇌2NH3 (g),则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v(NH3)=0.1 molL﹣1min﹣1 B.v (H2)=0.6 molL﹣1min﹣1
C.v (N2)=0.3 molL﹣1min﹣1 D.v (H2)=0.3 molL﹣1min﹣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以同一个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进行比较,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N2(g)+3H2(g)⇌2NH3(g),可将各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v(N2)进行比较,
A.v(N2)=v(NH3)=0.05 molL﹣1min﹣1;
B.v(N2)=v (H2)=0.2 molL﹣1min﹣1;
C.v (N2)=0.3 molL﹣1min﹣1;
D.v(N2)=v (H2)=0.1 molL﹣1min﹣1,
则速率最大的为C.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相关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把握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化学计量数之比为解答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注意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快慢要以同一个物质进行比较.
14.如图在置于空气的容器里盛有NaCl溶液,再放入缠绕着铜丝的铁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铜丝表面有气泡产生
B.铁钉上发生的反应为:Fe﹣3e﹣═Fe3+
C.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
D.如果把铜丝换成镁条,会加快铁钉的溶解
【考点】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分析】Cu、Fe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Fe易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Cu、Fe和NaCl溶液构成原电池,发生吸氧腐蚀,Fe作负极、Cu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A.Cu丝表面电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所以Cu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
B.Fe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故B错误;
C.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Fe2+、OH﹣反应生成Fe(OH)2,Fe(OH)2不稳定,被空气氧化生成Fe(OH)3,Fe(OH)3失水生成带结晶水的氧化铁,即铁锈,所以看到的现象是一段时间后铁钉上出现红色物质,故C正确;
D.如果把铜丝换成镁条,Mg易失电子作负极、Fe作正极而被保护,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侧重考查电化学知识,明确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即可解答,易错选项是A,注意铁发生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区别,题目难度不大.
15.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
应可表示为: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正极反应式Ag+Cl﹣﹣e﹣═AgCl
B.AgCl是还原产物
C.Na+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
D.每生成1 mol Na2Mn5O10转移2 mol电子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根据电池总反应可判断出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方程式中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形成闭合电路.
【解答】解:A、根据电池总反应:5MnO2+2Ag+2NaCl=Na2Mn5O10+2AgCl,可判断出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负极发生反应的电极方程式为:Ag+Cl﹣﹣e﹣=AgCl,而不是正极方程式,故A错误;
B、反应中Ag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Ag应为原电池的负极,AgCl是氧化产物,故B错误;
C、在原电池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故C错误;
D、根据方程式中5MnO2生成1Na2Mn5O10,化合价共降低了2价,所以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和离子的定向移动以及电化学的简单计算,做题时要注意总电池反应式的判断利用,运用两极上的反应特点做题,分析M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该题的难点.
16.已知某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在不同的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如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1.67
1.11
1.00
0.60
0.38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g)+H2O(g)⇌CO2(g)+H2(g)
B.上述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若在1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
各1mol,5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mol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则此时的温度为1000℃
【考点】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分析】A、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是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化学方程式;
B、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C、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判断;
D、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数值计算分析.
【解答】解:A、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是生成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除以反应物平衡浓度幂次方乘积得到化学方程式式为K=,化学方程式为:CO(g)+H2O(g)═CO2(g)+H2(g),故A正确;
B、分析图表数据,平衡常数随温度升高减小,说明升温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吸热反应,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B正确;
C、依据化学平衡三段式列式计算浓度商和平衡常数比较分析,若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2和H2各1mol,5 min后温度升高到830℃,此时测得CO2为0.4 mol时,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Cl
NaOH
1
26.1
26.1
29.3
2
25.9
25.9
29.0
3
26.3
26.3
29.6
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可以用其他物质的量代替平衡浓度计算,Q=
=2.25≠1,此时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
D、依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和平衡常数数值计算分析,温度为1000℃平衡常数K==0.6=,若平衡浓度符合下列关系式: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衡常数计算和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注意平衡常数随温度变化,掌握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52分)
17.测定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
Ⅰ.某实验小组用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要配制250mL0.50mol/L的NaOH溶液,则需要NaOH固体质量为 5.0g ;
Ⅱ.(1)该图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是 使酸与碱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
(2)取50mL NaOH溶液和50mL盐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表: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HCl
NaOH
1
26.1
26.1
29.3
2
25.9
25.9
29.0
3
26.3
26.3
29.6
反应热Q= 1344J ,中和热△H= ﹣53.8 kJ/mol (取小数点后一位);
(近似认为0.50mol/L NaOH溶液和0.50mol/L盐酸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0=4.2J/(g℃),Q=﹣c0×m×△t)
(3)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57.3kJ/mol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等 .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Ⅰ.根据公式m=nM=cVM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
Ⅱ.(1)环形玻璃搅拌棒通过搅拌使酸与碱混合均匀;
(2)先判断温度差的有效性求出温度差平均值,然后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
(3)根据测量原理: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后根据△H=﹣kJ/mol计算出反应热.
【解答】解:Ⅰ.(1)需要称量NaOH固体m=nM=cVM=0.5mol/L×0.25L×40g/mol=5.0g,故答案为:5.0g;
Ⅱ.(1)该图中环形玻璃搅拌棒的作用是使酸与碱混合均匀,充分反应,故答案为:使酸与碱混合均匀,充分反应;
(2)3次温度差分别为:3.2℃,3.1℃,3.3℃,3组数据都有效,温度差平均值=3.2℃;50mL NaOH溶液和50mL盐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5L×0.50mol/L=0.025mol,溶液的质量为100ml×1g/ml=100g,温度变化的值为△T=3.2℃,则生成0.025mol水放出的热量为Q=mc△T=100g×4.2J/(g℃)×3.2℃=1344J,即1.344KJ,所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53.8kJ/mol;
故答案为:1344J;﹣53.8 kJ/mol;
(3)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温度差偏小,测得的热量偏小,中和热的数值偏小,故答案为: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等.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中和热的测定,题目难度中等,涉及溶液的配制、反应热的计算,注意理解中和热的概念以及测定反应热的误差等问题,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8.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根据如图装置,回答以下问题:
(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硫酸钠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石蕊试剂,一段时间后,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变蓝、产生气泡 ,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4OH﹣﹣4e﹣=2H2O+O2↑ .
(2)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CuSO4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阳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为0.224L(标准状况下),则阴极上析出金属的质量为 1.28g ;
(3)若要用电镀方法在铁表面镀一层金属银,应该选择的方案是 D (填序号).
方案
X
Y
a溶液
A
银
石墨
AgNO3
B
银
铁
AgNO3
C
铁
银
Fe(NO3)3
D
铁
银
AgNO3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1)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在阳极上产生的是氧气,在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据此回答;
(2)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CuSO4溶液,阳极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得到;
(3)依据电镀原理分析判断,镀层金属做阳极,待镀金属做阴极,电解质溶液中含镀层离子.
【解答】(1)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钠,在阳极上产生的是氧气4OH﹣﹣4e﹣=2H2O+O2↑,在阴极上产生的是氢气,阴极附近碱性增加,遇到石蕊试剂,溶液变蓝,故答案为:溶液变蓝,产生气泡;4OH﹣﹣4e﹣=2H2O+O2↑;
(2)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CuSO4溶液,阳极是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阴极铜离子得到电子生成铜,依据电极反应和电子守恒计算得到;阳极电极反应4OH﹣﹣4e﹣=2H2O+O2↑,阴极电极反应Cu2++2e﹣=Cu,依据电子守恒得到2Cu~O2~4e﹣,阳极上产生气体巍峨氧气标准状况的体积为0.224L,物质的量是0.01mol,则阴极上析出金属铜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0.02mol×64g/mol=1.28g,
故答案为:1.28;
(3)电镀原理时,镀层金属做阳极,待镀金属做阴极,电解质溶液中含镀层离子.
A、铁上镀银,银做阴极不符合电镀原理,故A错误;
B、铁上镀银,银做阴极不符合电镀原理,故B错误
C、铁做阴极,银做阳极,硝酸铁做电解质溶液,不符合电镀原理,故C错误;
D、铁做阴极,银做阳极,硝酸银做电解质溶液,符合电镀原理,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涉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氯气的检验等知识点,知道离子放电顺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方法、氯气的检验方法及现象,题目难度不大.
19.铅蓄电池是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时,负极材料是 Pb ,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 变小 (“变大”、“变小”或“不变”);
(2)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PbSO4+2e﹣=Pb+SO42﹣ .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依据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分析,放电为原电池,充电为电解池,依据反应的总电池反应,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原电池反应中Pb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PbO2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充电过程中原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做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原电池正极和电源正极连接做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铅蓄电池的电池总反应式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放电为原电池,依据反应的总电池反应,结合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原电池反应中Pb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在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PbO2中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是在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铅,反应消耗硫酸,所以电解液中H2SO4的浓度将变小,故答案为:Pb;变小;
(2)充电过程中原电池的负极连接电源负极做电解池的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PbSO4+2e﹣=Pb+SO42﹣,故答案为:PbSO4+2e﹣=Pb+SO42﹣.
【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的分析应用,主要是电极反应书写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
20.甲醇(CH3OH)燃料电池(DNFC)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动汽车最佳候选动力源.
(1)在25℃、101kPa时,1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726.5kJ,则甲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 ;
(2)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电池的结构如如图所示.
通入甲醇的一极是 负 极(填“正”或“负”),写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O2+4H++4e﹣═2H2O .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分析】(1)在25℃、101kPa下,1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726.5kJ,依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注意问题,标注对应反应的焓变;
(2)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解答】解:(1)在25℃、101kPa下,1mol 液态甲醇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726.5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
故答案为:CH3OH(l)+O2(g)=CO2(g)+2H2O(l)△H=﹣726.5KJ/mol;
(2)甲醇﹣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负极上甲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故答案为:负;O2+4H++4e﹣═2H2O.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和燃料电池中电极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
21.在一个2.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3(g)⇌2SO2(g)+O2(g)△H>0,其中SO3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
(2)用SO2表示0~8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SO2)= 0.025 mol/(Lmin) ;
(3)8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此时SO3的转化率为 66.7% ;
(4)升高温度,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K值将 增大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5)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BC ;
A.n(SO3):n(SO2):n(O2)=2:2:1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v(SO2)逆=2v(O2)正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
(6)在第12min时,将容器压缩到1L,则该平衡向 逆反应 (填“正反应”或“逆反应”)方向移动,判断理由是 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分析】(1)化学平衡常数K等于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先计算三氧化硫的平均反应速率,再根据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计算氧气反应速率;
(3)8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此时SO3的转化率=×100%;
(4)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5)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不变、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物理量不变;
(6)在第12min时,容器压缩到1L,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解答】解:(1)由2SO3(g)⇌2SO2(g)+O2(g)可知化学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2)三氧化硫平均反应速率==0.025mol/(Lmin),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其反应速率之比,所以二氧化硫反应速率为0.025 mol/(Lmin),故答案为:0.025 mol/(Lmin);
(3)8min时反应达平衡状态,此时SO3的转化率=×100%=×100%=66.7%,
故答案为:66.7%;
(4)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K增大,故答案为:增大;增大;
(4)A.n(SO3):n(SO2):n(O2)=2:2:1,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A错误;
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的可逆反应,当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时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
C.v(SO2)逆=2v(O2)正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容器内气体质量、气体体积始终不变,则密度始终保持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BC;
(6)在第12min时,容器压缩到1L,体积减小的瞬间,三氧化硫物质的量不变、物质的量浓度增大,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则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故答案为:逆反应;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点评】
本题考查较综合,涉及平衡计算、平衡状态的判断、平衡移动等知识点,侧重考查计算、基本理论,知道只有反应前后改变的物理量才能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依据,题目难度中等.
22.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NaOH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依据图,完成下列填空:
(1)写出电解饱和食盐水的离子方程式 2Cl﹣+2H2O2OH﹣+H2↑+Cl2↑ ;
(2)为有效除去粗盐中的Ca2+、Mg2+、SO42﹣,使用的试剂有:①Na2CO3溶液;②Ba(OH)2溶液;③稀盐酸,其合理的加入顺序为 ②①③ (填序号);
(3)脱盐工序中利用NaOH和NaCl在溶解度上的差异,通过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除去NaCl(填写操作名称);
(4)隔膜法电解食盐水时,电解槽分隔为阳极区和阴极区,以防止Cl2与NaOH反应;若采用无隔膜电解冷的食盐水,产物仅是NaClO和H2,则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Cl+H2O═H2↑+NaClO ;
(5)Cl2和新型消毒剂ClO2都可用于自来水的消毒杀菌,若它们在消毒杀菌过程中的还原产物均为Cl﹣,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所需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2 .
【考点】电解原理.
【分析】(1)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生成氯气、氢气、烧碱;
(2)有效除去Ca2+、Mg2+、SO42﹣,应注意碳酸钠在钡试剂之后;
(3)经过一段时间的电解,NaCl溶液浓度在下降,NaOH溶液浓度在上升.当NaOH溶液质量分数变成10%,NaCl溶液质量分数变成16%时,停止电解,电解液加热蒸发,由于NaOH的溶解度大于NaCl,通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和过滤后可除去后经过滤除去NaCl,获得的NaCl可循环使用,据此进行解答;
(4)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氯气还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得到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
(5)根据得到相同电子数需要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来解题.
【解答】解:(1)电解精制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氢气、烧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
故答案为:2Cl﹣+2H2O2OH﹣+H2↑+Cl2↑;
(2)SO42﹣、Ca2+、Mg2+等分别与Ba(OH)2溶液、Na2CO3溶液反应生成沉淀,可再通过过滤除去,Na2CO3溶液能除去过量的Ba(OH)2溶液,盐酸能除去过量的Na2CO3溶液和Ba(OH)2溶液,所以应先加Ba(OH)2溶液再加Na2CO3溶液,最后加入盐酸,所以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②①③,
故答案为:②①③;
(3)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则在温度高的时候,生成氢氧化钠晶体即可除去氯化钠,所以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分离的方法是:蒸发浓缩、过滤;
故答案为:蒸发浓缩;过滤;
(4)电解饱和食盐水产物是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氯气还可以和氢氧化钠之间反应得到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整个过程发生的反应是:NaCl+H2O═H2↑+NaClO;故答案为:NaCl+H2O═H2↑+NaClO;
(5)因一个ClO2转变成Cl﹣需要得到10个电子,而一个Cl2转变成Cl﹣需要得到10个电子,消毒等量的自来水,根据转移电子数相等,所需Cl2和C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故答案为:5:2.
【点评】本题考查粗盐提纯及电解原理,明确发生的离子反应及电解反应是解答的关键,注意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及试剂的添加顺序,题目难度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