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00 KB
  • 2021-08-24 发布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集宁一中期中化学考试 第I卷(选择题)‎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一、单选题(本题有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 ‎1.过滤后的食盐水仍含有可溶性的Ca2+,Mg2+,SO42- 杂质,通过如下几个实验步骤,可制得纯净的食盐水:① 加入稍过量的Na2CO3溶液;② 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③ 加入稍过量的BaCl2 溶液;④滴入稀盐酸至无气泡产生;⑤ 过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③②①⑤④ B. ①②③⑤④ C. ②③①④⑤ D. ③⑤②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要除去食盐水含有的可溶性的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实质就是除去Ca2+、Mg2+、SO42-,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将Mg2+转化为Mg(OH)2沉淀除去,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将SO42-转化为BaSO4沉淀除去,除去Mg2+和SO42-,不用考虑先后顺序;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使Ca2+和过量Ba2+转化为CaCO3和BaCO3沉淀除去,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这样碳酸钠溶液才能除去过量Ba2+;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①⑤④或③②①⑤④,故选A。‎ ‎【点睛】加入碳酸钠溶液一定要放在加入氯化钡溶液之后是确定试剂加入顺序的关键步骤,否则碳酸钠溶液不能除去过量Ba2+。‎ ‎2.将5 mol·L-1的Mg(NO3)2溶液a mL稀释至b mL,稀释后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答案】B ‎【解析】‎ ‎【详解】5mol/L的Mg(NO3)2溶液中硝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 mol/L,由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可知,当a mL稀释至b mL 时,硝酸根的物质的量不变,则稀释后溶液中硝酸根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故选B。‎ ‎3. 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下列气体所占有的体积最大的是 A. O2 B. CH‎4 ‎C. CO2 D. SO2‎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是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在质量相同时,摩尔质量越小,物质的量越大;选项中CH4的摩尔质量最小,所以答案选B。‎ ‎4.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这种做法的化学原理是( )‎ A. 胶体的电泳 B. 血液的氧化反应 C. 胶体的聚沉 D. 血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血液属于胶体,因为没有外接电源,所以不属于电泳,故不选A项;‎ B项,血液和NaCl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选B项;‎ C项,血液属于胶体,所以血液应具备胶体的性质,在遇到电解质溶液或加热时候都会发生聚沉,“往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从而阻止进一步出血,以及防止细菌感染,属于胶体的聚沉,故选C项;‎ D项,血液和氯化钠不具备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所以不发生复分解反应,故不选D项;‎ 故答案选C。‎ ‎5.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 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 g氧气的物质的量,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氧原子数目为2NA个,故A错误;‎ B选项,水为3原子分子,故0.5 mol水中含1.5 mol原子,则0.5 mol水中含1.5NA个原子,故B正确;‎ C选项,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个,故C正确;‎ D选项,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故D正确的;‎ 综上所述,答案为A。‎ ‎6.实验室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暴沸 B. 实验时冷却水应从A进入,从B流出 C. 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 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NaCl和MgCl2‎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为防止暴沸,蒸馏烧瓶需加入少量沸石,选项A正确;‎ B.冷凝管内冷却水的流向,应该是低进高出,即从B进入,从A流出,选项B错误;‎ C.通过蒸馏,锥形瓶中能收集到纯净的蒸馏水,选项C错误;‎ D.该装置只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水和无机盐,不能将NaCl和MgCl2分离,选项D错误。‎ 答案为A。‎ ‎7.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1~100 nm之间 B. 光线照射的时候都有光亮的通路 C. 颜色都呈红褐色 D. 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都呈棕黄色 ‎【答案】D ‎【解析】‎ ‎【分析】‎ 胶体的粒子直径为1-100nm,溶液的粒子直径为1nm,胶体有丁达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强电解质会破坏胶体的稳定性,形成沉淀,据以上分析进行解答。‎ ‎【详解】A.氯化铁溶液属于溶液,粒子直径小于1nm,故A错误; ‎ 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光线照射的时候都有光亮的通路,而溶液没有此现象,故B错误; ‎ C.氯化铁为棕黄色溶液,氢氧化铁胶体为红褐色,故C错误;‎ D.氯化铁为棕黄色溶液;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过量盐酸后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氢氧化铁)溶解,生成氯化铁,溶液呈棕黄色,所以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都呈棕黄色,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三大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不同,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本题中注意氯化铁溶液是棕黄色的液体,氢氧化铁胶体是红褐色液体,C为易错点。‎ ‎8.已知1.505×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 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16 g B. ‎32 g /mol C. ‎64 g /mol D. ‎‎32 g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公式N=nNA=NA;则M==mol-1=‎32g/mol,答案D。‎ 考点:考查了摩尔质量的相关知识。‎ ‎9.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B.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C. 气体的性质不同 D.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远大于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 ‎【详解】A、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A错误;‎ B、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远大于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气体分子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B错误;‎ C、影响气体体积的因素有分子大小、数目多少以及分子之间的距离,与分子的性质无关,C错误;‎ D、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相等,且远大于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大小,影响气体体积的主要因素是气体物质的量的多少,D正确。‎ 答案选D。‎ ‎10.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 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属于胶体聚沉 C.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向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氨水 D. 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别NaCl溶液和Fe(OH)3胶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呈现电中性,胶体本身不带电,但是能够吸附带电离子形成胶粒,故A错误;‎ B、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发生双水解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2Fe3++3CO32-+3H2O=2Fe(OH)3↓+3CO2↑,不涉及胶体聚沉,故B说法错误;‎ C、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加热至出现红褐色液体,停止加热,即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向饱和FeCl3溶液加入NH3·H2O,发生FeCl3+3NH3·H2O=Fe(OH)3↓+3NH4Cl, 故C说法错误;‎ D、胶体的性质之一是具有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故D说法正确;‎ 答案为D。‎ ‎11.下列溶液中Cl-浓度与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是( )‎ A. 175mL1mol·L-1的FeCl3溶液 B. 75mL2mol·L-1NH4Cl溶液 C. 150mL1mol·L-1的KCl溶液 D. 50mL1mol·L-1的NaCl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50mL1mol·L-1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3=3 mol·L-1;‎ A. 175mL1mol·L-1的Fe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3=3 mol·L-1‎ ‎,与题意相符,故A正确;‎ B. 75mL2mol·L-1NH4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1=2mol·L-1,与题意不相符,故B错误 ;‎ C. 150mL1mol·L-1的K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1mol·L-1,与题意不相符,故C错误;‎ D. 50mL1mol·L-1的NaCl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1=1mol·L-1,与题意不相符,故D错误;‎ 故答案选A。‎ ‎【点睛】在电解质溶液中,某一离子浓度=该物质的浓度×该离子的个数,与该溶液的体积无关,即VL amol/LA2B3溶液中,c(A3+)=amol/L×2=2amol/L,c(B2-)=amol/L×3= 3amol/L。‎ ‎12.实验需要配制KMnO4溶液,下列操作会引起所配溶液浓度偏大的是(  )‎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 B. 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 C. 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没有再加蒸馏水 D.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cB=nB/V结合操作分析解答。‎ ‎【详解】A.容量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干燥即用来配制溶液,由于不影响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因此所配溶液浓度不变,A不符合;‎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刻度线,则溶液的体积偏小,导致配制的溶液的浓度偏大,B符合;‎ C.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不需要任何操作,因此没有再加蒸馏水,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影响,C不符合;‎ D.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并将洗涤液转移入容量瓶中,操作正确无误,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影响,D不符合;‎ 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溶液配制的操作方法以及判断误差的角度。即根据cB=nB/V 可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配制的误差都是由溶质的物质的量nB和溶液的体积V引起的。误差分析时,关键要看配制过程中引起n和V怎样的变化。‎ ‎13.欲除去某溶液里混有的少量杂质,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 )‎ A. KCl溶液(BaCl2):加过量K2SO4溶液,过滤 B. CO2(HCl):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洗气 C. 丁醇(乙二醇)(沸点分别为‎117.5℃‎、‎198℃‎):蒸发 D. 碘单质I2(NaCl):加热升华后,再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A、加入过量K2SO4溶液,引入先杂质SO42-,故A不正确;‎ B、CO2属于酸性气体,也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因此除去CO2中混有HCl,常采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故B不正确;‎ C、丁醇和乙二醇互溶,利用其沸点不同,采用蒸馏的方法进行分离,故C不正确;‎ D、I2易升华,NaCl性质稳定,因此采用加热升华后,再凝华的方法,除去I2中NaCl,故D正确;‎ 答案为D。‎ ‎14.如图是病人输液用的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标签所提供的信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5%葡萄糖注射液 ‎500 mL ‎【性状】本品为无色或几乎为无色的透明液体 ‎【规格】500 mL ‎‎25 g ‎【贮藏】密封保存 A. 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是5%‎ B. 葡萄糖摩尔质量为‎180 g·mol-1‎ C. 该注射液的密度约为‎1g·cm-3‎ D. 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014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由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5%,故A正确;‎ B项、由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可知,相对分子质量为180,摩尔质量为‎180 g·mol-1,故B正确;‎ C项、由标签所提供信息可知,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25 g,则注射液的密度约为=‎0.05g/mL=‎0.05g/cm3,故C错误;‎ D项、由标签所提供的信息可知,500 mL5%葡萄糖注射液的质量‎25 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0.00694mol,该注射液中葡萄糖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14mol/L,故D正确;‎ 故选C。‎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 ‎15.(1)用20gNaOH配成250mL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取出5mL该溶液,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再加水稀释至100mL,则稀释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其中含NaOH的质量为___。‎ ‎(2)现有14.4gCO和C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其体积为‎8.96L。‎ ‎①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 ‎②混合气体中碳原子的个数为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 (1). 2mol/L (2). 2mol/L (3). 0.1mol/L (4). ‎0.4g (5). ‎36g·mol-1 (6). 0.4NA ‎【解析】‎ ‎【详解】(1)20gNaOH的物质的量=‎20g/‎40g/mol=0.5mol,故所得物质的量浓度=0.5mol/‎0.25L=2mol/L;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故所取出的5mL溶液的浓度和所取的体积无关,即仍然是2mol/L;但因为所取出的溶液的体积是原体积的1/50,故所取出的5mL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也是原来的1/50,即含有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20g×1/50=‎0.4g;将5mL溶液加水稀释至100mL,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20倍,则浓度变为原来的二十分之一,即稀释后溶液的浓度变为2mol/L×1/20=0.1mol/L;但稀释前后含有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和质量不变,即稀释后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仍为‎0.4g;‎ 答案是: 2mol/L;2mol/L;0.1mol/L;‎0.4g;‎ ‎(2)①混合气体的体积为‎8.96L,则物质的量为:‎8.96L/‎22.4L/mol=0.4mol,故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4g/0.4mol=‎36g/mol;‎ 故答案是:‎36g/mol;‎ ‎②设混合气体中CO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的物质的量为ymol,则根据混合物的质量为‎14.4g可得:28x+44y=14.4 ①;根据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可得:x+y=0.4 ②,由①②解得:x=0.2mol、y=0.2mol;由于CO和CO2中均含1个碳原子,故0.2molCO和0.2molCO2中共含0.4molC原子,数目为0.4NA;‎ 故答案是:0.4NA。‎ ‎16.某工厂的工业废水中含有大量的 FeSO4、较多的 CuSO4。为了减少污染并变废为宝,工厂计划从该废水中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请根据流程图完成回收硫酸亚铁和铜的简单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所加试剂均为过量,流程图中无需填写)‎ ‎(1)操作f的名称为____________,物质c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_‎ ‎(2)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加入该试剂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 请写出c→h+k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过滤 (2). Fe Cu (3). Fe (4). Fe+CuSO4 === FeSO4 +Cu (5). Fe+ H2SO4 === FeSO4 + H2↑‎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目的是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根据流程,物质h为Cu单质,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利用Fe的还原性强于Cu,将Cu置换出来,即试剂a为铁屑,操作b为过滤,物质c为铁和Cu混合物,物质d为FeSO4溶液,利用Cu不与稀硫酸反应,Fe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即试剂e为稀硫酸,操作f为过滤,据此分析;‎ ‎【详解】该实验目的是回收硫酸亚铁和金属铜,根据流程,物质h为Cu单质,工业废水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利用Fe的还原性强于Cu,将Cu置换出来,即试剂a为铁屑,操作b为过滤,物质c为铁和Cu混合物,物质d为FeSO4溶液,利用Cu不与稀硫酸反应,Fe 可以与稀硫酸反应,即试剂e为稀硫酸,操作f为过滤,‎ ‎(1)根据上述分析,操作f为过滤,物质c为Fe、Cu的混合物;‎ 答案为过滤;Fe、Cu;‎ ‎(2)根据上述分析,试剂a为Fe;加入Fe,利用Fe金属性强于Cu,发生Fe+CuSO4=FeSO4+Cu;‎ 答案为Fe;Fe+CuSO4=FeSO4+Cu;‎ ‎(3)c生成h+k的化学反应方程方式为Fe+H2SO4=FeSO4+H2↑;‎ 答案为Fe+H2SO4=FeSO4+H2↑。‎ ‎17.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I、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 II、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III、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写出此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最简单实验操作是___;‎ ‎(3)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粒带__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 ‎③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写出化学方程式___;‎ ‎【答案】 (1). 丙 (2).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 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的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4). 正 (5). 生成红褐色的沉淀 (6). 加电解质胶体聚沉 (7). 2Fe(OH)3+3H2SO4=Fe2(SO4)3+6H2O ‎【解析】‎ ‎【分析】‎ ‎(1) 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 ‎(2)只有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验证胶体的产生;‎ ‎(3)①胶体的电泳实验证明了胶体胶粒是带电的;‎ ‎②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可榕性的盐会使胶体聚沉;‎ ‎③向氢氧化铁胶体中加入硫酸会使胶体聚沉,酸过量,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详解】(1)甲同学向1mol/L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故答案:丙;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光束通过胶体时,从侧面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是:用激光笔照射,有一条明亮光路,则有胶体生成;‎ ‎(3)胶体具有电泳性质,电泳实验证明了胶体胶粒带点,胶粒向负极移动,说明Fe(OH)3胶粒带正电,胶体具有聚沉的性质,向胶体中加入可溶性的盐Na2SO4溶液会使胶体聚沉,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向所得Fe(OH)3胶体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胶体聚沉,得到氢氧化铁固体,继续滴加,沉淀最终消失且得棕黄色溶液,氢氧化铁与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Fe(OH)3+3H2SO4=Fe2(SO4)3+6H2O;‎ 故答案是:①正;②生成红褐色的沉淀;③加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2SO4=Fe2(SO4)3+6H2O。‎ ‎【点睛】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nm-100nm之间;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可以发生电泳现象,可以发生聚沉。‎ ‎18.现需要配制500 mL 1 mol·L-1硫酸溶液。‎ ‎(1)需量取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的浓硫酸________mL。‎ 有如下操作步骤:‎ ‎①把量好的浓硫酸沿烧杯壁慢慢注入蒸馏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②把①所得溶液冷却后小心转入500mL容量瓶中。‎ ‎③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相切。‎ ‎④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 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⑤将容量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2)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本实验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有10ml量筒、玻璃棒、烧杯、_________。‎ ‎(4)下列情况使所配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 A.某同学观察液面的情况如图所示 B.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 C.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线,再吸出一部分水。‎ D.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 ‎(5)若实验过程中出现(4)中D选项情况应如何处理?:________‎ ‎【答案】 (1). 2.7 (2). ①②④③⑤ (3). 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 A (5). 重新配制 ‎【解析】‎ ‎【分析】‎ ‎(1)根据稀释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计算出需要浓硫酸的体积;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一般步骤: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装瓶贴签,据此排序; (3)依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一般步骤选择需要仪器;‎ ‎(4)分析操作对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体积的影响,依据c=进行误差分析;‎ ‎(5)错误操作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的,需要重新配制。‎ ‎【详解】(1)用98%的浓硫酸(ρ=‎1.84g/cm3)配制500mL 1mol⋅L−1H2SO4溶液,配制过程中硫酸的质量不变,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 mL,‎ 则‎1.84g/cm3×x mL×98%=1mol/L×‎0.5L×‎98g/mol,解得:x≈2.7,故答案为:2.7;‎ ‎(2)配制该稀硫酸的步骤为:计算→量取→稀释、冷却→移液→洗涤→定容→‎ 摇匀等,则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①②④③⑤;‎ ‎(3)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首先计算出需要的溶质的质量,然后天平称量,后放入烧杯中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待溶液冷却至室温后,用玻璃杯引流移液至500ml容量瓶,然后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至3次,将洗涤液也注入容量瓶,然后向容量瓶中注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至‎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然后摇匀、装瓶。在此过程中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还缺少的仪器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A. 图中为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依据c=n/V可知溶液浓度偏高,A项正确;‎ B. 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④,导致部分溶质损耗,溶质的物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B项错误;‎ C. 加蒸馏水时不慎超过了刻度,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溶液浓度会偏低,C项错误;‎ D.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掉在容量瓶外面,导致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溶液浓度会偏低,D项错误;‎ 答案为A;‎ ‎(5)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步骤②)溶液流到容量瓶外面,溶质减小,导致实验失败且无法补救,必须重新配制,故答案为:重新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