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3.5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惠来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Fe:56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应对能源危机,满足不断增大的能源需求,当今国际能源研究的另一热点就是寻找新能源,下列有关新能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氢能燃烧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毒,无污染
B. 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能量巨大
C. 太阳能能量巨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无污染,但需要开采、运输
D.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A.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值高;工业上制取氢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的,而地球上水资源丰富,可以从水中提取氢气,说明资源广泛,A项正确;
B. 风能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故风能是太阳能的一种转换形式,B项正确;
C. 太阳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新型的能源,可以直接利用,无需开采、运输,C项错误;
D. 物质的化学能可以在不同的条件下转化为热能、电能被人类利用,D项正确;
答案选C。
2.单斜硫和正交硫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s,单斜)═S(s,正交) ΔH3=-0.33 kJ⋅mol−1
B.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C. 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高
D. ①式表示断裂 1 mol O2 中的共价键所吸收的能量比形成 1 mol SO2 中的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多 297.16 kJ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已知:①S(s,单斜)+O2(g)=SO2(g) △H1=−297.16 kJ⋅mol−1;②S(s,正交)+O2(g)=SO2(g) △H2=−296.83kJ⋅mol−1;①−②得到热化学方程式:S(s,单斜)=S(s,正交) △H3=−0.33 kJ⋅mol−1;
A. 根据盖斯定律得到热化学方程式为:S(s,单斜)=S(s,正交) △H3=−0.33kJ·mol−1,故A正确;
B.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以及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正交硫能量低于单斜硫,所以正交硫稳定,故B错误;
C. 相同物质的量的正交硫比单斜硫所含有的能量低,故C错误;
D. ①式表示断裂lmolO2中共价键和断裂S(s,单斜)所吸收的总能量比形成1molSO2中共价键所放出的能量少297.16 kJ,故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对于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可以用生成物的总能量减去反应物的总能量,或是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或者依照能量图,能量越低越稳定来进行判断,熟练使用盖斯定律,将方程式相加或相减得到目标方程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活化能接近于零的反应,当反应物相互接触时,反应瞬间完成,而且温度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
B. 温度和压强都是通过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人们把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把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叫活化能
D. 活化能的大小不仅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也会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产生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A. 活化能接近于零的反应,所有分子基本是活化分子,所以只要接触就可迅速反应,反应瞬间完成,所以温度对其反应速率影响就不大,A项正确;
B. 压强是通过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温度是通过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B项错误;
C. 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即活化分子多出其它反应物分子的那部分能量,C项错误;
D. 活化能的大小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不产生影响,而能量大小只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有关,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被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
4.下列对化学反应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递减
B. 常温下反应2Na2SO3(s)+O2(g)=2Na2SO4(s)能自发进行,则△H<0
C. CaCO3(s)=CaO(s)+CO2(g)△H>0,△S>0,不论在何种条件下都不可能自发
D. 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墒变均可以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递增,A项错误;
B. 常温下反应2Na2SO3(s)+O2(g)=2Na2SO4(s) △S<0,能自发进行主要是因为△H<0,B项正确;
C. CaCO3(s)=CaO(s)+CO2(g)△H>0,△S>0,根据自由能判据可知,若自发进行,则,即高温下可自发进行,C项错误;
D. 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但焓变或墒变单独做为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判据是片面的,应该用复合判据,即来综合判断,D项错误;
答案选B。
【详解】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
时,反应可自发进行。
5.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图 1 表示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2 表示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2、t3、t4、t5 时刻各改变一种条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若t4时刻 改变的条件是压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 t1=15 s,则前 15 s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0.004 mol·L-1·s-1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
C. t2、t3、t5 时刻改变的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
D. 若 t1=15 s,则 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4 mol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反应在t1时刻达到平衡时,气体C的浓度增大0.06mol·L-1,所以平均反应速率为v(C)= =0.004 mol·L-1·s-1,故A正确;
B. t4时刻降低压强后反应平衡状态没有改变,说明反应物系数和与生成物系数和相等,又因为反应第一次达到平衡时气体A浓度降低0.09mol·L-1,气体C的浓度增大0.06 mol·L-1,所以气体A与C的系数比为3:2,因此气体B也是生成物且其系数为1,所以化学方程式为3A(g)⇌B(g)+2C(g),故B正确;
C. t5时刻后若为增大反应物浓度,开始时应该只有正反应速率增大,不会两个反应速率同时增大,故C错误;
D. 气体C的浓度增大0.06mol·L-1,气体B、C的反应系数比为1:2,所以气体B浓度增大0.03mol·L-1,又由初始气体A浓度可知,容器的体积为0.3mol/0.15mol∙L−1=2L,可知气体B起始物质的量为(0.05-0.03)mol·L-1×2L=0.04mol,故D正确;
答案选C。
6.反应X(g)+Y(g)2Z(g) ΔH<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减小容器体积,平衡向右移动
B. 加入催化剂,Z的产率增大
C. 增大c(X),X的转化率增大
D. 降低温度,Y转化率增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减小容器体积,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A错误;
B. 加入催化剂,平衡不移动,Z的产率不变,B错误;
C. 增大c(X),X转化率减小,C错误;
D. 正反应放热,降低温度,平衡显正反应方向进行,Y的转化率增大,D正确;
答案选D。
7.羰基硫(COS)可作为一种粮食熏蒸剂,能防止某些昆虫、线虫和真菌的危害。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并达到下列平衡:
CO(g)+H2S(g)COS(g)+H2(g) K=0.1
反应前CO物质的量为10mol,平衡后CO物质的量为8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mol
D. CO的平衡转化率为80%
【答案】C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
B.通入CO后,CO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又逐渐减小,B错误;
C. 根据
CO(g)+H2S(g)COS(g)+H2(g) K=0.1
起始物质的量(mol) 10 n 0 0
变化物质的量(mol) 2 2 2 2
平衡物质的量(mol) 8 n-2 2 2
设该容器的体积为V,根据K=0.1,列关系式得
[(2÷V)×(2÷V))÷[(8÷V)×(n-2)÷V]=0.1,解得n=7,C正确;
D.根据上述数据,CO的平衡转化率为2mol÷10mol×100%=20%,D错误;
答案选C。
8.将一定量A、B装入容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mB(g)nC(g),1 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1/2,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1.8x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计量数的关系为2+m <n
B. 容器的容积缩小,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C. 原容器中用B表示的该反应在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mol·(L·min)-1
D. 若保持温度和容器容积不变,充入氦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反应2A(s)+mB(g)nC(g),1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 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重新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1.8x mol•L-1,则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应为2xmol/L,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1.8x mol/L,说明体积改变压强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则C的浓度小于1.8xmol/L;
A.增大压强,平衡逆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所以2+m<n,故A正确;
B.容器的容积减小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增大,所以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B错误;
C.1min时达到平衡,C的浓度为x mol•L-1,v(C)=xmol•L-1•min-1,由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v(B)=mol•L-1•min-1,故C错误;
D.若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氦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睛】准确判断体积缩小时平衡移动的方向是解题关键,反应2A(s)+mB(g)nC(g),平衡时C的浓度为xmol•L-1,若保持温度不变,将密闭容器的容积压缩为原来的,重新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为1.8x mol•L-1
,则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一半,C的浓度应为2xmol/L,达到新的平衡时C的浓度为1.8x mol/L,说明体积改变压强增大,化学平衡逆向移动,由此结合压强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分析。
9.在某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X(g)和1 mol Y(g)发生反应:2X(g)+Y(g)3Z(g),反应过程中持续升高温度,测得混合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 M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 B. 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
C. W点时 v正 = v逆 D. W、M两点Y的正反应速率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温度在a℃之前,升高温度,X的含量减小,温度在a℃之后,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曲线上最低点为平衡点,最低点之前未达平衡,反应向正反应进行,最低点之后,各点为平衡点,升高温度X的含量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曲线上最低点Q为平衡点,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Y的转化率减小,所以Q点时,Y的转化率最大,故A错误;
B.Q点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故B正确;
C.W点不是平衡点,此时反应以正向进行为主,即v正 > v逆,故C错误;
D.W点对应的温度低于M点对应的温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所以W点Y的正反应速率小于M点Y的正反应速率,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0.某温度下,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2Z(g)+W(s)+Q,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量Y,v(逆)一直增大
B. 平衡后加入X,上述方程中的Q增大
C. 升高温度,v(逆)、v(正)都增大
D. 当容器中压强不变时,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加入少量Y,开始逆反应速率不变,然后增大,平衡后不再发生变化,故A错误;
B. Q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呈正比,与某种反应物的量无关,故B错误;
C. 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故C正确;
D.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则压强不变,不能根据压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当体系达平衡状态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1:2:2,也可能不是,①项错误;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②项正确;
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平衡状态,③项正确;
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Z,消耗n mol Y,同时生成2n mol Y,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等,④项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
答案选C。
12.已知:2H2O2=O2↑+2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实验序号
H2O2溶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用量/g
A
5
10
20
0.1
B
15
10
20
0.1
C
20
10
30
0
D
20
10
30
0.1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或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使用催化剂均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选项D中H2O2溶液浓度最大、温度最高、使用了MnO2做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最快,故选D。
13.已知反应2SO2+O2⇌2SO3 △H<0,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C. 增加SO2的物质的量,O2的转化率降低
D. SO2的正反应速率是O2的逆反应速率的2倍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通入稀有气体使总压增大,但反应中物质的分压不变,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
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正向进行,反应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过程中气体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B错误;
C.增加SO2的物质的量,平衡正向移动,O2的转化率增大,故C错误;
D.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之比,SO2的正反应速率是O2的逆反应速率的2倍,表示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
B. 镀锌铁皮镀层受损后,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D. 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是熵增加的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由CaCO3(s)=CaO(s)+CO2(g)气体的量增大,△S>0,由于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得到该反应的△H>0,A错误;
B项、根据镀锌铁皮镀层受损后构成原电池,铁、锌和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中,铁作正极被保护,B错误;
C项、由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平衡逆向移动,但反应速率v(H2)增大, C正确;
D项、一定条件下水由气态变为液态,混乱度减小,是熵减小的过程,D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C。
15.在3种不同条件下,分别向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A和2molB,发生反应:2A(g)+B(g)2D(g) △H=QkJ/mol,相关条件和数据见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编号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反应温度/℃
700
700
750
达平衡时间/min
40
5
30
n(D)平衡/mol
3
3
2
化学平衡常数
K1
K2
K3
A. 实验Ⅲ达平衡后,恒温下再向容器中通入2 molA和2 molD,平衡正向移动
B. 升高温度能加快反应速率的原理是降低了活化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提高
C. 实验Ⅰ达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是实验Ⅲ的0.9倍
D. K32c3,a2(NH3)+a3(N2)<1
C. K1>K3, P2>2P3 D. v12c3;平衡逆向移动,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a3(N2)< a1(N2);容器的容积不变,在400℃条件下加入1molN2,3molH2的等效起始状态为2mol NH3,物质的转化率关系是a(NH3)+a(N2)=1,先认为乙、丙在400℃条件下进行,乙看作是在恒温且容积是丙的2倍条件下,体积受到了压缩,原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氨气的转化率降低,a2(NH3)< a(NH3);然后把丙容器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N2的平衡转化率降低,a3(N2)< a(N2),所以a2(NH3)+a3(N2)<1,B正确;
C.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所以K1>K3,容器甲、丙相比较,升高温度,气体压强增大,P3>P1;容器甲、乙相比较,可以把乙看作是在恒温且容积是容器甲的两倍条件下,体积受到了压缩。若平衡不发生移动,P2=2P1,压缩容积,原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P2<2P1,由于P3>P1,所以P2<2P3,C错误;
D.甲、丙比较,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所以v3>v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的逆反应方向移动,物质的平衡转化率降低,所以a1(N2)>a3(N2),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20.对可逆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2v正(NH3)=3v正(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如果用O2和NO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则4v正(O2)=5v逆(NO),故A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必然消耗x mol NH3,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故B不选;
C. 增大容器容积,使气体的浓度降低,所以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降低,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故C不选;
D.在一个反应里,用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3v正(NH3)=2v正(H2O),故D不选;
故选A。
第Ⅱ卷
21.(1)亚硝酰氯(ClNO)是有机合成中常用试剂,已知:2NO(g)+Cl2(g)2ClNO(g) △H<0,一定温度下,将2 molNO与2 molCl2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①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字母)。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B. 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 NO和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 D. 每消耗1 moI NO同时生成1molClNO
②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提高NO的转化率,其他条件不变时,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填选项序号字母)。
A. 升高温度 B. 缩小容器体积 C. 再充入Cl2气体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③一定条件下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按一定比例充入NO(g)和Cl2(g),平衡时ClNO的体积分数随n(NO)/n(Cl2)的变化图像如图(B)所示,当n(NO)/n(Cl2)=2.5时,达到平衡状态,ClNO的体积分数可能是下图中D、E、F三点中的________点。
(2) 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NO和2 mol Cl2,在不同温度下发生反应2NO(g)+Cl2(g)2ClNO(g),ClNO的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T1>T2>T3。
①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除温度不同外,还改变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Ⅲ反应至25 min达到平衡,用NO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达到平衡时,若实验Ⅲ达到平衡时的热量变化为Q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答案】 (1). AC (2). BC (3). F (4). 加入催化剂 (5). 0.008 mol·(L·min)-1 (6). 2NO(g)+Cl2(g)2ClNO(g) ΔH = -Q KJ/mol
【解析】
【分析】
(1)①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以及由此引起的其它物理量不变;
②提高NO的转化率即改变条件反应正向进行,提高反应速率可采取增大浓度、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压缩气体,综合两方面解答;
③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当=2.5时产物的含量减小;
(2) ①结合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常见因素温度、压强和催化剂分析;
②实验Ⅲ反应至25 min达到平衡 2NO(g)+Cl2(g)2ClNO(g)
起始浓度(mol/L) 0.3 0.2 0
变化浓度(mol/L) 2c c 2c
起始浓度(mol/L) 0.3-2c 0.2-c 2c
平衡时ClNO%的含量为50%,则100%=50%,c=0.1,根据v=计算用NO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达到平衡时,Cl2的变化量为0.1mol/L×10L=1mol,反应放出QkJ能量,由此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详解】(1)①A.反应2NO(g)+Cl2(g)2ClNO(g)是体积变化的反应,反应正向进行则气体总物质的量n减小,逆向进行则气体总物质的量n增大,体系中物质总质量m不变,结合M=可知,M不变则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反应体系是恒容,各物质均为气态,所以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根据ρ=可知,体系中混合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即混合气体密度不变不能判定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B错误;
C.起始投入的NO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1,而变化的NO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1,所以在未达平衡前,NO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变化的,当NO与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v(ClNO)正=v(NO)正时,反应正向进行,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②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会移动,但不知道反应的热效应,无法确定平衡移动的方向,故A错误;
B.缩小容器体积,相当加压,反应正向进行、反应速率加快,故B正确;
C.充入Cl2气体,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正向进行,NO的转化率提高,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反应移动方向,即NO的转化率不变,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③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时生成物的含量最大,当=2.5时ClNO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应该是F点;
(2) 根据ClNO的百分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的图示,T1>T2>T3,则升高温度,ClNO%不断减小,平衡逆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放热,即ΔH<0;
①与实验Ⅰ相比,实验Ⅱ的反应温度T2<T1,如果其它条件相同,实验Ⅱ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应该比实验Ⅰ长,而图示实验Ⅱ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应该比实验Ⅰ短,实验Ⅱ的反应速率快,则可能使用了催化剂;
②实验Ⅲ反应至25 min达到平衡
平衡时ClNO%的含量为50%,则100%=50%,c=0.1,则用NO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v(NO)===0.008 mol·(L·min)-1;达到平衡时,Cl2的变化量为0.1mol/L×10L=1mol,反应放出QkJ能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Cl2(g)2ClNO(g) ΔH = -Q KJ/mol。
22.Ⅰ.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mol)随时间t(min)的变化如图1所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将减小。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关系如上图2所示:
①根据上图判断,在t3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
②a、b、c三点中,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
③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t2~t3
t4~t5
t5~t6
K1
K2
K3
K1、K2、K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用“>”、“<”或“=”连接)。
Ⅱ.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发生反应2H2S(g) 2H2(g)+S2(g) ΔH,如图所示为H2S气体分解生成H2(g)和S2(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H_________ (填“>”“<”或“ = ”)0。
(2)图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3)图中M点的平衡常数Kp =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如果想进一步提高H2S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A + 2B 2C (2). 升高温度 (3). a (4). K1 > K2 = K3 (5). > (6). p3>p2>p1 (7). 1 (8). 及时分离出产物
【解析】
【分析】
Ⅰ.(1)根据3min达到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变化判断反应物、生成物,然后根据物质的量变化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①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据此进行判断改变的反应条件;
②根据a、b、c三点A的转化率判断产物C的体积分数大小;
③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平衡向着逆向移动,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Ⅱ.(1)恒压条件下,温度升高,H2S的转化率升高;
(2) 依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可知压强增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
(3) 结合化学平衡三行计算列式计算平衡物质的物质的量,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H2S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可以减少生成物浓度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硫化氢的转化率。
【详解】Ⅰ.(1)根据图象可知,达到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减小了:1mol-0.7mol=0.3mol,B的物质的量减小为:1mol-0.4mol=0.6mol,C的物质的量增加,增加的物质的量为:0.6mol,所以A、B、C的物质的量变化之比为:0.3mol:0.6mol:0.6mol=1:2: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2B2C;
(2)①根据图象可知:t3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说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若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由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后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所以t3时升高了温度;
②根据图象变化可知,在t1~t2时反应向着正向移动,A转化率逐渐增大,直至t2~t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转化率达到最大;而t3~t4时升高了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逐渐减小,直至t4~t5时A的转化率达到最低;而t5~t6时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大且相等,说明平衡没有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与t4~t5时相等,所以A的转化率最大的时间段是:t2~t3,A的转化率最大时C的体积分数最大,此时间段为t2~t3,即为a点;
③反应A+2B⇌2C △H<0,温度升高平衡向着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减小,所以温度越高,化学平衡常数越小;t2~t3、t3~t4、t4~t5时间段的温度关系为:t3~t4=t4~t5>t2~t3,所以化学平衡常数大小关系为:K1>K2=K3。
Ⅱ. (1) 恒压条件下,温度升高,H2S的转化率升高,即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则△H> 0;
(2) 2H2S(g)2H2(g)+S2(g) △H=+169.8kJ•mol-1,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温度不变,压强增大平衡逆向进行,H2S的转化率减小,则压强关系为:P1<P2<P3;
(3) M点的H2S转化率为50%,总压为5MPa,设H2S起始量为2mol,
Kp==1;
(4) 如果想进一步提高H2S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可以减少生成物浓度促进平衡正向进行,提高硫化氢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有及时分离出产物。
23.Ⅰ. 在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5 mol N2和8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NH3,当反应进行到2 min时,测得容器内有4 mol NH3。则:
(1)2 min时,容器内n(N2)=________ ,c(H2)=___________。
(2)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
Ⅱ.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t/℃
700
800
830
1 000
1 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
(5)在800 ℃时,发生上述反应,某一时刻测得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O2)为2 mol·L
-1,c(H2)为1.5 mol·L-1,c(CO)为1 mol·L-1,c(H2O)为3 mol·L-1,则下一时刻,反应将________(填“正向”或“逆向”)进行
【答案】 (1). 3 mol (2). 0.4 mol/L (3). 9:13 (4). (5). 吸热 (6). BC (7). 830 (8). 逆向
【解析】
【分析】
I.(1)根据三段式计算2min后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根据c=计算H2的浓度;
(2)计算出反应前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N2和H2的物质的量的和;2 min时,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N2、H2、NH3物质的量之和,据此解答;
II.(1)平衡常数为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种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
(2)根据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变大来分析;
(3)利用平衡的特征“等”和“定”来分析;
(4)将物质浓度关系式变性,跟化学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其反应的温度;
(5)将该条件下的物质浓度带入浓度商式子中,得到其数值,并与该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进行比较,若Qc>K,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若Qc=K,处于平衡状态;若Qc0.9=K,说明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判断方法、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和应用及化学平衡的计算,化学平衡计算一般涉及各组成物质的量、浓度、平衡常数、转化率等,解题的关键是“三段式法”。明确平衡特点、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及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式的关系等即可解答。
24.800℃时,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0.20molNO和0.12mol O2发生下列反应2NO(g)+O2(g) 2NO2(g),n(NO)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时间/s
0
1
2
3
4
n(NO)/mol
0.20
0.10
0.08
0.04
0.04
(1)800℃时,该反应平衡时的NO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升高温度,NO的平衡浓度为0.03mol•L-1,则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用O2表示0~2s内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v(O2)=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v(NO2)=2v(O2)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容器内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d 容器内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4) 平衡后,下列措施能使该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且正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
a 适当升高温度 b 适当降低温度
c 增大O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催化剂
(5)800℃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______,若容器中含1.00 mol•L-1 NO、2.00 mol•L-1O2和2.00 mol•L-1 NO2,则此时v正_______v逆 (填“>”、“<”或“=”)。
【答案】 (1). 0.02 mol•L-1 (2). 放热 (3). 0.015 mol•L-1•s-1 (4). bc (5). c (6). 800 (7). >
【解析】
【详解】(1). 0.02 mol•L-1 (2). 放热 (3). 0.015 mol•L-1•s-1 (4). bc (5). c (6). 80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