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7 M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分子的立体构型
一、形形色色的分子
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分子中原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键角,这就导致了分子具有一定的几何特性,也就是
“
分子的立体构型
”
。
三原子分子:
四原子分子:
五原子分子:
直线形和
V
形
平面三角形和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化学式 结构式 分子的立体模型
CO
2
H
2
O
CH
2
O
NH
3
CH
4
O=C=O
O
H H
O=C
H
H
H H
N
H
H H
C
H
H
船式
C
6
H
12
椅式
C
6
H
12
C
60
P
4
O
6
P
4
O
10
P
4
C
10
H
16
S
8
SF
6
B
12
二、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VSEPR)
认为,
分子的立体构型是
“
价层电子对
”
相互排斥的结果。
价层电子对是指中心原子上的电子对,包括
σ
键电子对和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
σ
键电子对:
孤电子对:
原子之间共用的一对电子
原子中未与其它原子共用的一对电子
O
为中心原子,周围的四对电子为价层电子对;其中
H
与
O
共用的电子对为
σ
键电子对,未与其它原子共用的电子对为孤电子对。
H :O:
..
..
H
价层电子对排斥力大小:
孤对电子对
-
孤对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
σ
键电子对>
σ
键电子对
-
σ
键电子对
孤电子对=
(
a
-
xb
)
1
2
a
为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
x
为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b
为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最多能接受的电子数,即
(8-
该原子的价电子数
)
(
H
为
2-1
=
1)
σ
键电子对=中心原子所连原子数
分子
中心原子
a
x
b
中心原子上
的孤电子对
σ
键
电子对
价
层
电子对
CH
4
NH
3
H
2
O
CO
2
SO
3
O
C
N
4
C
S
4
1
0
5
3
1
1
6
2
1
2
4
2
2
0
6
3
2
0
4
3
3
2
2
4
4
4
2
3
离子
中心原子
a
x
b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
σ
键
电子对
价层
电子对
NH
4
+
CO
3
2-
NO
3
-
SO
3
2-
N
N
C
4
S
4
1
0
6
3
2
0
6
3
2
0
8
3
2
1
4
3
3
3
4
3
3
4
离子中,中心原子上的价电子数:
阳离子:原子的价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阴离子:原子的价电子数+离子的电荷数
略去
VSEPR
模型中的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便可得到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
平面三角形,电子对之间的夹角为
120°
直线形,电子对之间的夹角为
180°
正四面体形,电子对之间的夹角为
109°28′
价层电子对模型(
VSEPR
模型)名称:
价层电子对数=
2:
价层电子对数=
3:
价层电子对数=
4:
σ
键电子对和孤电子对之间的排斥力大小不同,所以
VSEPR
模型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中,键角的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VSEPR
模型相同,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不一定相同。
VSEPR
模型与价层电子对有关,分子或离子的立体构型与
σ
键电子对有关。
VSEPR
模型与立体构型
价层
电子对
σ
键
电子对
孤
电子对
VSEPR
模型名称
立体
构型名称
键角
2
3
3
4
4
4
2
0
3
0
0
2
1
4
3
2
1
2
直线形
正四面体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
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V
形
180°
小于
120°
120°
小于
109°28′
109°28′
AB
n
A
中
σ
键电子对
A
中孤
电子对
A
中价层电子对
VSEPR
模型名称
立体构型名称
实例
n
=
2
0
n
=
2
1
n
=
2
2
n
=
3
0
n
=
3
1
n
=
4
0
2
2
2
3
3
4
2
3
4
3
4
4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
形
正四面
体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三角
锥形
V
形
SO
2
正四面体形
平面
三角形
直线形
CO
2
H
2
O
SO
3
NH
3
CH
4
三、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在形成多原子分子的过程中,中心原子的若干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重新组合,形成一组新的轨道,这个过程叫做轨道的杂化。杂化以后的轨道称为杂化轨道。
由
1
个
s
轨道和
3
个
p
轨道杂化成的轨道称为
sp
3
杂化轨道。共
4
个轨道。
由
1
个
s
轨道和
2
个
p
轨道杂化成的轨道称为
sp
2
杂化轨道。共
3
个轨道。
由
1
个
s
轨道和
1
个
p
轨道杂化成的轨道称为
sp
杂化轨道。共
2
个轨道。
杂化轨道与形成它的原子轨道的总数相同。
杂化轨道与形成它的原子轨道形状不同,但成键能力强。
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
σ
键或者容纳孤电子对,不能形成
π
键。
sp
3
杂化轨道。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09°28′
sp
2
杂化轨道。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20°
未杂化的
p
轨道。用于形成
π
键。
sp
杂化轨道。轨道之间的夹角为
180°
未杂化的
p
轨道。用于形成
π
键。
VSEPR
模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σ
键
电子对
孤
电子对
价层
电子对
VSEPR
模型名称
立体构型
名称
杂化轨道
类型
CO
2
SO
2
H
2
O
SO
3
NH
3
CH
4
2
2
2
3
3
4
0
1
2
0
1
0
2
3
4
3
4
4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直线形
V
形
V
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sp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3
杂化
杂化类型与价层电子对数相关。
σ
键
电子对
孤
电子对
价层
电子对
VSEPR
模型名称
立体构型
名称
杂化
轨道类型
BO
2
-
NO
2
-
ClO
2
-
NO
3
-
SO
3
2-
NH
4
+
2
2
2
3
3
4
0
1
2
0
1
0
2
3
4
3
4
4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直线形
V
形
V
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形
sp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3
杂化
AB
n
A
中
σ
键电子对
A
中孤
电子对
A
中价层电子对
VSEPR
模型名称
立体构型名称
杂化类型
n
=
2
0
n
=
2
1
n
=
2
2
n
=
3
0
n
=
3
1
n
=
4
0
2
2
2
3
3
4
2
3
4
3
4
4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
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正四面体形
三角锥形
V
形
直线形
正四面体形
平面三角形
sp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2
杂化
sp
3
杂化
sp
3
杂化
σ
键
电子对
孤
电子对
价层
电子对
杂化
轨道类型
C
2
H
6
C
2
H
4
C
2
H
2
N
2
H
4
H
2
O
2
4
3
2
3
2
0
0
0
1
2
3
4
sp
3
杂化
sp
2
杂化
sp
杂化
sp
3
杂化
sp
3
杂化
4
3
2
四、配合物理论简介
实验
2-1
上述实验中呈天蓝色的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水合铜离子:
固体
CuSO
4
CuCl
2
·
2H
2
O
CuBr
2
NaCl
K
2
SO
4
KBr
固体颜色
白色
绿色
深褐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溶液颜色
天蓝色
天蓝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天蓝色
将下表中的少量固体溶于足量的水,观察实验现象。
[Cu(H
2
O)
4
]
2+
[Cu(H
2
O)
4
]
2+
的形成:
Cu
2+
的原子轨道(部分):
H
2
O
的电子式:
↑
↑↓
3d 4s 4p
↑↓
↑↓
↑↓
H :O:
..
..
H
Cu
2+
存在空轨道,水分子中存在孤对电子;
水分子中的孤对电子进入
Cu
2+
的空轨道中;
这类
“
电子对给予-接受键
”
称为配位键
。
提供空轨道的离子或原子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提供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配体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
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
。
配位键的表示方法:
其中
A
提供孤对电子,
B
提供空轨道
A
→
B
H
2
O
↓
H
2
O
→
Cu
←
OH
2
↑
H
2
O
2+
实验
2-2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氨水,直至过量,再加入极性较小的溶剂(乙醇),观察并记录现象。
生成蓝色沉淀
Cu
2+
+2NH
3
·
H
2
O=Cu(OH)
2
↓
+2NH
4
+
Cu(OH)
2
+4NH
3
·
H
2
O=Cu(NH
3
)
4
2+
+2OH
-
+4H
2
O
深蓝色是由于存在
[
Cu(NH
3
)
4
]
2+
析出的深蓝色晶体为
[
Cu(NH
3
)
4
]SO
4
·
H
2
O
Cu(NH
3
)
4
2+
的结构如下:
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透明溶液
NH
3
↓
H
3
N
→
Cu
←
NH
3
↑
NH
3
2+
实验
2-3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
1
滴硫氰化钾(
KSCN)
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生成血红色溶液
Fe
3+
+3SCN
-
=[Fe(SCN)
n
]
3-
n
血红色溶液是由于存在
[Fe(SCN)
n
]
3-
n
用于鉴定溶液中的
Fe
3+
。
配位键广泛存在于分子或离子中,如
NH
4
+
、H
3
O
+
、Ag(NH
3
)
2
OH(
银氨溶液)、
Na
3
AlF
6
(
六氟合铝酸钠、冰晶石)、
K
3
[Fe(CN)
6
](
铁氰化钾、赤血盐)
、H
2
SO
4
等。
配位键的强度有大胡小,因而有的配合物很稳定,有的很不稳定。许多过渡金属离子对多种配体具有很强的结合力,因而,过渡金属配合物远比主族金属配合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