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5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2019·南宁调研)有机化合物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必不可少,下列对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烃,其含碳量为 75%
B.乙醇的分子式为 C2H6O,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
C.乙酸的结构简式是 CH3COOH,易溶于水,酸性比 H2CO3 强
D.乙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其原理均是乙烯具有漂白作用
解析:选 D。乙烯不具有漂白作用,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乙烯与酸性 KMnO4 溶
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2.(2019·济南高三模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淀粉、蛋白质、油脂都是营养物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C.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可用饱和 Na2CO3 溶液除去
D.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解析:选 C。蔗糖与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 错误;合成纤维、碳纤维、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均
不是纤维素(糖类),B 错误;甲烷和乙烯通过石油裂解得到,苯可通过煤的干馏或石油催化重整得到,D
错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分别属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C.石油催化重整可得到苯、甲苯等环状烃
D.煤干馏得到的出炉煤气是纯净物
解析:选 D。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需要成千上万年而且需要特殊的条件,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A 正确;煤的干馏是指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化学变化;石油的分
馏是根据其各成分沸点不同而使其分离的过程,无新物质生成,因此属于物理变化,B 正确;石油的催化
重整可使链状烃转化为环状烃,如苯或甲苯等,C 正确;出炉煤气包括焦炉气、粗氨水、粗苯,是混合物,
D 错误。
4.(2019·济宁高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和液溴的混合物可用 CCl4 分离
B.蛋白质和聚乙烯均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的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 6 种(不含立体异构)
D.CH3CH2OH 和 CH3CO18OH 发生酯化反应生成 CH3CO18OCH2CH3 和 H2O
解析:选 C。苯和液溴均易溶于 CCl4,A 项错误;聚乙烯不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 项错误;根据
酯化反应规律——酸脱羟基醇脱氢,知 18O 应进入水中,D 项错误。
5.(2019·济南高三模拟)宇航员使用的氧气瓶是以聚酯玻璃钢为原料。甲、乙、丙三种物质是合成
聚酯玻璃钢的基本原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可以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 乙物质可与 2 mol 钠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氢气
C.丙物质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可以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选 D。甲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
项正确;乙物质分子中含有两个羟基,1 mol 乙物质可与 2 mol 金属钠完全反应生成 1 mol H2,B 项正确;
丙物质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 项正确;乙物质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 项错
误。
6.(2019·大庆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环丙基乙烯(VCP)结构如图: ,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 )
A.环丙基乙烯不属于烃类
B.该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加成反应、聚合反应
C.环丙基乙烯与环戊二烯( )是同分异构体
D.环丙基乙烯中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选 B。由环丙基乙烯的结构可知,环丙基乙烯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属于烃类,A 项错误;
环丙基乙烯中含有饱和碳原子且饱和碳原子上有氢原子,可以发生取代反应,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
成反应和加聚反应,B 项正确;环丙基乙烯的分子式为 C5H8,环戊二烯的分子式为 C5H6,二者分子式不同,
不是同分异构体,C 项错误;环丙基乙烯分子中含有 3 个饱和碳原子,均为四面体结构,所以环丙基乙烯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D 项错误。
7.(2019·西安十校期末)用括号中的试剂和方法除去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正确的是( )
A.苯中的甲苯(溴水、分液)
B.乙醇中的乙酸(NaOH 溶液,分液)
C.蛋白质中的葡萄糖[饱和(NH4)2SO4 溶液,过滤]
D.乙酸乙酯中的乙酸(NaOH 溶液,分液)
解析:选 C。除杂的要求: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且原物质不能被消耗。溴水不能除
去苯中的甲苯,且引入新杂质溴单质,A 错误;乙醇与 NaOH 溶液不分层,B 错误;乙酸乙酯在碱性条件下
易水解,D 错误;加饱和(NH4)2SO4 溶液,蛋白质发生盐析,过滤得纯净蛋白质,C 正确。
8.(2019·广安高三模拟)某种药物主要成分 X 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关于有机物 X 的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X 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B.X 不能跟溴水反应
C.X 能发生加成反应
D.X 水解可生成乙醇
解析:选 D。X 是有机物,分子中不含—OH、—COOH 等亲水基,因此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故
A 正确;因为 X 不含碳碳双键,所以 X 不能跟溴水反应,故 B 正确;X 中含有苯环,可与 H2 发生加成反应,
故 C 正确;X 水解生成的醇为 CH3OH,不是乙醇,故 D 错误。
9.(2019·湖北调研)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加成反应
B.乙烯、苯、乙酸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C.C8H10 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4 种
D.蛋白质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和甘油
解析:选 C。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 项错误;乙烯、苯为平面结构,
乙酸中含甲基,甲基为四面体结构,则乙酸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B 项错误;C8H10 属于芳香烃
的同分异构体有
10.烷基取代苯( R)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为 COOH(苯甲酸),但若烷基 R 中
直接与苯环相连接的碳原子上没有 C—H 键,则不能被氧化得到苯甲酸。据此判断,分子式为 C11H16 的一烷
基取代苯,可以被氧化为苯甲酸的异构体共有( )
A.6 种 B.7 种
C.8 种 D.9 种
解析:选 B。分子式为 C11H16 的一烷基取代苯,侧链含有 5 个碳原子,若可以被氧化为苯甲酸,则与
苯环连接的碳原子上应该有氢原子。正戊烷有 3 种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异戊烷有 3 种符合条件的氢原子可
以被取代,新戊烷只有 1 种氢原子可以被取代,则一共有 7 种不同的结构。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40 分)
11.(13 分)(热点题)下表是 A、B、C、D、E 五种有机物的有关信息:
A
①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比例模型为 ;
③能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
B
①由 C、H 两种元素组成;
②球棍模型为
C
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②能与 Na 反应;
③与 E 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为 88 的酯
D
①相对分子质量比 C 小 2;
②能由 C 催化氧化得到
E
①由 C、H、O 三种元素组成;
②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回答下列问题:
(1)A~E 中,属于烃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A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 催化氧化生成 D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机物 B 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无色无味的液体 ②有毒 ③不溶于水 ④密度比水大 ⑤能使酸性 KMnO4 溶液和溴水褪色
(5)E 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 E 的水溶液显酸性,现设计一个实验来比较 E 与碳酸酸性
的强弱,则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说
明)。
答案:(1)AB
(2)CH2===CH2+Br2―→BrCH2CH2Br
(3)2CH3CH2OH+O2 ― ― →催化剂
△ 2CH3CHO+2H2O
(4)②③
(5)CH3COOH+NaHCO3===CH3COONa+H2O+CO2↑
12.(9 分)有机物 F(C9H10O2)是一种有茉莉花香味的酯。用如图所示的方法可以合成 F。其中 A 是相对
分子质量为 28 的烃,其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E 是只含碳、氢、氧元素的芳香族化合
物,且苯环上只有一个侧链。
回答下列问题:
(1)A 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2)B 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
(3)为检验 C 中的官能团,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2H4 (2)CH3CH2OH
(3)银氨溶液[或新制 Cu(OH)2 悬浊液]
13.(18 分)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大试管 A 中配制反应混合液;②按图甲所示连接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加热大试管
5~10min;③待试管 B 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导管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④分离出
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已知乙醇可以与氯化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 CaCl2·6C2H5OH。
有关试剂的部分数据如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1)配制反应混合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必指出液体体积);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 Na2CO3 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与乙酸反应并吸收部分乙醇
C.减小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有利于其分层析出
D.加快乙酸乙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度过高会发生副反应,另一个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步骤③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 CaCl2 溶液洗涤。通过洗涤可除去的杂质是________(填名称);
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________(填字母)。
A.P2O5 B.无水硫酸钠
C.碱石灰 D.NaOH 固体
(6)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图乙所示的装置(图中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均已略去)制取乙酸乙酯,
与图甲装置相比,图乙装置的主要优点有____________。
a.增加了温度计,有利于控制反应温度
b.增加了分液漏斗,能随时补充反应混合液
c.增加了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
d.反应容器容积大,容纳反应物的量多
答案:(1)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再分别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边加边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只要
不先加入浓硫酸均正确,答案合理即可) CH3COOH+C2H5OH浓硫酸
△ CH3COOC2H5+H2O (2)BC (3)反应物中
乙醇、乙酸的沸点较低,若用大火加热,大量反应物会随产物蒸发而损失 (4)试管 B 中的液体分为上下
两层,上层为无色油状液体,可闻到水果香味,下层为红色液体,振荡后颜色变浅,有气泡产生 (5)乙
醇 B (6)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