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3.5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www.ks5u.com
高一历史第十周限时训练
1. “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常见的有“耕”(用犁松土)、“耘”(田地除草)、“耦”(两人或两牛并耕)、“耧”(播种工具)等等。通过这些汉字可以了解古代中国的
A. 重农抑商政策 B. 农业生产技术
C. 土地私有制度 D. 农业管理方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耒”是传说中神农发明的农具,人们约定俗成地将“耒”作为与农具有关的字的部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排除。这些汉字也没有反映土地私有制度,故C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农业管理方式,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农业生产技术
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分封制的瓦解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上层建筑的变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由井田制到土地私有制的变化,C选项符合题意,ABD选项排除。
3.《宋会要辑稿·食货·营田杂录》载:“人户交易田土,投买契书,及争讼界至,无日无之。”朱熹说:“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这两段材料说明宋代
A. 社会混乱,争讼不断
B. 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流转频繁
C. 法律意识浓厚,以法维权
D. 宋代贫富分化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户交易田土……
争讼界至,无日无之”材料说明的是交易田产和划界纠纷每日不断,“人家田产,只五六年间,便自不同”材料说的是田产几年就更换主人,说明当时土地买卖盛行,土地流转频繁,故选B;两段材料均描述的是土地买卖现象,不能以此断定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也不能说明贫富分化的程度,故AD错误;仅从政府主持土地交易和解决划界一事上,不能得出法律意识浓厚的结论,排除C 。
4.1027年,宋仁宗下诏:“自今后客户(佃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果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这表明宋仁宗时期
A. 地主与佃户的关系依然紧张
B. 佃户隶属于地主需要官府保护
C. 地主对农民的剥削相对较轻
D. 缓和了地主对农民土地的兼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租佃关系的规定,即佃户不能随意在中途退租,地主也不能随意强占佃户的土地,需双方协商解决,该诏令的颁布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租佃关系的紧张,A正确;佃户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不是隶属于地主的,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D“缓和了”与材料主旨不符。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5.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
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官营手工业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主要是生产官府需要的产品,故④是错误的。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6. 班固在《汉书•食货志》中说:“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
A. 班固重视农业,忽视商业
B. “二者”指的是农业和手工业
C. 汉代实行农工商并重的政策
D. 班固有农商皆本的意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所给材料中“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表明班固具有农商皆本的意识,故D项正确,A项错误。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中“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可知,“二者”指的是农业和商业,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故C项表述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主要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7.广告的本质是传播,广告的灵魂是创意。据考证,叫卖广告最早在先秦已出现,到宋代我国的广告中以唱卖为主,“自隔宿及五更,沿门唱卖声,满街不绝”。叫卖配上词曲,曲牌中有《甜水令》、《包子令》等,韵味十足。结合材料,你认为造成宋代广告形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
C. 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D. 市民阶层广告意识的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宋代广告形式的变化体现了商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应当选A项;市民通俗艺术的兴盛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排除B项;商业的时空限制被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的表现,排除C
项;广告形式的变化与经济发展有关,而非广告意识的增强,排除D项。
8.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 )
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答案】D
【解析】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文学作品第一次将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故D项正确。主流价值观仍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错误。 明朝时期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故C项错误。
9.明朝王世贞记载:“大抵徽俗,人十三在邑,十七在天下;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材料反映了
A. 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出现
B.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
C. 农副产品市场化的加强
D. 对外贸易繁荣兴盛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徽州习俗人口大多都在外地,可知徽州商人数量较多,反映是明清时期徽州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商人把资金用于买房置地,体现不出重农抑商,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农副产品大量投放市场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D项错误。
10.“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面临着一道难以突破的边界:在自身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发展中,分工越细,体系越复杂,代理链越长,管理成本就越高,分工带来的利益也就越低。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这反映了阻碍官营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分工过细
B. 外部竞争
C. 管理僵化
D. 利益内耗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当管理成本高过分工所带来的收益的时候,分工发展的进程就会终止”可知,分工的过分细致导致管理成本上升,造成利益内耗,最终影响的了行业的发展,故选D项;分工过细是表现,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内部分工消耗,而非外部竞争和管理僵化,排除B、C项。
11.历史解释是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对以下图文中白银流向和世界贸易地位解释正确的是
A. 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美洲从欧洲购买工业用品
B. 中国和印度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成为白银主要的流入国
C. 英国占据了世界贸易支配地位,将欧洲贸易扩展到全世界
D.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重要地位,传统商品具有强大吸引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不仅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此时期欧洲从中国和印度大量购买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等奢侈品从而使他们成为白银主要流入国,体现了传统商品的强大吸引力,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此时期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的原因是欧洲的殖民掠夺;B选项错误,此时期欧洲从中国和印度大量购买丝绸、瓷器、茶叶和香料等奢侈品从而使中国和印度成为白银主要流入国,并非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中国不仅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贸易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可知,此时期中国占据世界贸易支配地位。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
A. 经济模式与政治决择密不可分
B. 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
C. 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
D. 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的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故选A;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故选B;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必然的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故C错误; 西方入侵并没有明确表述,故D错误。
13. 法国米歇尔·博德在《资本主义史》中认为:西方历史上的所谓“地理的发现”,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这里“双重的结合”主要是指
A. 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
B. 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
C. 资本输出与世界市场
D. 民主扩展与科学传播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理的发现”是指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后使历史进入了双重的结合就是指商品贸易与殖民掠夺。所以答案选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4.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的手段。”这反映出15世纪的欧洲
A. 东西方贸易开通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宗教改革开始
D. 出现了商业革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依据所学,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日趋强烈。这也是新航路开辟的动力之一。分析选项,早在15世纪之前,东西方贸易就已开通,故排除A;B符合题意;C时间上与题意不符,宗教改革出现在16世纪,故排除;D是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也与题意不符。 故应选B。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背景
15. 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
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
A. 交通设施 B. 水利设施
C. 教育制度 D. 议会制度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输出商品、掠夺原料的地方,所以交通建设是英国在印度优先考虑的建设。故A项正确。 BCD是与殖民活动关系不大。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殖民主义·过程
16.马克思说:“荷兰——它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据此可知,马克思强调
A. 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B. 荷兰的财富来源的不正当的
C. 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
D.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经营殖民地的历史,‘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可知,马克思认为荷兰的崛起是建立在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或地区的残酷掠夺之上,体现了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故C选项正确;材料提到“荷兰是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这不是材料所反映的主旨,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展示出一幅背信弃义、贿赂、残杀和卑鄙行为的绝妙图画”体现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残酷性,材料内容没有体现荷兰财富来源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马克思通过一则材料批判早期殖民活动的残酷性,并没有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模式,故D选项错误。
17.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转折,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A. 欧洲贸易中心转到大西洋沿岸 B. 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C. 农业文明已经转向工业文明 D. 欧洲经济发展开始超过亚洲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全球史观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人类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答案选B。A项是从商业革命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排除; 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排除; D项属于近代化史观,排除。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
18.《全球通史》中写道:“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中国自然资源丰富
B. 工业革命的需求
C. 中西交流的加强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l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是因为此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西方开展尤其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需要从全世界获取廉价的工业原料和商品销售市场,所以答案选B,AD是这种现象出现的前提条件,C项此时世界市场尚未形成。
考点: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影响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9.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早期殖民扩张时期的内容。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④;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影响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0.1901年,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联合成立北方证券公司,其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1902年司法部长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指示,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对该垄断组织的起诉
A. 意在整顿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 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C. 体现了政府对垄断组织的否定
D. 限制了垄断组织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该公司的“目的是垄断铁路事业,抬高运费”,而司法部长“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对它起诉”,意在整顿秩序,故A项正确;1933年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进入一种垄断组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体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而不是“1901年”,故B项错误;起诉“以北方证券公司违反《谢尔曼反托拉斯法》为理由”,而不是针对所有的像“摩根、洛克菲勒、哈里曼等垄断巨头”,故C项错误;不能将“《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简单的理解为限制,垄断资本主义的法律也是规范保障其健康发展,故D项错误。
二、材料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二
材料三 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
材料四
(1)根据材料一,你认为我国古代交通工具主要采用了哪些动力?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图三所示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四中,图四所示的交通工具出现在哪一时期?当时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在哪些领域?这次技术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发展有何影响?
【答案】(1)古代交通工具主要以畜力、水力、人力为动力基本特征: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影响:铁路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密切了各地联系,促进了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社会平等化的进程
(3)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电力的广泛应用、化学工业的发展、新通讯手段的出现、交通工具的创新和钢铁工业的发展促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或者促成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可知反映的交通手段是骑马和乘船,因此我国古代交通工具采用的动力主要是畜力、人力、水力等。根据材料二中的蒸汽机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历史带入了蒸汽时代,根据白炽灯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2)根据“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火车的出现,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密切了各地的联系,从而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平等化的进程。
(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汽车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主要是在电力、化工、通讯等方面,这次技术革命最终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