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2.0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新乡市长垣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六次周考试卷
一、单选题
1.格瑞德在描述未来世界时说:“我们正生活在重新安排下一世纪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之中。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一国之内所剩下的只不过是组成那个国家的人罢了。”下列符合格瑞德观点的是
A.全球化即现代化
B.全球化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
C.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D.全球化使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自2006至2017年,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据此可知金砖国家
A.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进程
B.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C.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
D.促使世界经济新秩序得以建立
3.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都是由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不是由任何个人或国家靠理性设计出来的,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下列最符合题意的是
A.现代化和全球化进程相互促进 B.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核心因素
C.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完全一致的 D.科技革命是理代化和全球化有效催化剂
4.20国集团(G20)是一个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最初只是由各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这些变化说明
A.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
B.经济全球化获得了迅速发展的动力
C.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加强
D.政治多极化影响经济全球化
5.有人说“在人类对地球环境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之后,在人类交通工具取得各种进步的背景下,真正意义的全球化也就登上历史舞台,并且逐步升级。其中,人类出于对自身所处地理环境认识所做的巨大探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上述本质上源于经济目的的全球化。”这表明
A.加强环境保护是全球化的目的
B.全球化推动了交通工具的进步
C.全球化开始于自然科学体系的建立
D.人类的趋利行为推进了全球化的进程
6.有评论说,中国用决绝的手段希望融入世界体系—WTO。但是,这种选择不可避免使一些行业和企业陷入裁员甚至破产的困境,最惨重的是有100多万职工的汽车制造业,一半人面临下岗,钢铁和石化行业的比例分别为30%和20%,即使是发展前途光明的电信行业,也至少有10%到20%的职工失业。实际上,中国加入该组织
A.不利于我国现代企业的发展
B.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造成中国的就业面更加狭窄
D.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起点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今的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图中的国际组织依据我国恢复或加入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8.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9.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10.“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 APEC方式”: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指引下,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成员之间差异明显,互补性强 B.合作方式灵活多样,自主自愿
C.经济论坛性组织,具有强制性 D.单边行动与集体行动相互结合
11.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这一国际组织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联合国
12.以下是当今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情况一览表。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名称
亚太经合组织
欧洲联盟
北美自由贸易区
建立时间
1989年
1993年
1994年
成员国
构成
地跨四大洲,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多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合作领域
经济
经济、政治、军事
经济
组织结构
松散的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设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
无协调性的组织机构
①欧盟合作程度最高 ②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较大
③具有地缘经济的特征 ④反映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至今,几近“零关税”的贸易便利极大地推动了三国间贸易的发展。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该协议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下面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贸易自由化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墨西哥是该贸易区的最大受益者
C.美加墨三国经济水平差距缩小
D.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面临挑战
14.1980年以来,有学者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部分成员深受经济危机打击时才伸手援助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但也有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衡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这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打破了成员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
B.防止了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致力于缓解成员的国际收支平衡
D.延缓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15.有人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自大航海时代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该观点的提出是因为布雷顿森林体系
A.提供全球经济技术援助 B.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
C.消除了各国的贸易壁垒 D.建立制度化的货币体系
16.当成员国发生金融危机时,承担起“救火队”的任务,当国际债权人与债务人谈判时,充当“调解人”角色的国际组织是
A.经济互助委员会 B.世界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17.有学者认为,在20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已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二战”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等一系列国际组织出现,全球化进入自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B.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C.大国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1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是
①世界银行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④布雷顿森林体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9.进入21世纪,在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倡议下,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相继增加了上合组织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成员。这说明
A.已经形成了中俄倡导的新的国际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
C.世界经济区域组织形式多样化
D.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20.下图是2018年7月刊登在《中国日报》上的一幅漫画,名为《开火》。对漫画解读最准确的是
A.美国利用武力进行对外扩张
B.美国经济发展遭遇巨大挫折
C.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
D.美国贸易保护政策损人害己
21.《吕氏春秋·审时》载:“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齐民要术·种
谷》中也有“顺天时,量地力,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的结论。这反
映了古代农业具有
A.人定胜天的世界观 B.因地制宜的生产观
C.和谐统一的生态观 D.精耕细作的发展观
22.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23.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很多在华外资企业以“附股”的形式大量吸收华商资本。到 90 年代,“华商附股”累计总数已达 4000 万两以上,约占这些企业股本的一半。“华商附股”
的大量出现
A.表明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有利于新兴生产方式的引进
C.反映了政府经济政策的调整
D.促进了民族工业的长远发展
2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 1953 年开始的对农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相比,二者共同之处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25.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
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
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 中国革命前途重要的问题,毕竟不在对内而在对外。军人的威息,看似扰乱了中国好几十年,然这一班并无大略,至少是思想落伍,不识现代潮流的人,在今日的情势之下,复何能为?对外的难关,仍成为我们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所以中国既处于今日之世界,非努力打退侵略的恶势力,决无可以自存之理。国民政府成立以来,努力于外交的改进。废除不平等条约,已定有办法。关税业已自主。取消领事裁判权,亦已有实行之期,租借地威海卫已交还。租界亦有交还的。然在今日情势之下,此等又都成为微末的问题。我们当前的大问题,若能得到解决,则这些都不成问题;在大问题还没解决之前,这些又都无从说起了。在经济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更无生息的余地,资源虽富,怕我们更无余力可沾。在文化上,我们非解除外力的压迫,亦断无自由发展的余地。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观点并进行简要评析。(要求:对材料中的观点可以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政治、经济会发生转变,“未来将不会再有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种意义上的国家经济了”,说明经济全球化会侵蚀甚至会淡化“国家”概念,故选B;A项说法本身错误;C、D都与材料观点不符。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经济全球化
2.【答案】B
【解析】金砖国家近十一年在经济发展、贸易总额和对外投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其经济活动与成果为全球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是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故B正确。经济区域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地理相邻的国家建立经贸合作组织,通过契约或协定,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的动态过程。而材料中并未提及有关经济区域化的信息,故A错误。金砖国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成员国中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劣势与被动的地位,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平衡发展,故C错误。世界经济新秩序目前尚未建立,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由“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因为科技和资本是一种比现代化和全球化更本质的存在”可以分析出科技和资本是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核心,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与“现代化和全球化是同一种历史运动,具有相同的方向性”不符;C项说法本身是错误;D项说法错误,与“最终是由科技和资本发展自发形成的”不符。
4.【答案】A
【解析】材料“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开始举行首脑会议,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说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全球经济治理引起了各国高度关注,故A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全球化问题,而非经济区域集团化,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的关系,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人类出于对自身所处地理环境认识所做的巨大探索,更是极大地促进了上述本质上源于经济目的的全球化。”可知人类趋利的经济活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全球化的目的不是加强环境保护;B选项因果倒置,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人类交通工具的进步推动了全球化进程;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全球化开始的标志,依据所学可知,全球化开始于地理大发现。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加入世贸组织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机遇和挑战并存,故A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国民经济比例,故B项错误;加入世贸组织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推动就业面扩大,故C项错误;材料中部分企业在全球化浪潮下面临困境也获得了新机遇,故D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是在1971年,中国加入APEC是在1991年,2001年12月11日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其第143个成员,2001年6月14日—15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 ,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六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议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故按时间顺序排列为①②④③,故选B。
8.【答案】B
【解析】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这里涉及到的三个国家都是欧共体成员国,再结合时间信息“20世纪60~70年代”推断,应是欧共体国家间的合作促成了成员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机械化,使农民收入大大增加,故选B;马歇尔计划发挥作用应该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A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是针对社会弱势群体,主要涉及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教育等问题,与农业生产力提高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C;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20世纪70年代初,与题干时间不符,而且布雷顿森林体系涉及到的是货币体系问题,这也与题意不符,故排除D。
9.【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欧元不仅仅使欧洲单一市场得以完善,欧元区国家间自由贸易更加方便,而且更是欧盟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A选项正确。BD中“消除了...巩固了”的用语过于绝对化,C说法过于片面,所以BCD均排除掉。
10.【答案】C
【解析】从材料“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说明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说明B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太经合组织是个论坛性质组织,材料“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做出自己的努力”说明亚太经合组织所做出的决议不具有强制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亚太经合组织从地域来看,属于亚太地区;从成员来看,既有发展中国家,也有发达国家,故B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只有北美三国;欧洲联盟成员只是在欧洲地区;联合国是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其成员国包含的范围远远大于题干中所提到的,故排除D。。
12.【答案】D
【解析】欧盟的合作化水平最高;区域集团大都是相近区域国家组成的,具有地缘经济的特征;这些区域经济集团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故答案为D项。从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方面来说,欧盟多数为发达国家,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较小;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均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成员国之间的差异较大。②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②的ABC项。
1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但进入2017年以来,美国不断声称该协议使得企业从美国向墨西哥迁移更加容易,导致美国工人失业而威胁退出。”可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威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即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合作面临挑战。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美国是最大受益者,排除B项;美加墨三国经济水平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拉大,排除C。
14.【答案】C
【解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促进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材料“超过60%的亚洲人和70%的非洲人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他们国家的经济平稳发展有着正面的影响”说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缓解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平衡,促进了成员国的经济平稳发展,故C正确;关贸总协定致力于打破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关税壁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国际金融组织,A错误;B表述太绝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D错误。
15.【答案】D
【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核心地位,标志着世界货币体系的制度化和体系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大发展,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技术体系,A项错误;确立美国全球霸主地位与全球化进展不符,B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是货币体系不是贸易体系,不能消除贸易壁垒,C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互助委员会是由苏联组织建立的由社会主义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合作组织,故A项错误;世界银行的使命是帮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破坏的国家的重建,后来其主要任务是资助国家克服穷困,各机构在减轻贫困和提高生活水平的使命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故B项错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故C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主要负责管理世界经济和贸易秩序,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它们的建立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故选A。二战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纷纷实现了民族独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逐渐瓦解,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战后美苏两国出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差异,从战时合作关系走向了战后对抗的关系,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由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联系并不密切,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8.【答案】D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际金融机构的大家庭中”陆续增加“新成员”,说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快,D项正确。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是国际金融机构的成员,不是新的“金融体系”,A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B项错误;上合组织开发银行等并不属于区域经济集团,C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漫画反映了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世界经济的破坏,实质上指出了美国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损人害己,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漫画反映的是美国对世界经济的破坏,并不是美国利用武力对外进行扩张,故A排除;材料漫画并未体现美国经济发展遭遇巨大挫折,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反映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再度抬头,而是强调贸易保护政策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C排除。
21~25CCBDA
二、非选择题
【答案】示例一:
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的压迫而不在于对内。
评析:这个观点是很有见地的。1840年以来列强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危害:政治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上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文化上受到西方文化的侵略。列强侵华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勾结起来,而军阀是列强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列强先后扶植了慈禧太后、袁世凯、蒋介石等,在反对外来侵略的同时,中国人民还要反对本国封建势力,争取民主权利。
因此,近代中国要民主富强就必须完成民族独立之任务。
示例二:
观点:解决中国近代一切问题在于解除外力压迫而不是对内。
评析:我认为这个观点是片面的,没有全面认识问题。中国发展面临的问题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因素。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以强势的工业文明征服中国,经济上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掠夺中国的资源,严重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政治上干涉中国内政,侵夺中国主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发展证明近代中国要反对外来侵略才能摆脱任人宰割的历史,实现民族独立。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列强侵路中国是和中国境内的反动势力相勾结,从清政府到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汪精卫伪政权,他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民族利益,造成经济衰败,社会矛盾重重。
因此,阻碍中国近代发展的因素内外皆有,必须对内反封建争取民主、对外反帝争取民族独立,才能实现中国的独立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