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00 KB
  • 2021-08-24 发布

【历史】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试题(解析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综合 历史试题 ‎1.在早期的先秦历史文献中,“君子”是贵族身份的专称;但在孔子看来,“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表明儒家 A. 积极倡导以德治国 B. 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C. 注重道德人格养成 D. 植根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 材料“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体现的是孔子认为只要做到儒家所倡导的“义、礼、信”就可称为君子,强调的是孔子对道德人格养成的重视,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用儒家思想来约束人的行为,并非是以德治国,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B选项排除;材料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无关,且儒家思想本身就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D选项排除。‎ ‎2.《史记·货殖列传》中排列了从春秋到汉武帝时期众多的豪民巨富,其中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现的富豪最多。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铁制工具运用广泛 B. 政府实施盐铁专营 C. 国家实行重商政策 D. 私营手工业发展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从春秋到汉武帝时期众多的豪民巨富,其中战国和汉代炼铁行业出现的富豪最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和汉代冶炼的富豪最多,这主要和铁制工具的市场需求量大有关,A选项符合题意;盐铁官营获利最大的是政府,并非个人,B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C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私营手工业的发展属于表面现象,D选项排除。‎ ‎3.唐代,中书省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议决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中书舍人在制作诏令过程中,可互相商量,并允许“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这表明“五花判事”‎ A.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旨在避免决策失误 C. 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D. 推进监察制度发展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五花判事”指的是中书舍人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可相互保留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利于减少决策过程中的失误,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指的是中央决策的环节,并未涉及到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选项排除;材料与提高行政效率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决策机制,并非是监察制度,D选项排除。‎ ‎4.从商鞅变法到隋唐,政府重视对户口的清查和统计。然而,明清时期,政府却重视土地的清丈。这一变化反映了明清时期 A. 主动适应商品经济发展 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C. 赋税征收标准发生变化 D. 国家治理能力减弱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叶后推行赋税制度是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清朝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征税的标准由人头转向占有土地的多寡,因此明清时期重视土地的丈量,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A选项说法错误;土地兼并现象并非是明清时期政府对土地重视的原因,B选项排除;明清时期君主对地方的控制空前强化,D选项排除。‎ ‎5.读《上海和广州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万美元),表格中数据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4‎ ‎3,340‎ ‎480‎ ‎1847‎ ‎2,530‎ ‎1,100‎ ‎1850‎ ‎1,670‎ ‎1,190‎ ‎1853‎ ‎1,050‎ ‎1,720‎ ‎1856‎ ‎1,730‎ ‎3,190‎ A. 外贸逆差的加剧 B. 外贸中心变动 C. 经济结构的变迁 D. 新式工业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上海进出口贸易额逐渐超过广州,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外贸中心发生变动,从广州转移到上海。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进口和出口贸易的差额,不能反映逆差加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结构的变动,排除C项;新式工业的兴起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D项。‎ ‎【点睛】图表型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对被选项要“三思”:一要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要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排除;三要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6.20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这种情况可以用来说明 A.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 B. 女性解放开始为社会接受 C. 维新思潮成为时代主流 D. 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20世纪初”、“《女子读天演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妇女社会低下,不允许读书识字,但是20世纪初,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妇女开始阅读严复的《天演论》来学习救国的主张,这强调的是民族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新式学堂的发展,A选项排除;仅从上海的画报来推测女性解放的被社会接受显然陷入了历史孤证主义错误,B选项排除;维新变法运动在20世纪初已经失败,且未成为时代主流,C选项排除。‎ ‎7.1949年7月,中共中央指示:“凡三万以上的人口的城市,在解放两个月至迟三个月后,应召开各界代表会议,以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方法之一。”这一指示 A. 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B. 保障了城市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C. 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 D. 拉开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序幕 ‎【答案】A ‎【解析】‎ ‎1949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许多城市刚刚夺得政权,召开代表会议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有利于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A选项符合题意;城市的经济恢复发展显然不是靠召开各界代表会议能完成的,B选项排除;C选项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后,排除;新中国成立时间是在1949年10月1日,材料时间不符合新中国成立的时间,D选项排除。‎ ‎8.读《农民人均收入统计表(1978—2004年)》。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1978年 ‎2004年 年平均增长 农民人均纯收(元)‎ ‎133.6‎ ‎2936‎ ‎12.1%‎ 农民人均非农业纯收入(元)‎ ‎10.5‎ ‎1346.2‎ ‎20.2%‎ 注:农民非农业收入主要包括工资性报酬收入和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收入等。‎ A.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 B. 农村经济改革效果显著 C.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趋于平衡 D. 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实现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从1978年以来,农民纯收入和人均非农业收入显著增加,这主要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促进了生产力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B选项符合题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这主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的对比,C选项排除;材料与城乡一体化无关,D选项排除。‎ ‎9.公元前445年罗马立法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公元前367年立法肯定平民出任执行官权力,公元前287年通过了平民大会的决议对全体公民具有法律效力的法案。这些法案 A. 以维护平民权益为目的 B. 以罗马帝国扩张为基础 C. 扩大了贵族共和的基础 D. 推动罗马私法体系形成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罗马贵族对平民政治权力的让步,有利于扩大罗马共和制国家的基础,C选项符合题意;罗马法的本质是奴隶主专制的工具,A选项排除;罗马帝国的形成是在公元前27年,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罗马公民法的发展,与罗马私法无关,D选项排除。‎ ‎10.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这反映了近代自然科学 A. 揭示了物质世界的秘密 B. 促使了民主思想的形成 C. 影响了社会理论的构建 D. 掩盖了殖民扩张的罪恶 ‎【答案】C ‎【解析】‎ 材料“受牛顿力学体系的影响,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体现的是近代自然科学对社会理论构建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洛克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代表,主要成就体现在社会领域,A选项排除;斯宾塞提出了证明白人殖民扩张合理性的理论与民主思想无关,B选项排除;洛克提出了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与掩盖殖民扩张的罪恶无关,D选项排除。‎ ‎11.1919年,在禁酒运动的影响下,美国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禁止酒类的生产、销售和进出口,但在1933年12月废除了此前的修正案,授予各州管理酒类的优先权,实质上取消了禁酒。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社会秩序稳定 B. 刺激生产和消费 C. 回归自由放任政策 D. 强化各州自主权 ‎【答案】B ‎【解析】‎ ‎1933年在经济大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取消了禁酒,目的是刺激生产和消费,缓解经济危机,故B符合题意;取消禁酒与刺激生产和消费关系不大,排除A;为了缓解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并非回归自由放任政策,C排除;D不是在经济大危机下美国取消禁酒的主要目的,排除。‎ ‎12.如图为20世纪50~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变化图。这反映了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B.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 C. 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出现分化 D. 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 ‎【答案】D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国际事务协商一致通过决议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这主要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出现有关,体现的是国际民主化趋势不断加强,D选项排除;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A选项排除;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在形成的过程中,B选项排除;材料与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无关,C选项排除。‎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等《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定量研究》‎ 材料二 清末,在北京地区,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 ‎——摘编自杜丽红《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材料三 ‎ ‎ 新中国成立初期,各类疫病肆虐。1949年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组织群众先后开展以清洁大扫除、反对美国“细菌战”和“除四害”为中心的三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教育和文艺界人士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进行科学防疫治疫宣传,将“防病”、"医愚”与“治心”相结合。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以北京为例,指出近代疫病防治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 ‎【答案】(1)特点:政府应对消极;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2)变化: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应急与预防并重。‎ 原因: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变革的推动;“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 ‎(3)作用:成功地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 ‎【解析】‎ ‎(1)特点:根据材料“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可归纳出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根据材料“同时设坛做法事,祈福禳灾”可归纳出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根据材料“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可归纳出政府消极应对。‎ ‎(2)新变化:根据材料“到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可归纳出成立专门的疫病防治机构;根据材料“新设的中央防疫处也致力于从欧美国家引进各类疫苗并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可归纳出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医疗技术;根据材料“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可归纳出应急与预防并重。原因:关于近代防疫制度新变化出现的原因需要从政府的社会治理意识、社会变革的影响、“西学东渐”对中国卫生观念的冲击和大众传媒的广泛宣传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3)作用:根据材料“经过十余年的努力,鼠疫、天花、黑热病等烈性和急性传染病陆续被消灭,人口的总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措施的主要作用需要从遏制疫病的流行、减少人口死亡、初步建立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具有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积极意义、夯实了新政权的社会基础和赢得人民的拥护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整编自李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中外关联,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1:对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原因的分析认识时代变迁影响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演变。‎ 示例2:对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影响的分析认识马克思主义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示例3:对社会主义思想发展过程特点或趋势的概括认识;A.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不断丰富发展;B.社会主义从一国走向多国;C.只有将科学理论与国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成功 ‎【解析】‎ 首先结合“李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的信息可从社会主义思想发展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等方面来归纳观点,然后结合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及在世界各国传播的史实进行分析阐释即可。‎ ‎15.材料 ‎ ‎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刑鼎”。公元前536年,子产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并把鼎放在城中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一做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但是新法实行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晋国叔向还专门写信指责子产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子产回信道:“我为的是救世啊!”他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公布法律。在子产的治理下,郑国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也大大减少。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将刑法铸于鼎上公布于众。‎ ‎——译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铸刑鼎”的目的以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日益活跃;子产担任郑国要职,着手改革;习惯法加剧了新兴地主阶层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原因: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容易导致社会动荡(社会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 ‎【解析】‎ ‎(1)背景:根据材料“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子产“铸刑鼎”改革的背景需要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及子产担任郑国要职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2)目的:根据材料“叔向和子产的对话”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原因:根据材料“这一做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触犯了贵族的利益;根据材料“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容易导致社会动荡。‎ ‎16.材料 西蒙·玻利瓦尔(1783—1830年)出生于委内瑞拉的一个白人贵族家庭。他少年时代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青年时代就参加祖国独立解放事业。他认为应该解放黑人奴隶,给印第安人以平等权利,用法律来改变社会的不平等。他虽然崇奉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但又认为绝对的民主自由和联邦制都不利于.水新生共和国的巩固。他设计了一套介于传统的君主制和欧美共和制之间的政治体制。他设想只有新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的大联合,组成足以与欧洲抗衡的均势力量,最才是不可摧毁的。”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数造繁荣和进步、争取被压迫群众的生存权和受教育权、争取社会改革付出了毕生的经历。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被拉美和整个第三世界人民当作反对现代殖民主义斗争的宝贵遗产。‎ ‎——摘自罗荣渠《美洲史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玻利瓦尔对拉美的历史贡献。‎ ‎【答案】(1)北美独立战争的鼓舞;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西班牙殖民霸主地位的衰落。玻利瓦尔的个人作用。‎ ‎(2)推动拉美地区政治民主化进程;传播欧洲启蒙思想;促进拉美地区经济发展和水平文化提高(或社会进步);鼓舞了拉美民众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解析】‎ ‎(1)根据材料“接受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玻利瓦尔为争取在美洲确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争取新国家数造繁荣和进步…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独立战争的经验”结合所学从美国独立影响、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原有殖民统治衰落及玻利瓦尔个人因素进行回答。‎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经济及社会生活、反殖民斗争进行阐述即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