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6.00 KB
  • 2021-08-24 发布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1803年,美国最高法院对“马伯里诉麦迪逊案”做出判决:法院不能行使宪法没有授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立法如果违背宪法则无效。美国建立起司法审查制度。该判例反映出当时美国 A.1787年宪法原则遭破坏 B.最高法院权力超过国会 C.保障宪法具有至上权威 D.国会立法需要法院同意 ‎2、对“陈桥兵变”, 宋初众说纷纭,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并强调说: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士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赵匡胤弟赵匡义等受意发动兵变,拥立他为天子。材料反映出 A.宋太宗作为当事人说法更可信 B.官修史书的史料价值不是很大 C.官修史书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D.宋太宗意在彰显政权的合法性 ‎3、《明太祖实录》有一段圣旨:“今天下已定,而民数未核实,其命户部籍天下户口,每户给以户贴。”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明代户贴原件所录圣旨为:“说与户部官知道,如今天下太平了也,止是户口不明白俚(哩)。教中书(省)置天下户口的勘合文簿、户贴,你每(们)户部家出榜,去教那有司官将他所管的应有百姓,都教入官,附名字,写着他家人口多少。写得真,着与那百姓一个户贴。”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户贴》原件为实物史料,史料价值最高 B.《户贴》与《实录》都是一手史料 C.《实录》为文献史料,史料价值最高 D.《户贴》与《实录》必须相互印证才能还原历史原貌 ‎4、下表反映了英国部分年份经济主要部门的收入变化(单位:万英镑),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部门 年份 农林渔牧业 工矿建筑业 商业运输业 地产房租业 ‎1801‎ ‎7 550‎ ‎5 430‎ ‎4 050‎ ‎1 220‎ ‎1831‎ ‎7 950‎ ‎11 710‎ ‎5 900‎ ‎2 200‎ A.社会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君主立宪政体亟需完善 C.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D.工业革命使农业发展趋于停滞 ‎5、公元前427年,希腊小邦密提林背叛了雅典,投靠斯巴达。雅典民情激愤,公民大会迅速作出决议,将密提林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妇女儿童罚作奴隶。第二天,民众情绪趋于平静,公民大会撤销了原决议。这主要反映了 A.雅典公民民主存在一定弊端 B.民主决策存在保护平民倾向 C.公民大会决策缺乏严密程序 D.希腊邦国争霸损害平民利益 ‎6、在古罗马的刑法领域,被告的秩序性尊严(身份等级)是量刑时的重要考虑因素,享有秩序性尊严者一般承担较轻的刑罚;而如果受害者的秩序性尊严越高,则施害者的罪行越严重。由此可知罗马刑法 A.加剧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极力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 C.量刑定罪原则仍然不完善 D.使贵族对法律解释权受限 ‎7、庄严在《用历史档案还原历史真相》中写道:日本关东军在投降前夕,烧毁了几乎全部的侵华档案和秘密资料,吉林省档案馆新发掘的日本侵华档案是日本投降时关东军宪兵司令部未来得及销毁的部分。……在这批档案中,“2件伪满洲中央银行的电话记录,清楚地记载了日军以军用公款科目转账划拨给日军部队‘购买’‘慰安妇’专项资金内容,……并需持‘关东军第四课证明办理’”。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些档案属于第一手史料 B.档案比实物史料更为可靠 C.电话记录档案可能不准确史料价值不高 D.“慰安妇”事件必需其它史料印证才能证实 ‎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应是 A.清代军机处 B.明代内阁制度 C.隋唐三省六部制 D.元代行省制 ‎9、《新唐书·狄仁杰传》载:后(武则天)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二人(狄仁杰与王方庆)同辞对曰:“……姑侄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庐陵王(武则天儿子李显),则千秋万岁后常享宗庙;三思立,庙不袝(新死者附祭于先祖)姑。”后感悟,即日遣徐彦伯迎庐陵王于房州。据材料分析,武则天“感悟”的历史因素是 A.君主专制 B.宗法制度 C.等级制度 D.贵族世袭制 ‎10、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中,许多皇帝或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于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本质上反映了 A.皇权至高无上 B.君主权力受到挑战 C.中央集权体制破坏 D.君主专制被推翻 ‎11、“至今军阀作恶如故也,列强横行,且有加而无已也……中国革命,不能不承认为世界革命中之一部,而实行三民主义,则共产主义即在其中矣。吾辈死者,但知中国革命与国际革命不能分而为二,则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岂有纷争之必要。”据此可知蒋介石 A.认清了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 B.主张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合并 C.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已经转向信仰共产主义理想 ‎12、周恩来曾回忆说:“讲到中国革命的性质,今天似乎是老生常谈了……可是在六大(1928年)时,这却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当时无论从莫斯科中山大学或从西欧回来的同志又都轻视理论,所以对革命的性质问题搞不清。”这表明当时中共 A.已摆脱了共产国际的影响 B.未明确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C.教条主义倾向依然很明显 D.已经开始认同井冈山道路 ‎13、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反映了当时 A.美国摒弃“冷战”思维 B.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美国制华政策发生变化 ‎14、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据此可知当时我国 A.政协具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 B.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C.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5、章炳麟曾在1903年说,长素(即康有为)以为“中国今日之人心,公理未明,旧俗俱在,革命以后,必将日寻干戈,偷生不暇;何能变法救民,整顿内治!”……然则公理之未明,即以事革命明之。旧俗俱在,‎ 即以革命去之。革命非天雄大黄之猛剂,而实补泻兼备之良药矣!据此可知当时 A.国民普遍认同革命反对改良 B.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兴起 C.社会主义革命思潮开始出现 D.维新变法运动取得一定成效 ‎16、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A.国民政府完成了全国统一 B.使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D.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7、下表为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据此可知 时期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 路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统县政区 郡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直隶州/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A.行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的自主性 B.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C.中央行政体制不断调整加强对地方控制 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呈现出日渐激化趋势 ‎18、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反映出当时 A.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形成 B.“冷战”形势达到了顶峰 C.“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D.联合国主导朝鲜半岛形势 ‎19、冷战结束后,有些政治评论员对冷战时期的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态度由批评转为赞扬,称赞它们具有控制军事冲突升级的能力。据此可知当时 A.新的不稳定因素威胁世界和平 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大国对抗的风险已不存在 ‎20、2011年10月,西班牙《起义报》在新的“世界体系”一文中指出:“虽然西方传统大国(美、英、法)仍自认为代表着‘国际社会’,但‘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已不再听命于它们的号令。”这反映了 A.南北国家间的冲突加剧 B.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C.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金砖国家”已成为发达国家 ‎21、1982年,廖承志曾致信蒋经国说:国共……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材料旨在表明 A.党派之争阻碍了两岸正常交流 B.国共再度合作民族复兴的愿望 C.九二共识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应该增强两岸一家的民意基础 ‎2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因为这一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23、1902年杨延栋在《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中指出:“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材料意在表明 A.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国家权益 B.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 C.近代主权丧失主要指司法主权 ‎ D.废除不平等条约才能恢复主权 ‎24、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A.重视法制与规则意识 B.注重个体自主意识与平等权利 C.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D.家族中的“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 ‎25、有学者曾说:甲午大败,促使中国的有志之士检讨前30年新政的得失,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另外一方面,《马关条约》以中国人无法接受的方式迫使中国全方位地对外开放。据此可知,甲午战败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B.促使维新思想走向成熟 C.表明洋务运动无任何实效 D.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开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8年 清政府准设算学科取士,首次将自然科学纳入考试内容。‎ ‎1898年 加设经济特科,荐举经时济变之才。‎ ‎1901年 清延实行“新政”后,各地封疆大吏纷纷上奏,重提改革科举。恢复经济特科。‎ ‎1904年 清延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作为第一个经由政府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付诸实施的官方学制文件,其颁布标志着中国近代学制的诞生。‎ ‎1905年 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威趋实学。‎ ‎1906年 清延诏准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教育领域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社会背景。(7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并分析这些改革措施所起的积极作用。(5分)‎ ‎(3)依据以上材料,分析两次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2分)‎ ‎27.(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宪法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以前的政体模式。共和政体早在古代希腊和罗马就已确立了,并由政治家在以后的世纪里加以发展。总统制部分地基于英国宪制。《人权法案》是从《独立宣言》、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和英国1689‎ ‎ 年的《权利法案》演化而来的。但是,将自治、民主且具有主权的各州联合为一个联邦统一体,则是美国对宪治作出的新的、创造性的贡献。‎ ‎-------摘编自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 材料二 从理论上而言,建国之初的美国并不宜推行强调权力制衡的宪政体制,美国宪法在实施过程中似乎面临较民国初中国的更多不确定因素。……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也同样采取了通过根本性法律文件(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形式对革命成果、新兴资产阶级政权进行维护和保障,并大量采纳和借鉴美国宪法的内在精髓尝试建国,相似的宪法文件在中美两国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摘编自王熙嬴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受挫原因分析》‎ 材料三 中共从诞生时起,就非常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共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制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尤其“文革”时期,宪法受破坏。新时期,1982年宪法首次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宪法的来源。(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在推行宪政方面“产生了截然相反的结果”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宪政历程的特点。(3分)‎ ‎28.(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官”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后汉书•志第五•礼仪中》中就有:“立春,遣使者赍束帛以赐文官。”而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职业文官。秦统一中国后,建立了一整套管理政府官员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文官制度。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中国的文官制度不断发展,日趋成熟。隋唐以后,政府采取公开考试、择优授职的科举制度,形成了一整套关于文官的录取、任用、考核、回避、阶制、奖惩、抚恤、待遇、退休、保障及激励的规范与制度。……早在唐代,中国的典章制度即已倾倒日本朝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 ‎-------摘编自戴小明《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 材料二 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 政党分赃制”带来的政治混乱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 ‎-------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主要选拔途径及其特点。(5分)‎ ‎(2)依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确立的原因及影响两方面中英对比,分析说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官制度决不是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简单再现”。(10分)‎ ‎29.(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美既有继承自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又有从法国启蒙运动中吸收了许多英国所没有的有关现代民主政治的重要理念……为美国在现代民主创制实验方面实现对英国的重大超越提供了可能。‎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选区调整和各选区议员名额重新分配,56个不到2 000人口的选区和31个2 000—4 000人口的选区共取消143个议席;……新兴工业城市选区,获得65个议席。‎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中国资本主义工业1905至1908年出现了又一次高潮。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和组织程度都有所加强。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前往美、英等国考察西方社会,接触到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逐渐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和政治纲领。‎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著《中国近代史1840-1919》‎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政治变革与现代化”,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高二历史试题 第Ⅰ卷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D A B A C A C B A A C D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B D B C A B B D A D B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26.(1)内容:将经济等实用内容纳入考试范围;创建近代教育体制;废除科举考试。(3分)‎ 背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对新式人才的需求增加;洋务运动失败的教训;民族危机加深,旧的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人才;受西方先进教育体制的影响;国内开明人士的倡导。(4分)‎ ‎(2)特点: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和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3分)‎ 作用:有利于民主、共和、平等观念的传播;有利于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实用型人才;有利于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等。(2分)‎ ‎(3)教育改革要顺应时代要求,服务社会发展,注重吸收先进经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分)‎ ‎27.(1)(1)来源: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共和政体。②英国的宪政。 ③《独立宣言》。④弗吉尼亚及其它各州的宪法。⑤英国 1689 年的《权利法案》。⑥美国政治家的智慧。⑦启蒙思想。(4分)‎ ‎(2)原因: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民主思想的传播与执行受到制约,人民民主宪政意识的淡薄,资产阶级革命者“因人立法”;美国是移民国家,国民受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影响很深;中国出现袁世凯等当权者的不断破坏,美国华盛倾等领导者积极维护民主政治的实施。(4分)‎ ‎(3)宪法的制定和实践受到重视;吸收国外及近代中国宪政经验;宪政的过程充满曲折;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步;始终以实现国家富强为目标。(3分)‎ ‎28.(1)选拔途径:世卿世禄制、军功授爵制、察举制、征辟制和科举制。(2分)‎ 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翔实,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充满了孤立性、保守性与专制性;影响深刻,范围广。(3分)‎ ‎(2) 英国确立的原因: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政党分赃制”带来的弊端;工业革命的发展要求提高官员行政素质;政党政治的成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 影响: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不断完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腐败现象,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分)‎ 中国确立的原因:为了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保证封建经济发展和繁荣;巩固儒家思想的长期独尊地位。‎ 影响: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扩大了统治基础和促进社会公平;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和发展。(4分)‎ ‎29. 论题一:政治变革离不开对思想现代化成果的吸收(2分) ‎ 论述:美国吸收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理念,传承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完善,推动了美国的政治变革;孙中山吸收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提出三民主义和民主共和思想,指导推动了辛亥革命。(8分) ‎ 论题二:政治变革往往受经济现代化的推动(2分)‎ 论述: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8分)‎ 论题三:政治变革可以推动现代化的进程。(2分)‎ 论述:英国议会改革推动君主立宪制完善;辛亥革命在中国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8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