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课时作业(四十一)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
作业时间: 月 日
1.欧盟成立后,就开始着手对欧洲教科书重新编订,以一种欧洲视角取代传统的民族主义立场。这反映出( )
A.欧洲已联合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欧盟努力构建统一的文化认同
C.欧洲联合的重心转向了文化领域
D.欧盟存在着严重的冷战思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教科书重新编订意味着想让欧盟成员从文化上互相认同,B项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欧洲尚未联合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欧洲联合的重心仍然是经济领域,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涉及冷战思维,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2.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
A.欧盟成员国外交上用同一个声音说话
B.欧盟成员国“脱欧运动”的必然性
C.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D.欧盟组织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答案:D 解析:A项仅反映欧盟在外交上的统一性,片面,故错误;材料肯定了欧盟主权让渡给成员国带来的福祉和利益,B项不合题意,故错误;材料对欧盟主权让渡持肯定态度,C项与题意不符,故错误;根据材料“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可见欧盟成员国共享利益,故D项正确。
3.
二战前的几百年,西欧几乎是大战不出十年,小打年年有。但二战后西欧各国轻而易举地化干戈为玉帛。如今,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和睦相处,互利合作,已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了。这主要得益于( )
A.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C.欧洲一体化迅速发展
D.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西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如今达到或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在于欧洲走向联合,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题干“接近达到彼此国界形同虚设的地步”没有联系,且不是西欧各国化干戈为玉帛的主要原因,故错误。
4.2017年,欧盟有两件大事相伴而来,却背道而驰。一是除英国之外的欧盟27国领导人在罗马举行特别峰会,隆重纪念标志欧洲一体化起步的《罗马条约》签署60周年;二是英国全民公决“脱欧”。罗马特别峰会的关键词是“团结”,而英国“脱欧”的关键词是“分手”。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
A.对全球化和区域化带来的挑战的不同回应
B.地区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的趋势
C.欧盟成员在发展程度上存在的差异
D.全球化与民族国家主权之间的冲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曲折性。欧盟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产物,总体来看,欧盟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但英国“脱欧”,表明对于这种趋势的另外一种态度,因此材料信息在本质上反映出对于全球化和区域化挑战的不同回应,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贸易保护主义,排除B项;C、D两项材料没有涉及,排除。
5.被形容为“典型的南北双方为共同发展与繁荣而组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是其最显著的特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是( )
A.欧盟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77国集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区域集团,属于南北合作的典型组织,C项正确;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所述的特征;D项属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组织。
6.
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C.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题干中的这种变化,反映了从1945年到1995年,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投票权也逐渐得到尊重,故D项正确。
7.1971年成立的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由国家、国际及区域组织、私人基金会组成,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并让所有人共享。国际大豆种植者联盟(ISGA)成立于2006年,由来自巴西、美国等国的种植者以及行业代表组成,是世界大豆生产与销售的主要组织之一。这表明( )
A.经济外交有利于消除贸易壁垒
B.经济全球化推动国家间合作
C.单边贸易主义已退出历史舞台
D.发达国家主导农业生产消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影响。材料并没有涉及贸易壁垒,故排除A项;这些联合组织的建立是致力于为全球创造公共福利,所以这是全球化的结果,故B项正确;C项所述内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这些组织是由发达国家主导,故排除D项。
8.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的“滞胀”使发展中国家的长期债务在1973—1980年快速增长。80年代初,发达国家为治理“滞胀”采取紧缩通货政策。由此可知,发展中国家( )
A.经济获得迅速发展
B.外部经济环境相对宽松
C.债务负担不断增加
D.与西方的差距逐渐缩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从“发达国家为治理‘滞胀’采取紧缩通货政策”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为了挽救自身危机,而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逐年增长,负担不断增加,由此本题选择C项。A项错误,与材料内容相悖;B项错误,当时经济危机是世界范围内的;D项与实际相悖。
9.美国史学家阿基拉·艾里依在《20世纪史》中写道:“如果说20世纪为下一个世纪留下某些遗产的话,国际主义便是其中之一。”由此判断“国际主义”是( )
A.美国凭借实力控制世界
B.国际合作日趋密切
C.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
D.多极格局下的大国竞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国际主义是指倡导和支持国家间为共同利益而开展更广泛的经济和政治合作的政治运动。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各国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国际合作日趋密切,B项正确;两极格局结束后,美国试图建立一个单极世界,独霸世界,但受到世界多种力量的制约,A项错误;冷战后世界的紧张动荡与“国际主义”无关,排除C项;多极格局并未形成,排除D项。
10.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上任后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正式宣布退出旨在促进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2月8日,英国议会下议院投票通过政府提交的脱离欧盟法案。这些现象说明( )
A.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
B.保护本国经济的孤立主义抬头
C.全球化趋势首次出现逆转
D.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元化趋势
答案:B 解析:美国和英国的决定都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避免与其他实力较弱的国家合作影响本国发展,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和英国结束多边贸易的合作协定,不能体现出双边贸易将取代多边贸易的趋势,A项错误;全球化趋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美英两国的个别行为,不能体现全球化逆转,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美英的经济行为,不能体现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变化,D项错误。
11.20世纪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其中的特技制作包给了有16家多国中小技术公司协助的Digital Domain公司,音乐制作包给了索尼公司,它的高质量的音乐制作使该片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这反映了( )
A.全球化促进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B.全球化推动了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
C.文化产业在全球化下加强了对全球资源的争夺
D.文化信息产业国际化的基础是全球文化市场的开拓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中“《泰坦尼克号》实际上是由7个国家的30多家公司协作完成的”,强调的是全球化推动文化信息产业的国际合作,故选B项。题干材料并未提到国际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A项错误;C项表述中“争夺”,题目中并未体现,错误;文化信息产业国际化的基础是全球化,D项错误。
12.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以争端解决机构审议、批准专家组建议或裁定为常规,以在特殊情况下争端解决机构授权和监控的贸易报复为强制实施的最后手段,日益取得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信赖。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 )
A.推崇贸易报复,不具建设性
B.其宗旨是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益
C.重程序建设,忽视法律功能
D.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争端解决机制“以专家组调解为中心”,反对贸易报复,故A项错误;该争端解决机制有利于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其宗旨是促进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该争端解决机制忽视法律功能,故C项错误;该争端解决机制促进贸易纠纷的解决,有助于国际经济秩序有序发展,故D项正确。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贸易数据表
——摘编自王晓明《世界贸易史》
材料二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富有东方特色的商品和手工技术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 400千两增加至171 697千两;出口也由25 460千两增加至143 293 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1863年,赫德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改革海关建制,提高了关务行政效率。洋务运动时期,王韬提出“潜夺其利权”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利权”的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20世纪上半叶,中国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加速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中国对外贸易额1978年为206亿美元,2016年达到3.685万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形势变化,中国外贸压力趋紧。据商务部统计,我国已连续23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2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以来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并就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反倾销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发展趋势:波动、增长。
波动原因:周期性经济(金融)危机;两次世界大战;贸易保护主义时有抬头。
增长迅速原因:世界经济高速增长;现代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市场进一步发育;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国际经济协调机制(世界经济体系化)的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等。
(2)特点:“海禁”政策被打破,贸易主权沦丧;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外贸管理体制和贸易思想逐渐近代化。
建议:充分利用世贸规则维护权益,争取国际经济秩序的话语权,推进贸易自由化;自主创新,加快供给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以增强商品竞争力;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发国内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至少写出三个言之有理的观点)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全球化和国家主权的关系,西方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一些人认为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无国界的时代;但也有些人说情况“完全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全球化只会造成我们关于主权看法的变化,它“不危及主权的安全,更精确地说全球化正在促使我们采取一种更精密的眼光来看主权问题”。这些人还说,关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成为过时的论点“与象牙里的废话没有区别”。还有人指出,为了促进整体的重大战略和使其他方面主权的最大化,主权的各个方面是可以“讨价还价”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主权更可以看成是一套人们正在使用的准则和习俗,可以显示出变异和灵活性”。
——以上材料节选自王加丰《“欧洲化”、西欧现代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主权问题》
依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一:全球化将威胁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
阐述:经济全球化为了实现全球范围的自由贸易,要求各民族国家的政府放宽或解除国家间经济交流的种种限制,使各民族国家的经济主权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和挑战。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日益增大;一些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等也都在有限的范围内“攫取”了原属于国家经济主权的部分权力;跨国公司及其经济扩张也对国家经济主权造成冲击。(任答两点即可)
政治文化方面,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利用经济作为武器,达到控制他国内政外交的目的;恐怖主义、经济安全、环境恶化等问题威胁增大,国家间协作增多,日益形成人类新的共同价值观念和新的人类文明,主权观念日益削弱。
结论:经济全球化已超出经济领域,对国际政治、安全、社会和文化等领域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对主权和民族国家的生存产生威胁。
观点二: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
阐述: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促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特别是在制定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生活方面强化国家的作用。现今的经济全球化过程是由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主导的。因此,有关国际贸易、金融等各方面的“游戏规则”往往偏重于照顾发达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利用主权的武器尽可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和争取较好的国际贸易和金融条件。
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是跨国公司,他们所拥有的先进技术和雄厚资金确实能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比较迅速的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一些社会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不得不运用国家主权制定政策维护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平衡。
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机制发育不成熟,需要国家采取措施,予以培植,从而加强主权。
结论:全球化不会威胁民族国家主权,反而会促使发展中国家加强国家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