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2.0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宁夏银川市宁夏大学附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线上线下教学衔接摸底暨期中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史料记载,汉代富农和地主在生产力方面拥有着耕牛和铁犁的巨大优势,而贫穷的农民无力购买,只能继续使用木制工具,经营稍有不善便会破产而出卖土地。材料反映了当时(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铁器牛耕技术尚未发展成熟
C.土地私有制遭破坏 D.生产技术进步加剧贫富分化
2.据《新全球史》记载,早在12世纪福建就进口稻米,而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及甘蔗高价销往北方,尽管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却收效甚微。此现象反映了该地区( )
A.商业发达已出现商帮 B.农副产品的商品化
C.政府不再重农抑商 D.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3.南宋初年,政府加强农业管理,清理土地,规范赋税,出现了土地赋税造册制度。明朝建立后清丈土地,核定天下田赋,其数额记入《黄册》即户口册中,其后进一步将全国的土地详细登记,编制成《鱼鳞图册》。可见明代( )
A.开始实行以资产为标准的税制 B.土地清理与户籍管理相分离
C.基于土地的赋税管理逐步规范 D.赋税种类由繁多到逐渐减少
4.南宋初年,朝廷允许金、银矿场由“百姓采取,自备物料烹炼,十分为率,官收二分,其八分许坑户自便货卖。”这一措施( )
A.激化官营和民营手工业的矛盾 B.反映宋代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C.有利于推动民营矿冶业的发展 D.揭示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5.北宋丝织业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河南、河北、江西造瓷器大量运销国外。苏皖地区金、银、铜、铁、铅、煤的开采冶炼规模都相当大。明州、泉州、广州造船业居世界首位。这些现象表明宋代( )
A.产业的区域分工较鲜明 B.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出口
C.朝贡贸易得到一定发展 D.对外贸易成为经济的支柱
6.宋代时“坊市制”已经瓦解,商民们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面对城市秩序混乱,宋朝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
;为适应蓬勃发展起来的街市,宋政府还在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这说明宋朝( )
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 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 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7.古代国家把从事工商业的市民编入一种特殊的户口,即“市籍”。西汉征发徭役时,先征发有“市籍”的人,然后征发父祖之代有“市籍”的人,最后征发无“市籍”的农民。这表明,西汉时期( )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抑制商帮的形成
C.市民社会地位最低 D.商业地位无足轻重
8.玉米在16世纪中期,即明朝传入中国。据学者研究认为,“玉米传入中国的途径分为海路和陆路。陆路又分为两条:一条由印度、缅甸入云南的西南路线,另一条经波斯、中亚到甘肃的西北线。海路则经东南沿海省份再传入到内地。”玉米传入中国可以反映出( )
A.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的空前盛况 B.奴隶贸易与新航路的开辟如影随形
C.世界重要大洲间都已经有了联系 D.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物资物种交流
9.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九卷里有这样的论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这一论述表明( )
A.马克思没有看清西方国家殖民主义的本质
B.马克思已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
C.亚非拉国家应尽早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
D.西方扩张推动世界近代化的作用不容忽视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 B.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
C.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 D.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
11.洋务运动时期,工匠和工匠精神开始了近代转型。—方面,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近代工匠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根据材料,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 )
A.爱国自强、开放纳新 B.精益求精、传承帮带
C.求是求实、艰苦奋斗 D.诚信友善、民主科学
12. 《法华乡志》记载:“光绪中叶以后,开拓市场,机厂林立,丁男妇女赴厂做工……生计日多,而专事耕织者日见其少矣。”这说明近代中国( )
A.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B.手工业完全消失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工业化彻底实现
13.陈启源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曾被当地官府和顽固势力视为异端,1881年南海知县还下令将其封闭,致使陈启源被迫迁厂于澳门。而到了19世纪末,清政府则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这一变化反映了( )
A.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B.民族工业进入“短暂春天”
C.“实业救国”形成热潮 D.清政府尝试缓解统治危机
14. 1923年以前,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商标与外商注册的商标比例为1:30,1928到1938年间,中外商标比例变为1:4,这反映出( )
A.列强侵略的加剧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自然经济的抵制 D.官僚资本的压榨
15.下图为某一时期香烟和火柴盒上的一组图案。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知识界揭露日本灭亡中国野心 B.经销商发布广告促销产品
C.企业家唤起民众抗日救亡意识 D.共产党广泛进行抗日宣传
16.1953年,周恩来指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不是说把一切力量都摆在重工业上,其他的都不搞了,农业不发展了,轻工业不发展了,那是不行的。这表明,当时在中国的经济领域( )
A.“一五”计划存在严重弊端 B.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深受外来模式的影响
C.严重缺乏经济建设的经验 D.已有重点建设和全面安排相结合经济思想
17.1955年,王路和王云阶共同创作了电影《护士日记》的主题曲《小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曲调简单优美。该儿歌( )
A.描绘了工业化建设的场景 B.倡导了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俗
C.表现出了浪漫主义的风格 D.体现了“双百”方针所提倡的精神
18.上海钢铁炼制业的朱镜清说:“社会主义革命时,我们一面要参加政权,一面要接受改造,明确了自己的前途和走入社会主义的方式。我们接受改造,才能做到‘阶级消灭,个人愉快’。”这反映出建国初期私营工商业者( )
A.致力恢复国民经济 B.协商制定一五计划
C.认同社会主义方向 D.拥护中共八大精神
19.20世纪80年代初,火车、轮船和长途汽车上到处是拎着装有建筑材料、纺织品和食品等商品样本的大包小包的乡镇企业推销员,形成了“推销员满地跑”的景象。这一景象( )
A.表明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B.反映出商品市场的活跃
C.直接推动了国有企业改革 D.体现了私营企业的活力
20.1986年7月,中国向关贸总协定正式提出恢复自己的原始缔约国地位,但中国“复关”谈判却一波三折。1995年1 1月,中国由复关谈判转为入世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成员。中国成功入世的重要因素是( )
A.世贸组织规则更加符合中国开放战略
B.开发浦东彰显出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
C.我国逐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推动
21.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2019年8月,中央再次决策,“支持深圳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这说明( )
A.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成功 B.改革开放不断得以深化
C.华侨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D.“一国两制”解放了生产力
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前后几十年间,汉语吸收的外来词远远超过了延续千年的汉唐时期,其借词的规模、范围、数量,都是空前的。诸如:民主(democracy)、科学(science)、来复枪(rifle)、麦克风(microphone)、巴士(bus)、咖啡(coffee)等等。这种变化说明( )
A.近代汉语因战争被逐渐欧化 B.近代社会变迁影响文化生态
C.西学东渐有利于白话文改革 D.外来词与文化侵略同步形成
23.晚清民国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而评价女人“美丽”的标准也不断演化。下表反映了( )
时间
美丽女人标准
1900-1909年
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
1910-1919年
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
1920-1929年
才华横溢的女人
1930-1939年
穿着时髦的名媛
1940-1949年
投身政治的名女人
A.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近代教育推动男女平等
C.女子开始关心国家命运 D.社会价值风尚发生变化
24.《申报》1912年4月15日曾报:“试一游都市,触于吾人之眼帘者,簇簇然几乎无一不头戴洋帽。”5月13日又报,汉口工商业宣传大会上,随县程君玉登台演说外洋衣帽畅销全国之害,说毕,即抽刀断指血书“请用国货”四字。材料现象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中国传统服饰逐步消失 B.民族服饰工业发展迅速
C.政治变革促进生活变迁 D.中外服饰文化难以兼容
25.下图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流行一时的广告海报,因为很难找到女模特,广告商只好找了两位长相秀气的男士化妆后拍了这张经典照片。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 )
旧上海的“双妹”牌化妆品广告
A.国家衰弱导致审美趣味扭曲 B.商业发展迎合市民文化需求
C.商业营销冲击国人的价值观 D.传统文化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26. 1881年12月25日《申报》有诗云:“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雁帛鱼书应共妒,声气相通快胜箭。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该诗赞颂的文明成果是( )
A.留声机 B.火车 C.电报 D.电影
27.1933年,美国政府招募失业青年成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主要从事森林保护、森林改造和植树造林。1935年,罗斯福决定将民间资源保护队的工作范围扩展到去开辟国家公园,增加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有效供给。民间资源保护队工作范围的扩大说明( )
A.新政没有取得初步成效 B.环境因减耕减产得以好转
C.民众就业问题基本解决 D.政府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
28.1933年,美国《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各行业法规都需要由总统批准,总统有权修改或补充;在行业内部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总统可以强加一个他自己的法规;经总统批准的法规,具有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美国( )
A.三权分立原则遭到破坏 B.立法权转移到总统手中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力图防止企业盲目竞争
29.1953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平衡预算,取消了战时对物价与工资的管制,将战时急剧增加的国家财产和国有企业廉价出售给私人垄断组织。这些做法( )
A.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B.缓解了经济“滞胀”危机
C.体现了自由主义政策传统 D.导致了私人垄断资本膨胀
30.“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流行的一首歌。这首歌流行的背景是( )
A.工业革命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B.经济危机造成工人生活贫困
C.自由经济带来美国经济的普遍繁荣 D.摇滚乐作为流行音乐在美国风行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约有160多家,投资额约460.5万元,主要是缫丝、棉纺、火柴等轻工业。又创办采矿业20家,投资额约261万元,以上两项合计,不过721.5万元?民族工业又多半集中在沿海的通商口岸,特别是集中在上海、天津等少数大城市。这种情况,就使民族工业脱离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加深了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民族工业也不能和封建势力割断联系。
——摘编自《中国近代手工业史》
材料二:“九一八”
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背景和作用。(12分)
32. 阅读下列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
材料二: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材料三:1938年,一位美国经济学家评论罗斯福新政说:‘‘今天国家正对没有特权的人进行保护,增加国民收入,并把此项收入更公平的分配给各类生产者。为了达到这些目的,美国政府不仅担起保证社会安全的全部工作,而且还要成为工商企业的参加者和创立者。”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经济危机给美国造成的严重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新政的规定有何突出特点?新政的上述规定在当时有何作用?(10分)
(3)据材料三分析罗斯福新政具有的特点。(4分)
参考答案
1. D 2.B 3.C 4.C 5.A
6. A 7.A 8. D 9.D 10.C
11. A 12.A 13.D 14.B 15.C
16.D 17. A 18. C 19.B 20. C
21. B 22.B 23. D 24. C 25.D
26. C 27.D 28.C 29. C 30. C
31.【答案】(1)特点:资金少;分布集中于沿海通商口岸;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依赖性;以轻工业为主。(每点2分,共8分)
(2)背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权威加强;西方经济危机的冲击。(6分)
作用: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影响了后来的政策。(6分)
32.【答案】(1)内容:规定救济对象;鼓励民间捐款救济;建立地方仓储救济;规范慈善团体救济;对办赈人员的违法行为严惩等(6分写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特点:政府主导性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范围广;政府重视社会保障,加大管理力度;政府救济和民间救济相结合;逐步完善保障制度等(6分写出三点即可,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方面:就业保险、社会保险、以工代赈等。(3分)
评价:缓和了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刺激了社会的有效需求,成为美国经济的稳定因素;奠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基础,开创了美国特色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新时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的就业问题 ;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富差距悬殊的问题,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