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 MB
  • 2021-08-24 发布

2020届二轮复习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作业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再练高考题 ‎1.(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答案 B 解析 “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以此为依据,美国政府拒绝为部分面临饥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济。根据时间信息“1947—1948年”可知,当时美苏两极格局的斗争态势影响到美国政府的对内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政权结构,A项错误;美国执政者依然奉行资本主义的治国情神,并未改变和重塑,C项错误;材料中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援助,并未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D项错误。‎ ‎2.(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 不符。‎ ‎3.(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答案 A 解析 煤钢联营建立于1951年,西欧六国把煤、钢等战略物资捆绑在一起,这符合马歇尔计划“欧洲一部分国家联合”的意图,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实施时,西欧是受制于美国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欧洲就出现了两大阵营的对峙,排除C;美苏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D。‎ ‎4.(2016·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 D 解析 材料信息“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说明其目的重在宣传美国,而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兴起,且包括亚非拉三大洲的国家,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 ‎5.(2018·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下图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  )‎ 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 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 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 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 答案 A 解析 A对: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联合国成员国中亚非成员国的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了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B错:图片未涉及欧共体成员的变化趋势。C错: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不是经济组织。D错:图片没有体现区域经济集团的发展情况。‎ ‎6.(2015·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世界银行在1968年的贷款项目为62个,贷款总额为9.5亿美元;1981年贷款项目为266个,贷款总额为124亿美元。出现这一变化是因为(  )‎ A.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 B.各国关税税率明显降低 C.美国西欧经济实力下降 D.世界贸易组织大力推动 答案 A 解析 1981年世界银行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随着新兴独立国家大量增加,需要从世界银行获得更多发展需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故A项正确;世界银行属于世界金融机构,与贸易体系中关税税率的降低无关,故B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欧联合的深入,经济实力显著上升,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年,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7.(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 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 答案 A 解析 题干材料反映的国际经济合作论坛成员国的变化,说明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这就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故A项正确。B项不是题干材料表述的中心意思,故排除;二战后亚非拉国家已经加入了世界体系,故C项错误;七国集团、八国集团、二十国集团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故D项错误。‎ ‎8.(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 B 解析 B对: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联系史实可知这是由于欧洲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工农业等方面的发展。A错: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于20世纪4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C错:题干材料叙述的是农业的发展,并不是社会福利制度,且西欧社会福利制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普遍确立。D错: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于1973年,与材料无关。‎ ‎9.(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34)‎ 成立时间 名称 ‎1955‎ 国际茶叶委员会 ‎1960‎ 石油输出国组织 ‎1962‎ 可可生产者联盟 ‎1970‎ 天然橡胶生产者协会 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答案 B 解析 表格中的国际组织都与新兴独立国家有关,这是它们应对不利国际经济秩序的努力,故选B。发达国家一直以来都是对外进行资源掠夺,表格所列国际组织与发达国家资源紧缺无关,排除A;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涉及生产领域,排除C;表格中的经济组织不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排除D。‎ ‎10.(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材料“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体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应该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A项正确。‎ 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两极格局与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广西南宁市2019届一模,34)下面为二战后国际关系变化的漫画,标题为《合不来》,它揭示出(  )‎ A.意识形态分歧导致两大阵营形成 B.冷战导致欧洲国家分裂 C.冷战对峙格局产生的主要原因 D.美苏冷战的重心在欧洲 答案 C 解析 国家利益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东欧与西欧、日本的对峙是国家利益驱使下导致二战结束后美苏对峙,形成冷战局面,故选C项;根据漫画东欧与西欧资本的“合不来”主要源于国际利益的不同而非意识形态,排除A项;冷战是国家利益不同导致东欧西欧“合不来”的具体表现,排除B项;材料无从得知美苏冷战的其他地区概况,排除D项。‎ ‎2.(安徽黄山2019二模,35)下图是美国漫画家于1947年创作的漫画《斯大林的保卫战》,反映战后马歇尔计划推行的情况。对作者意图理解最合理的是(  )‎ A.暴露了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的动机 B.说明斯大林是冷战的幕后推手 C.显示了战后美苏两国关系有所改善 D.反映苏联制止美国对欧洲的渗透 答案 B 解析 漫画中斯大林在标着“欧洲复苏”的篮筐下,积极抢着写有“马歇尔计划”的篮球,结合标题《斯大林的保卫战》可知斯大林控制东欧国家拒绝马歇尔计划,是苏联对西方世界发起冷战的一大信号,故选B项。‎ ‎3.(深圳2019年一模,35)20世纪50年代,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并强调“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美国此举意在(  )‎ A.巩固殖民统治 B.缓解两大阵营间的矛盾 C.提升国际形象 D.遏制民族独立解放运动 答案 C 解析 由“若美国决心充当世界领袖,必须解决好国内的种族问题”,可得出从国际形象角度来改善国内政治,故选C项;“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强调的是国内,排除A项;“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不属于两大阵营的问题,排除B项;“美国最高法院在一系列黑人民权诉讼案中,否定了种族隔离制度”强调国内的人权的平等,排除D项。‎ ‎4.(天一大联考2019届二测,24)据统计,从1946年到1986年,联合国安理会共行使否决权223次,平均每年5.57次,其中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这说明(  )‎ A.美苏两国争霸斗争激烈 B.美苏两国控制了联合国事务 C.联合国失去了公平正义 D.联合国成为美苏斗争的舞台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联合国否决权“95%以上是美苏两国使用的”,可知美苏冷战过程中在各个领域展开争夺,联合国也是美苏争霸世界的舞台之一,故选D项;题干提及的是美苏在联合国中的斗争,排除A项;随着第三世界的独立他们已经纷纷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的作用加大,美苏控制联合国的力度减少,排除B项;联合国仍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机构,排除C项。‎ ‎5.(山西2019年一模,35)1972年,美苏就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达成协议,规定今后不再建造陆基洲际导弹发射器,导弹拥有数量限制为美国1 710枚,苏联2 358枚。这一协议(  )‎ A.表明美苏努力维护世界和平 B.使美苏两极格局受到了冲击 C.说明苏联综合国力超越美国 D.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美苏签订限制军备的协议,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国际局势,故选D 项;美苏签订了限制军备的协议意在维持两国间均势,并不在于维护世界和平,排除A项;美苏签订了限制军备的协议意在维持两国间军事均势,是美苏两极格局的表现,排除B项;美苏签订了限制军备的协议意在维持两国军事均势,不能体现两国综合国力的比较,排除C项。‎ ‎6.(广东汕头2019二模,35)1960年苏联同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额中经互会占了74%,到1963年这一比值猛增到84%。产生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 A.美国对苏联实行遏制封锁政策 B.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巩固壮大 C.中国与苏联关系发生了新变化 D.经互会促进了苏联经济发展 答案 C 解析 中国和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矛盾加剧,关系破裂,所以苏联与中国的贸易额明显下降,这就导致了苏联和经互会国家之间的贸易额比例上升,故选C项;美国对苏联的遏制政策从二战后就开始了,不是从60年代开始的,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社会主义阵营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强调苏联与经互会贸易额变化的原因,没有涉及苏联经济发展问题,排除D项。‎ ‎7.(洛阳市、许昌市2019届二模,35)1961年,肯尼迪当选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但他提出的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获得了国会的支持。这表明美国(  )‎ A.世界霸主地位开始出现动摇 B.试图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分权制衡原则发生巨大变化 D.国家政策受到冷战格局影响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关于福利国家的立法方案被否决,加强国防的方案获得支持可知,美国的政策受到与苏联争霸的影响,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美国注重国防并不能说明其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排除A项;20世纪60年代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排除B项,材料总统提出的方案受到国会的制约,说明分权制衡原则没有发生巨大变化,排除C项。‎ ‎8.(安徽“江南十校”2019年一模,34)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了“牙买加协议”,协议确定浮动汇率,成员国自行选择汇率制度,取消黄金官价,实现黄金非货币化,按照市价自由交易。该协议表明(  )‎ A.资本主义经济已摆脱“滞胀”‎ B.凯恩斯主义的主导地位得到强化 C.原有的货币体系已经崩溃 D.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答案 C 解析 根据“牙买加协议”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确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故选C项;该协议是美国为摆脱“滞胀”采取的应对措施,而结果如何材料并没有显示,排除A项;凯恩斯主义在二战后随着各国对经济干预的加强已经失去了主导地位,排除B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资本主义各国在金融领域的组织而非贸易领域,排除D项。‎ 微专题二 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9.(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二模)下表为法国不同人物关于“欧洲联合”的主张。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时间 人物 主张 ‎1306年 法国外交家杜布瓦 为了避免战争,建立“基督教共和国”‎ ‎15世纪 法国国王亨利 建立由欧洲国家君主委派代表组成的总理事会 ‎1713年 法国思想家圣·皮埃尔 提出《争取欧洲永久和平方案》,建立“欧洲联邦”‎ ‎1932年 法国外长白里安 ‎“法国和德国和解”,建立“欧洲联邦”‎ ‎1950年 法国政治家让·莫内 将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超国家机构的管理之下,并对西欧其他国家开放 A.欧洲一体化开始于中世纪 B.法国在对德政策上一直主张和解 C.欧洲联合的思想早已出现 D.欧洲一体化是法国人努力的结果 答案 C 解析 题干通过表格展示了欧洲联合的思想开始于14世纪,故选C项;欧洲一体化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只是欧洲联合的思想出现于中世纪,排除A项;德国统一过程中德国与法国结为世仇,直到法德和解才解除仇恨,排除B项;欧洲一体化有法国人的功劳,也有德国人的功劳,也有西欧人的努力,也有整个欧洲联系的加强,排除D项。‎ ‎10.(2019·湖南六校联考)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 A.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答案 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欧共体签署取消内部成员贸易壁垒的协议,不能体现欧共体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故A项错误;欧共体消除内部自由贸易壁垒,提高了一体化程度,增强了实力,冲击了美国的经济地位,引起美国不满,故B项正确;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美国追求的目标,故C项错误;动摇两极格局、挑战美国霸权是欧共体实力增强后的政治影响,与材料中签署经济协定不符,故D项错误。‎ ‎11.(湖北省武汉市2019届一模,35)1969年,联邦德国开始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革命”采取务实、强硬、灵活的外交政策,通过美国来影响世界,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2009年,美国推出外交“新规”,否定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上述现象体现出(  )‎ A.冷战的阴影卷土重来 B.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分化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西方贸易保护主义失败 答案 C 解析 材料分三层,第一层是1969年联邦德国实行“缓和、谅解与合作”的“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东欧关系;第二层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与西欧既联合又斗争;第三层材料可知联邦德国、英国、美国都在根据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外交政策,不再唯意识形态。导致三国外交政策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故选C项。‎ ‎12.(安徽合肥2019年二模,35)下图为1961年英国申请加入欧洲共同市场时,英国《卫报》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该漫画表明(  )‎ A.英国对于融入欧洲怀有疑虑 B.欧共体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 C.英国摆脱了美国的经济控制 D.欧洲国家联合抵制美苏争霸 答案 A 解析 根据英国报纸《卫报》刊登的讽刺漫画可以看出,代表英国的老人不光左脚在小心翼翼地试水温,右脚更是绑着一个沉重的船锚。可以看到英国事实上对于融入欧洲依旧是怀有疑虑的,故选A项;欧洲政策对英国有吸引力,但是漫画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漫画中没有体现英国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排除C项;漫画中没有体现欧洲联合抵制美苏争霸,排除D项。‎ ‎13.(安徽“江淮十校”2019第二次联考,22)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世界新秩序已经形成 B.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有多个权力中心 D.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答案 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世界新秩序并未形成,处于不断加强的过程,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相符,故B项正确;题目牵涉的是世界格局的变化,C项表述不恰当,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题目中“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不符,故D项错误。‎ ‎14.(广州2019年一模)20世纪80年代,社会党领导人密特朗就任法国总统之日,特地前往象征法兰西思想和精神圣地的先贤祠为三位先贤进献了三枝玫瑰,其中一枝献给了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密特朗此举的意图是(  )‎ A.帮助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B.积极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C.强调第三世界在法国对外政策中的地位 D.突出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贡献 答案 C 解析 密特朗特地给“19世纪40年代为殖民地奴隶的解放而奔走呼号的政治活动家”献上一枝鲜花,说明其对于解放殖民地奴隶的重视,而该问题大多出现于第三世界国家,故选C项;题干述及不是帮助亚非拉人民独立,排除A项;题干论及的是政治现象,不是经济现象,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论述社会党对维护世界和平的贡献问题,排除D项。‎ ‎15.(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届三模)冷战结束后,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出现一种“多元争极”的态势。这一“态势”反映出(  )‎ A.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 B.国际力量出现了平衡 C.美国力量遭到了削弱 D.世界多极化基本形成 答案 A 解析 冷战结束后,当今世界处于多个较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争“极”的状态,说明新国际格局尚未定型,故选A项;一些实力较强大国或国家集团,极力争取“极”的地位的原因在于国际力量的平衡,排除B 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美国力量遭到削弱,美国是冷战结束唯一的超级大国,排除C项;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中,而不是基本形成,排除D项。‎ ‎16.(广东茂名2019年一模,35)2018年12月17日,世贸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开始对美国进行新一轮的贸易政策审议。已有40个成员向美国提出了1 700多个书面问题;64个成员发言,对美国相关贸易政策提出关注,要求美国放弃单边主义措施,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材料反映了(  )‎ A.美国失去了国际贸易的主导权 B.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 D.美国对世界控制力开始减弱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40个成员向美国提1 700个问题,64个成员要求美国放弃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说的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故选C项;材料国际贸易是表象,其背后反映的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格局而不是当今世界经济特征,排除B项;美国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但不能说明其控制世界,排除D项。‎ 微专题三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 ‎17.(湖北省七市2019年一模,35)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际上出现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这些经济组织的出现反映了(  )‎ A.国际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 C.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体系 D.经济民族化发展特点 答案 D 解析 “东南亚国家联盟、海湾国家委员会、西非经济共同体、中美洲共同市场、加勒比共同体等经济组织”属于地方性的组织,往往具有民族性,故选D项。‎ ‎18.(河北石家庄2019届一模)二战后,发达国家全球性资本过度积累,发展中国家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明显不足;同时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压低初级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市场价格。这反映了(  )‎ A.发达国家对世界的控制力加强 B.国际劳动分工基本格局形成 C.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D.发展中国家未实现民族独立 答案 C 解析 材料体现以不合理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据支配地位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正是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主要内容,故选C项。‎ ‎19.(河南六市2019届二模,35)2018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衰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答案 D 解析 美国对欧盟的“对手”关系说明传统的美欧关系产生分歧,美国改善与俄罗斯关系说明大国间的博弈在进一步发展,这体现的是多极化的特征,中欧领导人强调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义,支持推动全球化,这说明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故选D项;特朗普称欧盟为“对手”只是说二者有分歧,而不是盟友关系已经破裂,排除A项;特朗普冒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说明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是不可能的,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多极化与全球化,不是强调美国霸权衰落的问题,排除C项。‎ ‎20.(山东省潍坊市2019届一模)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这表明(  )‎ A.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答案 C 解析 全球化进程中出现大量全球化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故选C项;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全球性的问题,战争是造成世界形势动荡不安的因素,但材料中并未提及,排除A项;材料体现全球化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应对,排除B项;全球化问题的出现是全球化进程加快的结果,排除D项。‎ 指导练大题 ‎1.(2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 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1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 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 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15分)‎ 指导语 ①“背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 ‎②“变化”:据材料二可以看出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 ‎③“原因”:实际考查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从历史、现实、经济、文化、政治等角度考虑。‎ 试答: ‎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10分)‎ 指导语 ①“表现”:从经济、政治和外交关系等角度考虑。‎ ‎②“贡献”:从德国在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和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作用角度回答。‎ ‎③“认识”:从国家利益、国际关系、时代主题等角度回答。‎ 试答: ‎ 答案 (1)背景:统一国家,确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军国主义传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垄断资产阶级争夺殖民地和霸权。‎ 变化:由对外侵略扩张到对外谋求和解。‎ 原因:吸取历史教训;两极格局下,面临保障自身安全和提高国际地位的需要;发展经济的需要;执政者的战略眼光;共同的文化传统和心理认同。(任意三点即可)‎ ‎(2)表现:经济发达;政治较民主;与周边国家保持良好关系。贡献:推动了欧洲的联合,使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了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认识: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符合德国利益。(言之有理即可)‎ ‎2.(山东潍坊2019届二模,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秩序是指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包括从事跨国活动的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依据国际规范采取非暴力方式处理冲突的状态,由主导价值观、制度安排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国际体系是国际行为体的组合及其运动规则,由国际行为体、国际格局和国际规范三要素构成。二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摘编自阎学通《全球化or逆全球化?国际秩序的转型与重组》‎ 从图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要素,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12分)‎ 指导语 ①本题解题关键是从“国际关系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论证。‎ ‎②正确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材料信息准确清晰说明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的关系特点。‎ ‎③正确运用相关史实,准确阐述该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论从史出;运用唯物史观全面辩证地分析,评价国际秩序与国际体系关系的特点。‎ 试答: ‎ 答案 示例1:论题:行为体间的实力对比变化影响国际体系的变化。‎ 阐述: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确立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二战后,欧洲普遍衰落,美苏势力膨胀,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体系转变为以美苏为中心的国际体系;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伴随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总之,行为体实力的对比变化影响着一个国家或组织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进而影响着国际体系的变动。‎ 示例2:论题:国际规范是构成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共同要素。‎ 阐述:二战后期,为重新规划世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制定《联合国宪章》,成立联合国,确立了雅尔塔体系,维护了国际政治秩序;二战后,美国主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形成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维护了世界经济秩序。‎ 总之,国际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形成国际体系,维护国际秩序。‎ 示例3:论题:行为体的外交政策和制度安排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阐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危及世界和平与安全,成为导致国际秩序动荡不安的重要因素。‎ 总之,行为体基于国家利益制定外交政策,并作出相应制度安排,会对国际秩序产生重要影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