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0.50 KB
- 2021-08-2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三年级阶段测试卷
历史学科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这说明分封制
A. 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
B. 实现中央对地方直接管理
C. 避免了宗族内部的冲突
D. 弥合族群之间的巨大差异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西周的诸侯不仅要保持自身群体内部的团结,还要深入土著居民之中,更须与周王室保持密切的关系,以为藩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周朝统治的巩固,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不是分封制;C选项中“避免”一词表述绝对。分封制下宗族内部冲突仍然存在;D选项中“巨大”一词表述片面。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有学者研究认为,郡的设置最早出现在晋、秦边地。秦晋与戎狄邻,两国国君一般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征收一郡财赋。据此可知,郡的设置
A. 表明两国实现了中央集权
B. 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需要
C. 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
D. 说明分封制已经趋于崩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赋予郡守处置突发事变权力,郡守可以征发郡壮丁”可知,郡的设置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的需要,故选择B选项;秦朝才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A选项;秦朝设置郡县制之后才使郡成为地方的常设行政机构,故排除C
选项;分封制崩溃的标志是齐桓公的霸主地位得到承认,材料中并没有出现各诸侯的地位,故排除D选项。
3.汉武帝令御史大夫调查文帝陵园被盗一案,时任御史大夫的张汤想依照律法追查丞相庄青翟明知故纵之罪,丞相对此非常忧虑,据此可知张汤
A. 佐助丞相,协理朝政
B. 奉诏督办,并无实权
C. 职在监察,典正法度
D. 以卑临尊,架空相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御史大夫照律追查丞相罪责导致丞相忧虑,可见御史大夫掌管检察,典正法度,选项C正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而非协理朝政,选项A排除;御史大夫掌握监察实权,选项B排除;御史大夫负责监察,丞相负责行政,两者不存在架空之说,选项D排除。
4.唐太宗时期,26位宰相中三人具有科举出身,高宗朝41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已增至13人,玄宗开元年间27位宰相中有科举出身者多达18人,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这反映出唐朝
A. 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
B. 皇权专制体制迅速强化
C. 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
D. 科举成为做官唯一途径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唐朝通过科举入宰相的人数不断增加,高级官员和地方封疆大吏也多出于进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是官僚政治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且科举人才以知识精英为主,这体现了唐朝官僚集团的精英化趋势,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宰相是中央机构,没有体现国家权力在地方的渗透,故A项错误。D项中“唯一途径”使用错误,科举是成为做官途径之一,故D项错误。
5.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宋真宗御制武臣“敕七条”规定,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由此可见宋朝初年
A. 治军突出理学思想
B. 实行重文轻武政策
C. 制衡兵权管控过度
D. 铲除地方割据势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宋太宗选拔将领,重视其是否“循谨”,即能很好管束下属,武勇则次之”可知,重视规矩,武勇次之;据材料宋真宗“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信息可知,以儒家思想要求将领,但不主张将领自己果敢用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对将领军权的严格限制,以防武将专权,C符合题意,C正确;据材料“将领的关键在于修身、守职及威严三项,无一条涉及果敢用兵等要求。”信息可知,以理学治军的关键是以防武将专权,A片面;据材料不能反映重文轻武政策,B错误;据所学可知,宋太祖时期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不是宋太宗时期,D错误
6.洪武元年颁布的《大明令》申明,“不许乞养异姓为嗣,以乱宗族”。明朝后期修订的《问刑条例》则规定,“其财买义男,如恩养年久,配有室家者,照例同子孙论”。这一变化可以说明当时
A. 纲常伦理受到严重冲击
B. 宗法关系渐趋松弛
C. 异姓承继取代嫡子继承
D. 社会风俗急剧转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明朝初年禁止收养“异姓为嗣”到明朝后期承认并且保护养子权益,说明当时社会上下的血缘观念淡化,B项正确;国家规范收养,不会严重冲击封建人际关系,不会败坏纲常伦理,A
项错误;异姓承继的存在是传统的嫡子继承的补充,是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传宗接代的办法,与嫡子继承不矛盾,C项不符合史实;国家修改法律是顺应民情,不存在社会风俗“急剧转变”,D项不符合史实。
7.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雅典至少有150个到170个村社。村社的职能之一为登记本村社的公民,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而不像从前那样决定于氏族族籍,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外来自由民也取得了公民权。村社职能的扩大
A. 使个人自由受到一定的妨碍
B. 完善了雅典的权力运行机制
C. 意在保护雅典平民阶层利益
D. 推动了雅典城邦国家的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主要内容为克里斯提尼改革,其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使更多人得到公民权,扩大了民主范围,雅典国家由此最终形成,故选择D选项;进行村社机构的登记扩大了民主范围,扩大了民主的权利,故排除A选项;雅典的权力运行是通过公民大会,公民直接参与,扩大民主范围会使公民大会的举行更加繁琐,不利于完善权力运行机制,故排除B选项;克里斯提尼改革削弱了贵族的权力但并没有保护到平民阶层的利益,故排除C选项。
8.十二铜表法规定,“恩主诈欺门客的,让他充当牺牲”,“如果一个人欺诈他人财物,则需付双倍赔款”。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平民阶层的利益
B. 受到宗教神学束缚
C. 适应商品经济的需要
D. 强调社会道德教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反对商业贸易中的欺诈行为,重视诚信经营,这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规定并非只适用于平民阶层;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对诚信观念的重视,与宗教神学无关;D
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重视诚信问题,并非强调社会道德教化。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9.下图是1832年伦敦等城市增加议员名额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英国
A.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 新兴工业城市的崛起
C. 内阁权力开始膨胀
D. 工人获得了政治权利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柱状图可以看出伯明翰、伦敦、曼彻斯特三个工业城市议员名额增加,结合材料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1832年正处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新兴的工业城市崛起,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选项B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就确立了权力至上的原则,选项A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内阁权力的膨胀是在19世纪70年代,选项C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选项D不符合史实,议员席位增加代表的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工人阶级,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材料时间和城市属性,即工业革命时期工业城市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地位上升,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根据这一原理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10.美国独立之初,自由主义者相信天赋人权和个人自主,主张限制政府权力。到19世纪末,自由主义者反对垄断。新政时期,罗斯福总统则认为当经济的不平等造成政治的不平等时,自由便失去了意义。这反映出
A. 新政开创国家干预模式
B. 经济自由妨碍了政治自由
C. 垄断组织消除自由竞争
D. 自由主义是美国立国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从美国建立之初到罗斯福新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思想,可以看出自由主义是美国的立国基础之一,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罗斯福开创国家干预的模式;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不平等造成政治不平等会破坏自由,没有体现出经济自由和政治自由之间的关系;C选项表述错误,垄断组织建立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之上。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1.按照“天朝”的逻辑,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剿夷”不力,之所以“剿夷”不力,是因为“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辅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按照此忠奸的理论,“天朝”今后的举措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免奸臣,用忠臣
C. 起用汉族官僚
D. 进行民主革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认为鸦片战争失败原因是“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这样的忠臣,中国一定胜利,据此,“天朝”今后的举措是免奸臣,用忠臣,故B正确;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要重用忠臣,无法体现起用汉族官僚,排除C;清政府不可能进行民主革命推翻自己,排除D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因为‘奸臣’的破坏。如果沿海疆臣均同林则徐,如果军机阁辅均同林则徐,中国一定胜利”,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2.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 1840年、1856年
B. 1840年、1883年
C. 1860年、1894年
D. 1860年、1900年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是指两次鸦片战争,故A项的时间正确;1883年中法战争,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与鸦片无关,排除BCD三项。
13.下图为1907年《时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有关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漫画《舆论》。画中左上角的葫芦里分别装的是“专制”、“立宪”,落款为“依样”。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该漫画意在说明
A. 清政府无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
B. 内忧外患迫使清政府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 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D. 通过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已不言而明
【答案】D
【解析】
【详解】画中老人口呼“立宪”,胸藏“专制”,意在说明清政府预备立宪对国人进行欺骗宣传,舆论上宣传“立宪”,实质上是为了加强“专制”,是颠倒舆论,故D正确;清政府口呼“立宪”,体现了群众建立民主政治的心愿,A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内忧外患”,排除B;材料反映清政府舆论上宣传“立宪”,实质上是为了加强“专制”,无法体现清政府已经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口呼‘立宪’,胸藏‘专制’”,联系所学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质分析解答。
14.下表为北洋政府开展的一系列旨在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外交活动
时间
外交活动
结构
1917年
一战期间,北洋政府声明废除与德、奥签订不平等条约
执行
1919年
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失败
1921—1922年
参加华盛顿会议,再次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特权等要求
达成部分目标
1924年
中苏签订《中苏协定》,规定了废除中俄间一切不平等条约等内容
苏联未认真执行
1925年
北洋政府向国联提出修改不平等条约案,开展废约外交
失败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北洋政府
A. 开启了中国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
B. 努力通过外交维护国家利益
C. 盲目追随欧美国家外交立场
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取消……特权等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修改不平等条约”可以看出,当时北洋政府还是在各种外交场合想极力通过外交行为维护国家利益的,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特征。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开启近代意义的外交活动应该是清朝后期,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盲目追随欧美国家的特点,排除;D项,北洋政府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并没有极大提高,排除。
15.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不断向苏方强调日本对苏联也具有重大的也许是更大的威胁。政府要员陈立夫在与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中也表示:“中国是日本进攻的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则是第二个。”这种做法旨在
A. 塑造中国积极抗战的形象
B. 提防日本对苏联的侵略
C. 为中国的持久抗战做准备
D. 赢取苏联的同情和帮助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是日本进攻的首当其冲的目标,而苏联则是第二个”可知,国民政府是想让苏联对日本引起关注,让其知道中国战场的重要性,使苏联对中国进行军事援助,故选择D选项;材料主旨是强调中国战场的重要性,没有体现要塑造中国积极抗战的形象,故排除A选项;虽然中国是在提醒苏联要提防日本,但其根本原因还是想获得苏联的援助,故排除B选项;获得苏联的帮助才可以更好的为中国持久抗战做准备,选项D更符合题意,故排除C选项。
16.1942年10月,国民政府就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别开始与美、英两国进行谈判。美、英经过协商,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美、英做法意在
A. 维护中国国家主权
B. 激发中国抗日热情
C. 调解国共两党矛盾
D. 促进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1942年10月”,英美“主动提出废除两国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可知B项正确。维护中国国家主权不是“英美外交”的目的,排除A项;归还中国主权的问题上,是外交,而国共矛盾是内政,两者之间没有关联,排除C项;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成立,排除D项。
【点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牺牲和抗争,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提高了中华民族的国际地位。
17.1938年11月至1940年春,各战区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攻击地区涉及绥、晋、豫、浙等广大地区,重点置于豫南、鄂西及皖南等地。这一军事行动
A. 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
B. 使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
C. 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态势
D. 说明敌后战场成为主战场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冬季攻势是中国军队继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对外主动出击,改写中国百年来基本上只有“挨打”的历史,此次军事行动系国民政府主动发起,维持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姿态,故选C。迫使日军放弃速战速决计划指代的是淞沪会战,时间为1937年,排除A;抗日战争转入战略反攻是在1943年,排除B;敌后战场的主要领导者为中国共产党,而冬季攻势是由国民政府发动的,排除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材料中的时间和材料“中国部队按统一部署向侵华日军发动了冬季攻势”中国民政府流露出的主动抗战姿态。
18.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初在英国出现的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1813年英国政府颁布《捣毁机器惩治法》,规定可用死刑惩治破坏机器的工人。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A. 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B. 工业革命完成激化阶级矛盾
C. 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提高待遇
D. 政府依然具有浓厚专制色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工人斗争的目标是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工人还没有将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因此工人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A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840年,B错误;据材料“工人大规模捣毁机器、袭击厂主的卢德运动”可知,是工业化使工人失业、收入减少,而不是要求提高待遇问题,C错误;据材料没有反映政府的专制,而是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D错误。
19.关于“1917年十月革命”这个历史事件,苏联和俄罗斯两种历史教科书的叙述内容差异较大,苏联历史教科书用了10段文字之多,而当今俄岁斯的历史教科书仅仅用了2段文字来叙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 苏联历史教科书不具有研究价值
B.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
C. 历史叙述不能反映客观历史事实
D. 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十月革命的叙述,苏联叙述较多,而俄罗斯较少,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后建立苏联,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立,所以时代因素影响历史教科书编写,故D项正确。苏联历史教科书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得出俄罗斯历史教科书更客观真实,故B项错误。历史叙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事实,故C项错误。
20.下表可以用来说明,美国外交
美国首倡创立的部分国际组织
成立时间
名称
1920年
国际联盟
1945年
联合国
1945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A. 始终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针
B. 淡化了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的作用
C. 借助多边外交推动多领域的国际合作
D. 渐控制欧洲建立了全方位世界霸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一战后和二战后,推动建立了很多的国际政治和经济联合组织,能够看出美国借助多边外交推动国际领域的合作,C正确;美国在20年代首创建立国际联盟,没有体现出霸权主义政策,排除A;材料看不出意识形态在国际交往中被淡化,排除B;美国在世贸组织中并不能体现出全方位掌握世界霸权的特点,排除D。
21.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向国会建议美国在十年内实现人类的月球着陆,并要求国会为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补充拨款5亿美元。国会几乎没有经过什么讨论就批准了肯尼迪的要求。而他当选总统后提出的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等立法方案均被国会否决,这说明当时美国
A. 国会权力在不断增强
B. 军事实力总体上处于落后
C. 政策受国际形势影响
D. 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
年代正值美苏争霸时期,美国的首要任务是在各方面与苏联展开竞争。当时苏联的航天事业发展迅猛,因此国会通过了肯尼迪加速太空开发的方案,以期压制苏联。而增加联邦教育投资、为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险、大规模减税等,都与和苏联争霸无关,所以国会没有通过。由此可见,当时美国政府的决策受冷战思维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这与国会的权力变化无关;B选项错误,美国军事实力总体发达,并非落后;D选项错误,国会向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拨款不能说明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结合所学可知,肯尼迪政府充分利用凯恩斯主义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国家经济。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2.1970年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提出的以“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为三大支柱的“新和平战略”,其内容不仅涉及美国与其盟国的关系,也涉及美国对苏联和中国的基本方针。“新和平战略”的提出,主要是因为当时美国
A. 意图放弃“冷战”政策
B. 认识到大国间应相互依存
C. 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D. 实力相对下降面临着危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1970年美苏对抗中美国处于守势,而且美国陷入越战泥潭,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为了维护美国利益,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了“新和平战略”,选项D正确;选项A不符合史实,排除;美国外交政策是维护美国利益,加之当时正处于“冷战”格局,美国缓和与中国关系不等于相互依存,选项B偷换概念,排除;选项C不符合史实,美国依然是霸主,排除。
【点睛】解题关键在于能将材料中1970年这一时间与所学知识联系,即当时美国实力相对下降,同时要把握影响外交政策的根本因素是国家利益。
23.下面为二战后欧洲某一组织的发展壮大示意图,其形成与发展反映出
A. 美苏在欧洲的对抗加剧
B.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
C. 欧洲一体化的程度加深
D. 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7年法、德、意、荷、比、卢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各成员国决心在欧洲各国人民之间建立愈益密切的联合基础,1967年成为欧共体,1993年欧盟成立,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加入欧盟的成员国越来越多,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苏在欧洲的对抗,故A项错误。欧盟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故B项错误。这体现了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故D项错误。
24.自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修改,综合表内修改内容,从这一历程反映了
时间
会议
修改内容
1988年
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004年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A.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巩固
B. 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
D.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宪法不断完善我国经济体制、建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A;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不平衡发展的矛盾,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故C项说法错误。
25.下图漫面中,“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张开大嘴将要吞噬“伊拉克”和“叙利亚”,山姆大叔(美国的象征)感叹说:“好吧,好吧,我想念萨达姆了……”该漫画意在
A. 谴责国际恐怖主义势力威胁世界和平
B. 揭露了美国试图称霸世界的野心
C. 讽刺美国插手地区事务充当世界警察
D. 呼吁各国联合制裁国际恐怖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ISIS
与伊拉克、叙利亚属于地区的战争,而美国却在地区事物中过多的干预,故漫画是在讽刺美国充当世界警察,故选择C选项;ISIS与伊拉克、叙利亚属于地区争端,并没有威胁世界和平,故排除A选项;材料中只能得知美国插手地区事物,没有体现美国妄图称霸世界和呼吁各国制裁国际恐怖主义,故排除B、D选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擒拿颉利可汗,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
——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
材料二 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今天美国境内有300多个印第安保留地,是政府划拨给印第安原住民集中居住的土地,主要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中北部。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但联邦政府和美国国会仍对保留地拥有最高的“父权”(后改称为“托管权”),拥有最高司法和行政权。
——摘编自曾向红《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制度现状研究》
材料三 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西藏建立起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西藏的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仅2017年中央财政对西藏的转移支付就高达1500亿元(人均4万余元)。
——摘编自《西藏日报》2019年4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民族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印第安保留地”制度出现的历史背景。
(3)结合三段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民族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原因及历史意义。
【答案】(1)以军事征服为基础;给少数民族首领授予官职、纳入官僚系统;给予少数民族地区较高的自治权;设置州县加强对民族地区管理;重视民族的平等与融合。
(2)16世纪地理大发现以来,西欧人向美洲殖民扩张,将印第安人大量杀害;19世纪以来美国大量占领印第安人土地;20世纪以来美国民权运动不断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繁荣,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3)原因: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或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全国人民的支持。历史意义:继承发展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多元一体民族传统;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民族向心力、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是世界民族政策的伟大制度创新,为各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发展问题提供了成功借鉴。
【解析】
【详解】第(1)问,“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贞观三年,太宗派兵十万征讨东突厥……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步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概括得出:军事征服、授予官职、较高的自治权、设置州县管理、民族平等等。
第(2)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信息“印第安人是美洲的原住民,他们在16世纪前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从20世纪中期开始,印第安人在保留地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包括宗教自由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权利”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西进运动、美国民权运动不断发展、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等角度分析。
第(3)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信息“60年前的那场民主改革彻底打碎了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大力帮助西藏经济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立、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施以及全国人民的支持等角度分析。“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继承发展民族传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共同富裕、增强民族向心力、构建民族命运共同体、为各国解决民族问题和发展问题提供成功借鉴等角度分析。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欧现代的发展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发展,它首先必须解决的是其体制的发展问题。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事实上,经济机遇是随时都有的,但只有在一个社会具有一定的法治基础,具有社会公认的游戏规则,现代经济才可能持续地生长和发展起来。从欧美大国的发展历程看,一切有所作为的现代化大国,在自己的历史中都产生了某种独一无二的东西,那就是引领时代潮流的大家思想。
——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蕴含了欧美各国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世界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一、评分要求
(1)观点明确;
(2)史论结合①不少于两个证据的支撑。仅有单纯的“史”而无“论”,此项得分不超过;若仅泛泛而谈而无史实依托,为;②逻辑合理(体现时序、紧扣观点)。
二、可分四个等次
第一等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逻辑合理;第二等观点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较充分,逻辑较合理;第三等观点较明确,史实较准确,论证不充分,逻辑混乱;第四等观点不明确或无观点,史实不准确或无史实、逻辑混乱。
三、可供选择的角度
启示一:经济发展与体制变革二者互为因果分论点1.体制变革推动经济发展分论点2.经济发展推动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启示二: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启示三:法治是经济现代化的基础
启示四:思想(或科技)创新是欧美大国崛起的重要原因
启示五:欧美国家的现代化是其社会内部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解析】
【详解】论证:根据材料“经济的现代发展,在某种意义上,既是其体制变化的结果,也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因素”可以提出观点欧美政治民主化推动了经济工业化。论证过程可以结合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是如何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论证过程:英国在光荣革命后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成为统治阶级,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比如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推动了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加速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德意志帝国成立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统一了国内市场,促进了德意志帝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最后结论升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建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较为有利的政治环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6月,当法国政府战败投降之际,戴高乐将军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向法国人民发出了坚持抵抗的号召。他通过英国电台多次向法国人民发表演讲,指出法国输掉了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
在英国政府帮助下,戴高乐重新组建了法国军队,并且很快投入到盟国在非洲和欧洲战场的战斗中。1941年9月,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成立,1943年改组为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并与各盟国建立了外交联系。1944年6月,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改组为法国临时政府。诺曼底登陆后,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1944年10月,英、苏、美等国先后承认了法国临时政府。联合国成立后,法国和美、英、苏、中一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摘编自戴高乐《战争回忆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将军号召法国人民坚持抵抗所持的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复兴的历史经验。
【答案】(1)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法国本土虽然沦陷,但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
(2)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与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合作;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比较简单,概括材料“法国并不是孤立的,在它的后面还有一个广大的法兰西帝国;法国可以和英国结成同盟,它还可以利用美国取之不尽的资源。”等信息可以归纳出法国可以依托海外殖民地继续战斗、可以借助英美军事力量和经济援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自由法国的事业是正义的,是为法兰西民族利益而战。
第(2)问“总结历史经验”以材料为依托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指出法国输掉一场战役,但没有输掉这场战争”说明法国具有战胜法西斯侵略的坚定信念;“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法国临时政府”说明法国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法军与盟军一起参加了解放法国的战斗,并在盟军协助下解放了巴黎”说明与反法西斯盟国互相合作;结合所学知识可补充依靠人民坚持军事斗争。
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法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