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50 KB
  • 2021-08-24 发布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历史试题 ‎ ‎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在编演“诸子百家治国”的历史短剧时,扮演荀子的同学的台词应当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被称为“水手之友”的是 ( )‎ ‎ A.指南针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火药 ‎3.有人说“儒家及老庄皆有政治思想……虽不相同,然皆从人民之观点,以论政治。……唯法家从‘一夫’出发,基本上冲着平民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法家(  )‎ A.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实行严刑峻法 B.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C.要求以“礼”约束百姓 D.实行控制思想的“焚书坑儒”‎ ‎4.《春秋繁露》云:“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英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此话强调,君主应(  )‎ A.加强集权 B.独尊儒术 C.推行教化 D.顺应天意 ‎5、汉武帝时期,京城及周边地区多次出现旱灾,皇帝为此曾令群臣斋戒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统治者作出这一行为最可能依据的观念是(  )‎ A 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物 D.经世致用 ‎6、2009年9月28日,第二届两岸师生联合祭孔大典在台湾新竹举行,纪念这位影响深远的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体现了“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教学相长 ‎7、北宋科学家沈括用笔记文学体裁写成《梦溪笔谈》,遍及天文、数学、物理、地学以及机械、造纸等各个方面,内容十分广泛、丰富。书中记载的当时的发明应该是 (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司南 ‎ ‎8、《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广为流传的佳句,其文学体裁属于(  )‎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9.某学生以“鸦片战争期间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他可以查阅的是(  )‎ ‎ A.《日知录》 B.《海国图志》 C.《变法通议》 D.《明夷待访录》‎ ‎10、下列思想家中,以经世致用的学风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的是(  )‎ A.顾炎武 B.程颢 C.朱熹 D. 王夫之 ‎11.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12、《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于1896年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主笔,是中国人办的第一个杂志。翌年,梁启超去湖南,仍遥领该刊。据此判断,该报刊主要宣传的思想是( )‎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13、顾炎武一生虽颠沛流离,却勤学不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希望以真才实学救济天下,写出不少著述。其中包括( )‎ ‎①《明夷待访录》 ②《日知录》 ③《船山遗书》 ④《天下郡国利病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4、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 )‎ 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 D.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15、“分定而无制,不可,故立禁。禁立而莫之司,不可,故立官。官设而莫之一,不可,故立君。”这种主张应出于(  )‎ A.儒家 B.墨家 C.道家 D.法家 ‎16、“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材料体现的思想是(  )‎ A.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1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提出了“仁者爱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观点。这些观点体现了( )‎ A 宗法思想 B 农本思想 C 民本思想 D 工商皆本思想 ‎18、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对象的是( )‎ A 韩非 B 陆九渊 C 朱熹 D 王阳明 ‎19、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 重农抑商 B 工商皆本 C 经世致用 D 民主科学 ‎20、下列有关我国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是的( )‎ A 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 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 C 唐朝时期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D 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 21、 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培根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 促进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 C 造成中国长期闭关自守 D 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22、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A 汉赋、唐诗、楚辞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23、 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林则徐 D 魏源 24、 魏源编撰的《海国图志》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师夷长技以自强 C 中体西用 D 实业救国 25、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写到:“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这突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主张是( )‎ ‎ A.中体西用 B.自由平等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 26、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最能体现这一历程的事件是( )‎ A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B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7、1898年,康有为在上光绪帝书中提出:“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是( )‎ A 君主专制 B 实业救国 C 君主立宪 D 民主共和 ‎28、明末李贽说:“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材料表明李贽( )‎ A 主张学以致用 B 维护封建礼教 C 反对迷信崇拜 D 倡导自有平等 ‎29、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到来,其中“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的是( )‎ A 火药 B 造纸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30、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它的目标是( )‎ A 实行君主立宪制 B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 C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D 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冯梦龙《山歌》‎ 材料二 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三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郑》、《卫》出自哪部儒家经典?(2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如何?(4分)‎ ‎ ‎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如何?(2分)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32、(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认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中国文武制度,事事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 ‎——《筹办夷务始末》卷 材料二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应付时局的三策:“第一策曰‘采法、俄、日以定国是,愿皇上以俄国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第二策曰‘大集群贤以政变!’;第三策曰‘听任疆臣各自变法’。”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 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三分别代表哪个派别?他们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4分)‎ ‎(2)材料二属于哪一派别?它和材料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6)‎ ‎(3)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2分)这场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分)如何评价这场运动?(4)‎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A D A B C C B A D B D C D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C C C D A C C A D C C C A B 二、材料题:(共2小题,共30分)‎ ‎31、(20分)‎ ‎(1)《诗经》,(2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风格,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4分)‎ ‎(2)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民间娱乐的需要(6分)‎ ‎(3)趋势:由贵族化走向平民化、通俗化。(2分)‎ 认识:文学应适应社会大众的需要;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都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任意1点得2分,不得超过6分)‎ ‎32(20分)‎ ‎(1)派别:洋务派、维新派。(2分)‎ 同:向西方学习,试图改变中国的落后状况。(2分)‎ ‎(2)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2分);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主与科学。(2分)‎ 内容:提倡民主、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4分)‎ 评价:积极—A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B 促进了民众的觉醒;C 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2分)‎ ‎ 局限---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全盘肯定西方文化。(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