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0.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
文科综合历史
24.在中国传统社会,祖宗崇拜、血缘亲情、伦理道德及由此衍生的心理上的从属感,成为专制王权操纵社会的工具,也是臣民文化的起点。材料反映了
A.家庭伦理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核心准则
B.君主专制是宗法向政治延伸的必然结果
C.传统政治文化强化了王权的秩序认同
D.等级秩序是专制王权不断强化的奠基石
25.自旧石器时代至股商之间的数万年中,人类虽饱受疾病的困扰,但不至于遭受流行病大规模传播,以至于瘟疫爆发的困扰。这主要是因为
A.当时还没有传染病的出现
B.古籍文献缺乏传染病记载
C.人口分散分布且密度较低
D.火的使用和早期医学发展
26.汉武帝时期,为打击富户隐置财产,逃漏税款的现象,颁布“告缗令”,于是“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遇告”,政府“得民财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这一措施客观上
A.促进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B.营造了宽松的商业环境
C.促进私营工商业走向繁荣
D.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27.自大运河开通以后,在隋朝、唐朝、五代、北宋、南宋的朝代变迁过程中,都城经历了从长安一洛阳一汴梁一临安的迁移。这一现象说明
A.交通发展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
B.经济因素是促使政治中心变迁的动力
C.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的大动脉
D.大运河的衰败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变迁
28.程颢认为,“人心”与“道心”的对立,就是“人欲”和“天理”的对立,心为人欲所蔽就会忘掉天理。所以,人们必须通过“持敬”、“集义”的修养功夫,以达到“与理为- -”的境界。材料意在强调
A.理学具有培养社会责任感的价值
B.提高道德修养对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
C.克制欲望与维护理学权威的关系
D.发明本心是实现“与理为- -” 的途径
29.《罗马法概论》记载了公元前4世纪后期的-一个法律案例: -一个欠债人的儿子,即作为抵押品的债务奴隶遭到高利贷者滥施暴行。愤怒的群众汇集起来跑到元老院,展示了这个少年被打伤的背脊,促使元老院通过了废除债务奴隶的法案。这反映了
A.罗马法注重法律程序正义
B.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
C.法治自觉和斗争的重要性
D.法律对奴隶人权的保障
30.同文馆于1862年建立,1879
年时该馆注册的在校学生总计163人,其中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0 人攻德语,33人攻算学, 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即物理),12 人攻化学,9人攻万国公法,8人攻生理学。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开始全面融入西方世界
B.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
C.明确了全盘西化的方向
D.开启了近代化发展道路
31.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指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但又说:“拙作亦尝论法可变而道不可变。”这反映了作者
A.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坚守传统思想与积极变革的观念
C.认识到变法的核心精髓
D.认识到中西文化协同发展的重要
32.1933 年国民政府实施全国废两政元不久,美国实施购银政策,国际银价暴涨,国内存银大量外流。为避免经济崩溃,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施法币政策,规定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据此可知,法币政策的实施
A.使政府掌控了货币的发行权与收缴权
B.保证了抗战时期的充足资金来源
C.建立了完善稳定的国家货币金融体系
D.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3.英国历史学家拉纳.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的二战》一书中指出:“美国授助中国,固然对提升中国的军事装备水平很重要,但中国只得到了美国所有对外援助的1%到1.5%。中国几乎全凭自己的力量肩负起了抗击日本法西斯的重任。”作者意在强调
A.中华民族团结抗战的决心与意志
B.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实在微不足道
C.中国当时的军事装备水平相当差
D.抗击日本法西斯得益于中美合作
34.中国“二五”计划启动后,在农业问题上,华东、西北、华北和中南地区先后召开了农业协作会,提出了本地区农业生产目标。例如,一向低产的西北地区提出,全地区平均每人的粮食产量,1959 年要达到2000斤,到1962年要实现3000斤。据此可知当时
A.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
B.西北地区土地改良取得巨大成功
C.“左”倾错误在经济生产活动中泛滥
D.农业科技的进步保障了粮食生产
35.图4是学者对1980~ 2020年中国、印度及某些西欧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的预测,根据图表信息,学者对中国国民生产总值预测的主要依据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 B.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D.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
40.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 16世纪50年代中欧海路开通至19世纪,中国保持巨额贸易顺差达两个半世纪之久。葡萄牙学者戈迪尼奥的研究表明,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占美洲产量一半的世界白银流入了中国,数量十分庞大,因此他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形象地说明了明清中国吸纳了当时全球巨量的白银。据史料记载,16~18 世纪,中国向全世界出口的商品约有236种之多,其中手工业有137种,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中生丝、丝织品出口最多,其次是瓷器和茶叶等。质优价廉的中国商品在与欧洲、美洲各地商品的较量中势如破竹。
——摘编自陈昆、汪祖杰《国际竞争力、海上贸易与套汇:明朝中后期白银流入的考察》
材料二 20 世纪30年代初,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一股关注和讨论苏联的热潮。当时很多人认为苏联是一个自由、民主、平等的国度,苏联实现了一种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同时,美苏复交、苏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加入国联等都受到中国知识界的密切关注和高度评价。当时中国知识界认为苏联妇女地位有较大提高,并认为苏联“绝大多数的家庭,都充满了美满的、愉快的家庭生活”,苏联教育是“计划着去迎合苏联人民的需要的”。当时中国知识界介绍评论最多的是苏联取得成功的法宝一计划经济。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国内兴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计划经济思潮,这体现了当时知识界希望中国迅速强大抵御侵略的愿望。
——摘编自郑大华、张英《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1)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白银“吸泵”的原因。(11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介绍和评论苏联的角度,并分析当时中国计划经济思潮出现的原因。(14 分)
41.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税收是立国之本, 其使用和监管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国家治理水平。兴起于东南沿海的“一条鞭法”经张居正在万历九年(1581 年)推广至全国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海内外学者对此论述颇丰,各有侧重,如《一条鞭法与万历新政》《一条鞭法与晚明社会的奢靡之风》《由“一条鞭法”到“地丁合一”一明清赋役制度的演变》《“一条鞭法”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启示》等,这些论述反映了作者对税制发展演变及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某一税制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2 分)
44. (15分) [历史一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明军凭借武力统治云南地区后在元基础上变革土司制度。 明政府规定土司袭职必须向朝廷呈报土司世系,由朝廷确定查清宗支图谱后经过批准方可袭职;土司职位传袭可以因地区、民族的特殊情况具体选择承袭人,但是必须遵循先嫡后庶,先亲后疏的次序,不得僭越。同时对应袭人提出忠义礼智信等行为规范的严格要求,在云南广办儒学,土司子弟还可以破格进入国子监学习,顽冥不学者不准承袭。明初还规定,土司袭职须到京城朝廷面见皇帝,需进贡求请承袭职位,受理后再由吏部或兵部授予官职。通过这些制度规定,因承袭所引起的纠纷减少了,广泛地提高了少数民族土司地区的文化知识水平,最终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民众“世受国恩,守土有责”的保家护国思想根深蒂固,对后期改土归流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刘鸿燕《云南沿边土司地区的制度解构与社会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明朝云南土司承袭制度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云南土司承袭制度的积极影响。(9分)
45. (15分) [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世纪末, 所有新兴大国都在迅速扩张海军以加强对海外殖民地的控制和争夺。威廉二世在1888年继位后多次演说中提出扩建德国海军计划,该计划也得到与海军有关的重工业以及航运公司等的大力支持,各个阶层和许多政党也表示坚决支持,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变成了德意志人民的普遍愿望。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经济技术宏观支撑也为德国海军迅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海军元帅蒂尔皮茨于1898 年和1900年先后出台两个海军法案,同时启动造舰计划和公海舰队建设,并筹备好未来海上作战计划。1899年, 德国共有威廉港、基尔和但泽等32家造船厂,蒸汽机、火炮和钢铁装甲等几项关键海军技术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使得德国能够在本国船厂建造世界一流的战舰。一战前德国海军发展成为仅次于英国皇家海军的世界上第二强大的海军部队。
——据李富森 《威廉二世时期德国海军战略与政策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德国海军迅速扩张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德国海军迅速扩张的影响。(7 分)
46. (15分)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林巧稚(1901~1983), 中国妇产科学开拓者、奠基人。出生在福建鼓浪屿教员家庭,父亲自幼教导她刻苦学习,做一个不受欺辱的中国强者,1929 年获得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英国伦敦妇产科医院等世界先进医学院学习,对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等疑难疾病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北京妇产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等职务的同时还培养了大批出类拔萃的妇产科专家,她一切以病人为重、精益求精的行医精神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她带领医务人员深入城乡考察解决疾病过程中对于世界难题新生儿溶血症做出了突破性贡献,主编的《妇科肿瘤学》、《家庭卫生顾问》、《家庭育儿大全》等专著都是中国以往妇产科医学史所未涉及的领城,她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被称为“中国
医学圣母”。
——据孟红 《林巧稚:卓越的人民医学家》
(1)根据材料,概括林巧稚所做出的贡献。(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林巧稚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