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50 KB
  • 2021-08-25 发布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二共建部历史试卷 总分值:100分 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计25小题,每小题2分,合计50分)‎ ‎1.《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 ‎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 ‎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3.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映了 ‎ A.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B.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 C.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D.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 ‎4. 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这说明宋朝 ‎ A.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 B.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 ‎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 ‎ ‎5. 下图反映的时期,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 B.行省制 C.郡县制 D.分封制 ‎ ‎6. 太平天国有两个革命纲领, 一个深得民心者,显得落后。 一个适应进步潮流者,又无法深入民心。前者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 C.《定国是诏》 D.《资政新篇》 ‎ ‎7.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要灭亡中国,《辛丑条约》签订后列强扶植清政府,又重新回到了“以华治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 C.帝国主义力量的相对削弱 D.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 ‎8. 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上述政策 ‎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 C.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D.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9. 1945年重庆谈判后,国共双方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有学者指出这个通常被称为“双十协定”的文件并不具有“协定”的性质,其实称“会谈纪要”更为准确,这是因为 A. 国共双方都缺乏诚意 B. 国共实力悬殊地位不平等 C. 美苏暗中支持国民党 D. 解放区问题没有达成共识 ‎10. “1926年9月被人嗤之以鼻的国民党人攻下了长沙、岳州、武昌和汉口。1927年春他们拿下了南京和上海。”这则新闻报道反映的中国政局变化是  ‎ A.日本侵华受到有效遏制      ‎ B.国民党发动第五次“围剿”    ‎ C.国民党反袁斗争取得胜利      ‎ D.北洋军阀的统治受到沉重打击 ‎ ‎11. 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记载:“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新约签字,一百年来的不平等条约正式终止。治外法权、租界、内河航行权、军舰驶入中国领海权、……北平使馆区及北平至海口交通线外围驻兵权,一一取消。”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该材料的记载反映了近代中国从屈辱到最终独立的历史 ‎ B.随着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 C.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在反法西斯战场上所做的贡献 ‎ D.这些主权最早都是在《南京条约》及附件中丧失的 ‎ ‎12.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 A.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 B.打乱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 C.标志抗日战争进人全新阶段 ‎ D.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 ‎ ‎13.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 A.新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 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 ‎ C.新政协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得以确立 ‎ ‎14.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就是 ‎ A.制定了1954年宪法 ‎ B.颁布《共同纲领》‎ C.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 ‎ D.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 ‎15.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政治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其中,“铲除专制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 ‎ 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 C.国民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 ‎16. “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这句话的含义被毛泽东形象地概括为 ‎ A.“一边倒” ‎ B.“另起炉灶” ‎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D.“和平共处” ‎ ‎17. 著名外交家乔冠华曾总结说,中国外交是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反两霸”,70年代“一条线”,80年代后“全方位”。其中“全方位”的含义是 ‎ A.奉行不结盟的多边外交 ‎ B.全面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关系 ‎ C.联合美国抗衡苏联扩张 ‎ D.发展南南合作,反对大国霸权 ‎ ‎18. 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材料所要表明的观点是 ‎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 B.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 C.罗马法实现了真正的人人平等 ‎ D.罗马法为今天欧美国家直接使用 ‎ ‎19.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制度,是基于 ‎ A.思想之创新 ‎ B.统一的意义 ‎ C.人性之美丽 ‎ D.人性之黑暗 ‎ ‎20. “(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它”是指 ‎ A.英国《权利法案》 ‎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 C.美国1787年宪法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 ‎21. 宋代《青箱杂记》记载:“岭南谓村市为虚,柳子厚《童区寄传》云:‘之虚所卖之’。盖市之所在,有人则满,无人则虚,而岭南村市满时少,虚时多,谓之为虚,不亦宜乎?”该记载表明( )‎ A. 农村集市的形成始于唐朝 ‎ B. 宋人曾详细研究村市的名称 C. 唐代岭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 D. 唐宋时期岭南地区存在草市 ‎22. 《元史·食货志》记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官自具船、给本,选人人番,贸易诸货。其所获之息,以十分为率,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凡权势之家,皆不得用己钱人番为贾,犯者罪之,仍籍其家产之半。”这一举措( )‎ A. 禁止权贵在海外贸易中与政府争利 ‎ B. 反映了元朝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C. 表明对外贸易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D. 促进了政府对民间海外贸易的规范 ‎23. 题为《宋代经济: 从传统向现代转变的首次启动》的论文,指出宋代经济启动了古代中国的“现代经济”潮流。其主要依据是( )‎ A.草市的勃兴和地方性市场的初步形成 ‎ B.商品性农业成长,重本抑末理念崩溃 C.商人群体崛起,坊市制度开始被突破 ‎ D.纸币出现和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4. 农民在先秦时期多称“臣”“人”“众”“野人”,秦汉时称“夫”“仆”,魏晋时称“田客”“部曲”,宋元时称“农户”“佃”。这种变化主要源于( )‎ A.小农经济的形成     ‎ B.赋税制度的变革 ‎ C.土地制度的变化    ‎ D.重农抑商的推行 ‎25. 汉朝时,儿童从七岁开始每年收“口钱”23钱,“以食天子”;成年男子每年要缴纳“军赋”120钱;所有人不定期的还要交“献税”63钱,供皇帝祭祀宗庙;不服徭役的男子要交“更赋”若干钱,以雇人代役。这说明汉代( )‎ A. 编户人口成为赋税征收的唯一标准   ‎ B. 税收目的是服务皇室经费开支 C. 税收制度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     ‎ D. 税收方式有利于商业贸易活动 二、非选择题(第26.27题各20分,28题10分,共50分)‎ ‎26.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材料二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以上材料均摘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政治制度造成的后果?(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回答秦始皇建立的皇帝制度有何特点(6分)?秦朝中央政权的基本结构是什么(6分)?这种中央政权组织有何特点?(4分)‎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由于生产技术和社会组织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而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及相关的文化价值体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为文明转型。两千多年前,中国经过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混乱,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转型。即“铁制农具+小农经济+君主官僚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的中国传统文明终于成型。‎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材料三 被誉为“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之父”的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最早提出了中国的“停滞性”问题:“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劳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中国文明终于成型”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体现。(6分)‎ ‎(2)材料二中,宋元时期的“新型经济”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8分)‎ ‎(3)试以明清时期的史实论证材料三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经济“停滞性”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享有自由的人要比现在的少得多。古希腊的历史也要比“人人生而平等”这个时期早得多。在那时,甚至杰出的亚里士多德表面上也承认,某些个体具有超凡的能力。他并不认为,在法律面前所有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事实上,他同意某些超凡之人可以居于法律之上的看法。一些人似乎天生就是统治者,而另一些人生来就是仆人。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点。‎ 从以上材料中任意提取一点关于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10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A C B A B C D D C B C B B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A B D B D A C C D ‎ 26. (1)周初分封制。(4分)‎ ‎(2)特点:皇帝制度体现了皇帝的独尊、皇位的世袭和皇权的至高无上。(6分)‎ 基本结构: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诸卿分管着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6分)‎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4分)‎ ‎27. (1)经济方面:实现了从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的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生产方式.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分封制向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的转变,郡县制成为我国古代的基本地方行政制度。(6分)‎ ‎(2)经济:指商品经济。(2分)‎ 表现: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经济繁荣;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郊和乡村间允许置市贸易;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发展迅速,外贸港口走向繁荣。(6分)‎ ‎(3)论证:明清时期虽然农耕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这种新的经济因素只在局部发达的一些生产部门存在;明清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对外闭关锁国,实行“海禁”,轻视技术等政策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经济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模式,陷于停滞状态。(6分)‎ ‎28:示例:认识:希腊民主政治只是少数人的民主。说明:在古代希腊,只有享有公民权的人才享有民主权利,但享有公民权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不享有公民权;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同意“超凡之人可以居于法律之上”,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即使享有公民权的人也只有少数人能享受到真正的民主。(10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