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部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不少思想家都提出,士人应该无所顾忌地去认识一切,而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孟子也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由此可知,当时 A. 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与自由 B. 各个学派都代表了统治阶层利益 C. 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 D. 恢复周礼是各个学派的共同追求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处士横议”可知,士人阶层可以纵论时事,说明士人阶层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C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圣王、诸侯和士人,无法得出各个社会阶层都获得独立和自由,排除A;联系所学可知,墨家代表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恢复周礼”,也无法体现各学派的追求,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事实上许多士人也放开胆量去谈天、说地、论人”“处士横议”,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 ‎2.战国时期有人提出“火形严,故人鲜灼(烧伤);水形懦,故人多溺”。据此可知,此人主张 A. 严刑峻法 B. 无为而治 C. 性善论 D. 以德服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火形严,故人鲜灼(烧伤)”指火的形态很猛烈,因而人被灼伤的很少,水的形态很柔弱,因而人被淹死的很多。主张一定要严厉地执行刑法,不要让老百姓看到你懦弱而触犯法侓,体现法家的严州峻法思想,故A正确;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孟子主张性善论,儒家主张以德服人,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火形严,故人鲜灼(烧伤)”,联系所学法家的思想分析解答。‎ ‎3.董仲舒认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都来源于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因而“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由此可以推知,董仲舒 A. 改变了传统封建道德 B. 强化了伦理关系 C. 完善了天人感应理论 D. 激化君民之间矛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可知,董仲舒强调封建伦理关系——三纲,故B正确;材料反映董仲舒确立封建伦理道德——三纲,A错误;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天人感应,排除C;材料强调三纲的封建伦理关系,无法体现君民矛盾激化,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联系所学董仲舒的思想分析解答。‎ ‎4.宋代的程氏兄弟程颐和程颢说:士人微谦退之节,刑虽繁可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此盖学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耳。这说明当时程氏兄弟认为 A. 研究学问是士应尽的义务 B. 应重视百姓的生计问题 C. 当时社会矛日益尖锐 D. 教育事关社会风气形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程氏兄弟认为,由于不重视教育,造成“刑虽繁可奸不止,官虽冗而材不足”,要扭转这个局面,要重视教育,对民众进行教化,故D正确;材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与研究学问、百姓生计无关,排除A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此盖学校之不修,师儒之不尊,无以风劝养励之使然耳”,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5.朱熹说:“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诸侯无道,将使社稷为人所灭,则当更立贤君,是君轻于社稷也。”这反映了朱熹 A. 承继传统民本思想 B. 强调经世致用 C. 重构儒家伦理秩序 D. 主张选贤与能 ‎【答案】A ‎【解析】‎ ‎【详解】“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体现顺应民意的民本思想,故A正确;经世致用指应该有益于国事,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儒家伦理秩序,排除C;材料强调重视民意,与选贤与能无关,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田野之民、至微贱也,然得其心,则天下归之”,联系所学儒家的民本思想分析解答。‎ ‎6.王阳明在给他儿子的家信中说“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这反映出王阳明强调 A. 修养本心 B. 勤奋好学 C. 格物致知 D. 学以致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蒂若坏,果必坠,意思是:蒂如果坏掉了,必然不能给果实输送营养,也承载不住果实的重量,果实就会掉落。这个“蒂”其实就像我们的心,心要是坏了,人也就堕落了,体现了修养本心的思想,故A正确;材料强调修养本心,没有体现勤奋好学,排除B;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认识论,不符合王阳明,排除C;学以致用指将所学用于实际,不符合题意,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凡做人,在心地……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联系所学王阳明的心学思想分析解答。‎ ‎7.后唐明宗长兴三年(公元932年),宰相冯道上奏:“尝见吴蜀之人,鬻印版文字,色美绝多,终不及经典,如经典校定,雕摹流行,深于文教矣,乃奏闻。“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重构儒家伦理成为时代主题 B. 活字印刷术产生的必要性 C. 雕版印刷推动理学的产生 D. 当时雕版印刷技术水平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印版文字”“雕摹流行”可知是雕版印刷,“色美绝多”“雕摹流行,深于文教矣”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技术水平较高,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伦理的信息,排除A;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时间不符合题意,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雕版印刷推动理学的产生,排除C。‎ ‎8.中国诗歌源头处的《诗经》和《楚辞》,分别以质朴无华的中和之美和铺排华美的感伤情调奠定了中国诗歌风格的两种最基本范式,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唐代魏征也说:“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材料中这种分析 A. 折射了古代文学的地域特色 B. 未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C. 表明地域环境决定文学风格 D. 否定了经济对文学的影响 ‎【答案】A ‎【解析】‎ ‎【详解】“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表明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存在差异,呈现出地域特色,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文学特色的复杂性”,排除B;决定文学风格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C错误;材料反映我国古代文学具有地域特色,无法体现“否定经济对文学的影响”,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显示出黄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超异的地域特点”,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9.宋人洪迈在《夷坚志》上说:“俳优侏儒、固技之最下且贱者,然亦能因戏语而箴讽时政,有合于曚诵工谏之义,世目为杂剧者是也。这说明杂剧 A. 成为中国戏曲的完备形式 B. 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C. 通过虚拟的动作来表现时空 D. 具有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亦能因戏语而箴讽时政,……世目为杂剧者是也”可知,杂剧具有针砭时政、批判社会现实的功能,故D正确;材料说明杂剧具有针砭时政的作用,无法体现杂剧成为中国戏曲的完备形式,排除A;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不是宋代,B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通过虚拟的动作来表现时空”,排除C。‎ ‎10.南朝书法家王僧度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据此可知其强调书法应 A. 藏露结合,行楷兼用 B. 饱满圆实,浑厚圆润 C.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D. 静动统一,以形为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王僧度强调书法应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行楷兼用”“饱满圆实”,排除AB;由“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可知,其强调写神,而不是以形为主,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11.林则徐组织翻译的《澳门月报》,取自西方《澳门新闻纸》中的有关内容,大多是与时局相关且新闻性很强的情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则体现出“欲求知识于域外”的心态。林、魏二人所为有助于 A. 使清政府从天朝上国迷梦中苏醒 B. 有效地抑制英国侵略者的进犯 C. 迫使清朝统治者着手政治的改革 D. 增强国人对西方世界的认知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林则徐组织翻译的《澳门月报》,取自西方《澳门新闻纸》中的有关内容”“欲求知识于域外”可知,林、魏二人编写或翻译介绍西方的书籍,这有利于国人了解西方世界,故D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清政府对西方的态度,排除A;林、魏二人编写或翻译介绍西方的书籍,无法抑制英国的侵略,并且英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后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有效地抑制英国侵略者的进犯”错误,排除B;林、魏二人编写或翻译介绍西方的书籍,没有起到迫使清朝政治改革的作用,排除C。‎ ‎12.朱维铮先生对《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等书做了校注,对康有为的整个思想脉络非常清楚。但他却说他不是因为喜欢才研究康有为,而是不喜欢才研究。其“不喜欢”可能是因为康有为 A. 恪守祖训,尊孔复古 B. 抨击专制,鼓吹革命 C. 微言大义,托古改制 D. 力师西法,倡导共和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朱维铮先生“不喜欢”主要是不赞成康有为托古改制、维新变法的思想,故C正确;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并非为了恪守祖训,尊孔复古,而是为了宣传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排除A;康有为主张资产阶级改革,不主张革命,B错误;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不是民主共和,D错误。‎ ‎13.有人认为贬黜新文化运动者,常以“打倒孔家店”力证其全盘反传统。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按此观点,新文化运动期间 A. 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加强 B. 儒学正统地位已被动摇 C. 传统文化仍然得到弘扬 D. 复古思潮引发世人不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可知,新文化运动继承了传统文化,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西方文化,无法体现“中西思想文化融合”,排除A;材料信息不能看出儒学正统地位是否动摇,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世人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排除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事实上,新文化运动者对嵇康、李贽和民间神话、传说等多有借鉴”分析解答即可。‎ ‎14.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轮宣传社会主义的高潮,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也认为推翻清廷、建立民国以后,政治革命已经取得成功,接下来将实行社会革命,应致力于民生主义的实行,因此不遗余力地宣传社会主义。这表明 A. 孙中山转变为社会主义者 B. 社会主义已受到社会关注 C. 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D. 革命派代表无产阶级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辛亥革命后,社会上掀起了一轮宣传社会主义的高潮”,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主义已受到社会关注,故B正确;孙中山宣传社会主义,并不意味着孙中山转变为社会主义者,排除A;孙中山属于资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孙中山不可能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排除C;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D错误。‎ ‎15.下面为孙中山手绘《关于民生主义之说明》的示意图。此图出现的直接背景可能是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清王朝的覆灭 C. 中华民国的成立 D. 同盟会的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后,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民生主义的归宿,故A正确;孙中山指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与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有关,1912年清王朝的覆灭,1912年1月中华民国的成立,1905年同盟会的成立,BCD时间和背景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6.“它凝聚着我们党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对时代特征的正确把握、对“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这一关系我们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的深刻探索。它是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材料中的“它”应该是 A. 邓小平理论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故C正确;邓小平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排除A;科学发展观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没有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排除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涉及“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么样建设党”的问题,排除D。‎ ‎17.1962年12月,美国国务腊斯克指出:“现在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危险将急剧增加,我们必须认真看待这种威胁,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这表明中国研制核武器 A. 有苏联的技术援助 B. 被美国政府密切关注 C. 受到美苏两国制裁 D. 速度超出了美国预料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 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可以看出,美国密切关注中国研制核武器,并预言中国也可能在一两年内就能够成功研制原子弹,故B正确;“即使没有苏联的援助”并不意味着有苏联的技术援助,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中国受到美苏两国制裁,排除C;1964年中国研制出原子弹,在美国的预料之中,D错误。‎ ‎18.“银河一1号”作为我国研制的巨型计算机,其技术指标“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某些方面达到了国际水平”,成为国家战略武器研制、国民经济的预测、能源开发、天气预报、图像分析及各种科学研究的计算工具。这说明“银河一1号”‎ A. 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大 B. 加速国家工业信息化发展 C. 使中国计算机技术领先世界 D. 推动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成为国家战略武器研制、国民经济的预测、能源开发、天气预报、图像分析及各种科学研究的计算工具”可知,“银河一1号”计算机在我国社会经济多领域都起到推动作用,故A正确;B只反映了对工业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材料,排除;“达到了国际水平”并非领先世界,排除C;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国民健康水平”,排除D。‎ ‎19.“双百”方针使广大文艺工作者有一种“如沾春雨,如坐春风”之感,整个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是因为“双百”方针 A. 强化对社会主义的歌颂 B. 破除了文艺意识形态限制 C. 激励了人们的创新精神 D.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大量优秀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来,文艺界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歌颂社会主义,排除A;“双百”方针是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方针,而不是破除文艺意识形态限制,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创作热情高涨,无法体现自由主义的创作风格,排除D。‎ ‎20.下面是1980~1995年间中国各级学历教育规模统计表。据此可知,我国 A. 实现人才结构合理配置 B. 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完善 C. 科教兴国战略得以贯彻 D. 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表格信息反映出,1980~1995年中国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初具规模,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完善,故B正确;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反映的是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属于人才结构问题,排除A;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不能反映1980~1995年间中国教育发展的原因,排除C;材料只是反映中国各级学历教育规模,无法体现“人口文化素质全面提升”,排除D。‎ ‎21.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作为人类文明的建树者,反抗一切过去偏狭的、自满的事物,敢于蔑视与人类为敌的神界律条,敢于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坚定地、毫无条件地站在人的一边,把天火盗到人间,使人类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普罗米修斯神的出现体现了希腊人 A. 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 B. 自我意识的觉醒 C. 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 D. 参政热情的高涨 ‎【答案】B ‎【解析】‎ ‎【详解】“敢于否定最高主神宙斯的权威,坚定地、毫无条件地站在人的一边”体现了否定神、肯定人的人文主义精神,反映了希腊人自我意识的觉醒,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崇尚和谐的社会秩序”,排除A;材料反映普罗米修斯神否定神、肯定人的人文主义精神,没有涉及人人平等的信息,排除C;D参政热情的高涨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2.苏格拉底希望通过研究人自身,通过审视人自身的途径来研究自然,把客观事物的真理归结到主体的思维、意识,强调人必须从他自已去找他的天职世界的最终目的和真理。这反映出苏格拉底 A. 强调道德 B. 关注自然 C. 推崇理性 D. 倡导自由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通过审视人自身的途径来研究自然,把客观事物的真理归结到主体的思维、意识”可知,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性思考,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道德问题,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人的理想思考,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的理想思考,没有涉及倡导自由的信息,排除D。‎ ‎23.伏尔泰说:“公民能够使用自己的笔就像使用自己的声音那样,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好处,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见,伏尔泰 A. 反对封建专制 B. 强调思想自由 C. 主张社会契约 D. 提倡人人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我们中的每一员都拥有这些好处,即用自己的笔向全民族发出声音”可知,伏尔泰强调思想自由,每一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思想,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封建专制、提倡人人平等,排除AD;卢梭主张社会契约,排除C。‎ ‎24.“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在组织一个人统治人的政府时……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们要求 A. 天赋人权反对君主专制 B. 人民主权强调以人为本 C. 分权制衡防止绝对权力 D. 契约精神尊重公共意志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须首先使政府能管理被统治者,然后再使政府管理自身”可知,材料主张分权制衡,防止产生绝对权力,故C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排除AB;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契约精神”,排除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原(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算27题12分,第28题12分,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黄宗義认为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父子。父子是血缘关系,君臣是共事关系,前者是天生的尊卑关系,后者却不然,因此不能“视天子之位过高”。这就不但与宋明理学把君臣父子的尊卑秩序视为一体大不相同,而且也与原始儒学以血缘氏族为国家根本从而由“父子”到“君臣”也颇相背离,黄宗羲痛斥“三代”之后的“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业,所定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所以主张彻底变革,以建立真正的法,黄宗義说“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这是一个极大的思想突破……黄宗義所要建树的“法”的内容是什么?其中重要的两项是“置相”和“学校”,前者“置相”是设立宰相,实际已接近于近代责任制的内阁总理……后者“学校”则接近于近代议会,并非仅教育机关。‎ ‎——摘编自李泽厚《经世致用观念随笔》‎ 材料二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尽管处于萌芽状态,它却始终呼唤着与之配套的上层建筑,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出现反映它的存在,适应它的需要的意识形态……明末清初,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予具有启蒙性质的哲学思想以强大的推动力,在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的前夕,新兴市民的反封建斗争,曾经一度蓬勃兴起,最为激烈的是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在历史上空前地冲击了整个封建制度,同时在空前严重的社会危机面前,地主阶级也发生了政治分化,部分在野开明地主及知识分子不满朝政的腐败,要求改革现状,作为东林党人的后代,黄宗羲从小受到反封建的熏陶,在东林党人遭到残酷镇压后,黄宗羲反封建激情一度被推向顶峰。清兵入关和清初政权的残酷暴行,更加深了他的这种认识。‎ ‎——摘编自程志华《黄宗羲民主思想成因初探》‎ ‎(1)根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步性进行简要的评述。‎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宗羲进步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答案】(1)主张:君臣关系不同于父子关系,君臣平等;反对君主专制;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实行法治。‎ 评述: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封建制度的衰落,其思想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 ‎(2)时代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深;八股取士和理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解析】‎ ‎【详解】(1)主张:根据“君臣之间的关系不同于父子”“君臣是共事关系”得出君臣关系不同于父子关系,君臣平等;根据“不能‘视天子之位过高’”得出反对君主专制;根据“所定的典章制度实际上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所以主张彻底变革”得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根据“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得出实行法治。‎ 评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的影响和具有早期民主启蒙色彩等角度分析总结。‎ ‎(2)时代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的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分析总结,结合“激烈的阶级斗争给予具有启蒙性质的哲学思想以强大的推动力”“清兵入关和清初政权的残酷暴行”分析得出明末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深。‎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先秦诸子《论语》《中庸》的学、问、思、辨、形,《大学》的格物致知,《孟子》的民本和求故,《老子》的道法自然,到明清的实学,中国的儒学及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 ‎——摘编自王渝生《中国古代科技与传统文化》‎ 材料二 ‎ ‎ 中国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地形上又多是平原和丘陵,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形式,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缺少交流的情况下,中国各学科独自发展,自成体系,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科技体系,例如医学,特别是中医理论……(到了明清时期)如果外来的东西不会影响到这个体系本身,就可以顺利地被接受并融化在这个体系之中。例如原产美洲的花生、玉米、烟叶、番薯等农作物传入中国后迅速得到种植和推广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但其他与原体系不同的科技就难以吸收了。例如,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方科技知识,就没有被中国科技体系所吸收。原体系的保守性与排外性显然成为其吸收新知识的一种障碍,从而导致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 ‎——摘编自谭周桂《浅谈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答案】(1)影响:为古代科技提供了养分;促进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技术成就的出现;使古代科技长期居世界前列。‎ ‎(2)特点:中国古代科技自成体系;以应用技术为主;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独立性、保守性和排外性强。‎ 原因:地理环境的因素;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自身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中国的儒学及传统文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给中国古代科技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得出为古代科技提供了养分;根据“促进了农、医、天、算四大传统科学体系的形成和以‘四大发明’为标志的技术成就的产生”得出促进了科学体系的形成和技术成就的出现;根据“使中国古代科技在数千年的农业文明中居于世界前列”得出使古代科技长期居世界前列。‎ ‎(2)特点:根据“中国各学科独自发展,自成体系”得出中国古代科技自成体系;根据“医学,特别是中医理论”并结合所学,分析得出以应用技术为主;根据“原体系的保守性与排外性显然成为其吸收新知识的一种障碍”得出独立性、保守性和排外性强;根据所学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原因:根据“我们的祖先就繁衍生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之中”“在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缺少交流的情况下”得出地理环境的因素;根据“农业生产和各种手工业生产为主要的生产活动形式”得出农耕文明高度发达;结合所学,还可从国家统一稳定等方面总结。‎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锐减,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所建立的广大根据地经济、生活条件都极其恶劣,又先后遭受了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大革命失败后,毛译东认为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农民人口占了当时人口的90%,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摘编自刘孝连《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与红色政权建设》‎ 材料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安徽、四川等地的农民自发地进行联产承包,触及了“禁区”,引起“两个凡是”派的激烈反对。邓小平坚定而明确地指出:“只要能提高产量,包产到户就是正确的,”“致富不是罪过。在邓小平的大力支持下,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上地经营方式在全国迅速推广开来。对农民创造的乡镇企业,他称之为“伟大的创造”,认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探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 ‎——摘编自刘剑华《邓小平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新学知识,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意义。‎ ‎【答案】(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不良情绪;根据地红色政权经历失败后出现严重危机;不掌握军事力量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农业国特殊的国情;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的失败。‎ ‎(2)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大革命失败后……内部也产生了一些悲观的情绪和错误的思想”得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内部出现了不良情绪;根据“红色政权岌岌可危”得出根据地红色政权经历失败后出现严重危机;根据“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得出不掌握军事力量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根据“中国是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得出农业国特殊的国情;根据“一些同志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坚持‘城市中心论’的主张”得出以城市为中心武装起义的失败。‎ ‎(2)意义: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角度总结回答。‎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虽然人文主义是14~16世紀文艺复兴的最大特色,但它并不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而是对古典人文精神的发展。在古希腊智者学派那里,普罗塔戈拉就把人置于宇宙的中心,最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主张。文艺复兴运动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弘扬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为新兴市民阶级提供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 材料二1510年,马丁·路德为了寻求正确的救赎之路,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前往罗马朝拜他心目中的圣地。但是,罗马城的所见所闻使他大失所望。由此,路德只得转而向古人求教,通过对《新约》以及对圣奥古斯丁教父神学和中世纪神秘主义思想的研读,认识了基督为世人的生与死所包函的救赎之道。路德重新发现“因信称义”的宗教真理,为创立基督教新教奠定了坚实的神学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姜守明《从复古意识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本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之处。‎ ‎【答案】(1)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级兴起;基督教神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古典文化典籍和遗存大量存在等。‎ ‎(2)相同之处:都向古代探寻思想支持;都对当时的基督教提出了批判;都具有人文意识;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等。‎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为新兴市民阶级提供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得出市民阶级兴起;根据“批判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弘扬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得出基督教神学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根据所学可知,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典文化典籍和遗存。‎ ‎(2)相同之处:根据“借助古典文化批判基督教神学世界观”“通过对《新约》以及对圣奥古斯丁教父神学和中世纪神秘主义思想的研读”得出都向古代探寻思想支持;根据“批判基督教神学世界观”分析得出都对当时的基督教提出了批判;根据“弘扬人类理性和人文精神” “因信称义”得出都具有人文意识;根据“为新兴市民阶级提供了适应时代需要的意识形态”“为创立基督教新教奠定了坚实的神学基础”得出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结合所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