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市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选择题 ‎1.人类历史先后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是畜牧业同农业分离,第二次是手工业与农业分工,第三次是出现了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商人。其中,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的出现主要由于 ‎ A.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增加 ‎ B. 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 C.社会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 D.专门性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 ‎2.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弃领主,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 C.具有双向契约特征 D.属于行政管理关系 ‎3.中世纪的西方文化,比起同时代的阿拉伯、印度和中国都要落后。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在那里几乎灭尽,赖有阿拉伯文版本将其保存,并在中世纪的后期又译成拉丁语等西方语言重新回到欧洲。这说明阿拉伯人 ‎ A.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 B.在沟通世界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C.在自然科学的成就方面影响西方 D.一度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4.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入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 C.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 D.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5.马丁·路德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这一主张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权威 C.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原则 D.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6.北美殖民地时期的文学,经历了前期以圣经为重心来描述生活,到后期受深受欧洲启蒙运动思想影响的演变过程。这一演变的主要影响在于 A.奠定了独立战争的群众基础 B.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C.有利于维护美国的国家统一 D.促进了联邦制政权的确立 ‎7.19世纪早期的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50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啦。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们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当时英国 A.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B.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需要不断完善 ‎ C.工业资产阶级已成为议会的主导 D.国外市场扩大加速工业革命到来 ‎8.阅读1870—1930年美、德两国就业结构表(单位:%),对表中数据变化理解恰当的是 ‎ 产业 国家 ‎1870年 ‎1890年 ‎1910年 ‎1930年 第一产业 美国 ‎52.2‎ ‎45.1‎ ‎34.9‎ ‎24.9‎ 德国 ‎49.1‎ ‎40.0‎ ‎35.1‎ ‎27.3‎ 第二产业 美国 ‎23.5‎ ‎26.3‎ ‎29.2‎ ‎29.5‎ 德国 ‎29.1‎ ‎35.7‎ ‎37.9‎ ‎40.6‎ 第三产业 美国 ‎24.3‎ ‎28.4‎ ‎35.9‎ ‎45.4‎ 德国 ‎21.8‎ ‎24.3‎ ‎27.0‎ ‎32.1‎ A.结构不合理引发了经济危机 ‎ B.德国成为工业实力最强的国家 C.工业革命带来产业结构变化 ‎ D.美德两国的农业生产逐渐落后 ‎9.恩格斯称《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的第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纲领,对那些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杂七杂八的思潮加以甄别和澄清,对于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无疑是完全必要的。恩格斯在此强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 ‎ B.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C.促进了国际无产阶级的联合斗争 ‎ D.意味着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终结 ‎10.读下图“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单位:万人)”,这一变动表明 ‎ ‎ A.大批当地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 B.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布局 C.新航路开辟致使人口流动频繁 D.西方国家进行黑奴贸易的必要性 ‎11.西属拉美独立战争给西班牙殖民者以毁灭性的打击。西班牙殖民帝国的瓦解,正是中世纪与近代之交的一个封建堡垒的彻底崩溃。这说明西属拉美独立战争 A.奠定了拉美各国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拉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C.加速了欧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D.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 ‎12.“他们坐在巴黎,决定在哪些国家将存在,哪些国家将不存在,它们的边界应如何划分,以及中东和世界其他地区将在战胜国之间如何分配等”。这反映了当时 A.美国掌握世界霸权 B.国际联盟存在明显不足 ‎ C.大国强权统治世界 D.帝国主义阵营更加巩固 ‎13.1932年,苏联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达到70%,已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建立了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这说明当时苏联 A.新经济政策仍具较大影响力 B.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 C.经济建设存在着冒进的倾向 D.斯大林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4.甘地认为,发展手工纺织运动可以使人远离大城市而生活,是对每个人都应从体力劳动中获得生活必需品原则的践行,是印度人民摆脱英国人剥削取得自治的必由路径。这一思想的核心目的是 A.抵制西方资本控制印度 B.实现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C.竭力维护现存社会秩序 D.用道德力量来治理国家 ‎15.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认为:为了扩大全球影响,修正主义国家重整军备,占领那些被认为是战略重点地区,进而扩大它们的帝国控制。同盟国默认了这些修正主义国家早期的侵略行动。这说明 A.维护世界和平是英法的主要目标 B.绥靖政策助长了侵略气焰 ‎ C.英法与法西斯国家利益逐步趋同 D.国联的决策机制难以运行 ‎ 二、非选择题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6分)‎ ‎ ‎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地位。(6分) ‎ ‎ ‎ ‎1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与卢梭两人在感情上的交恶有性格、兴趣上的原因,根源却在于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案和理论上的斗争。伏尔泰赞成“开明专制”‎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号召推翻专制王权。在伏尔泰看来,启蒙的旗帜是理性;而卢梭对理性提出质疑,认为崇拜理性、把理性视为真理的向导是不可靠的,主张尊重人的天性,宣扬感情至上,走向了浪漫主义。 ‎ ‎——摘编自(法)亨利·古耶《卢梭与伏尔泰:两面镜子里的肖像》 ‎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高呼“个性解放”“人的自由”,提出人要摆脱“神学”的束缚,人可以达到一切他想达到的目的。到启蒙运动时期,在理性的指导下,人们更是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自由被认定为是一种自然权利,是天赋人权。 ‎ ‎——摘编自孙兴《论近代西方哲学的人文精神》 ‎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伏尔泰和卢梭主要观点的差异,并指出两人在思想认识上的相同之处。(6分) ‎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人文精神内涵的变化及其影响。(6分)‎ ‎18.(11分)19世纪以来,德国迅速崛起,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中期,工业革命刚刚起步,德国的第一条铁路——富尔特—纽伦堡铁路便建成通车了。30年代末,普鲁士政府制定《铁路法》加强对铁路建设的统一规划、指导、监督,从1848年起,政府开始投资修建铁路。到1850年,全国铁路网达6040公里,1839年已超过法国,50—60年代超过英国。德国还大力修公路,开运河口发展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其他工业部门的变革,重工业的迅速发展,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钢铁行业的年增长率为30%。‎ ‎——摘编自《德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面对时代的转型移步与思想的起承转合,马克思借助德国古典哲学和英国古典经济学,试图把社会主义从“乌托邦”的错误起点拯救出来。‎ ‎——摘编自(英)戴维·麦克莱伦《卡尔·马克思传》等 材料三 一战前列强经济实力、占有殖民地对比表 国家 英国 沙俄 法国 德国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14‎ ‎2.6‎ ‎6‎ ‎16‎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米)‎ ‎3350‎ ‎1740‎ ‎1060‎ ‎290‎ ‎(1)根据材料一,概括德国工业革命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德国历史发展状况,并简要分析对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4分)‎ ‎19.(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后,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 ‎。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说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等 根据材料提炼观点,结合所学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目录 ‎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 第37章 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 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 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 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 ……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4年以来的西欧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并加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 ‎ ‎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A 7.B 8.C 9.B 10.D 11.C 12.C 13.D 14.B 15.B 二、非选择题 ‎16.(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2分)‎ 原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4分)‎ ‎(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6分)‎ ‎17.(1)差异:伏尔泰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推崇理性;卢梭主张民主共和,质疑理性,宣扬感情至上。(4分) ‎ 相同:反对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2分) ‎ ‎(2)变化:由对人个体自由的追求转向对人社会权利的追求。(2分,言之成理即可)‎ 影响:宣扬了民主和平等理念;进一步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理论依据。(4分,言之成理,任意两点即可)‎ ‎18.(1)起步晚,但发展进程快;以铁路建设为中心的交通运输业处于领先地位;重心较早的由轻工业转向重工业;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4分)‎ ‎(2)贡献: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发现了剩余价值规律,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系统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3分)‎ ‎(3)状况:德国工业生产超过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法,但殖民地占有份额远远少于英法等国。(2分)‎ 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2分)‎ ‎19.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2分)‎ 纵观印度森林的发展历史,英国的殖民活动给印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英国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极力榨取殖民地的资源财富,致使印度森林一度濒临毁灭,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另一方面,在平定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英国开始重新审视在印度的殖民政策,设置了近代化的森林管理机构,对印度森林实施更科学的管理方法,促进了印度的近代化。(6分)‎ 综上,森林作为印度生态环境的重要部分,它见证了先进文明和落后文明的碰撞,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具有双重使命。(1分)‎ 其他示例: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的近代化。‎ ‎20.趋势:1914年以来,西欧资本主义逐渐走向衰落。(2分)‎ 说明:一战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思想、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改变了世界格局,从此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竞争。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西方社会,与此同时,苏联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西欧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受到质疑;十月革命期间,列宁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础上提出列宁主义,并得到广泛传播,冲击了西方价值观;受一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拉美的民主革命和改革等,这些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使西欧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随着美苏冷战,西欧沦为美国的附庸和冷战的主战场。(8分)‎ 总而言之,受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经济大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西欧资本主义此前构筑的看似牢不可破的体系日益走向瓦解。(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