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9.78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1)方式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
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影响
①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人民资本主义”
(1)含义
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影响
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3.“经营者革命”
(1)含义
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
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学#
(2)影响
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
主体制。
4.“福利国家”
(1)含义
国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
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特点
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2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
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5.第三产业的兴起
(1)原因
二战后,科学技术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公众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多样化。
(2)表现
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
所占的比重都迅速上升。
(3)影响
①促进了经济竞争力的提高。
②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
③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了质的变化。
6.“新经济”时代
(1)含义
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原因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克林顿政府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
(3)表现
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
(4)特点
美国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有改变,垄断资本在国民经济中依然占据支配地位,美国社会依然是一个
富裕与贫困、竞争与垄断并存的两极社会。
3
考向一 全面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
1.表现
(1)生产力发展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美国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
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凯恩斯主义盛行,国家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福利国家”制
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水平,促进经
济的发展。学%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科技的进步和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4)阶级关系的变化
由于股票的分散和“新中间阶层”的兴起,阶级对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2.影响因素
(1)根本原因:科技革命与生产力的发展。
(2)内在动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影响,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3.认识
(1)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是资本主义为克服危机,缓和矛盾
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节,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也是为了与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较量
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好的经验。
【典例引领】下表为 1947 年至 2000 年美国制造业产值及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单位:十亿美元)。表中
数据的变化说明
4
A.技术革新步伐减缓
B.国际竞争日益加剧
C.产业结构调整加速
D.知识经济开始崛起
【答案】C
考向二 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
盛行于 17~18 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展开对外贸易垄断,通
过提高关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
策体系。
(2)自由主义
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JP3〗,提倡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 19 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JP〗
(3)凯恩斯主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形成于罗斯福新政中,二战后在资本主义世界大规模推行。
(4)混合经济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
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混合经济政策。
5
【典例引领】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将政府具有供给责任的公共服务、政府机构自身的后勤性服务
与行政工作相关的技术服务,承包给具有条件资质的市场主体或社会组织。政府部门主要承担购买者的角
色,对服务生产质量和过程进行界定、监督、控制和评估。这反映出英国
A.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B.调整了政府经济职能
C.放弃政府干预经济
D.有计划性的发展经济
【答案】C
考向三 20 世纪以来美国经济政策的演变
(1)“自由放任”政策
从 20 世纪初到罗斯福新政前夕,美国一直奉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主要靠市场的自我调节作用管理
经济。
(2)凯恩斯主义
从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主要实行凯恩斯主义,国家大力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3)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经济政策
主要实行货币主义和供给主义,国家减小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
(4)20 世纪 90 年代的经济政策
美国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政策,既不完全自由放任,也不过度干预经济,美国进入“新经
济时代”。学&
【典例引领】面对滞胀危机,80 年代的里根政府削减开支、放松管制、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经济困难
仍旧。1982 年,美国又通过增税法案,美联储也放松银根。与 30 年代的罗斯福新政相比,此时的美国政策
A.采用了国家干预主义、新自由主义相结合的办法
B.对凯恩斯主义进行了深刻地检讨,反其道而行之
6
C.完全以供应学派和货币学派的观点作为理论依据
D.缺乏解决危机的方向性,无法推动经济走出低谷
【答案】A
1.图为两个历史时期世界主要经济体年平均增长率的变化示意图,这种变化反映了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作用最大
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冷战格局的形成有利于“黄金时期”的出现
D.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动摇
2.某经济学理论认为,强制是一种罪恶,因此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
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
A.胡佛奉行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
B.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
C.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
D.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发展战略”
3.1957 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凯斯•芬斯登在《纽约先驱论坛报》著文:“以前有过一个时期,只有
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生产资源。然而,自那时以后我们就逐步倾向于实行一种真
正的人民资本主义。”“人民资本主义”的主要含义是
7
A.建立福利制度,发展民生
B.实行社会财富的平均分配
C.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D.推动资本的社会化和分散化
4.1946 年法国实行了电力工业国有化,将 1390 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法国电力公司(EDF),
并被授权为半垄断式国营企业,在输电和电网方面享有垄断权;在发电方面,除工业企业自备电厂和罗讷
河国家公司的水电站外,其余也都由 EDF 管理和经营。这一措施
A.表明法国放弃了市场的调节作用
B.适应了欧洲一体化的要求
C.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体现战后工党的经济主张
5.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异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
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后者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
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分别符合这“两个方向”的是
A.实行“混合经济”和建立欧洲共同体
B.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和建立各种国际组织
C.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6.有学者提出“据美国最近经验——成长缓慢、生产力降低——使人怀疑如果我们继续授予政府前所未有
的权力……迟早一个更大的政府会毁灭我们因市场自由而取得的繁荣,以及独立宣言中信誓旦旦的人类自
由。……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此主张提出
的背景是
A.胡佛政府反危机举措失败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新经济的出现
D.美国经济陷入“滞胀”困境
7.20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保守党撒切尔夫人抛弃“共识政治”,她按照货币主义理论进行改革,一是私
有化,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这样的改革
A.壮大了“知识经济”
B.削弱了“混合经济”
8
C.加强了“福利国家制度”
D.维护了凯恩斯主义
8.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正是这些知
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总和。美国经济
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 5000 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 500 家世界大公司。所有
这些表明
A.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B.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C.二战后初期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D.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经济日趋没落
9.美国总统里根上台后进行了税收政策改革,在 1981 年到 1984 年的四年中,个人所得税从原来的最低税
率 14%和最高税率 70%,分别降到 11%和 50%,这一改革
A.使国家放弃对经济的干预
B.有利于增强社会经济活力
C.消除了美国的滞涨现象
D.促进美国对外贸易繁荣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 1500 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
的历史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
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从(20 世纪)30 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
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
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
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三 “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含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
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后来,随着“网
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
块”称为“新经济”。学.
9
——根据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相关资料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500 年前后不同文明间的注视和对抗。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凯恩斯学派和“新经济”的特点。
(3)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联系。
1.(2016 年海南卷)下表是美国、日本、联邦德国三大产业产值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情况。
表中的数据反映了三国
A.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B.农业生产衰退
C.产业结构出现严重失衡
D.工业发展滞后
2.(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
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
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
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
——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
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
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
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
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10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
式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考点冲关】
1.【答案】B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主张减少国家干预和实行私有化,减少国有化。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撒切尔夫人推行的“混合经济”,减少了国家干预,减少国有化,故 B 项正确;胡佛奉行
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这体现的是自由主义思想,故 A 项错误;“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无法体现“私
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故 C 项错误;戈尔巴乔夫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没有达到“私有化
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的程度,故 D 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未体现建立福利制度,故 A 项错误;实行社会财富的
平均分配不符合资本主义国家的史实,故 B 项错误;“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材料主旨不符,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拥有一个不太富足和比较简单的生产资源”可知,作者不赞同少数人
拥有生产资源,主张资本的社会化和分散化,故 D 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西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中二战后法国实行电力工业的国有化措施,在
国家的干预下将 1390 家私营电力企业收归国有,成立了被授权的半垄断式的国营企业法国电力公司,垄断
了国家的输电、电网,并在发电方面拥有全国绝对多数电站的经营和管理权。这些举措适应了战后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形势,推动了战后法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 C。A、D 两项均在材料信息中无体现,故
排除;欧洲一体化开始起步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故 B 项错误。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共体的成立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
现了市场与计划并存,国有化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这是对资本主义的修补,欧洲共同体是欧洲
11
国家走向联合,谋求经济一体化,进而谋求政治一体化,与“修正民族国家”相符,故 A 正确,排除 B、C、
D 三项。
6.【答案】D
7.【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知识经济”在 20 世纪 90 年代首先出现在美国,故 A 项错
误;据材料“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发行,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量”体现了面对资本
主义世界滞胀,撒切尔夫人逐渐削弱了“混合经济”进行改革,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削减福利开支”可
知是降低福利制度,故 C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减少国家干预经济,说明凯恩斯主义效果在减弱,故 D
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知识经济”。二战后的美国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发展高新技术,
体现了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故 A 项正确;材料中未说明知识经济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部门,
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知识经济应该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说明传统
农业和工业的没落,故 D 项错误。%网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滞胀反映出凯恩斯主义失灵,里根总统的应对措施是减少国家
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放弃干预,是干预多少的问题,排除 A 项;滞胀现象逐渐得以扭转,并非消除,排
除 C 项;D 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减少干预有利于增强经济活力,故选 B 项。
10.【答案】(1)注视和对抗:西欧国家开辟新航路,由此发现了新大陆并找到了通往亚洲的新路线,不
同文明间联系日益紧密;同时随着西欧国家的扩张与对殖民地的残酷压迫和掠夺,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反
抗。
(2)凯恩斯学派的特点:加强政府干预;刺激需求,促进经济繁荣;抑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新经济”的特点:高科技、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
(3)联系: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经济全球化逐步发展。正是因此,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的经济大危机迅速波及全球。资本主义各国逐步探索出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模式。长期的干预又
12
引起了经济的滞胀,主要国家又试图减少干预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在探索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各国逐渐重
视科技的作用,由此产生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2)问,依据材料二“这一学派……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
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
货膨胀的发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概括得出凯恩斯学派的加强政府干预,刺激需求、促
进经济繁荣,抑制通货膨胀、推动经济良性发展的特点;依据材料三“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
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率。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
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概括归纳出新经济的高科技、高增长、低通胀、低失
业的特点。.网
第(3)问,综合三则材料的信息,认识与理解各自反映的主要事件及其影响,即材料一为新航路开辟及其
引起经济全球化的开端,材料二为凯恩斯主义的出现及其取得的经济成效、困境,材料三新经济的出现;
据此依据试题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阐释三则材料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直通高考】
1.【答案】A
2.【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
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
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
入阶层受惠多。
【解析】第(1)问,“共同目的”从扶贫救弱、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等角度回答;相同点从救济力
量、被救济的对象、救济手段等方面比较归纳;不同点从指导思想的角度加以分析。
13
第(2)问,联系所学相关知识从法律制度的完善、福利种类和覆盖面等方面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