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3.56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模拟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一)历史
第I卷
24.据《卫鼎》等器铭记载,西周经营皮毛和营造工程的裘卫在跟贵族进行交易的时候, 要向执政大臣报告,执政大臣再委派“三有司”来具体办理交易事宜。 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管理出现权力集中趋势 B.官府直接管理经营商业贸易
C.民间商业活动受到严密监管 D.政府已经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25.据对居延汉简(公元前 102一公元 33 年)的分析,平民人名中“忠”字出现次数较多, 此外“孝”“仁”“贤”“圣”“德”也广泛的成为民间命名资源,圣王“禹”也成为较流行 的名字。这反映出当时
A.儒学复兴运动勃兴 B.平民社会地位提升
C.儒家观念日益普及 D.“四书五经”影响广泛
26.史载,唐玄宗时,令官府为佛寺兴办的“悲田养病院”提供本钱;唐武宗实施“灭佛”行动,致使“悲田养病坊”处于瘫痪状态;崇道的宋徽宗,多置“居养院、安济坊”等医疗机构。 这些史实,说明古代一些医疗机构的兴废
A.受统治者个人意志影响 B.受益于大一统政治体制
C.主要为了收治贫弱人群 D.源于佛教思想广泛传播
27.清代的总督、巡抚除都带有京官头衔外,印信也使用临时遣官所用的长方形“关防”, 手下没有官方设置的属员,文犊事务主要依靠私人聘请“幕宾”处理。 这种设置实质 上反映出清代督抚
A.不能正式统领地方衙门 B.身份和职位未被明确界定
C.行使权力受到多方制约 D.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工具
28.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对外交涉事务的不断增加,各省自主设立了洋务局、交涉 局之类的机构,作为对外交涉的职能部门。 这反映出当时
A.天朝上国观念已经消亡 B.民族国家意识仍需加强
C.缺乏国家层面外交机构 D.中央对地方丧失控制力
29.民国初年,男女社交公开,打破了旧时男女不能杂坐看戏、乘车、游园以及同台演戏等陋习。这表明当时
A.男女实现地位平等 B.女性社会地位提升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封建礼教已被废除 30.1936 年 7 月,毛泽东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指出:“中国军队要胜利,必须在广阔的战场
上进行高度的运动战......而不是深沟高垒、层层设防、专靠防御工事的阵地战...... 转换全局的战略方针,必须是运动战。 阵地战虽也必需,但是属于辅助性质的第二 种方针。”毛泽东的这一论述
A.批判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B.推动了红军战略转移的顺利进行
C.分析了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D.阐明了争取抗战胜利的正确策略
31.1964 年至 1980 年我国进行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下表为这一时期我国分区域城 市分布变化表。
这反映了
A.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发展 B.国家意志影响区域发展进程
C.“八字方针”得到贯彻执行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效果显著
32.依据雅典法律,不善待双亲、不履行兵役、拖欠城邦债务会被剥夺公民权。 公民在任职 官员前须接受公民大会审查,他们首先要回答一些程式化的问题,主要包括是否纳税、 是否服兵役、是否善待双亲以及直系亲属的姓名和所在村社名称。这说明古代雅典
A.注重官员的才能与品德 B.重视官员任职资格的审查
C.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公民具有积极参政的义务
33.
上表为不同学者对启蒙运动的评价。 据此可知,关于启蒙运动的认识
A.彰显了浪漫主义色彩 B.否定论调逐渐成为共识
C.受到特定时代的影响 D.具有历史虚无主义色彩
34.从 1920 年到 1928 年,美国全国人口数量增长了 12%,工业制成品总产量则增加了 30%。 同时,美国本土生产的小麦、棉花和猪肉的平均价格分别下降了 60%到 80% 不等。这表明当时美国
A.工农业经济结构失衡 B.注重保障民众生活
C.蕴含消费不足的风险 D.经济繁荣运行稳定
35.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基本上能操纵联合国贯彻其意图,以至于联大有美国“表 决机器”之称。 但此后,美国操纵联大会议愈感乏力,1985 年提出要求根据负担会费 的多少“加权”选举权,甚至威胁退出联合国。 这一变化主要基于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 B.美国在冷战中处于守势
C.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第II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 分)
材料一 民国时期,治蝗工作是地方自行负责的事务,在地方政府的监管下,召集当地民众进行捕蝗救灾行动。 虽然民众的治蝗意识有所提高,对蝗虫的生活史、成灾 原因等有了更全面的科学认识,但科学治蝗意识并没有得到全国普及。村民视蝗虫为神虫,治虫担心惹神佛之怒,因而只是进行驱逐。 祭祀蝗神是地方村民对于蝗灾最普遍的反应。 各地并不重视蝗灾预防工作,不进行查蝗查卵,只希望挽救于成灾后。治蝗方法以传统人工扑捕法为主,新式化学品除蝗虽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但是由于物质资源的匮乏,大规模药械治蝗还没有实现。 这致使当时蝗患反复出现, 治蝗效果有限。
——摘编自赵艳萍《民国时期的蝗灾与社会应对》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蝗灾仍然频发。 1949-1956 年,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对防治蝗灾高度重视,确定了治蝗工作“打早、打小、打了”的方针。成立专门的治蝗领导机构,建立责任制。 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民众被广泛动员起来,加入捕蝗、灭蝗的队伍,使之成为一种群众性运动。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常规的飞蝗预测预报机制。推广机械药物灭蝗,并从苏联引进了飞机灭蝗技术。通过治淮、治黄工程和官厅水库的兴建,改善蝗区的生态环境。
——摘编自江满情《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蝗灾治理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时期治蝗效果有限的原因。 (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与民国时期相比新中国治理蝗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意义。 (15 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 棉花,这一 19 世纪最主要的全球商品,把那些似乎截然相反的事物---奴隶制与自由劳动力、国家与市场、殖民主义与全球贸易、工业化与去工业化---联系在一起,然后以一种近乎炼金术的魔法将其转化为财富。 棉花帝国依赖种植园和工厂、奴隶和受薪劳工、殖民者和被殖民者、铁路和蒸汽机---简言之,依赖一个由土 地、劳动力、运输、制造业以及贸易组成的全球网络。
——摘编自贝克特《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
解读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 分)
材料 1936 年 1 月,四川在重庆设立四川省营业税总局,由此逐步建立起一套地方性的营业税制度。 四川营业税开征之初,所收税款有限,而各项开办经费及日常开销日需甚急。 1938 年 4 月,张镜明接任四川营业税总局局长,持续推进改革。四川的当税、牙税、糖税、茶税等旧税均具有营业税性质,为扩大营业税征收范围及整理旧税,张镜明把这些旧税改为营业税。 他对一些征收困难、收不抵支的机关归并重组,进一步明确各征收机关的财权和事权范围。 改变原来各县区税务督查处处长兼任营业税分局局长的做法,选择优秀人才专任各分局局长。1938 年 9 月 1 日起,四 川营业税局对国外进口的各种奢侈品一律以营业收入总额为课税标准,税率由 2% 增至 4%,1941 年 1 月后,在原有税率基础上,又加征 1%的“临时国难费”。 经过整顿,四川营业税收入由 1938 年的 838.8 万元增至 1941 年的 9253.7 万元。
——摘编自柯伟明《论战时四川营业税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四川营业税改革的内容。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抗战期时期四川营业税改革。 (8 分)
4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20 世纪 60 年代上半期的现东盟地区是充满政治纷争的亚洲一角,这在很大程度上是西方殖民主义统治遗留下来的恶果。 几个世纪以来的殖民统治,瓦解了当地原有的各个政治实体,重新绘制了政治地图。 后来,本地区各民族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走的道路差异很大,导致各国之间矛盾重重。 为了协调成员国政治上的利害冲突以维持地区内的和平环境,1967 年 8 月 5 日,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 和泰国五国外长会议在曼谷举行。 经过三天的讨论,于 8 日发表联合宣言,宣告成立一个新的东南亚地区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 按照《曼谷宣言》,东盟的宗旨是:“基于平等与合作的精神,通过联合的努力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文化发展。”此后,这个组织对东南亚国际局势发展的影响与日俱增。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盟成立的时代背景。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盟成立的意义。 (6 分)
47.【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经元善(1840-1903 年),浙江上虞人,“素受乃父之陶养,性好善”,中国近代著名慈善活动家。 1877 年,北方发生大旱灾,经元善毅然停歇了祖业仁元钱庄,创设上海协赈公所,举办义赈。 1897 年至 1902 年间,经元善的慈善观发生了重大变化。经元善认为:“中国欲图自强,莫亟广兴学校,而学校本原之本原,尤莫亟创兴女学。” 经多方努力,1898年,中国女学堂最终落成,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 其后他还创办了经正书院和余上农工学堂。 1899 年,经元善在余姚、上虞两县相继设立劝善看报会,为社会大众提供场所阅读书籍、报纸,以求“开风气,正人心”。 经元善认识到,“养老、育婴非不善也,然惠仅一身,不能及一家也。 施粥、施药非不善也,然惠仅一时”,他在育婴堂、慈善堂内,“各设小工艺所,俘孤儿长成,可谋生成家,孀妇得资, 可赡育后嗣”。
——摘编自罗彩云、陈丽华《论经元善慈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元善慈善观的变化。 (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元善慈善观发生变化的原因。 (6 分)
答案
24-35 BCADB BDBBC 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