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试题
时量: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制度;第二次是刘邦的封建;第三次是西晋封建司马氏宗室为诸侯王;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儿个儿子为藩王。这种现象说明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血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C.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D.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
2.自殷周以来,中国古代宗族制度经历了先秦典型宗族制、秦唐间世族(士族)宗族制、宋元间大官僚宗族制、明清绅衿富人宗族制这一变化表明,中国古代宗族制度
A.社会功能逐渐减弱 B.政治功能趋向增强
C.主体呈平民化趋势 D.始终坚持儒学主导
3.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古代某一制度:“这好比蜂巢,如果蜂巢只有一个大的棱形,根本就不堪一击。只有依靠一个一个六棱形排起来,才可能稳定。即便局部崩溃,但是整体不会崩溃。”这里评述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4.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但秦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制。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行政区域划分的变化 B.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官员任用原则的变化 D.保证了专制皇权的强化
5.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
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
6.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A.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7.明武宗即位,阁臣刘健等提出几条压制近幸的办法,“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力谏,……不报,居数日又言……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健知志终不行,首上章乞骸骨(辞职),李东阳、谢迁继之,……帝勉从之”。材料中的阁臣
A.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 B.升降由皇帝决定
C.拥有制度化的决策权 D.巩固了中央集权
8.两汉的统治者十分重视监察机构的建设,早在汉武帝时期,中央就设置了御史台、六丞相司直、司隶校尉三大监察系统。这三大系统互不统率,权力交叉,各自为政。这反映出汉代
A.君主专制统治发生明显异化 B.侧重于中央政府的反腐建设
C.监察制度具有多元制的特征 D.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的严重性
9.唐代有“出将入相”的惯例,人们认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宋代民间则朝建立后,面对空前扩大的统治区域,却采用了郡县;流行“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俗语,宋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这表明
A.唐朝的大多数官员来源于武将 B.宋代文化相对于唐代更为发达
C.社会观念与政治环境关系密切 D.科举制度提高了文人社会地位
10.苏格拉底曾讥笑以自己的决定把无知的人变成统帅的雅典平民的万能,在讲到马匹不足时他建议把这个问题提交公民大会,用表决的方式把驴变成马。这反映了苏格拉底
A. 探索新的政治形式以代替民主制 B.反对直接民主制度提倡精英洽国
C.呼吁全社会正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嘲讽公民大会不切实际徒有虚名
11.公元前431年伯利克里在纪念为抵抗斯巴达人(希波战争)而殉国的战士的葬礼上发表演讲时说:“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相反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总之,我们的城市向全世界开放,雅典是希腊的学校。”他说“雅典是希腊的学校”是因为
A. 雅典所有公民开始被允许参加公民大会
B. 雅典的民主政治处于黄金时期
C.制定了“陶片放逐法”以维护民主制度
D.雅典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
12.学者刘刚在《自由的款式》书中说:“(雅典)城邦以广场取代王宫作为城邦的标志性建筑,表明城邦的缔造者们已将公民的公共生活置于王权的需要之上;以神庙取代王室作为城邦的精神性标志,表明公民的公共精神已从王权的束缚下彻底解放出来。”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城邦民主政治直接取代了王权 B.城邦充分保障公民的个体生活
C.发放观剧津贴与此追求正相悖 D.此状况容易侵犯公民个人权利
13.美国学者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中认为,苏格拉底死得并不冤枉,因为他质疑传统和民主的价值而犯了冒犯之罪。何况,在雅典如果个人权利与国家的需要发生冲突,民主制并不意味着对个人权利的严格保障。材料主要说明了
A.雅典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B.雅典民主忽视公民个体权利
C.雅典民主强调集体利益 D.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的不满
14.《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四条规定:现行窃盗被捕的,处答刑后交被窃者处理;如为奴隶,处答刑后投塔尔泊峨岩下摔死;如为未适婚人,由长官酌处笞刑,并责令赔偿损失。材料体现出罗马法的主要特点是
A.内容细致,可操作性强 B.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C.保留较野蛮的习惯法 D.突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5.《十二铜表法》第九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对剥夺一人的生命、自由和国籍的判决,是专属百人团大会(公民大会)的权力”“任何人非经审判,不得处死刑”“凡煽动敌人反对自己的国家,或把市民献给敌人的,处死刑”。这些规定
A. 激化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 B. 调整了旧有习惯法的适用范围
C.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 D. 强调个人权利与国家利益的统
16.万民法又被称为“裁判官法”,是因为裁判官告示是其最重要的渊源。告示一般包含三种因素:①现存地中海各国商法中的某些规定;②剔除了形式主义僵化刻板内容的部分市民法旧法;③裁判官个人的公允正义观念。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万民法多借鉴外邦人的法规
B.万民法比公民法更灵活
C.自然法是万民法的思想基础
D.万民法否定公民法
17.罗马法规定:“抗辩是赋予被告的一种辩护手段。因为往往会发生这种情形,即原告所提起的诉讼本身是有合法根据的,但是对被告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为驳回原告的诉讼,被告有权提出基于胁迫或欺诈的抗辩,或基于事实之抗辩。”这反映了罗马法
A.保障基本人权 B.保护私有财产
C.形式主义重 D.维护平民权益
18.据统计,1878-1887年英国政府议案占用下院83%的工作时间,1888-1897年增加到84.5%。英国内阁合法占用下院超过80%的议事时间,使许多其他议案不能列入议事日程。这情况表明英国
A.议会核心地位逐渐丧失 B.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C.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 D.内阁的权力不断膨胀
19.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这表明当时英国
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 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
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 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
20.1807年《普鲁士王国所有城市规程》规定:国家只保留对各城市的最高监督权和司法权,其余权力归城市所有。但因反对势力强大,规定成一纸空文。在法国“二月革命”
影响下,德国爆发革命并通过1849年宪法,内容涉及联邦制、议会制等。但普鲁士国王不合作,宪法流产。1871年德国宪法通过,实行君主立宪制,但保留专制色彩。德国60余年的探索充分体现
A.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
C.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D.政治民主化具有艰难性
21.汉密尔顿在《联邦党人文集》中说:“一个团结的强国提出的道歉、解释和赔偿往往被认为满意而接受,如果是由一个无足轻重或弱小的州或邦联提出的话,就会被认为不满意而加以拒绝。”此观点旨在说明
A.建立联邦政府能适应国际形势 B.邦联政府阻碍了国家政治独立
C.美国面临严重的国外势力威胁 D.美国正处于国际社会的孤立中
22.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内容
A.标志着美国政党制度的形成 B.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C.使美国联邦制得以确立 D.是对《邦联条例》的有效补充
23.1835年,托克维尔指出:“如果今天有一个政党试图在美国建立君主政体,那它的处境比现在就想在法国建立共和国的政党还要困难。法国的王权并没有在建立之前为自己拟定一套立法制度,所以目前只能有一个被共和制度包围的君主政体”。托克维尔意在强调
A.法国更适合君主立宪政体 B.通过立法来保障民主政治
C.民主政体选择取决于国情 D.美国容易建立民主共和制
24.178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宪法应由人民(通过自己选出的制宪会议)自己来制定,然后把它交给政府,而不应该预先由政府制定它,然后把它“恩赐”给人民。如果一个政府能够制定自己的宪法,那么这个政府也就可以任意改变宪法,从而堕落为暴政。这反映马萨诸塞州民众认为
A.反复无常的政府易走向暴政 B.制定宪法要遵循民主的程序
C.联邦宪法的内容要件现民主 D.制宪会议要由地方选举产生
25.刘军宁在《读法国革命论》与《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写到“最好的革命是最不彻底的革命,对社会的健康肌体触动最少的革命,暴力程度最轻的革命,伤害人命最少的革命、带来个人自由与有限政府的革命。最坏的革命是最彻底的革命,把整个社会与道德秩序彻底摧毁的革命,最暴力的革命、夺命最多的革命、带来专政与集权的革命。”下列符合作者“最好的革命”和“最坏的革命”的是
A. 英国“光荣革命”、法国大革命 B. 北美独立战争、德意志的统一
C. 英国“光荣革命”、北美独立战争 D. 法国大革命、德意志的统一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文帝废除了刻面、割鼻、斩左右趾等刑罚,景帝时规定八十岁以上、八岁以下和孕妇等人应被审讯关押的,都不得加械具。平帝时规定,对“从坐”妇女免于拘捕和监禁,男子八十以上、七岁以下除非重罪,均可免刑或减刑。刑法中增加了一些新罪名,如“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与“附益”(中央朝臣外附诸侯),均为重罪。武帝时还制订了《酎金律》、《左官律》,来制裁诸侯在祭祀宗庙时贡金不合标准、舍弃朝廷而奉事诸侯等行为。在司法判决中,盛行以《春秋》的精神作为解释法律和作出判断的基本原则。许多经学大师纷纷以经解律,东汉时许慎、马融、郑玄等人各立门户,歧见增多,以至于朝廷出面规定了郑玄注经解律的正统地位。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公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公民,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方面。从共和国后期到帝国前期,罗马由一个城邦国家变成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新的地区不断被并入它的贸易和交通体系中。罗马法也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以及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关系,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罗马法虽然允许使用酷刑,但只是作为审判过程中的补充性和最后的措施,实施的前提包括:只针对死刑犯罪;没有其他手段发现真实;对犯罪的指控充分和适当。20岁以下与60岁以上者、孕妇和育儿母亲免予酷刑。
——摘编自于贵信《古代罗马史》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汉代和古罗马各自的法制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国法制特点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一致的进步之处。(10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选制——两汉开国之初,尚有不少武力功臣。可是一旦百废俱兴,尤其是建国十年、二十年之后,旧臣凋零,就需要大量补充吏员,察举、征辟之事应时而兴。察举征辟就是从民间访求有才有德而又未仕之人,由于征诸乡里,因有“乡举里选”之说。我称此制为“公选”。公选的名目很多,有贤良、方正、孝廉、秀才等科。
——张传玺《秦汉中央集权制的“公天下”因素》
材料二 我们的政体的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
——伯利克里
材料三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只有那些拥有一定地产的成年男性才有资格当选为议员。1830年,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成年男子拥有选举权,而拥有被选举权的人则更少。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国进行了多次议会改革,逐渐完善了议会制度。直到1969年,英国才规定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论男女,都可以参加下院的选举。
直到20世纪,普选制才陆续建立。北欧各国大体上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建立起了普选制。英国是1928年议会通过“国民参政(男女选举平等)法”,才实现了普选制;法国是1944年,意大利是1945年,美国则是1970年尼克松总统签署了保证黑人选举权的法案,才算是基本实现了普选制。通览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选制的形成过程,几乎都经过了由严格限制选举权,到逐步放宽选举权,再到形式上确立普选权等三个发展阶段。它既是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确立和巩固的过程,也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长期斗争的结果,同时还是世界民主化潮流的必然趋势。
(1) 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汉朝推行察举制、征辟制的原因。(4分)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的政体是否真的“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并指出其实质。(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以来,欧美国家对选举资格的规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妥协”一词在中国近代政治语境中常以贬义的形式出现,意为无原则地让步、退缩,“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被看作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然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民主宪政的实践却显示出,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互妥协与利益让渡,他们的历史发展就无法淌过深水区和激流区。
要求:试以近代欧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实践为例,阐述以上观点。(要求至少以两个国家为例,论述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