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6.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豫南九校2019—2020学年上期第二次联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下列选项中体现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B. “温故而知新”
C. “子曰:有教无类。”
D. “因材施教”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权受教育,因而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当官的资格。因此孔子提出有教无类思想,“有教无类”的意思是无分贵族与平民都可以受到教育,体现了孔子的教育公平主张,故C正确;AB是学习方法,D是教学方法,都不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排除ABD。
2.《孟子·告子上》中,孟子提出“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朱熹认为人性固然重要,但情为“未发”,把握自己的本性还需从“已发”处用力。性无不善,但情迁于物,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由此可知,朱熹超越孟子的认识是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本善习远
D. 非善非恶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朱熹认为人本性是善良的,但是人性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由此可见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习远,C正确;A是朱熹和孟子思想的相同点,不能体现“超越”,排除A;朱熹和孟子都认为人性本善,B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性无不善,但情迁于物,心所发为情,或有不善”,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3.《春秋左传注》卷四记载“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古代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B. 天人感应说源于传统文化中
C. 天人感应说对皇权有一定制约
D. 科技文化落后导致迷信思想出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国无政,不用善,则自取谪于日月之灾,故政不可不慎也”可以看出天人感应说并不仅仅是董仲舒提到的,在春秋时期就有这种说法,说明天人感应说源于传统文化中,故选B;ACD材料信息都没有体现,排除。
4.从“汉高得天下,大封同姓及功臣……所谓有功,大体上只指军功而言”到“景帝师晁错,武帝师王臧,王臧乃儒生”,汉朝这一变化说明了
A. 君主专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
B. 国家由战争时期转入建设时期
C.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D. 一般官员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知,汉初高祖时重用武将及开国功臣,汉景帝、汉武帝时开始转为重用文治儒生,此种变化反映了国家由战争时期转入和平建设时期,故选B;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排除A;材料信息没有涉及行政效率、一般官员获得平步青云的问题,排除CD。
5.欧阳修作《易童子问》,抨击《周易·系辞》;李泰伯和司马光则深讥《孟子》。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
A. 宋朝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
B. 儒学正统地位严重动摇
C. 佛道思想的广泛传播
D. 儒家体系的近代化转型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宋朝学者对儒学的部分内容的怀疑与否定,由于社会生产力、生产方式的巨大进步,带来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儒学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才有宋朝学者有疑古之风,故A正确;儒学在北宋发展到理学阶段,其正统地位有所强化,故B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儒学,而不是佛道思想,故C排除;材料中的时期是宋朝时期,而儒家体系近代化主要是在中国近代,故D排除。
6.北宋大儒张载说:“朝廷以道学、政术为二事,此正自古可忧者”,他认为“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则,这一思想得到当时许多士大夫的认同。这一思想
A. 目的在于加强君主专制
B. 有利于对皇权的制约
C. 推动法家和儒家思想合流
D. 是理学形成的标志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北宋道学中的“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本原和主宰,而且本身就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总和,政术强调的是中国古代帝王之术,他认为“政术”应当吻合或遵从“道学”的普遍原则,反映了理学中的伦理道德对皇权的约束,故B项正确。A项,张载思想旨在利用儒家“道学”限制君权,而非加强君主专制,排除。C项,题干未提及儒法融合,排除。D项,北宋中期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从不同方面探讨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理学的基本范畴,从而为理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题干信息未涉及理学的基本范畴,排除。
7.考据学在清代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问,其主要内容是从文字音韵、名物训诂、校勘辑佚等方面入手,从事经书古义的考证。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作出了较大贡献。考据学的兴起体现了
A. 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反思
B. 对孔孟儒学的否定
C. 市民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
D. 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考据学以其求实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对中国古典文献的整理做出了较大贡献”可知当时儒学思想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注重伦理教化,不注重实学,因而学者提出考据学,答案为A;考据学是考证古代经书的古义,而不是对孔孟儒学的否定,B错误;考据学与市民工商阶层的经济诉求没有关系,C错误;考据学没有批判君主专制,D错误。
8.李贽认为“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这一观点
A. 深受传统礼法束缚
B. 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说
C. 反对盲目迷信孔子
D. 否定了“天理”的存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李贽继承了王阳明的良知论,摒弃了“良知”的先天性局限,并对个体“自然真情”的本能与性情的合理性意义加以自觉与肯定,B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传统礼法,排除A;材料信息与盲目迷信孔子无关,排除C;材料信息与“天理”无关,排除D。
9.在古代雅典,不少人对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核心观点的智者学派持反对态度,他们最有可能担心智者学派的活动会
A. 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B. 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C. 导致外邦人威胁雅典民主政治
D. 引发外族的入侵和奴役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容易诱发社会秩序混乱和道德危机,故选B。“人是万物的尺度”弘扬人的价值,突出个体主义,这对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不会起阻碍作用,恰恰相反这反而是商品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石,排除AC;材料中对智者学派的担心主要是对雅典社会内部,而不是外部,排除D。
10.在古希腊神的地位较高,有十二主神等等,可是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却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哲学家普罗泰格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公焚;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现象表述最准确的是
A. 人文精神在希腊产生
B.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C. 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D. 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苏格拉底、普罗泰格拉是雅典人文精神起源的代表人物,可知古代雅典尽管神的地位高,但人文精神已发展,说明人文精神在希腊产生,材料信息说明了这一点,故A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排除;古希腊时期人文精神起源,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有所下降,排除C;材料中的事例只能说明雅典直接民主的非理性,无法体现是统治阶级所为,排除D。
11.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施仁政在过去可能有效,但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土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两者都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B. 两者都认为法律就只是用来惩罚人民的
C. 两者的主张都是对封建社会存在的反应
D. 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说明两者的主张都是建立在对人性分析的基础上,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两者主张加强中央集权,A错误;根据“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法律不仅用于管理人民,还用于限制执政者,B错误;古希腊是奴隶社会,C错误。
12.“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材料中的“它”
A. 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
B. 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
C. 是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D. 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可知,它是弘扬古典文学艺术,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C正确;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是智者运动,A错误;摧毁了罗马教会神权统治是启蒙运动,B错误;设计出资本主义社会蓝图是启蒙运动思想家,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它在注重重新审视、发现和弘扬古典文学艺术的同时,还以批判、求实的精神,勇敢地向古代权威和基督教神学挑战。”联系所学文艺复兴的内容和特点分析解答。
13.16世纪,英格兰教育家马尔卡斯特说,“我爱罗马,但更爱伦敦,我虽仰慕拉丁语,但更崇拜母语”;同一时期,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据此推断,这一时期的欧洲
A. 民主思想广泛传播
B. 民族意识逐步形成
C. 文艺复兴渐入高潮
D. 宗教改革纵深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文字“更崇拜母语”“马丁·路德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武器”可知,宗教改革时期,将《圣经》翻译为本国民族语言的做法促进民族意识逐步形成。故答案为B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民主是针对专制而言的,材料强调的是要热爱自己的民族语言,而且宗教改革时期尚未进行政治制度方面的建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翻译《圣经》为民族语言的做法是宗教改革时期而不是文艺复兴时期,排除;D项,宗教改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语言的发展,但不是纵深发展。根据所学可知,英国宗教改革进入纵深发展的阶段,改革的重点转向教义及宗教仪式,但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旨,排除。
14.在启蒙运动中,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这主要是因为
A. 自然科学尚未完全成熟
B. 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
C. 哲学革命是运动的目标
D. 批判宗教神学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成为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熟阶段,故D正确;A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哲学家的成就最突出,排除B;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促进思想解放,C错误。
15.下表反映了
A. 契约精神是商品经济的本质特征
B. 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主流思想
C. 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
D. 契约是关于国家和国家权力起源的学说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了不同时期欧洲思想家的契约思想,说明契约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丰富,故C正确;材料中的契约思想并非都是经济领域的,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契约精神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的主流思想,排除B;D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
16.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这本书是
A. 《齐民要术》
B. 《授时历》
C. 《农政全书》
D. 《农书》
【答案】C
【解析】
【详解】土豆是在新航路开辟后,于明清之际传入我国的,《农政全书》成书于明中后期,故选C;《齐民要术》成书于南北朝时期,《授时历》成书于元朝,《农书》成书于元朝,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土芋,一名土豆”,联系所学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和我国古代农学成就分析解答。
17.诗的首篇《关雌》属于“周南之歌”,是描述男女爱情的民歌。后世儒家认为,雎鸠是一种“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的水鸟,孔子之所以列其为首篇,是为了表明夫妻关系应专一和严肃。这种解读
A. 维护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 反映出周代宗族规则的内涵
C. 体现了浓厚道德教化色彩
D. 具有浪漫主义文学的符号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关雎》本是男女情歌,而儒家对雎鸠的意象作出了符合儒家道德观念的解读,丰富了这首诗的教化色彩,故选C;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从汉代开始,A项没有体现,排除;周代的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崩溃,后世儒家维护的是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而不是周代的宗族规则,排除B;儒家讲究入世观念,儒家对诗经的解读符合现实社会状况,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排除D。
18.吴承恩塑造了猪八戒这样一个角色:拥有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是重要的,他也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这些;在取经路上一旦发生问题,他总是急于建议“把白马卖了,给师父买一口棺木”。在当时,这一角色源于
A. 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
B. 揭示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
C.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D. 人们美好的艺术联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猪八戒是一个愿意以辛苦的劳作来获得“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的角色,而这符合明代大部分人追求安逸生活的要求,即符合了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其源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故C正确;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对黑暗现实的反抗精神,A错误;《红楼梦》揭示了专制王朝走向败落的命运,B错误;人们一想到猪八戒的形象就会想到好吃懒作的形象,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女人、过得去的财富以及可以充分享用的食物”,联系所学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分析解答。
19.清代书法家宋曹在评论某字体时说:“如云行流水,秾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该字体
A.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 工整清晰,飞洒活泼
D. 勾连不断,奔放跃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非真非草”“楷隶之捷”“字虽不连”等信息说明是行书,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具有工整清晰而飞洒活泼的特点,故C正确;笔画圆匀,富图案美是小篆的特点,故A错误;平衡对称,整齐安定是楷书的特点,故B错误;勾连不断,奔放跃动是草书的特点,故D错误。
20.“舍形悦影”是对绘画领域新开拓。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以画墨竹出名,且喜爱画影,自认为:“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予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在明清时期的绘画艺术
A. 突出写实技能
B. 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 讲究勾画精致
D. 注重神韵意趣的追求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画注重对神韵意趣的追求,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不必拘泥于形似。故答案为D项。中国画追求“得意忘形”,写实不是中国画的特点,不讲究勾画精致,排除A、C项;B项属于印象画派的特点,材料没有反映明清绘画追求色彩和光的运用,排除B项。
21.某学者认为:他们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是仍然对神表现出尊敬的态度。他们嘲笑六天创造世界的观念,但是仍然相信宇宙是上帝按照理性计划设计的完美结合的机器,是人类永久居住的场所。下列哪项研究对“他们”和“他们的时代”鼓舞了信心和挑战的勇气
A. 普朗克的量子论
B. 牛顿的经典力学
C.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 达尔文的进化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他们”虽摆脱了对上帝的恐惧,但依旧对神表现出尊敬,依旧相信宇宙是由上帝设计的。结合所学知识,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展以及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近代科学兴起,新航路开辟。科学与知识的进步最终促成了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生,启蒙思想家反对宗教迷信,提倡科学,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又不能完全跳出宗教神学的束缚,因此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启蒙思想家,而鼓舞了启蒙思想家的信心和挑战勇气的是17世纪后期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因此B 选项正确;普朗克的量子论形成于20世纪初,普朗克的量子论并未对启蒙运动产生直接影响,A项错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形成于20世纪初,不能促进启蒙运动的开展,C选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形成于19世纪中期,不能促进启蒙运动的开展,D选项错误。
22.达尔文在研究中发现,“在浅色的桦树林里,浅色种类的蛾通常是深色种类的蛾的6倍;相反,在深色的松树林里,深色种类的蛾通常为浅色种类的蛾的16倍”。由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 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C. 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
D. 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现象说明生物物种的种类与生物生存环境之间有直接关系,不同物种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正确;材料只是说明蛾的颜色与生存环境之间有直接关系,
不能得出“现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无法体现生物个体之间存在本种类内部的竞争,也无法体现生物是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进化而来的,排除B、C、D。
23.19世纪中期有人曾这样说:“当我读着您的著作的时候,我感到痛苦多于愉快……因为我认为这些是完全错误的,而且是令人难堪的恶作剧。我一向把因果关系称为上帝的意志,并且我能够证明,上帝是为了它所创造的万物的利益而有所作为的,上帝也是依据我们能够研究并且理解的法则而行动的。”这个人读的著作是
A. 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 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
C.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D. 伏尔泰的《哲学通信》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种起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这个人读的著作否定了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这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影响,所以这个人读的著作是《物种起源》,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涉及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九十五条论纲”是宗教改革,材料未涉及宗教改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伏尔泰的《哲学通信》也不涉及材料中的生物学方面的内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24.1785年,瓦特在给客户的信中说:“你要求我们派人去安装和修理蒸汽机,这如同向我要一马车的金子一样难以办到,我们自己的机器现在都找不到人修。”这反映了
A. 技术人才影响着新技术推广
B. 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
C. 蒸汽机的生产技术还不成熟
D. 英国政府禁止使用蒸汽机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说明找人安装修理蒸汽机非常困难,说明当时技术人才很少,这一现状说明. 技术人才影响着新技术推广,故A项正确;人们普遍敌视蒸汽机使用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人才缺乏,不是蒸汽机技术不过硬,故C项错误;D中禁止使用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论语·颜渊》记载:“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材料二 14到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的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思想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思想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文字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智者学派与中国早期儒者在关于“人”的认识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如何“做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与中国的理学家的观点有何不同?说明启蒙运动在批判对象、政治追求方面是如何发展人文主义的。
【答案】(1)差异:①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②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早期儒者强调社会等级秩序)智者学派强调人的平等,突出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否认绝对权威。③义利观不同。早期儒者重义轻利,注重道德修养;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2)提倡人性,追求个人幸福,倡导个性解放,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理论,要求人们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发展: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度。政治追求:自由平等,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
【解析】
【详解】(1)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归纳为在人的属性上,智者学派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根据“克己复礼为仁”可知儒学强调个人在社会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上,根据“人是万物的尺度”得出智者学派强调平等,根据“克己复礼为仁”归纳为儒家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在义利观上,结合所学,可以从智者学派重利轻德、早期儒者重义轻利等角度归纳。
(2)依据所学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主张从“人文主义内涵”角度思考回答西方“做人”观点,依据理学思想主张从“恪守封建伦理道德”归纳思考。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批判对象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制度和政治追求自由平等、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等分析总结。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对于当时欧洲的启蒙运动而言,出版自由带来了言论的表达自由。随着出版的日渐繁荣,各种宣传启蒙思想的书籍、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数量激增,一方面从根本上扭转了神权和君权专制统治之下的知识行于上的等级特权局面,知识向平民化的普及得以实现,启蒙思想开始了向普通民众行于下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启蒙思想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交融,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启蒙思想完善的作用。可以说,由出版自由衍生的广泛意义上的表达自由冲破了欧洲中世纪以来思想传播的桎梏,极大推动了启蒙思想在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广泛传播,为欧洲、北美,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摘编自郑爱龙《近代欧洲启蒙思想传播的历史考察》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白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
阐述:近代西方的出版自由给启蒙思想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启蒙思想家可以借出版各类刊物的自由权力,将启蒙思想以各类印刷品的方式进行广泛传播;通过各类印刷品传播启蒙思想,不仅使启蒙思想向广大的平民阶层传播,也使启蒙思想越过国界,向世界其他地区或国家传播,从而使启蒙思想具有了广泛的社会动员性。
示例二论题:启蒙思想传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
阐述:启蒙思想家借助出版自由而大量印刷宣传品,使启蒙思想借助于有形的纸质媒介传播到世界各地;启蒙思想的对外传播使启蒙运动超出了一国范围,成为一场世界性的启蒙解放运动,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无论是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还是中国的辛亥革命,无不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出一个主题,如材料中的“出版自由”“印刷品数量激增”“平民化”等,可以概括成“出版自由促进了启蒙思想的传播”主题,“欧洲、北美”“世界范围”等可概括出“启蒙思想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革命”等论题;然后,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有理有据的阐述说明。论证类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论从史出,论证一致。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0世纪至17世纪中西方重大科技成就:
材料二 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0世纪至17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发展上的差异是什么?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答案】(1)差异:中国主要是在技术应用领域;西方研究领域广泛,涵盖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中国主要是经验积累;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观察实验。
领先世界的原因: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繁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保障;古代中国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古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
(2)活字印刷术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促进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为西方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武器保证;指南针运用于航海,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解析】
【详解】(1)差异:从中国与西方的科技对比并结合所学得出中国科技主要在生活应用方面,而西方则领域广;中国主要是经验积累,西方注重理论研究和实验。中国古代科技领先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制度、科技工作者方面考虑,即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繁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保障、古代中国政府的重视与推广和古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献身精神等。
(2)举例和影响: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主要体现在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然后结合所学中国四大发明对西方影响分析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