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三 第38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业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合肥检测)1917年,高一涵先生认为:“往岁之革命为形式,今岁之革命在精神。政治制度之革命,国人已明知而实行之矣;惟政治精神与教育主义之革命,国人犹未能实行。”他的认识(  )‎ A.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 B.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成为知识分子的思想共识 D.探索了新民主主义道路 解析:选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一涵认为辛亥革命是形式,而新文化运动是精神,政治革命问题要诉诸精神层面才能根本解决,政治革命是不彻底的,原因就在于“政治精神”的保守化,要推进政治革命,必须发起“政治精神之革命”,故高一涵的认识揭示了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选A项。‎ ‎2.(2020·全国Ⅰ卷五省优创名校联考)有学者研究发现,新文化运动期间,当时的人讲“科学”很少往“技术”方向走,而更注意其“精神”和“方法”,讲到西方的物质一面时也往往提高到“文明”层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共和政体并未挽救危机 C.封建君主专制已被推翻 D.西方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解析:选B。材料中新文化运动重视西方的“精神”和“方法”,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从思想上进行反封建的需要,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讲它是辛亥革命的“补课”,故选B项。‎ ‎3.(2020·贵州适应性考试)1917年,陈独秀说:“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 A.对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 B.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 C.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 D.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选B。由材料“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知识分子借鉴西方政治文明,对国家发展展开思考,故选B项。‎ ‎4.(2020·安徽毛坦厂中学模拟)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12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这表明胡适(  )‎ A.区分封建统治思想与儒学 B.用科学方法对待儒家思想 C.成为新时期儒学的代表 D.促进了新儒学的弘扬光大 解析:选A。根据材料“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子,都是相当尊崇的”可得出,胡适主要意图是要区分封建思想和儒家学术之间的区别,故选A项。‎ ‎5.(2020·河南省高考适应性考试)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这反映了(  )‎ 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 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 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 解析:选C。刘半农创造出“她”这个字来解决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问题,丰富了汉字的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兼收并蓄,故选C项。‎ ‎6.(2020·广东百校联考)1917年5月,陈独秀说,若就“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征诸国民,难保“不为多数赞成”。材料可用来说明(  )‎ A.国人仍有浓厚的封建思想 ‎ B.传统文化孕育着巨大价值 C.专制主义已为社会所淘汰 ‎ D.民主政治是社会发展潮流 解析:选A。由材料“吾国之恢复帝政,垂辫缠足,罢学校,复科举,一切布旧除新之事”“难保‘不为多数赞成’”可知,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 ‎7.胡适出版于新文化运动高潮期间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表明(  )‎ 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 B.西学已占据文化主流 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 D.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 解析:选D。通过题干中胡适对孔子论知识的结果是“造成某些‘流弊’”可知,其对旧道德并不是一味地反对或排斥,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西学”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是对“孔子知识观”的一个反思,没有涉及对传统思想的继承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论述的是对“孔子知识观”的一个反思,即胡适通过对“孔子知识观”的论述来检讨儒学的得与失,故D项正确。‎ ‎8.(2020·洛阳三模)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 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如陈独秀对“民主”内容的新认识,孙中山对“民权”道路的新探索,胡适力主从“问题”入手实现“民主”等。五四运动后,对民主认识的变化表明先进的中国人(  )‎ A.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更加深入 B.民族民主意识有了进一步觉醒 C.彻底放弃了对欧美式民主的追求 D.对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 解析:选A。“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使中国人对民主的理解由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欧美民主政治的单一性理解转变为对民主政治的不同追求”表明不同阶级的代表对救亡图存的探索更加深入,故选A项。‎ ‎9.(2020·昆明摸底)胡愈之在欧战后认为旧文明旧制度已破产,“威尔逊总统国际联盟之理想”和“俄国劳农政府之极端改革”都是改造之先声,是“新时代纪元之始”。这一认识反映了(  )‎ A.以俄为师成为中国社会的共识 B.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C.一战丰富了国人对西学的认识 D.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解析:选C。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后胡愈之对世界变化的认识,不是以俄为师,且A项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战后胡愈之对世界的认识,不是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一战后胡愈之对美国和俄国的认识,说明一战丰富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故C项正确;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10.(2020·武汉调研)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时“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解析:选D。由材料并结合史实可知,“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进步青年”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故选D项。‎ ‎11.(2020·德州期末)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出现众多新式社团,它们介绍、宣传源于西方世界的新思想、新学说,既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及其他各派学说,也有马克思主义及其他各种社会主义学说。这反映出当时(  )‎ A.政治氛围民主开放 B.这些学说适应了中国发展的需要 C.传统文化失去价值 D.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 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中国出现新式社团,它们倡导学习西方的学说思想,积极探求挽救民族危亡的道路,说明进步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故选D项。‎ ‎12.(2020·清华大学高三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1923年,国内出现了“科学与人生观”的争论。梁启超提出,要反思一战,认为科学不能解决人生观问题,反对“科学万能论”;有人坚持科学是人生观的基础与核心;陈独秀则立场鲜明地主张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人生观问题。这场论争(  )‎ A.民主科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开端 C.使国人认识到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D.体现出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 解析:选D。材料中梁启超、陈独秀等提出了不同的主张,说明当时国人积极思考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故选D项;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排除A项;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涉及对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评判,排除C项。‎ 二、非选择题 ‎13.(2020·成都一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战以前,“以主张仿效西洋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固守中国习惯者为旧”,之后一变而为“以主张创造未来文明者为新,而以主张维持现代文明者为旧”。到1919年年底,谈论、使用“新文化运动”一词才成为一种时髦。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以及“恋爱自由”“劳工神圣”的口号,都开始普遍出现于社会。五四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主义时代”。192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改造中国需要有一种为大家共同信守的“主义”……新文化运动究竟是一个西潮冲击下的反应,还是一个更多带有自我意识的“觉醒”?如果从戊戌维新起中国人就在寻求根本性的改变,则那一系列阶段性转变,应是对何为文化之“根本”的认识在步步深入,最终形成一种整体文化的认知。‎ ‎——据罗志田《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 新文化运动再认识》等 材料二 自从五四运动发生以来,一年一度的五四纪念就形成了。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一方面认为五四运动是“本党数年来植于社会中革命思想所促成的救国救民的运动”;另一方面又认为五四运动使多数青年“不求实学,徒事奔走示威”,要求学生“专心求学,努力教育建设”。而共产党人以继承五四传统、五四精神为己任,指出“‎ 五四运动是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开辟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新方向”。与此同时,胡适一再将“五四运动”阐释为中国的“文艺复兴”。他的阐释影响了其他自由主义者和后来的研究者,形成了一个重要的不同的话语系统。‎ ‎——据杨琥《历史记忆与历史解释:民国时期名人谈五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新进展,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关于“五四运动”的不同观点,并分别指出其立场。‎ ‎(3)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阐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法。‎ 答案:(1)新进展: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思想主张得以流行与普及;“新文化”的内涵发生变化(不再视新文化等同于西方文化),致力于民族文化的现代化;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发生分化,从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为主到多元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文化的整体转型加快。(任答三点即可)原因: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和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崛起;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民族危机的严重;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国人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持续探索。(任答三点即可)‎ ‎(2)(国民党)观点:既抽象肯定五四运动的历史地位,又具体否定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精神(答成“五四运动是国民党促成的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学生参加政治运动不利于教育发展”亦可)。立场:一党专政的立场。(中共)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立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胡适)观点: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立场:自由主义者(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3)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放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考察;全面、多角度;比较的方法;联系的方法;揭示因果关系;阶级分析法。(言之成理即可)‎ ‎14.(2020·百师联盟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或者相似之处,我们可以从内容、影响等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示例 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 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与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