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5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1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4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据统计,从1502年到1660年,西班牙从美洲得到1.86万吨白银和200吨黄金。16世纪末,世界贵金属开采量的85%为西班牙所有。该现象说明 A. 新航路开辟刺激西班牙殖民掠夺 B. 西班牙殖民掠夺的手段较为野蛮 C. 西班牙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黄金 D. 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 ‎【答案】A ‎【解析】‎ 西班牙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掠夺了美洲大量白银,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刺激了西班牙殖民掠夺,选项A正确;材料未对西班牙的掠夺方式进行描述,因此选项B排除;西班牙掠夺黄金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选项C排除;材料只列举了西班牙一国,因此不能得出美洲成为西欧殖民掠夺主要对象的结论,排除D。‎ ‎2.19世纪中后期亚洲的中国、伊朗等国受西方列强的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的国家独立自主权 C. 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D. “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定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是指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要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的是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其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而半封建指的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因此选项A、B、D表述不符合题意要求,排除。‎ ‎3.造成19世纪中期以后奴隶贸易逐渐停止的最根本原因是 A. 黑人奴隶的反抗斗争 B. 工业革命后殖民活动内容的变化 C. 美国南北战争 D. 启蒙运动使人权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者17、18世纪进行殖民活动的主要手段,19世纪工业革命后对外靠廉价商品和炮舰,所以奴隶贸易停止,故选B;奴隶的反抗是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南北战争解放奴隶仅限于美国,奴隶贸易不仅仅是美国,C错误;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 ‎4.英国殖民者罗德斯1907年说:“可惜我们不能到达夜间在我们头顶上的星星那里,如果可能,我就要吞并那星星。我经常想到这件事,我看到它们这样亮却又那样远,只觉得心中难受。”这番话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英国需要更多的殖民地 B. 世界被西方国家瓜分完毕 C. 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 D. 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答案】D ‎【解析】1907年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英国由于没有采纳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新成果发展经济,逐渐落后于美德国家,因此出现材料中殖民主义者感慨的言论,故D项正确;英国需要更多的殖民地不是材料中体现出实质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英国丧失世界霸主地位,不是说明世界被西方国家瓜分完毕,B错误;材料也不能说明英国殖民地纷纷独立,C错误。‎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对亚非拉美落后地区所产生的客观进步作用主要是 A. 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B. 促进了当地传统经济的发展 C. 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 D. 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渐形成,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攫取利益的同时,客观上也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亚非拉地区的进步,D正确;激发了当地人民的革命斗争不是客观进步作用,A错误;依据所学可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传统经济,使传统经济模式逐渐解体,B错误;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是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不符合题意,C错误。‎ ‎6.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原因之一是受欧美哪些事件的影响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故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距离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时间较为久远,排除AD项;工业革命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C。‎ ‎7.下列关于拉美独立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拉美人民不满英国殖民者的殖民统治,掀起独立浪潮 B. 19世纪中期,拉美独立运动爆发 C. 拉美独立运动摧毁了西班牙在包括巴西在内的南美洲的殖民统治 D.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领导人有玻利瓦尔、圣马丁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玻利瓦尔、圣马丁等人的领导下,经过多年征战,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故D项正确;拉美的主要殖民者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排除A项;拉美独立运动爆发于18世纪末,排除B项;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统治范围,排除C项。故选D。‎ ‎8.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导致印度孟买工人举行1908年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是 A. 声援伊朗资产阶级革命 B. 殖民当局逮捕提拉克 C. 要求实现民族平等 D. 响应国大党的号召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推翻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1908年,英国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引发了孟买10多万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故B项正确;ACD并非是印度孟买工人举行1908年政治总罢工的直接原因,排除。故选B。‎ ‎9.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美人民反对殖民侵略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是 A. 孟买工人总罢工 B. 埃及抗英斗争 C. 苏丹马赫迪起义 D.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取得了胜利,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故D项正确;ABC项中的斗争均以失败结束,排除。故选D。‎ ‎10.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不同是 A. 亚洲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 亚洲地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 亚洲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 亚洲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比较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以前民族解放运动时期亚洲社会的经济状况,突出亚洲的觉醒时期的特点,即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C项;ACD不是亚洲国家经济状况与之前相比的变化与不同,排除。故选C。‎ ‎11.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A. 拿破仑战争 B. 普法战争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 第二次世界大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拿破仑战争主要为反对反法联盟的干涉,与国家增多无关,普法战争是德意志统一的一部分,也与国家增加无关,一战后重划欧洲版图产生了一系列新兴国家,所以选C ‎12.《凡尔赛条约》中,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内容是 A. 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B. 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C.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D. 限制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的海军军备 ‎【答案】A ‎【解析】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凡尔赛条约》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交给日本,是巴黎和会对德国殖民地的争夺,反映出巴黎和会的性质,故选A;BC不能反映巴黎和会的性质,排除;D是华盛顿会议的内容,排除。‎ ‎13.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其主要依据是 A. 对战败国再次进行处置 B. 进一步协调列强在中东的利益 C. 明确限制列强海军军备竞赛 D. 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关系 ‎【答案】D ‎【解析】华盛顿会议未涉及对战败国的制裁,故A错误;华盛顿会议协调列强在亚太地区的利益,故B错误;巴黎和会并未涉及限制列强海军军备竞赛的问题,故C错误;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列强在亚太地区关系,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故D正确。故选D。‎ ‎14. 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 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 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 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C ‎【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苏维埃组织将建立”可知,这应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本题应选C项;二月革命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了资产阶级的手中,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A项;“四月提纲”发表时,掌握政权的仍为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题目中的信息“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不符,故排除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执行于1918年,此时的苏维埃政权早已建立,故与题目中的信息“苏维埃组织将建立”不符,排除D项。‎ ‎15. 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 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 C. 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 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材料中“经济战线”“‎ ‎ 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战胜敌人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障,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但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这不是一种理想的政策,一些措施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损害了农民和工人的利益,使工农联盟也濒于瓦解。因此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正确道路,据此分析可知B符合题意,而ACD均不合题意,故选B。‎ ‎16.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此题是比较类型的题。新经济政策出台是在1921年,中国的改革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国内外经济环境并不相似。中国的农村改革巩固了农村集体所有制,苏俄新经济政策巩固的是个体小农业,故AC项不对。中国的改革促进了中国工业化,苏联在1925年提出了工业化方针,故D项排除。中国改革和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如何调整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成为两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所以B项正确。‎ ‎17.下表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表 年代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均粮食产量(万吨)‎ ‎7527‎ ‎7360‎ ‎7290‎ A. 地广人稀 B. 自然灾害频发 C. 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D. 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答案】C ‎【解析】注意本表的时间范围,1925—1937年,斯大林领导苏联时期,苏联的粮食产量一直呈现下降趋势,原因是斯大林推行的农业政策(以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农业得不到发展;赫鲁晓夫改革在1956年以后,排除D;AB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18.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A. 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存在矛盾 B. 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苏俄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 D. 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解放运动的出现、发展、高涨都是由列强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引起的,每次矛盾的激化,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对象主要是殖民侵略者,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的直接原因应是殖民侵略的加深,故D选项正确;殖民地半殖民地同帝国主义之间存在矛盾,但这不是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的根本原因,故A选项错误;大战期间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再次高涨没有直接的关系,一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导致矛盾激化,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俄国忙于国内的战争,没有对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支持,故C选项错误。‎ ‎19.下列对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全部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 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B. 以和平手段抗议英国殖民当局的压迫 C. 以不合作的态度抗议、抵制英国殖民者 D.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此题主要考查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这一概念打理解,这是甘地反英斗争的核心理论体系,其主张涉及到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这种运动的斗争形式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其运动的终极目的是要把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中解放出来,赢得独立,答案为D。‎ ‎20.读下表。影响表中数据变化的因素有 纳粹党党员及议席变化情况统计表 时间 ‎1928年 ‎1930年 ‎1932年 纳粹党党员 ‎10.8万 ‎35万 ‎85万 国会议席 ‎12‎ ‎107‎ ‎230‎ 国会名次 ‎9‎ ‎2‎ ‎1‎ ‎①“大萧条”的出现 ‎②希特勒的煽动性宣传 ‎③德国人的民族情绪 ‎④国会长期受纳粹党控制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1932年纳粹党成为国会中的第一大党,④说法错误,从时间上来看,①②③符合史实,故答案为D项,排除含有④的ABC项。‎ ‎21.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A. 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 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 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美、英、苏、中在宣言中签字排序的特殊性,反映了其他各国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作用,故选A。‎ ‎22.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带根本性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基本框架,该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是 A.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B. 法西斯势力被清除 C. 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D. 欧洲国家普遍衰弱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苏均势是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因素,这是二战后世界力量对比变化的最主要的结果,C项正确;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不是造成两极框架的主要物质条件,A项不符合是题意;法西斯势力被清除不能影响新的世界格局框架的建立,B项错误;欧洲国家普遍衰弱是力量对比变化的表现之一,不是影响两极格局框架的主要因素,D项错误。‎ ‎23. 1940年12月,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时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无可怀疑地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我们知道,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下列哪个国家的史实证明了罗斯福的这一论断 A. 英国 B. 法国 C. 波兰 D. 苏联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绥靖政策导政国家灭亡的后果,二战中英国并未亡国,故A错误;法国因推行绥靖政策导政国家灭亡,故B正确;波兰没有推行绥靖政策,故C错误;二战中苏联也没有亡国,故D错误。故选B。‎ ‎24.下表是1969年欧美四个国家在亚非拉的国外子公司数量及分布比例表,其中,甲国是 国家 数量(个)‎ 分布比例 非洲 亚洲 拉丁美洲 甲 ‎2452‎ ‎8.4‎ ‎18.8‎ ‎72.8‎ 乙 ‎2249‎ ‎40.0‎ ‎31.5‎ ‎28.5‎ 丙 ‎815‎ ‎66.6‎ ‎9.3‎ ‎24.1‎ 丁 ‎519‎ ‎21.8‎ ‎28.3‎ ‎49.9‎ A. 美国 B. 英国 C. 法国 D. 德国 ‎【答案】A ‎【解析】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都争取亚非拉中间地带,尤其是美国,把拉美看成是自己的势力范围,加大在拉美的投资,甲是美国;从乙看出国外子公司在亚洲、非洲和拉美分布比较均匀,与英国“日不落帝国”的传统殖民地有关,故乙是英国;法国和德国在二战时期作为战场,战后重建,主要致力于本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国外投资比例较小,对应丙、丁。根据分析可知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 ‎25.材料一 早在近代初期,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进入19世纪后,侵占非洲土地的活动加强,但主要在沿海地区。……(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在这种情况下,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 ‎ ‎ ——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地的资本输出,不是投资在有利于殖民地经济发展的部门,而是投资于供出口可获暴利的矿业和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上。‎ ‎——摘编自《世界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870年前后西方列强对非洲殖民侵略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西方国家在非洲殖民掠夺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1)变化: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文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 ‎(2)特点: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三点挑两点回答)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客观上冲击了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解析】(1)变化:根据材料一“西方殖民者就已在非洲建立殖民据点。……但主要在沿海地区……资本主义列强掀起了争夺和瓜分非洲的狂潮。”可知由建立据点、侵占沿海地区到掀起瓜分非洲的狂潮。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 ”原因: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的开始通航,西非和南非新的金矿和钻石产地的发现,以及许多经济作物的种植成功,大大提高了非洲在整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可以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文国家逐渐向帝国主义过渡。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争夺;随着苏伊士运河的通航、贵重矿产资源的发现和经济作物种的成功,非洲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提高,成为列强争夺的重要目标进行分析回答。‎ ‎(2)特点:根据材料二“到1938年为止,西方列强在非洲的资本输出数额巨大……利用成立的矿业公司、种植园公司和商业公司等垄断了非洲殖民地的采矿、农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控制其国民经济”可总结出大量输出资本;主要投资于矿业和出口经济作物为主的农业;利用各种公司控制非洲国家的国民经济。影响: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以从给非洲经济发展带来沉重打击;客观上冲击了落后的经济体制,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回答。‎ ‎26.材料一 列宁曾提出过这样一个著名的公式:“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 材料二 作为苏联领导人之一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如果将用来购买汽车和机器的资金用来购买布匹,苏联就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一五”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三分之一以上。‎ ‎——据陈仲丹《墙头政治——现代外国宣传海报解读》整理 ‎(1)材料一中的公式在苏俄经济领域付诸实践的表现是什么?这一实践产生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布哈林和斯大林在工业化建设问题上有什么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体制的影响。‎ ‎【答案】(1)表现:实行新经济政策。影响: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工业化的资金,依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重工业,剥夺农民。影响:较短时闻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影响了苏联发展。‎ ‎【解析】(1)表现: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列宁认为在经济上吸收资本主义国家的进步因素才能建成社会主义,表现是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促进生产发展。影响:根据所学从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来回答。‎ ‎(2)根据材料二“的布哈林主张‘必须发展各类工业’,优先发展轻工业,用轻工业赚回来的资金建设重工业。对于实现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他主张本国节约。斯大林认为……在工业化建设上,斯大林明确表示决不能放慢速度,必须竭力加快速度。……斯大林用强制的办法,使农民的一半收入交给国家”可以总结出布哈林主张优先发展轻工业,斯大林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布哈林主张工业化的资金,依靠本国节约;斯大林主张农业服务于重工业,剥夺农民。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较短时闻实现工业化,奠定了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后来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创造了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了巨大的国际声誉;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后,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苏联发展等方面分析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