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蒙阴县实验中学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
2020.1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题纸上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用黑色中性笔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统治者从商的覆灭中认识到“天命靡常”,看到了人民的武装倒戈,使西周打败了商王朝,于是提出“天惟时求民主”,“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这说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居于统治地位
B.民本思想根植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C.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民主思想
D.西周抛弃了神权政治而走向德治
2.春秋后期,自由讲学蓬勃兴起。在齐国,国君还筑有宏大的稷下学宫,容纳数百千人,专供各派学者到此“不治而议论”。当时的自由讲学( )
A.均主张社会转型
B.得到了各诸侯国的支持
C.否定了传统观念
D.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3.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4.黄宗羲在《原君》中说:“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并进而假设“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这一思想源于( )
A.抗清斗争的高涨 B.宋明理学的兴盛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西方思想的影响
5.古代理学家所提倡的“慎思明辨,格物致知”,旨在强调
A.知行合一
B.本心即天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日积月累与循序渐进
6.在价值层面上,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
A.经济的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经济转型加速思想近代化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7.顾炎武决心做到:“凡文之不关乎六经之旨、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由此可见他( )
A.痛恨孔孟学说 B.反对君主专制
C.维护儒家正统 D.主张经世致用
8.下列言论可能出现在《四书章句集注》中的是( )
A.“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9.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此事反映了( )
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
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
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
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
10.智者学派以雅典为中心,周游希腊各地,对青年进行修辞、论辩和演说等知识技能的训练,教授参政治国、处理公共事务的本领。由此可见,公元前5一前4世纪的希腊( )
A.诸侯割据,城邦民主制发达
B.社会剧变,政治派别众多
C.思想民主,人文色彩很浓厚
D.中央集权,重视思想统一
11.“他们追求现世的享乐,崇尚冒险精神,赞美人性,贬抑神性,提倡人性,否定神权。” 下列对材料中“他们”评价合理的是( )
A.否定了宗教神学世界观 B.冲击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出现 D.否定等级权威崇尚理性
12.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主张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与上帝沟通
D.试图彻底清除宗教对个人生产、生活的影响
13.在审判国王查理一世时,代表议会的审判长布拉德肖说:“…这就好像一条纽带.纽带的一头是君主对国民应尽的保护义务,另一头是国民对君主应尽的服从义务。先生,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段话主要体现的是( )
A.君主立宪的主张 B.自由平等的学说
C.社会契约的理念 D.议会至上的特点
1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15.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B.“南海一号”沉船打捞的瓷器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摹本
D.苏轼《洞庭春色赋》手迹拓片
16.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 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有人以“仲景未用”为由,反对“牵牛”入药。对此李时珍说东汉时此药未入本草,故仲景不知,假使知之,必有用法,不应捐弃。况仲景未用药亦多矣,执此而论,盖矫枉过中矣!这体现了李时珍( )
A.选材中着眼现实的态度
B.探索中求实创新的追求
C.实践中观察求真的方法
D.继承中理性批判的精神
18.“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中国毫无意义
B.中国的古代文明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C.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标志着欧洲近代化的开端
D.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他为20世纪的科学思想播下了种子,为现代的科技年代开辟道路……不但对科学界造成巨大震撼,对人文主义、文化和政治也带来重大影响。从此以后,无人再相信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材料中的科技成就对物理学的贡献是( ) A弥补了经典力学对时空观认识的不足
B准确预见了海王星的存在
C创立了实验科学推动近代科学发展
D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20.诗人北岛曾经写过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短的一首现代诗--《人生》,这首诗通篇只有一个字:“网”。而今,一张叫作互联网的网,充实在每个人的生活里,有人说:“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这表明互联网的发展( )
A使北岛的预测变成现实 B已取代传统的“网”
C深刻地影响人类生活 D使人类生活完全处于互联网中
21.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人物中,其主张与冯桂芬的观点相似的是( )
A. 魏源 B. 洪仁玕 C. 李鸿章 D. 严复
22.谭嗣同在他的著作《仁学》中提到:“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材料说明谭嗣同( )
A.批判纲常礼教,主张男女平等 B.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体 C.主张废除君主,建立共和政体 D.倡导自由平等,反对宗法等级制度
23.有学者评价新文化运动:“不再过多强调从制度上解决自由问题,而是更强调能使恰当的制度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对自我和社会的态度。”这不能说明新文化运动( )
A.否定制度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B.吸取辛亥革命政治失败的教训
C.认识到批判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D.强调社会意识对制度深层反应
24.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变法维新 D.颠覆孔孟学说
25.五四时期,胡适呼吁:“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争取你个人的人格就是为国家争人格。是呀,自由这东西从来不是谁给的,那是要靠自己争取的。”胡适在此表达了( )
A.家天下被推翻的必然性
B.政府保障人权的重要性
C.公民意识觉醒的必要性
D.建设民族国家的紧迫性
26.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27.关于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根据地的探索,在许多中共党史教材都将之评价为“把革命
的退却和革命的进攻结合起来的典范”。“革命的退却”的主要任务是( )
A.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保存红军的有生力量
C.探寻民主革命的新出路 D.以退让谋求国共合作
28.20.费正清认为:“军阀时代既是乱世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时代……1916年之后的十
年中形形色色的思想实践和试验毫无拘束地涌现出来。”下列不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C.孙中山提出“节制资本” D.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9.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声
B.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问题
C.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
3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毛泽东的著作和内容不相符合的是( )
著作
内容
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索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C
《新民主主义论》
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十大关系》
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A.A B.B C.C D.D
31.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32.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 )
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
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33.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写道:“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在于作家能够与政治家分庭
抗礼,或者比政治家拥有更为杰出的法则。”巴尔扎克遵循的“法则”是( )
A.刻意突出人的理性 B.强调集中表现自我
C.对客观现实的尊重 D.悖离传统语言风格
34. 某学派别以强调想象来突击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性。这种创作风格的盛行,实际上反映人们( )
A. 对理性王国的一种大胆追求
B. 对启蒙时代和工业文明的反思
C. 在现代文明中的困惑和迷失 D. 对批判现实主义文风的厌弃
35.商鞅实行县制,“辅之以什,司之以伍……故奔亡者无所匿,迁徙者无所容”。而魏孝文帝推行三长制,破荫附,“编户齐民”。二者的共同作用是( )
A.强化对社会基层控制 B.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C.促进郡县制度的形成 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6.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这说明王安石( )
A.继承了古代墨家的思想
B.主张读书人要以天下为己任
C.具有注重实用的教育思想
D.反对诗赋取士和经义策论
37.英王亨利八世本来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能有个儿子继承王位,他决定跟凯瑟琳王后离婚,但被罗马教廷拒绝。于是他跟教廷决裂,创立了一个可以离婚的宗教。他的根本目的是( )
A.养儿子继承王位
B.与王后离婚
C.强化王权
D.消灭宗教
38.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影响是( )
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 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
39.明治维新前夕,倒幕派就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反对幕府将军的统治。明治维新开始以后,“维新势力打着‘尊皇’的旗号,把远离权力中心几个世纪之久的天皇重新抬出来”。
日本维新势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结束封建割据建立近代国家
B.实现君主立宪制的政治目标
C.重建以天皇为首的专制统治
D.借助中央王权推动经济发展
40.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 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1题20分,第42题20分,共40分)
41.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周)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一同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我们惊奇地发现,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东周)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1) 据材料一,指出当时中国、西方在思想领域出现的现象,并分析两种文明“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的主要原因。 (12分)
(1) 据材料二,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与当时欧洲思想发展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6分)
(2) 根据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2分)
42.(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基本上承袭此概念,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的古典时期曾高度繁荣,而到中世纪时却衰败湮灭,直到此时才获‘再生’与‘复兴’,因此得名。但此时的文化并非古典文化的简单恢复,而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反封建斗争的反映,故此名称没有把这个时代充分地表达出来。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材料二 (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让自然界自然地发展。……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
——《全球通史》
材料三一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开出的“必读书目”是: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的《拿来主义》喊出了对待外国文化最响亮的口号:“拿来!”“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成为新文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另一位巨子沈雁冰(茅盾)五四时期主持《小说月报》时认为,最要紧的工作是对外国文学的切切实实的译介工作,他开列了西方从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到写实主义的几百部名著,并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以此来救治中国古典文学“主观的向壁虚造”等弊病。陈独秀“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不可调和迁就的”,
“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重视塑造国家文化形象》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及原因。(6分)
(2) 依据材料二,简述启蒙运动“破坏了传统的制度和习俗”的主要表现。(8分)
(1)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判断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对待传统文化上的态度,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6分)
蒙阴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1-5 BDCCD 6-10 ADCAC 11-15 BDCBC 16-20 DBDAC 21-25 CBACC 26-30 BCDAD 31-35 BBCBA 36-40 CCDAA
41.
(1) 现象:百家争鸣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萌发.(4分) 原因:中国:宗法制、分封制瓦解;铁器、牛耕使用,土地私有制确立.西方: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8分)
(2) 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2分)
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都批判了君主专制.(4分)
(3)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2分)
42.
(1)态度: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封建宗教神学。(2分) 原因:基督教会垄断文化;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古希腊罗马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4
分)
(2)传播了自由和平等思想,抨击天主教会,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宣扬“人民主权” 思想,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8分)
(3)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的传统道德和过去的文学都持否定态度。(2分)
态度: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保持传统文化特色、弘扬传统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对待外来文化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