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5.00 KB
  • 2021-08-25 发布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石家庄二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 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在殷商时代,只有具有忠敬和诚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要对神灵讲诚信,不失信于神。春秋时期,主张变法改革的管仲认为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人团结一致的保证。这一变化反映出 A. 诚信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容 B. 诚信赋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C. 先秦文化具有宗法血缘特性 D.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齐国萌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殷商时期,“只有具有忠敬和诚信之心的人才可以祭祀”;春秋时期,“诚信是集结人心、使天人团结一致的保证”。这一变化强化了诚信的作用,这反映出诚信被赋予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故B正确;材料信息未强调儒家文化,故A错误;宗法血缘特性不符合管仲的看法,故C错误;天人团结一致不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故D错误。‎ ‎2.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这表明郡国并行制 A. 加强了君主专制 B. 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 导致了国家分裂 D. 有利于新生政权巩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汉初的郡国并行制是在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的背景下实行的,郡国并行的本质是东西异治,是汉初给予东方社会的一种特殊政策。这种东西异制的政策缓解了文化冲突,有利于汉初统治的稳定,故选D项。材料涉及的是汉初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问题,故A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特殊政策,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故B项错误。C项脱离材料的主旨,排除。‎ ‎3.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代许多商人以财买婿,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上层社会。其中最为显赫者当属茶商马季良,因为娶了刘皇后兄长之女,获封光禄寺丞,这反映了宋代 A. 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结构的变动 B. 商人群体逐步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 C. 统治阶级已经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商人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主流观念 ‎【答案】A ‎【解析】‎ ‎“许多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室、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社会”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了,商人可以跻身上层社会了,所以这意味着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但是上述现象只是意味着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提高,并不意味着商人控制国家的政治生活,故排除B;C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4.据图1和图2,清政府这一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 增加地方政区的层级 B. 限制省级官员的职权 C. 防止地方势力的膨胀 D. 缓解基层官员的冗滥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乾隆年间江南省被划分为三个行政区划,有利于削弱地方省实力,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江南省由一省分为三省,未体现层级细化,排除。B项,江南省的分割无法体现官员职权的变化,排除。D项,图片信息与基层管理无关,排除。‎ ‎5.从1840年到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 A. 直接引发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B. 揭露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 C. 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要求 D. 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主旨可知,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通过著书立说介绍西方,故D正确;A项直接表述有误,扼;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迫切要求表述有误,排除D。‎ ‎6.如图是1887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出的社会新闻绘画。对图中事物,时人或以“今则乘气球者,非从前所谓腾云乎?”加以评议,或以《庄子》的“列子御风而行”抒发观感,甚至以《山海经》中的“奇肱国飞车”想象未来的空中飞行物。此类评论在当时较为多见,表明当时 A. 图文并茂的报道推动科学常识的普及 B. 以文学想象描述新知形成普遍的风气 C. 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知 D. 对西学的了解始终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类评论多引用中国传统观念评论乘坐气球的现象,说明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对近代科技的认识,故选C;A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文学想象”与题意不符,排除B;D项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故选C。‎ ‎7.1928年12月,中国共产党颁布《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次年4月,颁布《兴国土地法》修改:“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 这一变化(  )‎ A. 标志土地革命路线正式形成 B. 有利于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 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 D. 标志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之前不没收地主土地到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的变化,有利于孤立和打击地主阶级。故答案为C项。A项发生在1931年,排除;B项此时国共合作已破裂,排除;D项是1935年遵义会议,排除。‎ ‎8.从1949年到1979年,中国政府对外援助(包括军事援助)财政支出共483.04亿元,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据统计,在接受中国援助的国家中越南、朝鲜、阿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这反映出中国的对外援助 A. 强调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B. 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的影响 C. 立足经济高速发展和民富国强的基础 D. 遵循量力而行和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据统计,越南、朝鲜、闷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15%”,此时中国政府对外援助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主义国家,兼顾非洲国家,这说明深受革命外交和冷战格局的影响,新中国对外援助致力于开拓外交发展新空间,故选B;材料主旨是对外援助,不是互利共赢,排除A;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出现在改革开放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量力而行”与材料中“占年均国家财政总支出的3.5%,远高于美苏两国”不符,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据统计,越南、朝鲜、闷尔巴尼亚等社会主义国家接收的援助约占80%,排第二位的非洲国家约占13%一15%”,联系冷战的国际形势分析解答。‎ ‎9. “时效取得制度”是罗马法中一项古老制度。它规定: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这一规定 A. 淡化了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B. 体现了罗马法对传统的重视 C. 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 D. 有利于维护贵族的经济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占有使用他人财产达一定期限后便可成为财产的合法所有人,但其占有必须是以非暴力的、非欺瞒的和非临时受让的方式实现”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道德与法律相统一的色彩,故C正确;罗马法的核心是保护私有财产,A错误;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没有涉及贵族的信息,排除D。‎ ‎10.钱乘旦认为:1415年起历次重大探险活动,绝大部分是在国王或在政府有关部门委派、支持下进行的。15世纪开始的探险队领导人大多数是贵族,到达印度的达伽马,发现太平洋的巴尔沃亚,首次环球航行的麦哲伦都是贵族,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的扩张格局。据此,新航路开辟 A. 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 B. 是新旧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 C. 壮大了资产阶级力量 D. 促进了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形成了商人出钱,国王牵线组织,贵族冲锋陷阵扩张格局”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的推动者中存在新旧势力,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而不是影响,ACD都属于影响,排除。‎ ‎11.下图为二月革命后俄国社会革命党杂志《新讽刺》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地主问农民为什么抱着-条腿,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他要双倍赔偿。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当时 A. 革命使得农民的地位逐渐提高 B. 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 C. 苏维埃政权主张没收地主土地 D. 社会革命党属于农民阶级政党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农民回答不知道另-条腿该放哪里,因为到处都是地主的土地,他害怕地主会找他双倍赔偿”可知当时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故B正确;ACD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排除。‎ ‎12.2016年以来,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修边境墙和控制移民等措施。2019年,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并表示希望打造一个拥有共同目标的国家网络,而不是反对某国的、封闭的俱乐部,所有参加者必须支持多边主义。这表明 A. 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 B. 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 C. 多边主义成为国际关系主流 D. 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窠臼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修边境墙和控制移民等措施是对全球化的挑战;法国和德国宣布建立“多边主义联盟”的计划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这表明了当今全球化机遇与挑战并存,故B正确;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发生分化,故A错误;显然,美国反对多边主义,故C错误;美国重回孤立主义窠臼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故D错误。‎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 ‎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二 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 ‎——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答案】(1)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 背景:西方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 ‎(2)促进因素: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 制约因素:国内市场的狭小;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政治制度落后;近代经济制度缺乏;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得出: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由材料信息“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得出:有一定的法律保障。“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西方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等角度分析。‎ ‎(2‎ ‎)“促进因素”,依据所学知识从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等角度分析。“阻碍因素”,依据材料二信息“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的体制”得出:经济制度落后;由材料信息“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制约;由材料信息“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得出: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由材料信息“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得出:经济资源短缺;由材料信息“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政治制度落后;依据所学知识从国内市场的狭小、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等角度补充。‎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皮特·N.斯特恩斯在《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一文中说:出于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历史学家必然要对事物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对因果关系的探究有助于我们揭示历史现象,更为普遍的是技术或经济决定论观点。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 ‎——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探究。(说明:可以就世界史《缩小的世界:1450—1750》中的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多角度探究;也可以对因果关系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答案】【示例】:论题: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述:经济因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交换范围的不断扩大:技术因素:航海造船、地图绘制、火药武器等技术的进步:人物因素: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探险家的勇敢探索:文化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与使命感,文艺复兴时代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政治因素:西班牙、葡萄牙完成中央集权,名族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 结论: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是在经济、技术、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促进了世界逐渐走向联合。‎ ‎【解析】‎ ‎【详解】‎ 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找出重大事件的因果关系,观点(论题、关系)必须明确;然后,运用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对该关系进行探究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题”,依据材料信息“某些历史学家认为是技术的变革决定着其他方面的变革运动。另一些人,包括马克思主义者,则断定经济方式——即经济结构和所有制——至少提供了创新的基本框架。而在另一个极端,则有一些历史学家习惯于把某些“伟大的人物”作为历史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可以得出: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述”,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文化、技术、人文等多方面展开论述探究即可。‎ ‎15.材料 金代立国后,效法中原皇朝的修史做法。金太宗时,“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还“命完颜勖等采与契丹往来及征伐诸部,咸得其实”。熙宗时,参用唐宋体制设置记注院、国史院等机构,前者专修起居注,后者负责修纂本朝历史,由宰相监修国史,设编修官为专职史官,置女真、汉人各四员。金代史官进士出身者占史职总数的70%,汉族史官中有不少状元出身,一些很有影响的各族学者都曾担任过史职。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他们通过入值禁中、应召问对、备顾问参与政治,金代史官制度的这一变化,成为元明清三代翰林院与国史院机构合一的转折点。金世宗时,设立译经所作为修撰史书的辅助机构,翻译了《尚书》、《周易》等典籍。金朝两次编撰《辽史》,并修撰了实录、国史、典制史等大量史籍。‎ ‎——摘编自何宛英《金代修史制度与史官特点》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金代修史取得成效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代修史的积极影响。‎ ‎【答案】(1)统治者高度重视;女真民族意识的增强;对中原王朝修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相关制度的保障;发挥人才的作用;开放包容的态度。‎ ‎(2)以史为鉴,巩固统治;推动女真的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促进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华文化;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史料;为后世修史提供了借鉴。‎ ‎【解析】‎ ‎【详解】(1)据“由宰相监修国史”得出统治者的高度重视;据“诏书求访祖宗遗事,以备国史”得出女真民族意识增强;据“效法中原皇朝的修史做法”得出对中原王朝修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据“一些很有影响的各族学者都曾担任过史职。史官多以翰林官兼任”得出发挥人才的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还可得出相关制度的保障和开放包容的修史态度等。‎ ‎(2)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金代的修史行为有利于以史为鉴,巩固统治,同时还可从推动女真社会进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和提供史料的角度概括其积极影响。‎ ‎16.由于地理位置和所控制的白然资源会使国家处于优势或处于不利地位,国家将对外方略置于地缘政治角度来着重考虑,通常被称为地缘战略。‎ 材料一 ‎ 材料二 新中国的成立打破了战后美苏安排的东方格局。为此,美国强调不允许“丢失”中国周边的朝鲜、越南。越南加入中苏同盟后,其在美国地缘政治战略中的地位迅速蹿升。美国积极支持并援助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战争,为此越南共产党请求中国提供有力援助。美国又组织“联合国军”出兵朝鲜并打过三八线。在危急时刻,朝鲜政府向中国政府求援。中国认为美国支持法军在越南的行动,已经威胁到华南和西南。而占领台湾已经威胁到华北、上海。如果再压到鸭绿江边,对中国更不利。中国反复权衡,最终决定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在中国的努力下,1953年、1954年有关各方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和《印度支那停战协定》。‎ ‎——摘编自陈宾,吕彩云《援越抗法与抗美援朝战略抉择的共同性》‎ ‎(1)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缘战略视角简要分析美国军事干涉印度支那和朝鲜的主要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对美国采取上述反制行动的意义。‎ ‎【答案】(1)美苏在全球范围的对抗;认为中苏同盟的扩大威胁其东亚战略利益;军事干涉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半岛与印度支那,可直接威胁中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 ‎(2)打乱了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保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新中国的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东亚地区的和平和稳定;稳定了社会主义阵营。‎ ‎【解析】‎ ‎【详解】(1‎ ‎)根据图示内容可知印度支那和朝鲜都属于亚洲国家地区,接近中国和苏联,因此美国军事干涉印度支那和朝鲜的主要原因可从美苏冷战、威胁中国、遏制社会主义阵营的角度进行分析。‎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对美国采取的反制行动有利于打乱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从而保卫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新中国经济建设赢得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国际地位,同时维护东亚地区和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17.材料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年生于巴黎,从小对体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并积极涉猎古希腊文化。1875年至1881年,古代奥运会遗址不断被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他关注于此,并希望奥运会“神圣休战”传统能得到传承。留学英国期间,顾拜旦对当地的教育和体育事业十分赞赏,认为要让笼罩在战败阴影下的法国复兴,就应该“用体育唤醒法国”。19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体操联合会等一批国际性单项体育组织相继成立。‎ 顾拜旦敏锐地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但同时各体育组织之间也充满了矛盾和混乱。1892年11月,他发表题为《复兴奥林匹克》的演说,第一次正式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倡议。经过顾拜旦及其同事们的不懈努力,“复原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大会”于1894年6月召开。会议确定了现代奥运会的宗旨,宣告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896年至1925年,顾拜旦一直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职期间,国际奥委会成员也由14个发展到40个。1913年,顾拜旦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摘编自宋凤英《“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拜旦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顾拜旦对于现代体育事业的贡献。‎ ‎【答案】(1)原因:对体育与古希腊文化具有浓厚兴趣,希望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实现法国复兴,传承古代奥运的“休战传统”以壮大和平力量,协调各国际体育组织,推进体育国际化。‎ ‎(2)贡献:推动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长期领导国际奥委会并亲自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致力于消除体育领域的不良倾向;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 ‎【解析】‎ ‎【详解】‎ ‎(1)原因:据材料“从小对体育具有广泛的兴趣,并积极涉猎古希腊文化”可知,其对体育与古希腊文化具有浓厚兴趣;据材料“认为要让笼罩在战败阴影下的法国复兴,就应该‘用体育唤醒法国’”可知,希望通过开展体育活动实现法国复兴;据材料“并希望奥运会‘神圣休战’传统能得到传承”可知,传承古代奥运的“休战传统”以壮大和平力量;据材料“顾拜旦敏锐地察觉到近代体育的发展正走向国际化,但同时各体育组织之间也充满了矛盾和混乱。”并结合所学可知,其要协调各国际体育组织,推进体育国际化。‎ ‎(2)贡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推动了现代奥运会的创办、长期领导国际奥委会并亲自设计了国际奥委会会旗、致力于消除体育领域的不良倾向、极大促进了体育活动的国际化、弘扬了公平竞赛和“团结、友好、和平”的体育精神等方面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