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5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卷·2018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2017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一.单项选择题 ‎1. 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对此,孔子发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呼声。对于孔子发出如此呼声的原因,以下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孔子主张“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孔子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反对“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孔子主张“有教无类”‎ ‎2.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以下人物中都不属于这一学派的是 ‎①韩非子 ②商鞅 ③孟子 ④老子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4. 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被尊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他的思想主要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中。“明夷”本为《周易》中的一卦,“明”即是太阳(离),“夷”是损伤之意。“明”又意“大明”,“夷”有“诛锄”之解。作者为自己的作品取这样的名字的意图不包括 A.鉴于明亡的教训,为满清统治者提供治国的宝贵经验 B.暗含作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愤懑和指责,对太阳再度升起照临天下的期盼 C.反映出封建社会走向衰落,有识之士身处患难,壮志难抒 D.对明亡饱含悲痛,企图从历史中寻找经验教训,光复故国 ‎5. 论文的关键词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的关键词有“哲学家”,“美德即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普罗泰戈拉 B.苏格拉底 C.孔子 D.墨子 ‎6. 15世纪学者费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原本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B.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传播 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7. 某德意志启蒙思想家说:“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给所加之于自给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下列关于该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就是康德,强调“人非工具”,人可以毫无制地追求个人的自由 B.他就是伏尔泰,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是自由和平等的 C.他是康德,强调自由的同时又坚持人要自律 D.他是孟德斯鸠,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8. 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三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迈进 B.火药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 C.指南针是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 D.没有印刷术就不可能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9.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以下选项中与上述宋词出自于统一派别的是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C.“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D.“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0. 两宋时期,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画描绘了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B.风俗画与市民阶层的兴起和活跃有关 C.该画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D.该画属于写意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 ‎11. “由实验和天文观测普遍地证实,地球附近所有的物体有向着地球的重力……再者所有的行星彼此有重力,此外彗星有向着太阳的类似的重力。由这个规则必须承认所有物体普遍有朝着彼此的重力。”这一理论成果属于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相对论 ‎12. 《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体制 B.提出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C.对西方政治体制已有所涉及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基础 ‎13.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准。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14. 1917年陕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中写道:“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叶入城,今朝接茶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5.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6. “窃闻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今求之一艺之末,而又奉夷人为师,无论夷人诡谲未必传其精巧,即使教者诚教,学者诚学,所成就者不过术数之士,古今来未闻有持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也。”对该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思想是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判 B.该思想是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C.该思想是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判 D.该思想是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判 ‎17. “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主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知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18.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19.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下列思想按行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极端的反革命派;中产阶级对于中国革命有矛盾的态度;小资产阶级在革命高涨时均会参加革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③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④党的工作中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③②④ D.③②①④‎ ‎20.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于 A.中共十二大上的讲话 B.中共十三大上的讲话 C.邓小平南巡谈话 D.中共十五大上的讲话 ‎2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A.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22. 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A.“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B.“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转辫子”‎ ‎23. 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最可能出现的是 A.外景:考场门口悬挂这“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横幅 B.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211’工程”的标语 C.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4.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西风啊,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吧?”以上诗句出自19世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下面文学作品中,流派与其相同的是 A.法国雨果的《巴黎圣母院》‎ B.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 C.爱尔兰剧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二.材料分析题 ‎2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废先王之教”,“以法之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二: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卢梭的社会契约在实践中表现为而且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思想家们,也和他们的一切先驱者一样,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使他们受到的限制。‎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中韩非子的思想。(4分)‎ ‎(2)概括材料二中孟德斯鸠的思想(2分)。从代表的阶级利益的角度说明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法治”思想的不同(6分)。‎ ‎(3)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没有能够超出他们自己的时代所给予他们的限制。”这句话?(3分)‎ ‎26.(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人立国……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洋炮、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以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观应批判了洋务运动的什么的指导思想(2分)?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观应所代表的派别及其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对洋务运动“全盘否定”的原因(2分)。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80年代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有什么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指出认识变化的原因(4分)。‎ ‎(3)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力,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立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 材料三: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此种妥协,实间接与帝国主义相调和。遂为革命第一次失败之根源。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者实为袁世凯,则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夫袁世凯者,北洋军阀之首领,时与列强相勾结,一切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和武人官僚辈,皆依附之以求生存;而革命党人乃以政权让渡于彼,其致失败,又何待言?‎ ‎——孙中山《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1924年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上述李鸿章的目的(2分)。‎ ‎(2)1905年后,材料二所述“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分)?这一思想受到林肯什么思想的启迪(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孙中山对革命失败原因有哪些认识(8分)?基于这些认识,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伟大转变(4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 2.D 3.C 4.A 5.B 6.A 7.C 8.D 9.A 10.B 11.B 12.C ‎13.A 14.B 15D 16.C 17.B 18.B 19.A 20.C 21.D 22.D 23.C 24.A 二.材料分析题 ‎25.‎ ‎(1)思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改革和法治;法不阿贵。不同:赏罚分明。(4分)‎ ‎(2)三权分立(2分)。韩非子的主张是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本质上是:人治(3分);孟德斯鸠的主张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和愿望,是近代民主思想(3分)。‎ ‎(3)恩格斯认为启蒙思想家宣传的自由、平等、民主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和民主,具有阶级和时代局限性(3分)。‎ ‎26.‎ ‎(1)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分)‎ ‎ 派别:早期维新派(2分)‎ ‎ 背景: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4分)‎ ‎(2)原因:十年文革时期左倾思想(2分);认识:洋务运动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2分)。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分)。‎ ‎(3)因素: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的时代环境等(3分)。‎ ‎27.‎ ‎(1)目的:促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2分)‎ ‎(2)三民主义;民有、民治、民享(4分)‎ ‎(3)原因:革命派向反革命势力及帝国主义妥协;缺乏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坚强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国内各种反革命势力联合并与帝国主义勾结;革命党人当时没有认清袁世凯的反动本质而拱手将政权交结袁世凯。(8分)‎ 改变: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决定与中国共产党合作。(4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