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六校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7-2018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麻丘高中等六校高二10月联考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先秦某位思想家主张:“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其意在说明(  )‎ A. 政治教化以百姓富裕为前提 B. 以德治民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C. 改善民生与思想教化相辅相成 D. 重义轻利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思想主张来自于荀子,荀子在材料中提出使百姓富裕和教化百姓对调养百姓思想感情和整饬百姓本性的重要性,而没有提到富裕百姓与政治教化孰先孰后的问题,故A项错误;荀子的治国理念的核心为礼法并重,然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到德治与法治,故B项错误;材料中强调改善民生和思想教化对加强统治的作用,故C项正确;材料中改善民生并不能体现重利轻义的观念,而且也不能全面体现材料内涵,故D项错误。‎ ‎2.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赋的理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赋气势恢宏、语言华丽,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也能为统治者“润色鸿业”,同时为为阅读者“铺陈气势”,但汉赋不能体现出无为思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是对赋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是对赋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是对赋的正确理解,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赋的理解 ‎3. 《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结合题干信息“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通过协调贫富使其和谐相处,从而稳定社会秩序,其目的在于巩固统治,既不是强制去富也不是济贫,更非劫富济贫。故选A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 ‎4.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期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 A. 礼制观念淡化 B. 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 崇尚法家思想 D. 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从“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A项错误;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所以答案选B。‎ ‎5.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B.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为耒耜,以利天下”、“敬授民时”、“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体现了儒家对农业的重视,故本题应选A项;B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敬授民时”、“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C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为耒耜,以利天下”、“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D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食为政首”、“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故排除。‎ ‎6.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C ‎.....................‎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的发展·唐朝儒学的发展 ‎7.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 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 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 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 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科技。材料中“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真宗……剧增至十万”、“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的信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应用比较普遍,故应选C。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毕昇发明的;B项材料中主要论及雕版印刷,未涉及活字印刷;材料中并没有说明全部是官方刻书,当时应该有民间刻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 ‎8.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 A. 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 B. 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 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 D. 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主要体现了儒家对统治者的要求,这些要求的共同点是要发挥统治者的楷模和教化作用。故选A。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不选B。材料主要是对统治者的要求,不是统一社会规范不选C。材料没有遏制人欲的信息,不选D。‎ ‎9.‎ ‎ 《宋刑统•斗讼律》规定:“诸殴兄姊者,徒二年半,伤者徒三年……若殴杀弟妹及兄弟之子孙、外孙者,徒三年。”这一材料体现了(  )‎ A. 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B. 法家思想的具体化 C. 道家思想的合理性 D. 君主专制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说到的徒刑都是针对“兄姊”、“弟妹”、“兄弟之子孙、外孙”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这是对儒家所提倡的和谐家庭关系的一种维护,而且是用法律的形式,故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法典化 ‎10. 明清时期,儒家思想中带有早期民主思想色彩。究其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关键在于(  )‎ A. 抗清斗争高涨 B. 宋明理学兴盛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西方思想的影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抗清斗争是民族矛盾激化的表现,与民主思想的形成没有联系,故A项错误;宋明理学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武器,是早期民主思想所批判的对象,故B项错误;民主思想产生的经济基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代中后期中国的商品经济发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为民主思想产生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在鸦片战争之后才逐渐传入中国,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末清初思想活跃的局面·早期启蒙思想的背景 ‎11.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李贽代表的是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文艺复兴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C符合题意。李贽思想是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表达准确。李贽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文艺复兴将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都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C说法正确。李贽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人文主义批判当时宗教宣传的“禁欲”主张注重人性,D说法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李贽的离经叛道思想;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12.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强调学校教育(或人民大众)有判断是非的权利,天下事不再是天子个人的事,是天下人的事。故答案为C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属于顾炎武的思想,排除A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君民关系(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地位),排除BD项。‎ 点睛:本题考查黄宗羲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公的思想。与材料精神实质最为接近实际上也就是对材料主题的概括提炼,故本题可通过对材料中的“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等信息的分析得出。‎ ‎13. 针对“万物始于水”的观点,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对其中“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忠于城邦的男子 B. 掌握权力的贵族 C. 新兴的工商业者 D. 主宰人类社会的人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依据所学,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促进了人的意识的觉醒,兴起了智者学派,其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故这里的人应指的是“主宰人类社会的人”。所以应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名师点睛】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以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和法律问题,并从这样的新方法(人文主义的方法)中得出了许多与以往不同的结论,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智者的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国家、政治、法律、道德、人类社会的形式和规则,以及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 ‎14. 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 宗教信仰意识淡薄 B. 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C. 理性占据主导低位 D. 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可知,神话文化中凸显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神性,具有早期的人文思想,故B项正确。结合题中信息与所学知识可知,宗教信仰意识淡薄与此无关,排除A;题中突出的是诸神的人性而非理性,排除C;公元前9至前8世纪,雅典民主还没有确立,排除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 ‎15. 柏拉图认为“奴隶决不会成为主人的朋友,小人也不会成为君子的朋友,即使他们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因为如果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据此,他强调雅典社会(  )‎ A. 阶级矛盾尖锐 B. 缺乏民主政治 C. 消除等级差别 D. 没有绝对平等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拥有了平等的地位也不会如此、对不平等的东西给予平等地位,其结果正是不平等”是在论述有关“平等”的问题而不是其他三个选项所描述的问题,并且材料的主旨是在强调“绝对的平等”是不存在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社会并没有绝对平等 ‎16. 文艺复兴时期,骄傲的人文主义者喜爱研究异教拉丁诗人,但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这说明(  )‎ A. 教会人员是文艺复兴的推动者 B. 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 C. 基督教的包容性助力文艺复兴 D. 文艺复兴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 ‎【答案】D ‎【解析】根据“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可知人文主义者反对封建宗教不彻底,D正确;A不符合史实,错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并不能说明人文主义者避免与基督教冲突,B错误;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思想,基督教不能助力文艺复兴,C错误。‎ ‎【点睛】‎ 抓住解体的关键信息“他们很少公开与基督教决裂”“这些人的文学艺术价值也得到许多富有的教会人员的欣赏”分析解答。‎ ‎17. “他们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而不是超自然力量的玩物。”材料中“他们”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 )‎ A. 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 B. 促进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 否定了宗教神学观念 D. 否定一切权威崇尚理性 ‎【答案】A ‎【解析】由题干中的“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的神学”、“他们是自身命运的塑造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人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工作者,他们的作品是主张人文主义,提高人的地位,贬低神的地位,故选A。‎ ‎18. 但丁在谈到公民与国王的关系时指出,公民不为他们的代表而存在,百姓也不为他们的国王而存在;相反代表倒是为公民而存在。材料反映出但丁(  )‎ A. 鼓励公民追求生存自由 B. 重视公民的政治权利 C. 引用了“民贵君轻”思想 D. 主张恢复人的自然权利 ‎【答案】B ‎【解析】材料中说明代表是为公民而存在,体现出代表权利的作用,说明重视公民政治权利,故B项正确;生存自由材料没体现,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君民的关系,故C错误;人的自然权利与材料中公民政治权利不符,故D错误。‎ ‎19.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是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的权威,肯定了人在宗教信仰中的主体地位。故选C项;A项反映的是天主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言论;B项是文艺复兴中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D项体现了对上帝的信仰,与题目要求不符。‎ ‎20.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 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 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 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 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A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C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有悖常理,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 人物 ‎ 代表作 ‎ 观点 ‎ 伏尔泰 ‎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孟德斯鸠 ‎ ‎《论法的精神》 ‎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 康德 ‎ ‎《纯粹理性批判》 ‎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 ‎21. 认为“允许个人保有财产,保存私有制,但是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不能让它超过了必要的限度”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卢梭 B. 康德 C. 孟德斯鸠 D. 伏尔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在考查四位思想家的具体的主张,其中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一方面主张财产私有制,另一方面又主张要防止财产走向极端即不能过度的贫富分化,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 ‎22. 雕塑家罗丹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有感而发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是( )‎ A. 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 B. 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 C. 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 D. 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的“18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是指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C项正确;A是宗教改革时期的主张;B是自然科学家的主张,D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但不是所有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故答案选C项。‎ ‎23. 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 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 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古希腊以观剧来提高公民参政的素质,文艺功能的政治化只符合古希腊,A项排除;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带来戏剧繁荣、以及宋代戏剧世俗化而走向成熟的共同原因,B项正确;C项表述只符合中国宋代,排除;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与戏剧的繁荣无关,D项排除。故选B。‎ ‎24. “词”在两宋的发展胜过“诗”,被看作一个时代文学的代表,原因可能有( )‎ ‎①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 ②对仗工稳,句式齐整,适于言志和述怀 ‎③能和乐歌唱,贴近市民生活,群众基础广 ④不断变革、创新,风格多样,佳作迭出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诗歌高峰,词又称长短句,起源丰富而复杂,有的改自格律诗,有的来自教坊曲,有的源于民间,节奏感强,形式更为自由,便于抒发感情,故①③④正确,符合题意; “对仗工稳,句式齐整”属于唐诗的特点,明显错误,排除含有②的选项,排除ABD。所以选C。‎ 点睛:本题采用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本题中关键是首先理解“词”的概念,然后依据所学采用筛选法即可。‎ ‎25. 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 A. 天人合一 B. 诗画合一 C. 情景合一 D. 知行合一 ‎【答案】C ‎【解析】文人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意境描述,材料中的“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说明文人画是人的主观情感和绘画的情境交融在一起的,故C项正确。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A项与题意无关;诗画合一不是文人画的特点,故C项错误;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D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定位】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文人画 点睛:文人画,兼诗、书、画、印为一体,重表现、尚内美,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作品,托物言志,抒发情怀。文人画的作者们大都是些超脱世外的高人雅士,他们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术降格,在艺术上大都有自己的独特追求,体现着自己的个性风格。这种特殊的身份以及作画的非职业性、非功利性特点,成为人们醉心于文人画的主要原因。‎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之,孔子作为封建社会文化的奠基人来看,一方面总结了殷代末年箕子等和周人特别是文武周公等的“德治”思想(敬德保民),来巩固统治和防止贵族内部腐化,所以主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同时,又因为孔子生当春秋末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扩大,被压迫阶级的反抗正在激化,旧的生产关系已难以维持下去,“礼崩乐坏”上层建筑也摇摇欲坠。……从前谭嗣同说过:“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原也。” ‎ ‎ ——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材料二 ‎ ‎ 为他们的政权合法性寻找某种原则,对于他们是至关重要的。……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他们最大成就是,使这个从未亲身经历封建时代的新文人阶层相信,孔子的学说能够应用于新的政治体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材料三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池,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天理流行,触处皆是:暑往寒来,川流山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 ——《朱子语类》‎ 材料四 归根结底,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从横的方面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生活,从纵的方面来说,则是继承着若干历史的传统而又显出它本身的时代特征来。‎ ‎ ——苏渊雷著《读史举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谭嗣同所言“秦学”、“荀学”分别是指什么? ‎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儒学为支持中央集权提供的理论主张。这些理论主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3)依据材料三,概括朱熹的主要观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4)请以材料四中的观点来说明清之际儒学的时代特征。‎ ‎【答案】(1)背景:春秋时期,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处于大变革时期;政治上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崩溃,奴隶社会走向瓦解;社会矛盾尖锐;经济上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出现;思想文化上周礼崩溃,教育和学术下移;新的社会阶层出现等 ‎“秦学”是指君主专制制度;“荀学”指儒学思想或者荀子思想。‎ ‎(2)主张:君主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 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儒学地位上升,汉王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3)主要观点:“理”是万物的本源;“理”是构成万事万物的本体存在;人世间的伦理纲常是“理”的具体化。 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4)特征:明清之际的儒学产生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日益强化的背景下,具有反传统、反教条,反君主专制,追求个性解放等的早期启蒙思想的特点。(或反映了传统儒学向近代社会转型承古萌新的特点)‎ 第一小问从董仲舒的思想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从思想服务于政治的角度结合所学从“政治、思想以及文化”等角度思考回答。‎ 第一小问观点从材料三中“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从“重道德、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角度思考回答。‎ 依据材料四中“社会上某种意识形态、思想体系的形成、社会经济生活”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回答。‎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至于神,我们既然无法真切地感受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到底长什么样子,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 材料三 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 ——《路德选集》‎ 材料四 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2)材料二、三所反映的思想有何相似之处?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并简要说明。‎ ‎(3)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是如何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 ‎【答案】(1)怀疑神;肯定人 ‎(2)相似:都体现了人文主义或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都抨击教会、教皇、抨击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关系:继承与发展; ‎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冲击了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宣传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发展:反对专制制度,提倡三权分立,(或分权);宣扬理性主义;提出“天赋人权”(4分,任答两点即可)‎ ‎(4)特征:起源(或萌芽或强调人的价值);复兴(或发展或主张发展个性);成熟(或明确或构建理想社会)。‎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从材料一来看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对神的存在表示怀疑,二是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即肯定人。‎ ‎(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材料三反映的是宗教改革,二者均肯定人、二者均批判封建神学、均批判封建教会。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关系可以概括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即宗教改革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打击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3)蒙运动是进一步发展人文主义思想要上升到批判封建制度、设计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方案的角度去论述。‎ ‎(4) 同历史阶段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特征要先分清阶段,例如,智者运动是人文精神的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是人文精神的发展阶段,启蒙运动则是人文精神的成熟阶段,反正在概括时要出现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些人文精神历程中的大事。‎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 1400年到1800年间,相比于世界其它地区,欧洲政治和军事力量获得显著发展。这基于两个原因:亚欧非大陆的科技文化创新最终传播到西欧地区;新型火药武器时代已经到来,而西欧也已准备好迎接挑战……在西欧发生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不断发展,使西欧人的思想传播至世界其他地方,并成为指导人类处理问题的各种方法。这有助于将理性科学作为衡量和解释自然世界以及人类行为的标准。‎ ‎ ——埃德蒙《世界史:大时代》‎ 材料二 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以中国与西欧为例,说明近代历史上世界各地区文明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请说明理由。‎ ‎【答案】(1)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到西欧,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社会变革和文化传播。‎ 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影响了中国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工业的发展、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 ‎(2)例一:希腊民主的泛滥最终导致希腊的衰落,但罗马帝国把希腊的人文主义关怀与自身的法律理性结合起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例二:中世纪欧洲的长期黑暗不仅没有毁灭西方文明,反而呼唤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例三:新航路开辟后,随着商路中心的转移,意大利的地位日益下降,但取而代之的是西欧各国在思想和政治上的解放。‎ ‎【解析】中国的例子可以从四大发明以及对欧洲的影响来回答,西欧的例子可以从欧洲的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对于中国影响角度回答。‎ 本题属于开放题,依据材料二中“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化的接力棒”的主旨信息说明,理由可以从古希腊民主政治辉煌与衰落、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以及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地位转移等实例分析回答。‎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