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 M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考生注意:考试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这一消息引起社会的热议。影响今天中国人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禅让制
2.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3.一位晚清在华的美国传教士在提到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此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世官制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惟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据此可知“行中书省”是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顾问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中央的并列机构
5. 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秦朝的太尉 B.唐朝的中书省 C.宋朝的通判 D.清朝的军机处
6.《南京条约》英方谈判随从利洛曾记载:“对条文的字眼或措辞一点吹求都没有,为欧洲的外交家们所如此尖细地钻研和谨慎地考虑过的条文,只占去(清政府的代表们)一刹那的注意力。他们的所有心事都集中在一个主要的目标上,就是要我们赶快撤离。”这反映清政府
A.致力于维护国家主权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 11 -
C.畏惧英国武力威胁 D.鄙视英夷不屑斡旋
7.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设立“制钱局”,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发行了大量的不同规格的货币。在发行的货币中(如图),所用文字涉及到“國”字的,均以“囯”代替(以“王”取代“或”)。对于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定都之初,洪秀全十分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说明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深刻
C.掌握金融权有利于巩固新生的农民政权
D.利用发行天国的货币从经济上沉重打击清政府
8.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瓦德西这一说法主要是基于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反割台斗争
C.左宗棠收复新疆 D.义和团运动
9.1900年,慈禧发布要与八国联军“一决雌雄”的上谕,要求各省“北上勤王”,以张之洞、刘坤一为首的汉族东南大员先是“拒不奉诏”,随后与列强签订了“东南互保”协议,约定所辖区域内保证各自利益“两不相扰”。这一事件
A.加剧了中央集权崩溃和地方势力膨胀B.地方自保避战是导致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C.缓和了汉族地主与满洲贵族的矛盾 D.地方实权派完全掌控国家外交事务
10.《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权,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 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 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
11.下图是近代中国某时期报刊上登载的一幅《善吞》的漫画,漫画中一个日本装束的魔术师正将铁路吞入口中,火车上写着“青岛胶济路”。此漫画
A.美化了日本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B.批判当时的中国政府出卖铁路主权
- 11 -
C.表达对巴黎和会上中国前景的担忧
D.说明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
12.下列是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广泛流行的一首歌曲。它最早流行于
A.1924 —1927年 B.1927—1937年
C.1937 —1945年 D.1945—1949年
13.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 B.认识到了国民党势力的强大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 D.存有“右”倾机会主义
14.1937年8月,中日军队开始在上海市区以北的区域展开硬拼,“双方为争取本会战之胜利,均尽出精锐,倾力以赴……在正面二百余里,纵深三百余公里之地域内,浴血苦战……”。此战,中国军队“倾力以赴”的结果是
A.破坏了中国民族工商业聚集地 B.保卫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
C.粉碎了日军进剿抗日根据地的阴谋
D.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15.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为此,中共中央于1947年6月,命令刘邓大军
A.发动百团大战 B.千里跃进大别山
C.打响淮海战役 D.发起渡江战役
- 11 -
16.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这段日记记载的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7.《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政府与外国所订立的各项条款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这一规定体现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和平共处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8.2013年10月,印尼巴厘岛“习萧会”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深水区”,如何“对国家尚未统一前两岸政治关系做出合情合理安排”,已经是两岸无法回避,必须慎重解决,但是应积极面对的课题。“习萧会”信息与下图信息一致的是
A.两岸应结束敌对和敌视,共同推动两岸和平发展与统一
B.经济合作渐行渐远,武装斗争是最后的手段
C.两岸都意识到既要发展经济合作,又要做好斗争准备
D.和平发展是两岸关系的主流,中共承诺对台放弃使用武力
19.通过直接民主的形式,从几千年封建社会走来、习惯了乡绅保甲治理的中国人,第一次作为权利的主体走到了民主政治的前台和中心,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实质。这种民主形式指的是
A.村民自治 B.政协会议 C.民族区域自治 D.人民代表大会
- 11 -
20、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在古希腊知道自己自由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A.妇女 B.外邦人 C.全体公民 D.奴隶
21.一位法学家说:“无论我们多么轻视,多么痛惜这种接受,有一点是清楚的,那就是,如果欧洲主要国家没有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上接受罗马法,那么政治理论和制度,工业和商业组织,公法和私法的规则……都不会像今天这样。”以上评价论证了
A.罗马法体系完备,影响广泛而深远 B.罗马法律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
C.西方国家的司法原则完全来自于罗马法 D.罗马法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有力支柱
22.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这表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
A.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进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C.由夺取政权转向巩固政权 D.由政治革命转向经济建设
23.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A.德国皇帝
B.内阁成员
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
24.某课外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
最佳的研究主题
圣西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攻占冬宫
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B.巴黎公社的伟大壮举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D.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
- 11 -
25.“冷战”是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下列标志美苏“冷战”开始的事件是
A.杜鲁门主义出台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欧洲经济援助计划提出
26.“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B.推行杜鲁门主义
C.丘吉尔发表演说 D.实施马歇尔计划
27.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现在,美国不再是从经济角度来说的世界头号国家、超群的世界强国,也不再仅仅有两个超级大国……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它们是美国、西欧、苏联、中国,当然还有日本。”尼克松认为
A.中国已成超级大国 B.美国不再是世界强国
C.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D.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
2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为了摆脱“卒子”的地位,二战后西欧
A.接受马歇尔计划 B.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签署《关税贸易总协定》 D.成立欧洲共同体
29.20世纪80年代,日本要求与美国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其根本原因是
A.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美苏两极格局即将瓦解 D.日本已经成为经济大国
30.“冷战”结束后,有关世纪之交世界局势及格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局势
B.美国试图独霸世界,极力构筑单极世界
C.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D.国际恐怖主义呈现泛滥趋势,对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威胁
- 11 -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30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如图),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伯利克里改革时期鼓励公民观看戏剧并发放“观剧津贴”。
(1)根据材料一说明国家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6分)
材料二 下图中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坐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4分)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图12)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丘吉尔说:“
- 11 -
英国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现代政治制度的内容。(8分)
材料四 图13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这是一项很严重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三分之二参议院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系?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民主一词古已有之。在先秦文献中的含义是“民之主”,即最高统治者。Democracy一词传入中国后,被译为“民主”。民主在近代具有多种含义。据统计,1864年至1914年间,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含义
时段
人民统治
与专制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民选领袖
君主
1864—1894
12
323
7
5
1895—1900
149
640
102
7
1901—1908
391
1210
39
0
- 11 -
1909—1914
76
490
16
0
以中国近代民主观念的发展变化为视角,任意选取两个时间段,结合所学,对材料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0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任意选取两个时段进行解读。)
- 11 -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B
C
A
D
B
B
D
A
C
C
A
C
D
B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A
A
C
A
B
A
C
A
B
D
D
D
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 (1)原因:让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鼓励公民积极参政;(4分)
特征:公民主权(或人民主权、主权在民);直接民主;轮番而治;法律至上等。(6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2)特点:皇权至上;中央集权;等级森严 。(4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得满分)
冲击和挑战:19世纪末维新派倡导变法,提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20世纪初期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4分)
(3)实行君主立宪,议会掌权,国王“统而不治”;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对议会负责。(8分)
(4)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权力相对独立,总统不对国会负责。(4分)
32示例:1864—1894年间,民主一词不断出现,含义较多,主要指向民主政体,但总体数量不多,增长缓慢,人们对民主问题不大关注(或民主观念尚未被接受)。这与西方思想刚刚传入,“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及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早期维新派出现有关。(5分)
1895—1900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其含义主要是人民权利、民主政体和民选领袖,表明人们较为关注民主问题(或民主观念逐渐被接受),但对民主的理解存在较大分歧。这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派宣传君主立宪的思想,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有关。(5分)
1901—1908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其含义集中在人民权利和民主政体,“民之主”的传统观念已被放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这与清末预备立宪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启蒙思想宣传有关。 (5分)
1909—1914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并出现较大起伏,人们对民主政体的关注远超过人民权利。这与民主政体初建,北洋军阀操纵政权、民主有名无实的政局有关。 也与这一时期共和思想广泛传播,“共和”一词在使用频率上压倒“民主”
- 11 -
有关。对民主问题关注程度和民主内涵的变化体现了近代国人向西方学习民主制度的艰辛探索,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艰难。(5分)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