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2.33 KB
  • 2021-08-25 发布

(山东新高考)2020年高三历史最新信息卷(十二)(Word版附答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绝密 ★ 启用前 (新高考)2020 年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 史(十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 15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英国剑 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 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由此可见,良渚遗址( ) 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 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 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 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 2.汉成帝改刺史为州牧,然废置无常。东汉末年,汉灵帝接受宗室刘焉建议,选派“清名重臣”出 任州牧,掌一州军政,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这一措施( )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高效 B.埋下了汉末分裂割据的隐患 C.体现了宗法观念根深蒂固 D.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途 3.中国古代有诗文证史的传统。下列优美诗文按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③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①② D.②①③④ 4.宋时,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 之内”。据此可知( ) A.商税成为政府收入主要来源 B.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C.政府积极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D.宋代市镇经济已经相当发达 5.1858 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 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 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 1868 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 这反映出( ) 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6.表 2 是现存 17~19 世纪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表 表 2 时 间 国家 17 世纪 18 世纪 19 世纪 印尼 8 51 251 泰国 1 4 85 马来西亚 1 7 216 合计 10 62 552 表 2 呈现的史实表明,17~19 世纪的中国( ) A.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B.迁往海外的人口不断增加 C.社会经济呈持续繁荣局面 D.海外贸易长期发达 7.有学者研究法国大革命的起源时,提供了这样一条史料:自 1725 年到 1789 年间,共有约 4.5 万人进人贵族行列,平均每天两人.1789 年时,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贵族家庭是自 18 世纪初获得 贵族身份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 A.资产阶级革命的视角值得反思 B.阶级分析法是有效的理论工具 C.贵族与资产阶级没有本质区别 D.法国大革命实为一场宫廷革命 8.如表是南京国民政府关于国旗的规定。这些规定旨在( ) 1928 年《党国旗使用条例草案》 除对悬旗、降半旗、旗帜收藏和折叠等项有详细规定, 还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 不许侮辱损毁 1934 年新修订的《党旗国旗制造 使用条例》 添加各级党部会同警察机关指导纠正旗帜使用的规定 1935 年《制售党国旗商店管理办法》 增加制售旗帜商店须经政府核准的规定 A.动员民众参与抗战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此 卷 只 装 订 不 密 封 班 级 姓 名 准 考 证 号 考 场 号 座 位 号 C.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 D.维护国家的统一安定 9.武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轨迹。以下图片,按其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先后 排序,正确的是( ) A.②①④③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④③①② 10.下图是古罗马司法女神朱斯提亚的雕像,她头戴金冠,一手持天平,一手持宝剑,在眼睛上蒙 着布条。这表明( ) A.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已十分完备 B.古代的罗马法是神圣不可抗拒的 C.罗马法蕴含着公平与正义的原则 D.罗马法需要借助神的权威来维系 11.康有为在论及西方向近代迈进的历程时说:“然而是三百年间,适当欧人新世勃兴。意大利文 学复兴后,新教出而旧教殆……于是破封建万千之侯垒,而王权成。”下列他的论述,适合填入 横线处的句子是( ) A.科仑布则寻得美洲,渐乃觅得全地以增新识 B.腾扬丕天之革命波,而立宪遍于各国矣 C.其汽船、铁路、电线、汽球并出齐奏,绝地通天 D.于是倍根、笛卡儿创新学,讲物质,自是新艺、新器大出矣 12.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写道“他们清明的理性,为人类社会提出许多至今仍有待实现的理想。 科学的探讨与实证代替了过去神学的教条与武断……从此以后,一般平民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 理国家。”文中的“他们”( ) A.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 B.打破了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C.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D.开辟了启蒙运动的新时代 13.公共图书馆在十八世纪的欧美还不多见而到了 1844 年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上百个公 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还有十九世纪末的电影院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表明,19 世纪中期以来公益设施的建设与推广( ) 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 B.反映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 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 D.促进了浪漫主义文艺的产生 14.表 2 为 1941~1945 年苏联和德国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的对比表。 表 2 武器门 类 苏联 德国 飞机 102600 架 76200 架 机枪 1437900 挺 1048500 挺 步枪 11820500 支 7845700 支 坦克 92600 辆 41500 辆 迫击炮 350300 门 68900 门 表中数据的对比反映出( ) A.苏联具有绝对的军事优势 B.德国战败是由双方的实力决定的 C.苏联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 D.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 15.下表是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实际 GDP 及其他若干经济指标的统计数据。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 的因素主要有( ) 时期 实 际 GDP ( 年 均 复 合 增 长 率) 私人国内总投 资(年均复合增长 率) 劳动生产 率(年均复合 增长率) 失 业 率 ( 年 平 均 失 业率) 1950~1973 4.2 5.7 2.8 4.8 1974~1982 2.0 0.5 0.9 7.2 1983~2007 3.4 4.7 2.3 5.8 ①信息技术的发展 ②殖民体系的变化 ③经济政策的调整 ④霸权地位的丧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有四大题,共 55 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 分) 材料一 时间 名称 备注 1898.3 《日本变政考》 康有为编译呈光绪帝御览 1901.5 《美国独立檄文》 《国民报》第 1 期 1903 《法兰西人权宣告书》 《政治思想之源》 1918.11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新青年》 1920.8 《共产党宣言》 陈望道译,陈独秀审定,上海出版 材料二 “惟前代革命如有明及太平天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与前代 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虽纬经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 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 ——《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自志士东游以来,译本书如风发云举,一切学科日见进步,政法诸书尤辟浑茫,欧西 巨子之学说,滔滔焉飞渡重洋,竞灌输吾同胞之意识界矣。” ——夏清贻《金陵卖书记》 材料四 “这次胜利是民主主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像这般……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 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人道的警钟响了,自 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世界,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指出材料一表格中名称栏所列内容在各国的实践。根据材料一,概述先进中国人效仿世界各国 寻找国家出路经历的三个阶段。(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孙中山“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及主要成就。指出材料二中 “国民革命”与以往的“英雄革命”有何不同?(4 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看待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国家出路的探索?(6 分) 17.图 1、图 2、表格分别是不同时期行政区划分布示意图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 如表:唐朝元和年间府州县数量统计情况 道 关内 河南 河 东 河北 山南 陇右 淮南 江南 剑南 岭南 共计 府 2 1 2 1 2 2 2 1 13 州 27 2 9 1 9 2 9 3 3 1 9 1 2 5 1 38 7 3 330 县 13 196 110 174 161 6 0 5 3 247 189 314 1551 总计 164 226 131 204 196 8 1 6 5 298 229 388 1894 (1)指出图 1 的西周行政区划体制特征及其形成的政治因素。(4 分) (2)与图 1 比,说明图 2 秦朝行政区划体制的意义。(4 分) (3)比较图 2 和表,说明如表反映出唐朝行政区划体制发生了哪些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 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1937 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命原处平津两地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组成长沙 临时大学,1938 年 1 月,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主持学校日 常工作的梅贻琦教授提倡“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的教育思想,主张“博先于精”。 联大的很多教授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他们经常夹着讲义逃警报,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 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造战时急需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农业生产,还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 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滑油使用。 ——据《抗战时期的中国高校教育管理》等 材料二 20 世纪 50 年代,国家布局在陕西省的重点建设工程数量居全国首位,但高校数量、 学生规模与沿海相比仍相去甚远。1955 年,教育部决定将交通大学由上海迁往西安。交通大学随即 发出“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口号。1956 年起,6000 余名交通大学员工,从上海迁至西安, 不仅跨越了 1500 千米的空间距离,而且战胜了由十里洋场落地黄土高原的心理落差,成为西部大开 发的拓荒者和先行者。 ——摘编自《从交大西迁看高校使命担当》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南联大成立的背景及办学特点。(8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国家为什么要推动交通大学西迁?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两 个时期高校西迁体现出的共同价值取向。(5 分) 19.任何道德都是具体历史时代的产物。(12 分)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公民应具有“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 具有智慧之德的人担任统治者,负责治理国家;具有勇敢之德的人担当卫国者;具有节制之德的人 从事生产。智慧是最高的德性,节制是最低的德性,勇敢居中。这三种人各具其德、各守其责,国家就 具备了正义的德性。亚里士多德则强调公民对政治的参与,公民有修身、修政的道德责任。 欧洲中世纪,“君权神授”的国王享有世俗权利,臣民对国王是依附和从属关系。基督教神学的 奠基者圣·奥古斯丁在四主德的基础上,提出爱上帝是一切美德之源。基督教还宣扬“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爱一切人”,并通过一系列戒律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将忏悔、祈祷、诵经等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 重要手段。 18 世纪,孟德斯鸠提出:品德“不是道德上的品德,也不是基督教上的品德,而是政治上的品德”, 这种政治品德就是爱祖国、爱平等、爱法律,这种爱是民主国家特有的,只有民主国家,政府才由 每个公民负责。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道德学的惟一目标是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物质生 产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水平,促进公民的自由、平等与幸福。他强调人的本性是自由活动, 坚信公民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将会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结合所学,解读“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变迁”。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 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绝密 ★ 启用前 (新高考)2020 年高三最新信息卷 历 史 答 案(十二) 第Ⅰ卷(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 ‘国家’的标准”,良渚遗址符合文明的标准,故选 B 项;氏族聚落时代原始农业的出现,人类就 开始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早于良渚遗址,排除 A 项;当有剩余产品出现时,私有制和阶级就 开始出现,排除 C 项;中国首个王朝建立是夏朝的建立,排除 D 项。 2.【答案】B 【解析】材料中刺史改称州牧,“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最高长官”,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 政长官,职权进一步扩大,故选 B 项;刺史本来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是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 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保障了吏治,但与材料中“州牧由原先虚职成为州 最高长官”不符,排除 A 项;“清名重臣”不等于宗法观念,排除 C 项;利于打破世家垄断入仕之 途是指选官制度科举制,排除 D 项。 3.【答案】B 【解析】“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出自南宋岳飞的《满江红》,“靖康耻”指 1127 年金朝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自战国晚 期屈原的《离骚》。“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朝杜甫的《忆昔二首》。“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自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故顺序是②③①④, 故排除 ACD,B 符合题意。故选 B。 4.【答案】D 【解析】根据“商贾所聚,市井贸易,稍稍繁盛”“州县官凡有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可知, 宋代太平州当涂县黄池镇当时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很快,已经能够满足官府的需求,这表明宋代市镇 经济已经相当发达,故选 D 项;题干反映的是宋代黄池镇商业活动繁盛局面,不能说明商税成为政 府的主要收入来源,排除 A 项;虽然宋代城市商业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但题干没有反映打破时空 限制的信息,排除 B 项;题干反映了黄池镇能够满足官府的物资采购,但没有表明政府对市镇经济 发展的态度,排除 C 项。 5.【答案】A 【解析】清政府之所以不派遣中国人担任驻美使节,原因是礼仪问题,故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特 使,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依然有华夷观念,A 正确;特使是临时设置,不属于制度性规定,近代 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应当是设置总理衙门,排除 B;甲午战争后朝贡体系彻底瓦解,排除 C; 清政府委任蒲安臣为特使,实际上是在履行条约内容,排除 D。 6.【答案】B 【解析】结合图表可以看出从 17~19 世纪的中国在东南亚部分国家华人宗教碑铭数量是呈上升 趋势的,也就是人的数量是增多的;故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725 年到 1789 年间”,“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贵族家庭是自 18 世纪初获得 贵族身份的”,可推理出史料意在强调资产阶级等有产者与贵族的融合性而非对抗性,这位学者是 在反思相关法国大革命传统史学观点,A 项正确;材料得出的观点与的传统的阶级分析法得出的观 点不同,贵族与资产阶级分别是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统治阶级,BC 两项错误。材料没有分析 大革命与宫廷权力变更的关系,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旗是国家的一种标志性旗帜,是国家的象征,它通过一定的样式、 色彩和图案反映一个国家政治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表格中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对“党旗国 旗制造使用”的规字,从材料中的“禁止党旗、国旗作为商标、装饰,禁止在上面涂写,更不许侮 辱损毁”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在通过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来塑造民众的意识形态,故 C 正确。全 面抗战于 1937 年爆发,国民政府直到 1942 年才对日宣战,A 项说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且国民 政府执行的是片观抗战路线,是不会发动群众的,故排除 A。B 与材料信息无关,D 在材料中体现不 出来,均排除。故选 C。 9.【答案】C 【解析】保卫大武汉的时间是 1938 年;武昌起义时间是 1911 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是在 1957 年;汉阳铁厂创办于 1890 年,因此正确排序是④②①③,C 正确,ABD 排除。故选 C。 10.【答案】C 【解析】材料“天平”表明裁量公平、人人平等,材料“眼睛上蒙着布条”表明不受表象迷惑, 可见材料体现了罗马法蕴含的公平与正义的原则,故 C 符合题意;A 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 材料的主旨不是突出罗马法的神圣性,故 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神权思想,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11.【答案】A 【解析】材料是康有为对西方国家早期社会变革的描述,其中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体, 因此 A 符合题意,君主立宪制在全世界范围内扩展是在 19 世纪中叶后,B 排除;电线是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成果,C 排除;培根和笛卡尔的主张属于近代科学的发展,D 排除。故选 A。 12.【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清明的理性……科学的探讨与实证……尝试用选票决定如何治理国家”可知, “他们”即资产阶级,他们注重理性,追求科学,主张通过实现民主权力造就理想社会形式,体现 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故 D 项符合题意;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先河指古代希腊智者运动, 排除 A 项;启蒙运动并未打破民众的宗教信仰,排除 B 项;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发生在文艺 复兴时期,排除 C 项。故选 D。 13.【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应该是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大众化的发展。B.材料现象体现不出社会矛盾的日益缓和。C.材料现象没 有体现出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特点。D.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应该是在 19 世纪上半期。故选 A。 14.【答案】C 【解析】材料数据显示苏联各个武器门类产量方面都远远强于德国,这反映了苏联在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化建设成就卓著,故选 C 项;武器数量优势不等于军事优势,排除 A 项;德 国战败是在盟军的强大攻击下失败的,其法西斯侵略的性质导致其失去民心,而不是“双方的实力 决定”,排除 B 项;仅凭德国当时武器产量少于苏联,得不出“德国的经济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 的结论,排除 D 项。 15.【答案】C 【解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得益于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的发展,故①正确;殖民体系到 20 世纪 60 年代已经瓦解,殖民体系的变化不影响美国战后经济波动,故②错误;美国二战后不断调整 经济政策,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之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70 年代滞涨现象 之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③正确;美国在二战后,没有丧失霸权地位,故④错误;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6 分) 【答案】(1)实践: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俄国十月革命、中共成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 阶段:效仿日俄,进行变法;效仿法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效仿苏俄,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2)指导思想:“民族、民权、民生”。 不同:不仅要推翻清政府,还要建立新的国体,改善民生,实现自由、平等、博爱。 (3)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既是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勾结中国封建统治者把中国变为半殖 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抗本国的封建统治的抗争 史;同时更是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各政治派别探索国家出路的探索史。这种抗争与探索,对 外以反侵略、捍卫民族独立为旗帜;对内以反专制独裁、争取社会进步为核心,抗争与探索互相交 织,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解析】(1)实践:依据材料一中“《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美国独立 檄文》、“《法兰西人权宣告书》”、《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共产党宣言》”、“1920.8”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从日本明治维新、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俄国 十月革命和中共成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等方面指出各国的实践。 阶段: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从效仿日俄变法、效仿法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效仿苏俄进行 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概括先进中国人效仿各国的三个阶段。 (2)思想与不同:依据材料二中“……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与民变革…… 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信息结合三民主义相关所学可概括得出孙中山“国民革 命”的指导思想及其与以往的“英雄革命”的不同。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从近代中国屈辱、抗争与探索并存、抗争与探索的任务和影响等方 面进行说明。 17.(14 分) 【答案】(1)特征:方国,诸侯国与周王室仅是松散的臣属关系,尚无统一的行政区划。 政治因素:西周实行分封制,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2)意义:郡县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郡县的划分适应了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和发展不平衡的需要。 (3)变化:州县在南方的设置明显增多。 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战乱及经济的衰退促使大量人口南迁;江南的持续开发,经 济重心南移。 【解析】(1)通过图片也可以看出这体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这一时期行政区划体制特征主要 体现为诸侯国与周王室是松散的隶属关系,没有形成统一的行政区划。原因可以从分封制的角度去 回答。 (2)通过图片可以看出这是秦朝的郡县制度。一夜从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加强和中央集权制度的 强化,郡县制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角度回答。 (3)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唐朝时期行政区划上南方的数量明显开始多于北方。原因从江南地区的 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角度去回答。 18.(13 分) 【答案】(1)背景:日本全面侵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4 分)特点:重视学生全面发 展(通才教育);办学条件艰苦;服务于战时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研究。(4 分) (2)原因:一五计划、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国防安全的需要;高等教育布局亟需优化。(3 分)价值取向: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服从大局。(2 分) 【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据材料一“1937 年”“抗战时期”得出日本全面侵华;据材料 一“教育部下令长沙临时大学迁往昆明,组建国立”结合所学得出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第二小 问特点,据材料一“德、智、体、美、劳、群六育并举”得出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通才教育);据 材料一“在树底下、茅屋内给学生讲课”得出办学条件艰苦;据材料一“一些教授运用化学方法制 造战时急需品”得出服务于战时需要;据材料一“将云南马油适当处理作为火车,汽车及飞机的润 滑油使用”得出因地制宜进行科学研究。 (2)第一小问原因,据材料二“20 世纪 50 年代”“重点建设工程”结合所学得出一五计划、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据材料二“1500 千米的空间距离”结合所学得出国防安全的需要;据材料 二“高校数量、学生规模与沿海相比仍相去甚远”得出高等教育布局亟需优化,从该时期的政治、 经济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第二小问价值取向,据材料二“战胜了由十里洋场落地黄土高原的心理 落差,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拓荒者和先行者”“从交大西迂(应为迁)看高校使命担当”结合所学得 出爱国奉献;艰苦奋斗;服从大局。 19.(12 分) 【答案】评分标准: 等级四:全面归纳西方不同时期道德观念的内容;准确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和阶段特征,全 面分析它们的背景和影响;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结构完整。 等级三:基本归纳出西方不同时期道德观念的内容;能够结合世界史发展的相关史实和阶段特 征,比较全面地分析背景和影响;逻辑较清晰、结构较完整。 等级二:能够归纳西方道德观念的部分内容;对提取信息进行分析时,运用所学不充分、表述 不准确;叙述比较连贯通顺,有基本结构。 等级一:能零星提取西方道德观念的相关信息,但缺少分析;或未能提取材料信息,只列举所 学知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立即可。根据材料柏拉图、苏格拉底、孟德斯鸠等人 的主张可归纳出论点是西方道德观念的发展是政治变迁的产物。关于阐释可从当时雅典民主政治的 弊端、中世纪强化君权的需要及启蒙运动构想未来资产阶级理性王国蓝图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