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51 KB
  • 2021-08-25 发布

重庆八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重庆八中高2021级高三阶段性检测 历 史 试 题 ‎(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后在西周恭王三年制作的卫盉上发现“贮”字,并释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该现象 ‎ ‎ A.证实了《礼记•王制》为后人伪作 B.表明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正式确立 ‎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墓道长(米)‎ 面积(口)(平方米 ‎) 附属设施 金村 V 号墓 周天子 ‎1‎ ‎76.2‎ ‎148.6‎ 车马坑 2‎ 固围村 M1‎ 魏王 ‎2‎ ‎125‎ ‎756‎ ‎?‎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 ‎954‎ ‎24 座陪葬坑 邯郸二号陵 赵王 ‎2‎ ‎70*‎ ‎1600‎ 陪葬坑陪葬墓 ‎ C.推动了铁农具的产生和广泛使用 D.丰富了后世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2.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 注:*表示该数据是最小值;?表示没有相关信息。‎ A.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B.周王推崇薄葬 ‎ C.贵族阶层开始没落 D.墓葬制度完善 ‎ 3. 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 A.圣人只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 B.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C.社会动荡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 D.儒家应主导社会道德自律的建设 ‎ 4. ‎“秦兼天下,立百官之职,不师古,始罢侯置守。太尉主五兵,丞相总百官,又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设郡守、郡尉、县令等以统地方。”这表明秦朝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 A.政治管理体系严密 B.行政效率得以提高 ‎ ‎ C.地方割据隐患消除 D.等级制度日趋固化 ‎ 3. 西汉中期城市出现“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风气,人们认为“政治身份已经微不足道,家产多少才是社会等级标尺”。这说明 ‎ A.逐利风气推动政治变革 B.察举制度日益走向衰落C.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D.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 ‎ 4. 熹平四年,东汉灵帝令蔡邕等书写《易》《书》《诗》《仪礼》《春秋》《公羊传》和《论语》,刻于碑石上作为官方教材,立于太学,史称“熹平石经”。上述材料表明 ‎ ‎ A.皇帝个人喜好决定教育内容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得以缓和 ‎ ‎ C.儒家经典开始成为官方教材 D.东汉政府重视发展儒学教育 ‎ 5. ‎《三国志》载:“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 暨(人名)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材料中所述发明 ‎ ‎ A.是以水力为动力的灌溉工具 B.代表古代冶金技术的新发展 ‎ ‎ C.表明古代航海事业实现突破 D.开启古人利用自然力的进程8.《唐六典》被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为“中国历史上行政法规之巨典”,所载官制源 流自唐初至开元止。下列内容,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是 ‎ ‎ A.“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 ‎ ‎ B.“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 ‎ C.“凡百司奏抄,侍中审定,则先读而署之,以驳正违失” ‎ ‎ D.“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 9. 中唐以后,南方各个丘陵山区大量垦辟茶园,不少农家以栽茶、种茶为生,称为“园护”。可见,这一历史时期 ‎ ‎ A.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实现了南移 B.政府积极推动经济作物的种植 ‎ ‎ C.茶叶生产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 D.私营手工业成为主要经营形式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9. 唐代科举以诗入试后,诗歌中经常可见歌颂帝德、盛赞礼乐、称贺祥瑞等内容, 也多有士人抒发渴望被举荐提拔、盼望及第之情。材料反映试诗制度 ‎ ‎ A.提高了百姓的文化水平 B.推动了诗歌创作功利化 ‎ ‎ C.成为了入仕的唯一途径 D.体现了唐诗生活化倾向 ‎ 10. 宋真宗皇帝亲笔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将诏书烧掉,并说“李沆认为不可”,真宗只得收回成命。这反映了 ‎ ‎ A.文官政治影响君主行为 B.监察体系完善提升决策质量 ‎ ‎ C.冗官局面引发君臣矛盾 D.官僚体制改革扩大宰相职权12.唐代长安城承袭西周以来的城市布局并加以完善,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到宋 代,汴京纵贯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商店鳞次栉比,御街成为主要的商业街。这说明宋代 ‎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 B.城市格局和功能发生重大变化 ‎ ‎ C.汴京失去政治中心的地位 D.工商业市镇已在江南地区兴起13.洪武初期,市面上主要流通铜钱“洪武通宝”,然而因铜料极端缺乏,铜钱不能 满足市场需要,百姓仍习惯于使用元朝纸币,认为铜钱有诸多不便,于是朱元璋决定恢复用钞。这反映明初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铜币 B.铸币工艺水平有所下降C.百姓习惯决定货币政策 D.经济形势影响货币政策 ‎ 14. 下列是明朝的科学巨著,对此概括准确的是 ‎ 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宋应星 ‎《天工开物》‎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外国人称为“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 ‎《农政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的农业百科全书。‎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明朝地理名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A.明代科技发展已形成完整体系 B.明代科技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C.明代科技成就服务于军事需要 D.明代科技迎合了世界发展趋势 ‎ 14. 土司是中央政权承认的少数民族世袭首领。1726 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后来清廷批准了这些建议。这一做法利于 ‎ A. 维 护 国 家 统 一 B. 确 保 地 方 吏 治 清 明C. 消 弭 民 族 冲 突 D. 完 善 中 枢 权 力 体 系 ‎ 15.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看到“时势又变,屏藩尽撤,强邻日逼”的严重局面, 但他在正文篇目中仍把“道器”列为第一篇,说中国自有“列圣相传之大道”。这说明 ‎ A.中国正经历一场根本性的社会变革B.郑观应坚持中体西用的主张 ‎ C.民众普遍未认识到民族危机的深重D.知识分子掀起维新变法高潮 ‎ 16. 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记载:“以全国新设工厂的注册家数和资本额来说,从 1914 年~1934 年这二十来年内,1928 年这一年居于首位, 比它以前和以后都高,注册厂家有 250 户,资本额 11784 万元。”这表明 ‎ A.民国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B.北洋政府所推行的经济发展政策行之有效C.国内矛盾暂时缓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D.官僚资本主义的膨胀助推了民族资本发展 ‎ ‎18.1941 年 1 月,为妥善解决“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提出:“我们决定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采取必要步骤。在政治上全面揭破蒋之阴谋(但暂时不提蒋名字),见《新中华报》社论及中共发言人谈话,惟仍取防御姿态。”中国共产党这一做法 ‎ A.极大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抗战 B.切实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为百团大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作战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97%的商品实现市场调节价格,土地、资本、劳动力、科技等重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这一现象说明 ‎ A.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C.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彻底变更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 ‎ 20. 公民大会表决的即时性使得古代雅典的演讲文化盛极一时。演讲者通常会运用各种“情感”手段来激发听众的情绪,以达到自己的政治意图。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A.文化艺术繁荣发展 B.民主运作方式的非理性 ‎ C.平民政治存在危机 D.全体公民热衷参与政治 ‎21.1845 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指出“在工业中,个人仅仅被看作种 资本……在任何地方,一方面是铁石心肠的利己主义,另一方面是无法形容的贫穷”。该观点 ‎ A.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宣告了无产阶级的使命C.揭露了产业革命的弊病 D.主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22. 下表是 1832~1935 年间英国内阁成员构成变化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英国 ‎ 年份 贵族阁员 非贵族阁员 ‎1832~1866‎ ‎64‎ ‎36‎ ‎1867~1884‎ ‎35‎ ‎23‎ ‎1885~1905‎ ‎40‎ ‎29‎ ‎1906~1916‎ ‎25‎ ‎26‎ ‎1918~1935‎ ‎25‎ ‎82‎ A.民主政治渐进发展 B.内阁权力逐渐扩大C.贵族政治退出历史 D.平民政治基本实现 ‎ 23. 一战前夕,德国街头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城市中心的广场上竖立着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的模型,在乐队的吹奏声中被点上火,倒塌的墙垣发出隆隆的响声……德国人却在鼓掌和喊叫。”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 德国民众民族复仇情绪高涨 B.英法对德国采取绥靖政策C.存在爆发世界性冲突的隐患 D.大萧条加剧欧洲社会矛盾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24.据统计,在 1955 年只有极少数的西欧人认为西方在军事实力上落后于苏联。但 ‎ 到了 1958 年下半年,在苏联成功发射第三颗人造卫星后,竟有半数的英国人和 ‎ 法国人认为美国与苏联对抗最终要以失败告终。西欧人认识的变化表明 ‎ A.苏联的军事实力已超越美国 B.两极对峙格局受到冲击 ‎ C.美苏竞争开始进入太空领域 D.国家实力影响冷战思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52 分,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 ‎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 材料一 ‎ 晚清政府在西方各国坚船利炮的胁迫及洋务派的推波助澜下,其涉外机构逐渐向 ‎ 资本主义近代化转变。1864 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 ‎ 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 年,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使英。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 ‎ 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在此过 ‎ 程中,清政府步履艰难,但从传统的礼部、理藩院到 1861 年总理衙门,再到 1901 年 ‎ 外务部的建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艰难历程,清政府终于实现了中央外交机构的近 ‎ 代化。 ‎ ‎——摘自杨云《清政府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 材料二 ‎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毛泽东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 ‎ 人民政府向全世界发表公告:中央人民政府愿意同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 ‎ 权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在具体实践中,这一时期的外交发展却主要呈现两 ‎ 种形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 ‎ 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即“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 ‎ ‎1949 年 12 月,毛泽东针对印度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 ‎ 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 ‎——摘编自熊志勇《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晚清政府为应对外交困境所采取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 ‎ 简要分析其作用。(10 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 ‎ 原因。(15 分)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 材料 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认知的演变 ‎ ‎——摘编自邹雅艳《13~18 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 围绕“西方社会对中国形象认知的演变”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 ‎ 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 分)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 材料 ‎ ‎1941 年,日本陆相东条英机为了彻底扼杀我对外运输,纠集了相当于 10 个师团 ‎ 的兵力,东起浙江宁波,南迄雷州半岛,发动了一连串的海上封锁作战。从 2 月 4 日 ‎ 切断香港到韶关的运输线开始,到 4 月 19 日封锁了从宁波到温州这一小段最后的缝 ‎ 隙为止,日本已经将我国海上通道完全封锁了。 ‎ 英国为了保卫输出最多资源的殖民地印度和缅甸、马来西亚,中国为了保卫争取 ‎ 国外援助的最后生命线滇缅公路,一直在商讨合作事宜。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后,根 ‎ 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盟国应成立联合作战的战区,中国战区便是其中之一,这 ‎ 个战区辖整个中国、中南半岛及泰国。1941 年 12 月 23 日,中英双方签订了“中英 ‎ 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成立中英军事同盟,这导致了中国远征军的诞生。 ‎ ‎——摘编自上海市档案局《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记》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背景。(6 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意义。(9 分)‎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48 分) ‎ ‎1~5:DABAC 6~10:DBCCB 11~15:ABDBA ‎ ‎16~20:CCBAB 21~24:CACD ‎ 二、综合题(共 52 分,25 题 25 分,26 题 12 分,27 题 15 分。) ‎ ‎25.(25 分) ‎ ‎(1)举措:介绍国际法;学习近代外交;培养新式外交人才。(每点 2 分,共 3 分) ‎ 作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国家主权;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每点 2 分,共 4 分) ‎ ‎(2)特点:平等互利,独立自主;意识形态色彩浓厚;外交政策灵活。(每点 2 分,共 6 ‎ 分) ‎ 原因: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国际形势的影响;意识形态的制约。(每个维度 3 分, ‎ 共 9 分) ‎ ‎26.(12 分) ‎ 示例 1: ‎ 论题:我认为 18 世纪初~18 世纪中叶西方对中国形象认知不符合历史事实。 ‎ 论证:18 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们为了宣扬理性,借助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反对专制权 ‎ 威的需要,将中国形象描绘成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代表这独特的、优越的政治 ‎ 度和道德伦理文化。 ‎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晚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强化,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小农经济和 ‎ 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严重束缚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此外,清政府还推行严格的思想 ‎ 文化控制,以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的方式束缚士人的思想。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 ‎ 中国虽然产生了进步思想,但理学占主导并逐渐走向落后。因此,此时的中国并非如西 ‎ 方描述般的理性世界。 ‎ 综上所述,18 世纪初~18 世纪中叶西方中国形象出于启蒙思想家自身的政治文化需 ‎ 要,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过度地肯定赞美中国,需要辩证地看待。 ‎ 示例 2:‎ 论题:15~18 世纪中叶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形象从赞美肯定转向批判 ‎ 论证:15~17 世纪,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西方各国为了获得东方的商品 ‎ 和黄金、宣传基督教,掀起了开辟新航路的热潮。因此西欧商人、冒险家与传教士们不 ‎ 约而同地选择将中国塑造为财富精神之国。18 世纪初启蒙思想家出于反对专制权威的需 ‎ 要,将中国的形象理想化地塑造为非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以此扩大理性主义的舆论环 ‎ 境。18 世纪中后期,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封建腐朽的中国成为西方批判的对 ‎ 象,因而将中国形象塑造为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 ‎ 综上所述,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具有时代特征。中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不同时期西 ‎ 方的时代特征与需要。 ‎ 示例 3: ‎ 论题:15~18 世纪中后期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反映中西发展的不同轨迹 ‎ 论证:15~17 世纪西方将中国塑造为财富精神之国,18 世纪中后期,西方将中国描 ‎ 述为精神愚昧、道德坠落、政治专制、历史停滞的国度。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资本主义 ‎ 经济不断发展。财富的积累促使了思想上的解放,理性主义为西方所接受。思想的解放 ‎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促使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确立。与此同时的中国仍旧处于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期。 ‎ 尽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高度发达的小农经济和和政府重农抑商的政策严重束 ‎ 缚其发展。 ‎ 综上所述,新航路的开辟后中西走上了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中西差距逐渐拉 ‎ 大,影响了西方中国形象的演变。 ‎ ‎27.(15 分) ‎ ‎(1)我国海上通道被日本完全封锁;英国维护其在缅甸的利益;中国战区设立。(6 分) ‎ ‎(2)增强了中国抗战的信心和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助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 的胜利。(9 分)‎ 重庆八中高 2021 级高三阶段性测试 第 9 页 共 8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