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1.商朝的神,始终不脱宗族神、部落神的性格,而西周却出现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天神权威,甚至周王室自己的王权也必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天命观树立了君主权威 B.分封制扩大了统治疆域
C.宗法制维系了等级秩序 D.礼乐制加强了中央权力
2.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
C.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
3.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13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中央集权加强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皇权得以巩固
4.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重视民生、办实事,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满意,真正使群众成为利益的主体。习近平表达的这一治国理念传承了百家争鸣时期
A.法家“中央集权”的思想 B.兵家“知己知彼”的思想
C.儒家“民本、和谐”的思想 D.道家“祸福相倚”的思想
5.某学者指出:周公将传统巫术活动创造性地转化为人际世间一整套的宗教一政治一伦理体制,使礼制下的社会生活具有神圣性,是为“由巫到礼”;孔子为这套礼制创造性地转化出内在人性根源,开创了“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修齐治平的“内圣外王”之道。据此推知,孔子的贡献是
A.援礼入仁 B.克己复礼 D.释礼归仁 C.由巫到礼
6.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李贽则认为“盖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据此可知
A.王阳明挑战孔子的权威 B.李贽反对孔子的思想
C.两者都是对现实政治的叛逆 D.两者的主张具有共性
7.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
A.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B.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C.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D.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8.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材料可用来研究
A.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
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9.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10.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 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使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使清政府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11.下列通过解读史实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左宗棠收复新疆
消除了中国的边疆危机
B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C
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口号
反映了民族危机严重
D
1934年工农红军开始长征
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2.美国学者徐中约认为: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 - 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实质是
A.探寻求存之道 B.提倡民主科学 C.探寻政治变革 D.学习西方技术
13.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14.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C.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D.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15.孙中山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不过我们所主张的共产,是共将来,不是共现在。这种将来的共产,是很公道的办法,以前有了产业的人决 不至吃亏。”由此可见,当时孙中山在民生问题上主张
A.既均衡贫富,又保护私产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
C.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D.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16.毛泽东一著作包含以下章节,对该著作理解正确的是
A.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 B.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C.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7.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与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小平同志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呼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这说明邓小平注重
A.坚持原则的做法 B.群众路线的方针 C.实干务实的精神 D.艰苦奋斗的作风
18.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认为应该
A.以郭沫若的观点为准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范文澜的观点为准 D.以毛泽东自己的观点为准
19.下表是1949-2000年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变化表。其中(成人)文盲率变化最大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年份
1949
1964
1982
1990
1995
2000
文盲人口总数(亿)
3.2
2.33
2.3
1.82
1.45
0.83
文盲率(%)
80
52.4
34.49
22.22
16.5
9.08
A . 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的建立 B . “文化大革命”对教育事业的冲击
C . 政府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D . 新时期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0.民国初年有一副对联:“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国初年社会风貌有了较大变化 B.纪年的改革体现帝王观念的顽固
C.男女平权表明社会平等已经实现 D.风习的变化与政治变革基本无关
21.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 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谭嗣同这一研究的意图主要是
A.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 B.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
C.揉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 D.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
22.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 “自我疗伤”——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B. “开颅洗脑”——确立起了民主科学为中国社会主流思想。
C. “猛药重治”——是变革封建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D. “温药治疗”——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23.“(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几乎丝毫没有受伤。”基于这一认识,陈独秀
A.主张完全变革现有的民主政治体制 B.呼吁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
C.在学生中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D.由激进民主立场转而支持工农斗争
24.“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主张维新变法 B.坚持“中体西用” C.提倡民主科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25.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
26.《国民党一大宣言》:“盖酿成经济组织之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故当由国家规定土地法……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 B. 彻底否定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主张 D. 与中共革命思想部分一致
27.毛泽东指出:孙中山为我们定下了革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叫我们反抗帝国主义,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民权主义叫我们反抗军阀,使中国人民自立于统治地位。民生主义叫我们反抗大商买办阶级和地主阶级,使中国大多数穷苦人民得享有经济幸福。革命的三民主义
A.成为了辛亥革命的理论指导 B.奠定了《临时约法》的思想基础
C.明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D.推动国民革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28.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孙中山“三民主义”。其中指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上述主张意在
A. 施行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 B. 实现普遍平等的民权
C. 谋求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 D. 立法保障工农的权利
29.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
A.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B.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C.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D.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30. 19 90年,邓小平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例如百分之四、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二、百分之三,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邓小平意在说明
A.要与时俱进代表人民利益 B.要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
C.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 D.要团结一致解放思想向前看
31.毛泽东说:“1917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之所以唤醒了中国人,其原因有
①中国革命实践的客观需要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觉醒
③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④与中国国情相似的近邻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1944年,李之朴在“中学生阅读报纸所注意的问题”的调查中发现,中美两国中学生的关注重点 差异较大,美国中学生注意的是“游戏、诙谐文字与戏剧”等,而中网的中学生注意的是“时事问题”。这反映出此时的中美两国社会
A.将报纸作为重要的交流媒介 B.在素质教育方面的差异很大
C.都注重政治导向和家国情怀 D.受战争的创伤程度并不相同
33.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地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揭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C.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D.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34.
欧洲人首次深刻感受到他们生活在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如当时一位著名作家所说“现在,每一位有思考能力的人都要感谢上帝挑选他们生活在这一新的时代,一个充满希望和前途的时代,它业已为过去上千年世间上可比拟的众多拥有高贵心灵的人而欢欣鼓舞。”下列代表人物中属于这个时代的是
A.苏格拉底 B.达•芬奇 C.加尔文 D.卢梭
35.16世纪胶洲产生了许多新教派,每个新教派都以古代《圣经》原文希腊文和希伯来文为信仰的最高权威,并用民族语言翻译圣经,而且坚决脱高腐败的罗马教会。该历史现象
A.表明罗马教会进行了顺应时代的改革 B.受到文艺复兴运动直接推动面出现
C.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D.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时代湖流
36.在古希腊早期文学作品中,国王和神明之间的关系就像一般人和国王之间的关系一样。下对上只有遵命,而没有反对和怀疑的权力。神与国王一样,有合理宽大的一面,也有偏狭、愚味的一面。这主要反映出古代希腊
A.社会伦理中的性恶论思想 B.宗教文化中的理性主义思想
C.世俗文化中的反宗教情节 D.宗教文化中的人文主义色彩
37.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的《常识》中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本身。”这一说法引起北美“很多人心里……巨大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指
A.武装反抗 B.民族独立 C.孤立外交 D.经济封锁
38.苏格拉底提出:人们不可能认识外部世界也不应该认识外部世界,因为自然界是神创造的,由神支配受神管理,人的理性根本不可能认识神所创造的东西。那么作为人只要研究好人应该做的事就可以了。这体现出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
A.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 B.属于自然哲学范畴
C.使哲学成为独立学科 D.强调神的伟大价值
39.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A.
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
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40. 在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首当其冲被启蒙思想家推上理性的法庭而受到严厉批判的是宗教神学。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
A.打破宗教神学精神枷锁是启迪人智慧的前提
B.宗教神学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最大敌人
C 宗教神学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精神工具
D.教会与君主相互勾结共同维护封建统治
41.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得拉克的《歌集》等作品在当时看来是非常出格的,关于青年男女情与爱的描述很多,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抨击的就是教士荒淫无耻的一面。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
A.注重理性至上 B.反对禁欲主义 C.宣扬男女平等 D.提倡信仰自由
42.“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一诉求的背景是
A.欧洲宗教改革 B.美国南北战争 C.英国光荣革命 D.法国启蒙运动
43.从公元12世纪开始,欧洲流行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高耸削瘦、冷峻深沉,表达出祌秘、哀婉和崇高的情感。文艺复兴后,哥特式建筑衰落.新时代的建筑师喜欢使用古希腊的柱式结构和古罗马的穹顶拱门,从而营造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A.欧洲建筑美学深受新教的影响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思潮深刻改变建筑美学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44.
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衍产生的社会进化学说,比生物进化学说更受读者拥戴,传播通行无阻。究其原因,社会进化学说为各类族群对自身空间定位和未来流动可能提供了想象依据。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自然科学理论要依靠社会学说扩大影响
B. 生物进化论的社会学转化契合时代精神
C. 社会进化论指导历史沿正确的方向发展
D. 社会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5.“他利用简单的数学运算证明,光速是极限速度,接近光速的物体会变小变平。他认为,甚至时间也会受影响,移动的钟走得比静止的钟慢。”这是物理学思想上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他
A.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体系
B.借鉴了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的学说
C.揭示了时间、空间是相对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46.《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中写道:“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存竞争”学说取代了人类对宗教的信仰
C.两个学说都产生于19世纪末期
B.“阶级斗争”学说改变了全人类的政治制度
D.两个学说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47.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精神时说:人们“完全有意识地认识到……知识对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发现了抽象知识和技术进步相联系的方法,并且也看到了技术进步的无限前程。”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构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的创立
C.瓦特联动式蒸汽机的制造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的应用
48.有学者将苏联(俄)文学进行分阶段研究,其中一个阶段被表述为:“真诚”阶段:主题仍是战争,但出现了关于真诚性与人性的讨论。据此推测,“真诚”阶段代表性作品是
A.《母亲》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日瓦戈医生》 D.《安娜・卡列尼娜》
49.新的空间及形体结构,并常以实物来拼贴画面图形。此种绘画对20世纪雕塑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属于此画派的画家是
A.莫奈 B.毕加索 C.米勒 D.大卫
50.下图为两家戈湘岚1954年的获奖作品《春耕》,有人对该组织起来的农民都用上新农具了,大家在地里忙着春耕。画面上软软地扬着一丝马鞭,充分表现了风和日暧的季节气氛,该作品
A.再现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境况 B.表明国民经济的调整成效突出
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力 D.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艺术风格
二、材料解析题(51题25分,52题15分。)
5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孔子时代以来所谓“士、农、工、商”
阶层的高下差序格局发生动摇,阳明心学诞生后,自我意识的自觉即呈不可收拾之势,作为阳明余脉之一的泰州学派,推动心学进一步向生活化、世俗化方向发展,而作为泰州后学的李贽更试图以个性自我的率性之真彻底颠覆所谓永恒的天理,李贽思想的核心在于反对名教纲常对人性的禁锢和戕害,其叛逆性和抗争 意味甚强。他的个人主义观念同时在两个层面展开;其一为对个性自由的追求,其二为与专制主义的对峙。 ——摘编自夏东元等《个人主义思潮》
材料二 在中国,个人主义滥觞于西学东渐的晚清。严复“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命题,揭示个人“自由”在西方现代文明中的核心意义。在新文化运动中,个人主义思潮蓬勃兴起,冲决纲 常名教之网罗,追求个性解放和个人自由,成为五四启蒙思潮的主旋律。陈独秀将个人主义与家族主义归为东西思想的重要差并:东方的家族主义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窒碍个人意志之自由,剥夺个人法律上平等之权利,养成依赖性而戕贼个人之生产力。“欲转善因,是在以个人本位 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鲁迅秉持其“改造国民性”的“立人”思想,他说“‘个人的自大’就是独异,是对庸众宣战 一切新思想,多从他们出来,政治上宗教上道德上的改革,也从他们发端。所以多有这‘个人的自大’的国民,真是多福气!多幸运!”而“‘合群的自大’,‘爱国的自大,,是党同 伐异,是对少数的天才宣战”。
——摘编自高力克《新文化运动中的个人主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晚明和民初个人主义思想的异同。(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弘扬个人主义的背景。(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弘扬个人主义的意义。(7分)
52.(15分)16世纪以来,西欧社会在不断变革中发展进步
材料一16世纪欧洲的历史表明……属于欧洲旧社会的一切开始瓦解,为欧洲在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奠定了基础。17世纪的欧洲已经进入其近现代历史范畴,社会的变化和文明的进步基本表现在这三个方面:思想上的自由探索、社会制度方面的实验和科学领域的革命。
——徐新《西方文化史》
(1)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运用相关史实说明16、17世纪的社会变化和文明进步。(9分)
材料二 19世纪的工业革命深刻改变了(近)现代欧洲的面貌。工业经济显现出农业经济无法比肩的活力,拥有土地的传统贵族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工业资本家,他们成了现代欧洲的精英阶层。新型社区改变了人们的家庭生活,居住环境虽然改观,但是自然环境却被破坏得面目全非。总之,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意味着生活在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工业体系之中,触目可见的是最雄厚的资本、最丰富的产量还有最庞大的野心
——(美)查尔斯•布鲁尼格等《现代欧洲史(4)》
(2)阅读材料,概述工业革命是怎样改变了近代欧洲面貌的。(6分)
参考答案
1-5BBBCC 6-10DBCDA 11-15CACDA 16-20BCBAA 21-25BDBCD
26-30DCCAC 31-35DDCBD 36-40DBADA 41-45BDDBC 46-50DDCBD
51.(1)共同点:个性自由;反对专制。(4分)
不同点:晚明: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文化繁荣关系密切;反对名教纲常的禁锢;儒家思想的新发展。(4分)
民初:与现代民主政治及思想相结合;反家族主义、天朝上国思想;冲破传统儒家旧道德的束缚。(4分)
(2) 背景:内忧外患;(2分)西学东渐;(2分)新文化运动兴起。(2分)
(3)意义:有利于个人意识的觉醒(个人的自由与解放或人文主义);(2分)有利于思想的启蒙与解放,弘扬民主、科学精神;(2分)促进生产力(创造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1分)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或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2分)
52(15分)
(1)思想上:文艺复兴打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启蒙思想奠定基础,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社会制度:西欧封建制度逐渐瓦解,英国较早建立君主立宪制,实践了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度;科学领域:在伽利略的天文学、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9
分)
(2)创造出巨大生产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促进社会转型);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促进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破坏自然环境;对外侵略扩张,使欧洲成为世界的主宰。(6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