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历史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 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2、1793年,罗伯斯庇尔指出:“自由是属于所有的人做一切不损害他人权利之事的权利;其原则为自然,其规则为正义,其保障为法律;其道德界限在下述格言之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罗伯斯庇尔引用孔子格言的目的是( )
A.反对吉伦特派统治
B.宣传孔子儒家思想,反对资产阶级私欲膨胀
C.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反对等级制度
D.镇压埃贝尔派和丹东派
3、历史是很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难题的产生。以下史实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4、有人在评论某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时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一历史时期应该是( )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5、中国古代的昭穆制度规定始祖创业后历代子孙在家庙和墓葬时的排位是二世、四世、六世等列始祖之左,称为“昭”;三世、五世、七世等列始祖之右,称为“穆”。这种现象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国制
6、秦始皇与康熙帝的共同点有( )
①他们都对统一中国做出了贡献 ②他们都对捍卫中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贡献 ③他们都制定了顺应生产力发展的政策④他们都采取了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中国古代由个人撰写的四大农书中,其中三部出自山东,即西汉末年汜胜之(今山东曹县人)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人贾思勰(今山东寿光人)《齐民要术》;元代王祯(今山东东平人)总结南方和北方广大农民的农业生产经验,写成的《农书》;加上明代上海人徐光启撰写的《农政全书》,合称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农书”,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山东在我国古代曾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山东发达的文化影响
C.山东地方官员重视农业
D.说明山东在古代始终是中国的经济重心
8、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点的是( )
①皇权至上 ②高度中央集权 ③深受宗法等级观念影响 ④发展稳定,一成不变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9、《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而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说明汉代江南的经济状况是( )
①人烟稀少 ②耕作技术落后 ③商品交换不发达 ④贫富分化的程度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10、唐代诗人张籍《凉州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遍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首诗反映了 (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B.陶瓷之路的兴盛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D.古代畜牧业的发达
11、下表呈现的史书不同特点,反映了当时( )
史书
成书朝代
特点
《宋书》、《南齐书》
南朝梁
称北朝政权为“岛夷”
《魏书》
北朝北齐
称南朝政权为“索虏”
《南史》《北史》
唐代
把南朝、北朝诸帝列入帝纪
A. 史书体例变化 B. 华夷观念改变 C. 分裂走向统一 D. 民族实现平等
12、“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即汉字有“三美”: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 )
①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②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
③与书法相伴而生 ④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
13、魏晋至北朝前期,北方边境地区及部分内地一度盛行领民酋长、地方护军、军镇、地方行台等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到北魏孝文帝时期后,郡县制全面回归。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民族交融的深化 B. 政区设置的密集化
C. 郡县制遭受挫折 D. 世家大族力量瓦解
14、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 )
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
15、唐朝时期,中国与古印度交往密切,其中中国与印度之间的交往纽带是( )
A.互派使节 B.佛教 C.交换土特产 D.科技交流
16、董仲舒的新儒学相对于孔孟思想,主要发展变化是( )
①“君权神授”②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③“天人感应”④“民贵君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据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
A. 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 B. 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
C. 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 D. 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
18、春秋时期,秦人只祭祀自己的先祖白帝少灵。战国时期,秦灵公“作上畤(条坛),祭黄帝;作下時畤,祭炎帝”。这种变化体现了( )
A. 宗法制度的异变 B. 血缘氏族的解体
C. 华夏民族的融合 D. 政治联盟的形成
19、近些年,考古学家在江西吊桶环发现距今(2019年)9000-10000年前的栽培稻植硅石标本;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距今(2019年)10000年前的稻谷化石。这些考古发现可以说明我国( )
A. 是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B. 古代农业起源较早
C. 先民定居生活历史悠久 D. 是世界农业发源地
20、《旧唐书》载:“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说明唐朝设置的藩镇带来了什么恶果( )
A.宦官专权 B.贪污腐化 C.结党营私 D.分裂割据
21、下表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中央官制的演变情况。这些演变( )
秦朝
三公九卿制
西汉汉武帝
中(尚书、侍中等)外(三公九卿)朝制
隋唐
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宋
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
元
中书一省制
A.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 B.体现了制度的传承性
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缘于皇帝个人的喜好
22、今人研究中国古史,多有“传说时代”的观念,某学者说:“从现在的历史来看,只有到殷墟时代,才能算作进入了狭义的历史时代。”此处所谓“狭义的历史”是指“信史”。这位学者的意见反映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家的史学方法,请问这位学者以殷墟时代为“传说时代”与“信史”间之分野的理由何在( )
A.因为中国文献中没有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故只有凭借殷墟甲骨文的出土,我们才能得知商以前的历史
B.中国的考古发现中最早文物出于殷墟,且历史研究的唯一根据是地下出土的文物,故中国的信史始自殷墟
C.虽然中国文献中有许多关于殷墟时代以前的记载,但学者认为必须配合地下文物的出土,才能被证明为信史
D.中国文化渊源于殷商文化,在殷墟时代以前的历史多非中国文化,故不是中国史的一部分
23、中国的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 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 “胙(赐予)土命氏”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在某一历史时期后这一方法却戛然而止。这个时期应是( )
A.春秋战国 B.秦代 C.汉代 D.唐宋时期
24、孔子政治主张中的核心内容在其教育思想上的最主要体现是 ( )
A.“中庸之道” B.有教无类 C.因材施教 D.创办私学
第Ⅱ卷
二、材料阅读题(52分)
25、(25分)有人说,丞相这一制度的开局是个喜剧,而结尾却是一个悲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材料二 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材料三 《汉书》卷七十 傅常郑甘陈段传第四十:“於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孟康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朱元璋统一中国后,为建立中央集权的体制,以胡惟庸案为借口废除了丞相,设殿阁大学士,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这就是内阁的雏形。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宰相的职责。(4分)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这三个阶段依次是什么?(3分)你认为宰相制度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演变的内在推动力是什么?(2分)为什么?(6分)
(3)材料三中前后两史实有何主要异同?(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玄奘(602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史上最伟大的译经师之一。在中国历史上,早在玄奘之前就有很多人西行取经,这些事迹让玄奘心生向往。其中东晋僧人法显的成功及其所撰《佛国记》,更直接激发了玄奘求取佛教经典的决心。另外一个促使玄奘西行的重要原因是,玄奘在学佛过程中发现,当时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巨大差异,这种歧义不能相互统一、协调,对于佛教的发展是明显的隐患。唐武德九年(626年),玄奘在长安遇到来自中印度的僧人波罗颇密多罗,他是印度纳兰陀寺权威佛学家戒贤的弟子,能记诵大小乘经典十万颂。玄奘听他说戒贤深谙百家佛学经典,并且正在纳兰陀寺讲学,于是立下西行求法的决心。
材料二:玄奘回国后的大部分时间放在翻译工作上,他一生共译佛教经论75部1335卷,无论是翻译数量,还是质量,都是空前的。他还创造性地发明了新译。以前的翻译方式叫旧译,旧译以真谛和鸠摩罗什为代表,旧译者多为外国人,这些人因不精通汉语,或者过于强调意译、直译,往往让中国人难以理解。玄奘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既精通梵文,又精通汉语,所译经典既不失原旨,又通顺流畅,便于中国人阅读。玄奘回国后还写了一部重要的著作,就是《大唐西域记》,此书记录了西亚、南亚广大区域内的国家、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及当时的状况,玄奘此书中有些资料,是其他书中所没有的,因此,这不仅让国人开阔了视野,也对印度考古界提供了大量史料。现在几乎所有涉及古代印度问题的书都会引用这本书中的内容。
(1) 根据材料一,概述玄奘决定西行取经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述玄奘西行取经的影响。(6分)
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48分)
ACADC BACAA CBADB CCCBD BCBB
非选择题(52分)
25、(25分)
【答案】(1)宰相本为掌握政权的大官的泛称,后来用以指历代辅助皇帝、统领群僚、总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或答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管理全国政务的人)。(4分)
(2)变化: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3分)
推动力: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冲突。(2分)
原因:相权与皇权是一对既统一又冲突的矛盾。国家政权的正常运作要求在皇帝的专制之下,宰相有效地行使职权,而宰相权力的扩大又必然削弱皇权。皇帝既依赖宰相治理国家,又对宰相存有疑忌之心,不时地采取各种措施限制相权,把剥夺回来的种种中央行政大权交给自己身边的亲信。于是,相权逐步转移,“三公制”因此也逐渐演变为“三省制”。 (6分)
(3)相同:都改任亲信或身份低微的人辅佐皇帝;都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冲突;都反映了随着皇权的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的组成不断发生变化。
不同:汉武帝采取措施将丞相排除出中枢决策的核心;明太祖则废除了丞相。(10分)
26、【答案】略(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解析】本题是评论性的开放性试题。本题主要是要读懂材料中的观点。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具体的史实论证可以结合比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经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的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7、【答案】(1)原因:玄奘之前僧人西行取经事迹的激发;佛教界对同一经典的诠释存在巨大差异,不利于佛教的发展;受到印度僧人波罗颇密多罗的影响;对佛教的热衷。(9分)
(2)影响:翻译了大量的佛教经论,传播了佛教思想;发明了新译,解决了佛教经典的翻译问题;撰写了《大唐西域记》开阔了国人的视野,为印度考古界提供了史料;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任答3点即可)(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