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 M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综合测试试卷(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第十四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第六次综合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图是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从中透析出的核心信息是 A.皇室祭祀的隆重排场 B.专制君主的权威至上 C.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D.统一国家的繁荣昌盛 ‎【解析】《清雍正帝祭先农坛图》是描绘清朝皇帝祭祀先农神时的绘画作品。祭祀先农神充分表明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以农为本的立国理念。‎ ‎【答案】C ‎2.《国语·晋语》中记载:“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这说明 A.商周时期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解析】从题干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我国春秋以前实行的工商食官的政策。在西周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由官府垄断,故选A项。‎ ‎【答案】A ‎3.《唐六典》载:“凡营军器,皆镌题年月及工人姓名,辨其名物,而阅其虚实。”司马光曰:“其百工在官者,亦当择人而监之。以功致为上,华靡为下,物勒工名,谨考其良苦而诛赏之。”唐宋推行的“物勒工名”是为了 ‎ A.加强对民营手工业的监管 B.面向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C.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 D.提倡实用,反对奢靡浪费 ‎【解析】由题干中“其百工在官者”可知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状况,与民营手工业无关,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不投放市场,故B项错误;唐宋推行“物勒工名”,记录下工人姓名,以“监之”“诛赏之”,促使工匠提高官营手工业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功致为上,华靡为下”,提倡产品实用,但与“物勒工名”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4.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 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解析】北宋“钞盐法”允许私人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说明政府相对以前来说,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故C项正确。‎ ‎【答案】C ‎5.下图是民国三十年创办的旌德建华烟厂生产的香烟商标。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A.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 B.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崛起 C.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D.中、美、英、苏四国共同抗日 ‎【解析】提取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吸同盟牌香烟”“祝同盟国胜利”,结合中国的抗日战争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可以看出此叙述的是发展实业与抗战相结合。‎ ‎【答案】C ‎6.“人之言语,轻者达数尺,重者达数丈,数丈以外,不复可闻。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这是选自光绪十三年(1887年)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电话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B.中国受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新式学堂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 D.电话的应用已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解析】从题干信息“自有电话,则虽相去千里,而无语不可达矣”“国文教科书的一篇课文”,可知当时的新式学堂已经开始教授电话等近代科学知识,故选C项。其他三项表述明显错误。‎ ‎【答案】C ‎7.“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强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当时首钢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继续贯彻 C.国民经济实行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完善 ‎【解析】根据题干提示1991年首钢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得益于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企业管理的自主权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 ‎【答案】A ‎8.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中“多层次”是指 A.不仅“引进来”而且还要“走出去” B.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C.不仅开放经济领域而且开放政治文化领域 D.不仅开放特区而且开放沿海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得知“多层次”指的是不仅开放沿海而且开放内地。‎ ‎【答案】B ‎9.传统的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计划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突破这一思想束缚的有 ‎①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②“文化大革命”期间邓小平全面整顿 ③邓小平“南方谈话” ④中共十四大决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特征的理解能力,“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决策突破了这一思想束缚,故选③④。‎ ‎【答案】C ‎10.下列四张纪念邮票都以党的重要会议为主题,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邓小平理论 B.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一国两制”‎ D.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解析】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第一次良好开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标志;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定为指导思想。‎ ‎【答案】B ‎11.20世纪30年代,苏联进行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20世纪50年代,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二者的相同点是 A.消灭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 B.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 D.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解析】苏联农业集体化和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变土地私有制为集体所有制,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中国的三大改造和第一个五年计划,错误;“对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公私合营的改造”只符合中国的情况,故C项错误;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而非“实现”,故D项错误。‎ ‎【答案】A ‎12.下图是《万国宇宙图》中的一幅14世纪欧洲人对遥远国度的想象图。图中的人们身体畸形,似妖似兽,丑恶可怕。造成欧洲人这种认识的客观原因是 A.世界各地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B.新航路开辟后对东方人的丑化 C.对遥远国度的畸形人感到恐惧 D.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未进化完毕 ‎【解析】14世纪处于新航路开辟之前,此时世界各地彼此孤立,各文明之间没有交流,彼此之间并不了解,因此出现了题干中描述的现象,故选A项。‎ ‎【答案】A ‎13.葡萄牙、西班牙是新航路开辟以后最早进行殖民扩张的国家,其殖民侵略的性质是封建性质,判断依据是 ‎①对外扩张的方式是公开的武装侵略和掠夺 ‎ ‎②对外扩张没有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③对外扩张的组织者是封建王朝 ‎ ‎④对外扩张的目的是扩大封建统治的规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 ‎【解析】西方国家对外扩张的方式在初期都是以公开的武装掠夺而不是公开的武装侵略。排除①;早期殖民扩张的结果是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答案】C ‎14.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 ‎ ‎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 ‎ ‎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 ‎ ‎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由于此时的资本主义还未完全形成,所以武力征服与屠杀、抢占土地是主要活动,备选项都正确,故选D项。‎ ‎【答案】D ‎15.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信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蒸汽,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是电力,因此答案为C项。‎ ‎【答案】C ‎16.下列对世界市场形成发展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 ②火车机车 ③电话 ④早期奴隶贸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②①③ D.①④②③‎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形成,早期殖民扩张使得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选D项。‎ ‎【答案】D ‎17.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统计图表反映的是(  )‎ ‎1870—1900年世界产量 A.粮食产量 B.棉织品产量 C.石油产量 D.煤炭产量 ‎【解析】从题中1870—1900年的时间判断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石油。‎ ‎【答案】C ‎18.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 ‎【解析】罗斯福新政中最能体现民生观的应是社会福利方面的政策,以工代赈正是这一方面的重要措施,故选D项。‎ ‎【答案】D ‎19.下图是1950—1989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的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进入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滞胀”时期,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故选A项。‎ ‎【答案】A ‎20.“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分别是 A.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 B.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D.罗斯福新政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解析】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胡佛反对由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使危机不断加剧,反映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有着“市场失灵”的缺陷。1918年苏俄政府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国内战争结束后,农民不满情绪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有着“政策失灵”的不足。‎ ‎【答案】B ‎21.历史数据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下图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的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 A.1960—1965年,“苏联模式”使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 B.1965—1970年,赫鲁晓夫改革的成功使苏联经济继续领先 C.1970—1975年,美国经济陷入“滞胀”,经济增速落后于苏联 D.1975—1980年,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导致苏联经济迅速下滑 ‎【解析】由数据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60—1965年,苏联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但工业总产值并非世界第一,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忽略了苏联国情,其改革是失败的,且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是1953—1964年,故B项错误;1970—1975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陷入“滞胀”局面,美国经济增速慢于苏联,故C项正确;1975—1980年执政的是勃列日涅夫,故D项错误。‎ ‎【答案】C ‎22.《中国经济史》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A.西周 B.春秋战国 C.唐代 D.宋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开始使用并推广。B项朝代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朝代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答案】B ‎23.明清时期,江西景德镇的制瓷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以至于有的学者把其称为“‎ 前近代时期”。下列能够证明这一称谓的是 A.大量瓷器投放到市场 B.生产工艺水平大大提高 C.制瓷业内部分工精细 D.出现大规模的制瓷工场 ‎【解析】题干中“前近代时期”中“近代”主要是指采用机器进行生产,存在雇佣关系的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分析四个选项,A、B、C三项主要讲了我国手工业发展的表现,并没有反映出其“近代”的本质;D项出现了“工场”,即指大型手工作坊采用机器生产并存在雇佣关系,符合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故选D项。‎ ‎【答案】D ‎24.(2019·全国卷Ⅰ)表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解析】黄彬、朱纯祖、姚光第分别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 ‎【答案】B ‎25.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前的民族资本家,那么,你的经历可能有 ‎①甲午战争后,创办了一家纺织业,发展较快 ②一战期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利润丰厚 ③日本全面侵华时期,企业内迁 ④解放战争时期,因多种原因,企业陷入绝境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有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对华倾销商品,民族企业发展迅速;日本侵华时期,南京陷落,重庆成为战时陪都,企业也纷纷内迁;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倒闭现象频繁出现;故①②③④正确,所以选A项。‎ ‎【答案】A ‎26.下表是福建省福鼎县1956~1957年农业合作社状况统计表。下面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农业合作社数量 入社农户 占全部农户比重 ‎1956年 ‎123个 ‎36 250户 ‎58.27%‎ ‎1957年 ‎328个 ‎32 121户 ‎51.55%‎ A.农村公有制规模在扩大 B.农户的个体化倾向严重 C.政府注意宏观上的调控 D.农村政权走向了分散化 ‎【解析】表格显示,从1956年到1957年,农业合作社数量在增加,而入社农户数量在减少,这说明了合作社规模在减小,故A项错误;表格表明,农村生产合作社规模在减小,这体现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适度放缓了公有化、合作化的速度与力度,故C项正确;整体上来看,一直有超过半数的农户加入了生产合作社,这是一种集体生产,并不是个体形式的生产,因而看不出个体化倾向严重的态势,故B项错误;建国初期的农村建设加强了政府的集权力度,农村基层政权呈现强化的趋势,并未分散化,故D项错误。‎ ‎【答案】C ‎27.(2018·山东德州市一模)20世纪80年代,我国由国家计划分配的重要物资占其生产量的比重变化:煤炭由57.9%降至42.7%,钢材由76.9%降至49.2%。1990年,社会全部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额中,国家定价仅占25%,其余75%为国家指导价格和市场定价。这反映出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 ‎ B.注意运用价值规律 C.所有制结构趋向多样化 ‎ D.国企地位逐渐降低 ‎【解析】材料反映国家分配与定价比重下降,说明当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故选B项;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A项;材料无关所有制和国企地位,排除C、D两项。‎ ‎【答案】B ‎28.(2019·浙江选考)观察下面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题图中两个男人仍然穿着长袍马褂,故①正确。“知识女性”由材料不能得出,故②在题中没有体现。题中服装不能明显反映等级身份,故③不正确,排除。题中左图反映了服饰趋向短袍窄袖的时代特征,故④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A项。‎ ‎【答案】A ‎29.(2018·陕西汉中市高三质检)英国是早期黑奴贸易主要国家之一,1806年英国议会通过法令宣布绝对禁止非洲的奴隶贸易,美国也于1807年通过了禁止贩奴的法令。由此可知,奴隶贸易被取消的主要原因是 A.阻碍了欧美社会的进步 B.违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原则 C.不利于殖民统治的稳定 D.与资本主义新发展不相适应 ‎【解析】黑奴贸易被禁止意味着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基本结束,为了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故调整措施,本题选择D项。A项错误,黑奴贸易是欧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B、C两项并不是主要原因。‎ ‎【答案】D ‎30.世界近代史的开端,目前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二是尼德兰革命说,三是“1500年说”。越来越多的人支持第三种观点,这一观点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推动欧洲资本主义政治的发展 B.是世界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C.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使世界由分散孤立走向相互联系的整体 ‎【解析】把1500年前后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隔绝的状态,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31.(2018·山西灵丘一中期中)罗斯福说:“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此评价针对的是 A.《全国工业复兴法》 B.《紧急银行法》‎ C.《社会保险法案》 D.《农业调整法》‎ ‎【解析】《全国工业复兴法》针对的是工业企业的生产问题,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紧急银行法》针对银行金融业,故B错误;据材料“它不仅有助于个人避免在今后被解雇时去依靠救济,而且通过维持购买力还将缓解一下经济困难的冲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保障贫困人群购买力的目的,符合《社会保险法案》的特点,故C正确;《农业调整法》针对农业的生产问题,故D错误。‎ ‎【答案】C ‎32.1933~1934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3.2~9.4戈比,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35~60戈比。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A.抵制欧美国家的倾销 B.农业为工业做出牺牲 C.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 ‎【解析】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同时,斯大林提出工业化的资金来源要“靠自己”,因而国家通过农产品义务交售、农业税以及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等途径为工业化积累了大部分资金,材料信息中小麦交售价格和面粉零售价格的巨大差距,表明此时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发展的国家战略的基本情况,故B项正确;A、D两项材料信息并未体现,排除;1936年苏联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C项错误。‎ ‎【答案】B ‎33.(2018·陕西汉中市高三质检)下表是1912~1915年外资在华创办工厂数量变化表。‎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工厂数(家)‎ ‎46‎ ‎46‎ ‎12‎ ‎2‎ 这种现象的出现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C.说明了政府对外资政策的改变 D.改变了民族工业的结构 ‎【解析】从外资办厂在华数量的减少可以得出B项正确,而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政府对外资政策没有发生改变,C项排除;D项说法错误,民族工业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B ‎34.(2019·天津卷)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 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解析】题干史料源于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探索。结合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个体”等可推理出,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前中国共产党对农业的经济政策,结合选项中涉及的几次会议的内容可推断出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与此有关,B项正确。‎ ‎【答案】B ‎35.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 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 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 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 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 ‎【解析】材料“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反映了中央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不断研究探索过程,故C项正确;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1978年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探索过程,故D项错误。‎ ‎【答案】C ‎36.(2019·浙江选考)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 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 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①与题意不符,不正确。“行行复行行”反映了新式交通工具对民众出行的改变,故②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交通工具的作用,不正确。“马拉火车”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反映了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历程,故④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D项。‎ ‎【答案】D ‎37.从多种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是历史学科强调的重要能力之一。下图为伦敦、纽约、上海城市人口变化示意图(以千为单位)。下列四位同学中对此图的信息提取错误的是 A.甲: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 B.乙:纽约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C.丙:上海的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D.丁:三个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呈下降趋势 ‎【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伦敦从1800年以前就开始了城市化进程,说明伦敦的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故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纽约的城市化是从19世纪早期开始,发展迅速,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上海的城市化是从1850年开始,发展速度一直低于伦敦和纽约,一直到1900年发展才迅速,故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从整个图示看伦敦、纽约、上海三个城市的城市化速度均呈上升趋势,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项。‎ ‎【答案】D ‎38.2017年3月1 日,大英博物馆的“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正式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整个展览分为八个单元。其中某单元的展品主要有:基督雕像、莫卧儿王子的细密画、贝宁饰板、马尼拉钱币、爪哇皮影戏偶、毛利人铜棒、夏威夷编篮头盔,那么该展览单元可能为 A.贸易与侵略(300~1100年) B.变革与调整(900~1550年)‎ C.邂逅与连结(1500~1800年) D.我们创造的世界(1800年至今)‎ ‎【解析】从材料中提到的国家来看,莫卧儿、贝宁、马尼拉、爪哇和夏威夷。这涉及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体现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所以本题选择C项;A项时间不对;B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变革的内容;D项时间过晚。‎ ‎【答案】C ‎39.(2018·辽宁锦州市二模)美国著名学者威克特指出,罗斯福的理论是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特征是 A.政府立法干预经济运行秩序 B.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核心 C.拉动大众消费活跃市场需求 D.扶持普通阶层压制特权阶层 ‎【解析】“让普通大众生活得舒适而安全,让普通阶层的繁荣如酵母般带动各个阶层蒸蒸日上”表明罗斯福新政要通过刺激社会大众的消费能力来释放市场活力,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以渡过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怎样干预经济运行秩序的信息,A项错误;材料强调普通大众消费能力提高的作用,不是以普通大众为经济发展的核心,B项错误;提高普通阶层的生活不等于压制特权阶层,D项错误。‎ ‎【答案】C ‎40.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 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 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改革放弃部门管理体制,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地方、给企业部分权利、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相吻合,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与“挖掘企业生产潜力”不符。‎ ‎【答案】C 二、材料题 ‎41.(26分)(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 ‎(单位:万吨)‎ 年份 中国 美国 苏联 日本 ‎1950‎ ‎61‎ ‎8 785‎ ‎2 733‎ ‎484‎ ‎1955‎ ‎285‎ ‎10 617‎ ‎4 527‎ ‎941‎ ‎1965‎ ‎1 223‎ ‎11 926‎ ‎9 102‎ ‎4 116‎ ‎1975‎ ‎2 390‎ ‎10 582‎ ‎14 134‎ ‎10 231‎ ‎1980‎ ‎3 712‎ ‎10 080‎ ‎14 800‎ ‎11 141‎ ‎——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 002万吨,1986年达到5 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 224.89万吨,钢 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解析】第(1)问,“趋势”在分析中国、美国等四国钢产量变化情况基础上得出。回答“原因”时,联系四国在这个时期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从中国工业化建设、改革开放,二战后美国和日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20世纪70年代后经济出现“滞胀”局面,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等方面回答。第(2)问,“原因”根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80年代以来”“2002年”并结合所学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科技发展等方面回答。‎ ‎【答案】(1)趋势:美国:产量长期稳步增长,到70年代中后期出现下降现象。日本: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产量增长迅猛,70年代放缓。苏联:稳步增长,70年代中后期放缓。中国:快速增长。‎ 原因:美国:国家采取大力干预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受滞胀影响。日本:采取引进技术等方式促进经济高速发展,70年代在经济滞胀冲击下,经济发展减速。苏联: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后经济发展逐渐停滞。中国:重视发展重工业。‎ ‎(2)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现代化建设加快,需求增大;科技水平提高;对外开放、引进外资;投资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