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3.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A卷)(解析版)

  • 1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浙江省温州市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期末 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试题(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 ‎1.《周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如乾、坤两卦,象征“刚健”与“柔顺”的对立转化;在一卦的具体爻象中,各卦的上爻多喻物极必反的意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哲学思维的是 A. 人而不仁,如礼何 B.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C. 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 D.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答案】D ‎【解析】材料“对立转化”“物极必反的意旨”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D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关于祸福关系的观点,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故D符合题意;A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强调仁的重要性,故A不符合题意;B是法家学派的观点,强调改革变法,故B不符合题意;C是墨家的观点,强调兼爱,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如下图是1953年中国发行的邮票《伟大的祖国》中的第一枚,邮票上的文字说明为:“司南·指南仪器·战国(公元前三世纪)”。下列文献能够为“邮票上的文字说明”提供重要佐证材料的是 A. 《墨子》 B. 《韩非子》 C. 《武经总要》 D. 《梦溪笔谈》‎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韩非子》中有最早的关于“司南”的记载,故B符合题意;A中没有关于“司南”的记载,而CD属于宋代的著作,故ACD不符合题意。故B符合题意。‎ ‎3.唐太宗曾对朝臣们说:“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该治国理念的是 A. 求贤若渴,虚怀纳谏 B. 休养生息,不夺农时 C. 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D. 恢复科举,延揽汉族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等信息可以看出,唐太宗认为对人民剥削过重会导致国家覆灭,最能体现该治国理念的举措是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故答案为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对人才的渴望,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推崇儒家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选官制度,排除D项。‎ ‎4.宋代《困学纪闻》全方位保存了宋代社会生活场景,既有对社会重大事件的记录,也有对微观生活的叙述,在文化史、社会史、学术史、科技史等领域具有无可替代的研究价值。下列诗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最有可能被记载其中的是 A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C.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D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困学纪闻》主要记述宋代的社会生活场景。D是宋代陆游记述草市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与题意相符,答案为D;A是描写的唐代的夜市的繁盛,B是魏晋时期的市,C是描写唐代的草市,均不符题意,排除ABC。‎ ‎5.《九章·橘颂》中“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通过橘树不离开南国,表现诗人忠于祖国的爱国情怀。南国之橘蕴含的文化内涵在宋朝得到了极大的发扬光大,其主要原因是 A. 宋词的辉煌 B. 理学的勃兴 ‎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造纸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宋代理学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强调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故B符合题意;宋词并非以抒发爱国情怀为主,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造纸术的进步与爱国情怀的宣扬没有必然联系,故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6.《明史·职官制》记载,内阁之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朝廷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这反映了 A. 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 B. 内阁和司礼监互相牵制 C. 宦官控制内阁政治黑暗 D. 贤士大夫不再参与要务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朝廷纪纲,贤士大夫之进退,悉颠倒于其手”等信息可以看出,明朝时期宦官控制内阁政治黑暗,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反映内阁与六部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二者“互相牵制”,排除B项;材料认为“贤士大夫之进退”受司礼监控制,没有反映贤士大夫不再参与要务,排除D项。‎ ‎7.“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如果要更进一步详细了解这些言论,应当查阅 A. 《论语》 B. 《明夷待访录》 ‎ C. 《日知录》 D. 《船山遗书》‎ ‎【答案】B ‎【解析】“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反映了鲜明的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明夷待访录》是黄宗羲的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材料即出自《明夷待访录》,故B符合题意;《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故A不符合题意;《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作品,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故C不符合题意;《船山遗书》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的作品,具有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想倾向,但主要属于历史哲学观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8.五四时期,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在《新青年》的影响下,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影响较大的有1919年1月出版的《新潮》、《国民》等。这说明 ‎①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 ‎ ‎②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 ‎③青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 ‎④青年学生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信息,不能得出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发生了改变的结论。故①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说明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民众的觉醒,故②符合题意;由材料“青年学生也开始出版新式刊物,介绍新思想、新知识”,可见青年学生成为新文化运动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推动着启蒙运动不断高涨,故③④符合题意,故选②③④组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9.2019年4月,第22届莫斯塔尔博览会在波黑莫斯塔尔市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中国铁路的复兴号、中欧班列等在展会上精彩亮相,吸引大量观众驻足,受到广泛赞誉。下列有关中国铁路建设的史实正确的是 A. 孙中山曾主持全国铁路技术工作,注重铁路来发展民生主义 B. 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了19世纪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 C. 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保障了中国的路权 D. 1969年,天津地铁的开通,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 ‎【答案】B ‎【解析】1894年,詹天佑用新式气压沉箱法建造桥墩,成功建造了9 世纪末中国最长的铁路大桥——滦河大桥,故B符合题意;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后,在全国巡讲中认为铁路建设成为孙中山发展民生主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不符合题意;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行“铁路国有”,企图侵吞民间股银,出卖国家路权,故C不符合题意;1969年,北京地铁的开通,结束了中国没有城市地铁的历史,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中共的一份决议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该决议发表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 A. “九一八事变”爆发前后 B. 中共发表“八一宣言”之际 C. 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之后 D. 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后 ‎【答案】C ‎【解析】由材料“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可知中共的主张是在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军队奋起抗战的情况下,为促成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而提出的。结合所学,1937年8月23日到25日,中共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是1937年8月14日,故C符合题意;A是1931年,B是1935年,时间不符,故AB不符合题意;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1937年9月,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作为革命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提出了许多伟大的战略口号,下列战略口号按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③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④ C. ②③①④ D. ③①④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①出自1927年8月7日的八七会议, ②出自1946年8月毛泽东同外国记者的谈话,③出自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④出自1930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故正确的顺序是③①④②,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12.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在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该公报的发表 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B. 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C. 正式建立了两国间的外交关系 D.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答案】B ‎【解析】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故B符合题意;1971年期间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两国的外交关系的大门,故A不符合题意;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立了两国间的外交关系,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 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 B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 D ‎1987年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 打破长达38年的两岸同胞隔绝的状态 ‎【答案】D ‎【解析】1987年台湾开放台胞赴大陆探亲,打破了海峡两岸长达38年的隔绝状态,故D符合题意;1912年2月,清帝宣告退位,君主专制制度宣告终结,故A不符合题意;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B不符合题意;1954年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4.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愿意选择家庭承包的也不要硬纠;对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实行包产到户的,应该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这反映出 A. 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央支持 B. 家庭联产承包制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C. 农村社会落后的面貌得到根本改变 D.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答案】A ‎【解析】由材料“1980年,中共中央印发的一份文件中指出……实行包产到户的,应该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可见农村出现的改革势头得到中央支持,故A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制坚持了原有土地所有制,故B不符合题意;农村改革有利于改变农村社会落后的面貌,故C不符合题意;1984年,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由农村转向城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18年12月在北京举行“40年,那些难忘的瞬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图片展”。下列事件最有可能入选图片展的是 A. 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 C. 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 ‎【答案】D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起, 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新时期。1984年,中国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故D符合题意;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轨道,1965年中国成功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6.按雅典法律规定,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在执行公务的当天每人可得5奥波尔,民众法庭的审判员起初可得1奥波尔,后增至2奥波尔,以至3奥波尔。公民大会的参加者在前4世90年代中期每人每天可得1奥波尔,数年后增至3奥波尔,前3世纪20年代则增至1德拉克玛。雅典法律的这一规定 A. 其目的是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 B. 使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以抽签方式产生 C. 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 D.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答案】A ‎【解析】给执行公务的公民一定的报酬,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可以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故答案为A项;发放工资是为了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在此之前各级官职已经向所有公民开放,排除B项;希波战争的胜利开启了希腊文明史上最为鼎盛的“古典时代”,排除C项;梭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排除D项。‎ ‎17.近代欧洲某诗人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诠释古典著作。他的代表作《秘密》借圣奥古斯丁同诗人的对话,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据此判断,这位诗人生活于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工业革命时期 D.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由材料“广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诠释古典著作”“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征,故A符合题意;启蒙运动时期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统治,故B不符合题意;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逐渐盛行,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有学者认为,“假设费城会议强行宣布废奴,结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就是导致南方三州立即退出联邦,同时,联邦还是没有能力迫使他们废奴。所以,除了会议有了一个更高的道德姿态,对南方奴隶制的触动来说,并不起任何作用。我们只能说,把南方三州纳入联邦,敦促南方的进步,是费城会议唯一能够采取的务实做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A. 1787年宪法种族歧视条款具有历史合理性 B. 费城会议保留南方奴隶制是当时权宜之计 C. 制宪会议上南方与北方矛盾不可调和 D. 联邦政府缺乏权威难以维系统治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假设费城会议强行宣布废奴,结果是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就是导致南方三州立即退出联邦,同时,联邦还是没有能力迫使他们废奴”等信息来看,该学者意在强调费城会议保留南方奴隶制是当时权宜之计,尽管有废奴的愿望但形势不允许,故答案为B项;该学者没有认为这些条款是合理的,排除A项;在制宪会议上,南方与北方达成了妥协,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只是对南方奴隶制的态度,没有涉及维系统治问题,排除D项。‎ ‎19.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许多代表性的著作,在其中一部著作中,他们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据此判断这一著作是 A. 《德意志意识形态》 B.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C. 《法兰西内战》 D. 《共产党宣言》‎ ‎【答案】D ‎【解析】1848年的《共产党宣言》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假社会主义、分析了各种假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并揭露了它们的阶级实质,故D符合题意;1845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是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奠基之作,故A不符合题意;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探讨人类解放具体途径问题的论文,故B不符合题意;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全面总结了巴黎公社的战斗历程和历史经验,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他创造了许多物理学的理论奇迹,使物理学再也不是原来的物理学。下列属于这一年他创造的物理学理论奇迹有 ‎①狭义相对论 ②广义相对论 ③光量子假说 ④统一场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动体的电动力学》,提出狭义相对论。1916年爱因斯坦正式发表广义相对论,首次把引力场解释成时空的弯曲。1905年爱因斯坦在普朗克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光量子假说。统一场论是爱因斯坦晚年试图将相对论和量子论统一起来的理论。故选①③组合,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 ‎21.如下图所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某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场景。下列项中对该事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 B. 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C. 二战形势发生了根本转折 D. 加速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 ‎【答案】B ‎【解析】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是敦刻尔克大撤退,英国及法国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的部队、成功挽救了大量的人力,为未来的反攻保存了有生实力,故答案为B项;促使北非战场的胜利结束是阿拉曼战役,排除A项;二战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意大利投降,加速了法西斯轴心国的瓦解,排除D项。‎ ‎22.罗斯福曾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控制了欧洲,它就可以转向对全世界的控制。”为避免其他国家控制欧洲,美国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 ‎①通过新的《中立法》,为英国购买军火提供方便 ‎②派兵参加协约国对德国作战 ‎③确定了参加二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④提出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国家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20世纪40年代”。1940年9月,罗斯福总统制定了参加二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故③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提出于1947年,意在援助西欧,控制西欧,故④符合题意;《中立法》颁布于1935年,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对德国作战,故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组合③④,排除ACD,B符合题意。故选B。‎ ‎23.下列国际组织的总部都设在如图G处的有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②欧洲联盟 ③国际联盟 ④世界贸易组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欧盟总部设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即E处,故①②不符合题意。国际联盟和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即G处,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 ‎24.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壮大,不仅促进了亚太地区国家和地区间的多边经济联系与合作,而且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下列关于这种新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大国制定共同目标 B. 主张只要单边行动 C. 对成员国严格约束 D. 强调灵活性渐进性 ‎【答案】D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探索出一种新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承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渐进性和开放性,故D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遵循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的原则,故A不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把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故B不符合题意;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式避免高度机制化和强制性对各方形成约束,故C不符合题意,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5.蒙古贵族是在征服金和南宋政权过程中开始推行行省制的,到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全国后遂成为定制并影响至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其最特别的,乃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更设行省。在历代,行省总是有事时设置,事定则废的。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这即是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缘故。‎ ‎——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元代行省制度)与传统汉式中央集权政治体制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因素并未在其制度化以后得到进一步发展。相反,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元朝行省极少扮演体现地方独立性、代表地方利益的角色,而主要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 ‎——张帆《元朝行省的两个基本特征》‎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并分析该制推行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作者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元朝统治者为此所采取的举措。‎ ‎【答案】(1)特点:行省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五级行政管理体制),是常设行政机构;原因:蒙古人以异族统治中国,方便镇压人民反抗的缘故。‎ ‎(2)观点:元代行省制度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举措: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需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行省官员要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省官互迁 ‎【解析】‎ ‎(1)关于“特点”,由材料“系于路、府、州、县之上……独至元朝而成为常设之官”,可得出行省系于路、府、州、县之上,是常设行政机构。关于“原因”,由材料“异族入居中国,不求行政的绵密,但求便于统驭镇压的缘故”,可得出蒙古人以异族统治中国,方便镇压人民反抗的缘故。‎ ‎(2)关于“观点”,由材料“主要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可得出元代行省制度起到了巩固中央集权体制、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关于“举措”,结合所学,可从民政事务和军政要务需呈报中央机构、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述职、接受监督和省官互迁等角度归纳。‎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中途岛战役美日双方实力、损失对比表 国家 航空母舰 战列舰 巡洋舰和驱逐舰 舰载机 兵力 战前实力对比 日本 ‎8‎ ‎11‎ ‎80余 ‎700‎ ‎9600人 美国 ‎3‎ ‎0‎ ‎23‎ ‎200‎ ‎3100人 双方损失对比 日本 ‎4‎ ‎0‎ ‎1沉1伤 ‎332‎ ‎3500人 美国 ‎1‎ ‎0‎ ‎1沉 ‎147‎ ‎307人 ‎——李庚辰、赵尚朴《太平洋战争日本战败内幕》整理 ‎(1)指出材料一所示战役的名称及日军所采用的战术。结合所学,简述这场战役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途岛战役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日本中途岛战役失败的原因。‎ ‎【答案】(1)名称:黄海海战,战术:“一”字竖阵;偷袭;结果:日舰率先逃离战场;中日双方互有损失,中方损失较重;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2)特点: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日军损失惨重(或美军以少胜多)。原因:日军分散了占绝对优势的兵力;日军战术陈旧;美军破译了日军作战密码(或美军了解了日军的作战计划);美军将有限的兵力集中于中途岛附近海域,伺机歼敌。‎ ‎【解析】‎ ‎(1)由交战双方番号,可知指黄海海战。由图片可知,日军所采用“一”字竖阵。结合所学,日军偷袭北洋水师。结合所学,双方损失相当,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但日舰率先逃离战场。‎ ‎(2)关于“特点”,由表格可知,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日军损失惨重。关于“原因”,结合所学,可以从兵力对比、战略战术、战事准备等角度作答。‎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炮声震撼了中国,为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窗,他们或第一次在真枪实弹的面对面的战场上见识了天朝之外另一种文化、另一个世界,或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完全不同于中国的新世界。一些开明的中国人放下“天朝至上”的文化心态,开始试图去了解、理解这个新世界,比较之中,认识到中国自身的不足与新世界的长处,因之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 ‎——据张剑《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等整理 材料二 ‎ ‎ 严复说:“天演公例,自草木鱼虫,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也。……中国必须变法,变也要变,不变也要变,不变于中国,将变于外国,变于中国则强,今于外国则亡。……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国之权,集其一身。……吾未见其民之不自由者,其国可以自由也。其民之无权者,其国之可以有权也。故须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民日蕃众,非汽耕不足于养,而汽耕又断不可用于小町散畦之中。”‎ ‎——摘编自柯远杨《试论严复传播维新思想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结合所学,简述他们“睁眼看世界”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维新运动时期严复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简述其思想主张产生的积极影响。‎ ‎【答案】(1)代表:林则徐、魏源等。‎ 影响:此题从冲破传统、探索新知、开启近代化(冲破“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开始探索新知、追求强国御辱之路;拉开中国近代思想的帷幕),也可用正文内容部分表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同时也是对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 ‎(2)主张:提倡进化论;主张变法图强;批判君主专制;宣扬自由与民主;反对小农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资本主义大农场)。‎ 影响:成为维新派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有利于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具有启蒙作用。‎ ‎【解析】‎ ‎(1)“近代中国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可列举林则徐和魏源等。关于“影响”,可以从冲破传统“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由材料“师夷长技以制夷”,可得出开始探索新知、追求强国御辱之路,拉开中国近代思想的帷幕。‎ ‎(2)关于“主张”,由材料“天演公例,自草木鱼虫,以至人类,所随地可察也”,可得出提倡进化论;由材料“中国必须变法,变也要变,不变也要变”,可得出主张变法图强;由材料“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一国之权,集其一身”,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由材料“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可得出宣扬自由与民主;由材料“民日蕃众,非汽耕不足于养,而汽耕又断不可用于小町散畦之中”,可得出反对小农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于“影响”,结合所学,进化论是维新派变法图强的理论武器,为维新思想和革命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28.拿破仑时代不仅是法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欧洲历史的发展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破仑时代,法国工业技术进步集中在纺织、冶金、化学、印花布等有限的几个行业,大部分法国工业仍然是传统工业。棉纺工业是这个时期技术进步最快的部门,主要的标志是纺纱技术的机械化,织布业除了采用飞梭外,由于广大农村廉价织工的存在,技术进步缓慢。帝国末期法国有纱锭100万,但是无法和英国相比,英国在1811年就达到490万枚。冶金工业是仅次于纺织工业发展最快的工业部门,但是技术基本上仍然是传统的,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和国外先进技术隔绝,完全无法和英国产品竞争。这一时期,法国南方和大西洋港口地带工业衰落,而北方的巴黎、里尔和斯特拉斯堡等内陆大城市,经济却出现了发展势头,从诺曼底到阿尔萨斯的工业发展迅速。‎ ‎——整理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作为一个军事天才,拿破仑取得了惊人的成功,到1810年,他达到成功的顶峰,欧洲的其余地区由法国的附属卫国或盟国组成,只有英国仍保持独立并怀有极大的敌意。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这些改革意味着进步,或至少意味着维新。虽然各地极为不安的既得利益集团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法国的统治意味着行政管理质量的提高,但是,人们对行政管理的法国式性质的印象比对行政管理的质量的印象更深刻的时候来临了。‎ ‎——摘编自【美】斯坦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拿破仑时代法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概述拿破仑时代的经济举措。‎ ‎(2)请写出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及采取的策略。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对“拿破仑在其所征服地区统治”的两种认识,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阐述。‎ ‎【答案】(1)特点:现代工业和传统工业并存;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开始工业革命的努力;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 经济举措: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同时采取一系列手段,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颁布“大陆封锁令”,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 ‎(2)战役:奥斯特里茨战役(或三皇会战)‎ 策略:牺牲局部利益,牵制敌军主力,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致命之处。‎ 认识:拿破仑的统治是进步的;拿破仑的统治是武力强加的。‎ 观点1:拿破仑的统治是进步的: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拿破仑法典》;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动摇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统治秩序。‎ 观点2:拿破仑的统治是武力强加的:到1810年,除英国、俄国以外,欧洲的其余地区由法国的附属卫国或盟国组成,这些地区是拿破仑通过对外战争占领和控制的;在战争过程中,拿破仑对当地人民的奴役,激发了当地人民的民族主义;在莱比锡大会战中,各附庸国及诸小邦趁机摆脱法国控制。‎ ‎【解析】‎ ‎(1)关于“特点”,由材料“法国工业技术进步集中在纺织、冶金、化学、印花布等有限的几个行业,大部分法国工业仍然是传统工业”,可得出现代工业和传统工业并存;由材料“棉纺工业是这个时期技术进步最快的部门……由于广大农村廉价织工的存在,技术进步缓慢”,可得出工业部门发展不平衡,地区分布不平衡;由材料“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和国外先进技术隔绝,完全无法和英国产品竞争”,可得出开始工业革命的努力,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英国。关于“经济举措”,可以从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国家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颁布“大陆封锁令”等方面作答。‎ ‎(2)结合所学,拿破仑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极致的战役是1805年12月奥斯特里茨战役。拿破仑采取的策略是把谋略与冒险,勇敢与灵活有机的相结合,始终掌握着战役主动权,不惜牺牲局部利益,牵制敌军主力,再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由材料“法国的统治是进步的,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可得出拿破仑的统治是进步的或拿破仑的统治是武力强加的。关于拿破仑的统治是进步的观点,从材料“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可得出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从材料“实施其著名的法典”,可得出实施《拿破仑法典》;从材料“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结合所学,可从把法国革命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动摇被征服地区的封建统治秩序角度进行概括。关于拿破仑的统治是武力强加的,可以从拿破仑对外战争属于当地人民的奴役,激发欧洲各国人民反抗等角度概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