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湖南省湘南中学高一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初年,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封武王弟康叔于卫,封殷商后代微子于宋。这反映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中央集权制度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这一制度形成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3.西周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
4.我国古代宰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A.秦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5.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
①王族 ②功臣 ③古代帝王的后代 ④平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明太祖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为减轻负担,他设置了
A.御史大夫 B.中书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
7.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8.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9.下列属于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
①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②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③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 ④采取九品中正制选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称祖先或神明为“皇”;“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皇帝”成为我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始于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秦朝
11.《诗经·商颂》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史记·殷本纪》载:商的始祖“契”,是其母吞食了神鸟的卵而降生的,所以是天神之子。材料实质上反映出
A.商王朝统治者愚昧无知 B.商代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C.商王的祖先从事养殖业 D.历史上存在丑化商王的现象
12.《礼记》载:“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这主要反映了西周
A.天子为“天下共主” B.维护嫡长子的特殊地位
C.按地域分割政治权力 D.宗法制与郡县制相结合
13.在阿房宫遗址出土的一块秦砖上,用小篆刻写了“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十二个字。其中“海内皆臣”这四个字最能表明秦朝
A.国家统一 B.经济繁荣 C.文化统一 D.百姓安居
14.韩非认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君主)独制四海之内”。下列制度中,最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15.西汉王朝大体继承沿用了秦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史称“汉承秦制”。下列哪项制度不是对秦制的沿用
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刺史制度
16.公元654年,唐高宗欲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等大臣坚决反对,废后之事久拖未决。许宗敬因支持高宗废后被提拔为中书省长官。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充分集思广益,形成集体决策 B.扩大了议政人员的层面,巩固君主专制
C.标志着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成熟 D.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17.《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院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了十面埋伏,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
A.军政 B.民政 C.行政 D.财政
18.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从宋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臣座位的变化 C.丞相地位的下滑 D.君主专制的强化
19.明内阁权力很大,特别是明朝中后期,皇帝已大多放弃了御览章疏之权,均由阁臣拟旨。也就是说,批答章奏之权也有一部分实际下放到内阁。这说明内阁
A.议政权有所扩大 B.等同于宰相制 C.向宰相制发展 D.篡夺了议政权
20.史学家赵翼在描述我国古代某机构职能时说:“即承旨诸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该机构是
A.尚书省 B.门下省 C.内阁 D.军机处
21.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是
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
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D. 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的利益
22.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23.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员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24.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 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25.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血缘关系而忽视才干品德
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
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27.《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28.有学者在研究汉朝制度变革时指出:如果天下是块大奶酪的话,在一定时期内,奶酪的大小不变化,那么参与分这块奶酪的人越多,每个人得到的奶酪就越少,也就意味着参加分配的人实力就越小。这里所描述的制度变革是
A.郡国并行制度 B.郡县制 C.颁布推恩令 D.察举制度
29.明万历十五年,顾宪成等人奏疏忤旨,神宗要求内阁拟票重罚。内阁首辅申时行等只拟罚俸,神宗震怒,令“还改票来!”申时行只得遵旨。这说明,明代内阁大学士
A.仅作为侍从顾问,不参决政事 B.万历年间开始参与军国大事决策
C.按照皇帝的传谕来票拟和批红 D.掌握票拟权力,但仍需服从君权
30.如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满分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摘自《左传》《史记》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
秦汉
隋唐
宋
元
明
清
高层政区
州(东汉)
道
路
( )
布政使司(省)
省
统县政区
郡
州
州
路、府、州
府、州
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周、秦的地方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地方政治制度“使后无战攻之患”的原因。(12分)
(2)请写出材料二表格中括号部分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高层政区”设置的历史意义。(8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1)材料一中先秦时期人才选拔方式是什么?其选拔标准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有何弊端?(6分)
(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4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四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从材料四可以看出科举制的哪一方面的历史影响?(6分)
湘南中学2019年下期高一年级入学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A
C
A
C
C
D
A
D
B
B
A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A
D
B
B
B
A
C
A
C
C
D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满分40分。)
31.(20分)
(1) 周:分封制;秦:郡县制。原因: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促进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2分)
(2) 省或行省。行省的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元朝行省制度是我国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8分)
32.(20分)
(1)世卿世禄制;血缘。(4分)
(2)初步突破血缘限制,扩大官吏来源。孝廉难以衡量,易出现察举不实现象。(6分)
(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分)
(4)变化:由以门第为主要标准到考试选官。影响:为封建国家笼络了大批人才。有利于中央集权。(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