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河南省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安德森认为“很吊诡的是,前现代的帝国与王国竟能够轻易地维系他们对极度多样而异质并且经常是居住在不相连的领土上的臣民的长期统治。”在中国古代史上,最能解释安德森这一疑问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村料体现西周政治钊度的显著特征是(  )‎ A.依靠嫡长子继承制巩固奴隶主政权 B.借助礼乐制度维护贵族的等级特权 C.利用分封同姓诸侯加强对地方控制 D.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系统治 ‎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前683﹣前621年)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3人,以孙立者2人,不明嫡庶者1人,以长子继位者仅2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 A.因为秦国经济文化发达 B.导致王位争夺激烈 ‎ C.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有利于社会的变革 ‎4.春秋近300年,大小战争约500场,会盟数十次。春秋会盟的礼仪主要有会而定盟、除地为坛、起草盟书、歃血为盟、昭告神灵、宣读盟书、藏书盟府、飨宴等。盟主通过会盟来制定新的等级礼,请侯国的排列次序由盟主确定。这反映出(  )‎ A.礼仪规范成为争霸工具 B.宗法血缘观念荡然无存 ‎ C.春秋争霸促进局部统一 D.周王共主地位得到维护 ‎5.西周“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裂土封侯)”;秦灭六国,“子孙皆为民庶,或以国为姓,或以姓为氏,或以氏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秦灭六国疆域辽阔 B.官僚政治逐步确立 ‎ C.宗法观念逐渐消亡 D.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6.南宋学者叶适说,秦王朝“破坏封建而为郡县”,做到了“尊京师而威服天下”,使“匈奴遁迹自屏,不敢争衡”。据此观点,秦朝通过郡县制(  )‎ A.发挥了地方自主性 B.加强了中央集权 ‎ C.拓展了王朝的疆域 D.实现了长治久安 ‎7.秦朝县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乡,乡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为里,亭属于治安基础组织,直属于都尉、县尉。担任这些官吏的须符合种种条件,其中主要的有三条:要有一定的家资;会书写、懂法律;年龄当在十七岁以上。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 A.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B.提高了地方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 C.一定程度挫伤官员的参政热情 D.开始拋弃传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 ‎8.如图为西汉初年中央和诸侯王国所管辖的行政区和人口统计表。对比统计图表中中央和王国所管辖的郡和人口数,可以得出的推论是西汉初年(  )‎ A.中央辖郡政治地位高于诸侯国 B.中央政府完全失去对地方的控制 ‎ C.统治者不赞成实行中央集权制 D.中央辖区经济发展高于王国辖区 ‎9.商鞅曾说:“不观时俗,不察国本,则其法立而民乱”。据记载,秦律规定黔首可以从官府无偿分到田地、耕牛、铁质农具、种子和宅地的权利。为增加农业人口,招“徕三晋之民”至秦国境内垦荒。材料表明(  )‎ A.秦统治者对农业的极度重视 B.秦律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 C.秦律制定结合了自身的特点 D.秦律影响了后世的重农思想 ‎10.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调动行省所属军队须皇帝批准。这说明元朝(  )‎ A.地方拥有适度权力 B.地方缺乏实际权力 C.行省权力集中专断 D.君主专制得以加强 ‎11.秦朝法律严格规定了官吏行政的行为规范,对于“善、失”赏罚分明;汉代对官吏实行“考选合一”,强调孝悌廉公之行。这说明秦汉时期(  )‎ A.官吏的选任以德为先 B.官员考核机制发展成熟 ‎ C.重视吏治的制度建设 D.实行外儒内法治国方式 ‎12.秦朝公文书制度相当严密,凡有事'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托人转达)”;对公文如何传发、使用何种材料书写、文书如何封缄,都有细密规定,这一制度为汉代所继承。这反映岀秦汉时期(  )‎ A.统治思想一脉相承 B.职能部门分工明确 ‎ C.文书是行政的基石 D.文字发展日益简便 ‎13.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州郡县设中正官,朝廷设吏部尚书。名义上中正官评定士人的品德吏部尚书执掌选用人才的权柄。事实上中正官只依据士人的籍贯及祖,父官位定门第的高低,吏部尚书依据门第高低做用否的标准。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  )‎ A.保留了地方对人才的推举 B.使士族操纵地方政治经济 ‎ C.造成了地方分裂割据局面 D.弱化了中央对人才的选拔 ‎14.顾炎武《日知录》指出: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对这唐宋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宋代与大唐相比,国力渐趋衰弱 B.宋代中央集权加强,地方财政困窘 ‎ C.宋代坊市打破增强城市经济功能 D.宋代君主专制加强,皇帝威势凸显 ‎15.有人评价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时说:“在此社会中,非无贫富贵贱之差,但升沉不定,流转相通,对立之势不成。”下列对此说法解读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有利于地方自治 B.等级制破坏了国家统一 ‎ C.科举制缓和了阶级对立 D.皇权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16.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另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削弱相权 ‎17.学者李治安在《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中说: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其意在说明元代行省制(  )‎ A.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 B.对地方行政制度建设的历史价值 ‎ C.优于单纯的地方分权 D.注重对地方行政区划的合理调整 ‎18.西汉《盐铁论》是汉昭帝时盐铁会议的文献,后经桓宽整理而成,书中记载:“古者,事生尽爱,送死尽哀。故圣人为制节,非虚加之。今生不能致其爱敬,死以奢侈相高;虽无哀戚之心,而厚葬重币者,则称以为孝,显名立于世,光荣着于俗。故黎民相慕效,至于发屋卖业。”下列项中对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 A.汉昭帝时期盐铁已为官营 B.西汉社会存在丧葬奢靡之风 ‎ C.西汉政府希望黎民对生者尽其爱敬 D.古之圣人认为节制丧葬是不孝的 ‎19.关于军机处设立的时间,史学界记载有雍正四年、雍正七年、雍正八年三种说法;关于军机处前身的名称,史书记载也有“军需房”、“军机房”、“办理军机房”等不同说法,这可以说明(  )‎ A.史学家因立场不同记载不一 B.军机处因保密性强记载少 ‎ C.清代历史记载没有统一标准 D.历史上没有设置过军机处 ‎20.古罗马的市政官规定上市的奴隶须用牌子写明奴隶的国籍、性别、年龄、技能和有无疾病等,并挂在胸前,事后如发现有出入,允许买主请求减价或解除契约。此规定的出现客观上(  )‎ A.缓和居民之间的矛盾 B.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 D.限制贵族随意解释法律 ‎21.伯里克利上台后,开始加紧重建被希波战争摧毁的雅典卫城。尽管贵族派反对他耗费巨资,但伯里克利作为战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获得了公民大会的支持,赋予其建造卫城之权。他力争把帕特农神庙中的雅典娜露神奉为全希腊的大神,吸引希腊人来朝圣,并通过土木工程建设给各行业的工匠以就业机会。据此可以说明(  )‎ ‎①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②公民大会是雅典事实上的最高权力机构 ‎③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 ‎④重建雅典卫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重大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公元前445年,在《十二铜表法》制定仅四年之后,第十一表的禁止平民和贵族通婚便被废除。这种法律调整(  )‎ A.消除了贵族和平民的差别 B.能促进平民阶层人才的培养 ‎ C.标志着平民在较量中占优 D.加速了贵族精英势力的没落 ‎23.历史留下了无尽的讽刺:三十僭主(雅典历史上最残暴的统治者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判处苏格拉底死刑。从苏格拉底案可判断(  )‎ 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 B.公民普遍参与政治容易导致权力泛滥 ‎ 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 D.民主程序的公正并不能保证结果的公正 ‎24.《查士丁尼法学总论》规定:如果用他人的材料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筑,建筑物视为属于他所有;反之,如果用自己的材料在他人的土地上建筑房屋,建筑物属于土地所有人。这说明罗马法(  )‎ A.调节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B.维护了贵族的经济利益 ‎ C.剥夺了奴隶的财产所有权 D.规范了财产所有人的权利 ‎25.朱塞佩•格罗索在《罗马法史》在对“裁判官法”的评价中说:“因为对异邦人是有约束力的,善意不能不约束自己”,于是“对诚信要素的吸收可能也出现在最初同涉外关系并无必然联系,但同样被认为应当以善意为依据的行为中,这些行为可以由市民和异邦人一视同仁的加以采用”。这说明“裁判官法”(  )‎ A.因适应商品经济而产生 B.使异邦人获得罗马公民同等权利 ‎ C.继承了罗马公民法理念 D.保证了罗马司法审判公平与公正 ‎26.罗马共和国时期,西塞罗提出:“真正的法律乃是正确的规则,它与自然相吻合,适合所有的人。”到了6世纪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里论及万民法和市民法的关系,他说:“法律或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在任何情况下均改变不了万民法的规则”,这说明此时(  )‎ A.万民法确立了与自然法相似的法律地位 ‎ B.西塞罗的法律见解在东罗马时期被推翻 ‎ C.市民法在罗马法发展史上始终居于核心 ‎ D.自然法的适用范围大于市民法和万民法 ‎27.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联邦共和制民主国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发展机遇。经过班内同学小组讨论,形成了不同观点,你认为哪组观点最为科学?(  )‎ A.甲组:美洲孤立于欧亚大陆先进文明,没有经历封建社会 ‎ B.乙组:欧洲启蒙思想与疆土辽阔的现实需要结合,造就了联邦共和制 ‎ C.丙组:与欧洲隔离,免于欧洲干涉,有助于走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 ‎ D.丁组:美国独立后的国内政治斗争使然 ‎28.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国王和两院一样有提出法律的权利”,“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  )‎ A.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 C.保留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 ‎ C.不属于代议制的范畴 D.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30.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在提到维护各州的权利和捍卫联盟的完整时说“这两个问题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其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联邦和各州都按照人民用符合宪法的方式所表达意志,在自己的适当范围内明智地行使各自的权力。”材料强调了(  )‎ ‎①宪法至上的理念 ②各州的权力都由联邦政府赋予 ‎③各州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权力 ④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1.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此项规定的主观目的是(  )‎ A.是当时法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 B.避免了政权的频繁更替和政局的持续动荡 ‎ C.旨在维护共和制度,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 D.因人设法,违背了法律精神 ‎32.德皇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统治了德国20年之后,曾骄傲地声称,他从没有读过宪法,也不了解宪法,“把德意志帝国锤炼出来的是士兵和军队,而不是议会决议”。这主要表明(  )‎ A.德皇享有至高无上的特权 B.德国的代议制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 C.德意志议会不享有决策权 D.德国君主立宪制是一种不成熟的代议制 ‎33.在威廉登上英国王位后,因为他是荷兰执政,利益在欧洲大陆,只要议会为他提供遏制法国所需的财务,他就无意干预议会的权力。直到1760年乔治三世即位,没有哪位英国君主企图控制议会领袖,议会领袖由此创立了一种新的国家制度。这种制度体现为(  )‎ A.《大宪章》的签署 B.《权利法案》的实行 ‎ C.两党政治的出现 D.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34.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有些代表认为,奴隶是个人财产,在按人口比例决定议员人数时,不该算在人口中;另一些代表认为,奴隶也是人,应该被算在内。制宪会议最后定为:一个黑奴算五分之三个人。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体现了(  )‎ A.选举是民主原则的基本体现 B.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 C.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机制 D.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 ‎35.正如英国历史学家约翰•坎农所说:“贵族权力在1761年达到顶峰”,英国“从外观上看和原来别无二致,所有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被保留下来,但实际上它比原来更狭隘、更具有寡头性质。”材料可用来说明英国(  )‎ A.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B.议会改革的必要性 ‎ C.贵族寡头政治的必然性 D.工业革命的必要性 ‎36.1875年,法国议会以一票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其中规定“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得连任”。下列对该宪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 B.体现了分权和制衡原则 ‎ C.行政权依附于立法权 D.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7.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中发言说:“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都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战争与和平时有权力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力不让议会参与。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国王掌握军权和行政权 B.国王与议会分权与制衡 ‎ C.君主专制制度根深蒂固 D.国王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38.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侄子或者侄女;如果男嗣死亡或者放弃王位,而且他也没有其他继承人,那么应由君主的女儿出任国王;该法案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来决定的,而非君主本人。这说明(  )‎ 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B.王位世袭制得以合法化 ‎ C.君主立宪制最终确立 D.议会主权地位开始形成 ‎39.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这表明,马布里(  )‎ A.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B.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 ‎ C.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40.德国1871年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联邦成员代表组成,其票权分配如表,由此可见,德意志帝国(  )‎ 邦国 普鲁士王国 巴伐利亚 萨克森 符腾堡 巴登 黑森 梅格棱堡﹣许威林 票权 ‎17‎ ‎6‎ ‎4‎ ‎4‎ ‎3‎ ‎3‎ ‎2‎ A.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 B.普鲁士在帝围拥有特殊的地位 ‎ C.民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 D.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 二、材料题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1)根据材料一,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6分) ‎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 ‎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4分) ‎ ‎(4)依据所学知识,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42.有人说“妥协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更有人说“政治就是妥协的艺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因应对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请回答:‎ ‎(1)结合光荣革命的结果,分析材料一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6分)‎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体现在哪些方面?‎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妥协”现象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A ‎26.【答案】A ‎27.【答案】B ‎28.【答案】B ‎29.【答案】D ‎30.【答案】A ‎31.【答案】C ‎32.【答案】B ‎33.【答案】D ‎34.【答案】C ‎35.【答案】B ‎36.【答案】C ‎37.【答案】D ‎38.【答案】A ‎39.【答案】A ‎40.【答案】B 二、材料题 ‎41. 【答案】(1)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旨意的报告;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6分) (2)措施:在军事上收回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在行政上重视文官;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6分) (3)不同: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握决策权,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元朝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领导六部,行使宰相职权(4分) (4)元朝疆域辽阔,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4分)‎ ‎42. 【答案】(1)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2分)表现: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限制国王权力;18世纪中期形成责任制内阁,国王统而不治。(4分)‎ ‎(2)原因:宪法创立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不同利益集团因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而谈判妥协修正。(4分)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大州与小州之间;南方州与北方之间;总统、国会、联邦法院之间。(任三点)(6分)‎ ‎(3)认识:政治妥协是一门艺术,有利于制度创新和完善;政治妥协有利于政治民主平稳转型;政治妥协有利于保证国家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任答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