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包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艺体)
命题人:云娜 审核人:韩春燕 分值:100 时间:7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2. 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符合两者观点的是
A.主张“因材施教” 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
C.认为“人性本善” 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3.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
4. 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使人口从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向周边地区迁徙的同时,也把文化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据此可知,分封制的深远影响在于
A.有利于增强统一国家的认同感 B.使中国古代人口布局趋于合理
C.较好地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诸侯的管理
5.“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是
A.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6.如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7. 唐初,唐太宗命高士廉修《氏族志》,将李唐皇室的李姓列为第一等,外戚次之,山东士族为第三等;宋代的《百家姓》开篇则是“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将皇室赵姓排在第一位。上述现象不能说明
A.中国古代社会皇权至上 B.宗法制仍有影响
C.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姓氏文化源远流长
8. 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论述理学时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又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己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材料说明宋代理学
A.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实现世俗化、生活化 D.教诲民众遵循“三纲五常”
9.中国古代把请人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称为“润笔”。至明朝中后期不少士大夫已形成为人作文字必须取得适当的金钱或其它物质报酬的观念,甚者以“润笔为生”。材料能说明
A.封建文化专制政策的松弛 B.儒家传统价值观念的转变
C.士大夫轻视科举入仕途径 D.白银流通扩大商品经济范围
10.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C.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
11.苏格拉底说:“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其意在
A.实行间接的民主制度 B.批评轮番而治的民主政治
C.缩减雅典公民的人数 D.确定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12. 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公元500—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13.卢梭指出:“公共的力量,必须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工作机关来使力量集中,并使其在公共意志指导下开始工作,已成为国家与主权间的一种交通工具。”该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政府应充当人民的公仆 B.政府权力来自国家主权
C.公共意志即为国家法律 D.按照社会契约成立政府
14.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A.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15.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年人口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 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 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16.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垄断法》,截止到1851年根据该法案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可见该法案对英国最深远的影响是
A.议会拥有立法权,体现“王在法下” B.保护了个人发明创造积极性
C.保护知识产权,有助工业革命发生 D.推动了英国垄断组织的出现
17.20世纪20年代,西欧出现一种新现象:刚刚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人可以从国家有关机构、学会或工业公司得到研究资助。这一现象反映出
A.爱因斯坦相对论推动基础科学研究发展到新的阶段
B.民主体制的普遍建立为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人们认识到科学对技术和生产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D.已经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18. 这一时期,“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的现象蔚然成风,以建立近代式国家为指向的“国民”、“国权”、“国耻”等名词成为流行的政治概念,“立国自强”成为思想界的共识。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应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19. 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开算学馆断送地方官政治前途 B.新学改制缺乏足够的社会基础
C.政府官员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20.陈独秀说,“孔子祖述儒说阶级纲常之伦理,封锁神州”,“于近世自由平等之新思潮,显相背驰”。可见,陈独秀意在
A.批判儒家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反孔批儒以开民智
C.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治国之术 D.否定孔子及其思想
21. 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B.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2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国民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日战争时期三个阶段。毛泽东在第一阶段的杰出理论贡献在于
A.分析中国社会形态和阶级状况,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
B.创造性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提出中国革命“两步走”战略,系统完整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D.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采用民主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23. 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24.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5.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 B. 重视道德与人伦
C.厚古薄今 D. 强调制度与秩序
2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 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 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27.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人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 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 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28.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 鼓吹人性解放 B. 批判神权统治
C. 构建民权政府 D. 主张平等自由
29.近代中国在不同时期学习西方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五四运动之前大致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三个层面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 对西学认知的程度 B. 传统文化势力的强弱
C. 政府推行西学的力度 D. 社会变革进程的需求
30.1921年6月,孙中山说到:“因中国积弱,主权丧失已久,宜先求富强,使世界各强国皆不敢轻视中国,贱待汉族。实行积极的民族主义,不惜用革命的手段反对外侮。”这说明孙中山
A. 认为民生主义有助于实现民族的独立
B. 首倡以革命的手段实现民族主义
C. 意识到民生主义比民族主义更为重要
D. 吸收了中共革命纲领的合理成份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非常兴盛。明代官办的蒙学教育主要是社学,洪武八年命天下立社学:“但有三五十人家,便请个秀才开学,教军民之家子弟入学读书,不妨他本业,务要成效。”清康熙时正式向全国推广义学:“各省、府、州、县,多立义学,延请名师,聚集孤寒生童,励志读书。”无论是社学还是义学,都是本着为天下所有儿童提供同等教育的精神而开办的,但这样的教育理想在现实中总要打些折扣,比如明朝“倡优隶卒之家子弟,不许妄送社学”。这和国家规定的社会歧视政策是一致的……蒙学教育的私学形式是私塾,私塾非常常见,也最有中国传统特色……明清蒙学教育择师标准很严,明太祖曾有明令:“其经断有过之人,不许为师。”官学蒙师大多要经乡民推举或地方官选定,“具书致礼”,正式聘任。私塾中的蒙师也会按照乡里最诚敬的礼节聘请……明清蒙学重视道德教育,表现出深厚的人文意蕴。“蒙以养正”是蒙学最高的教育理念,即从人的先天根基开始,通过启蒙教育,使之逐步趋成于圣人的人格和境界,奠定一生发展的道德与文化基础。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蒙学教育有何特点。(10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蒙学教育兴盛的原因。 (8分)
32.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先进思想的传播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22分)
材料一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苏格拉底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孔子
材料二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人物
思想主张
伏尔泰
抨击教会和专制,倡导君主立宪;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认为法律就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17、18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18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观点,并指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的相同点,他们的思想主张体现了怎样的时代潮流?(10分)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18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三大革命”。(6分)
包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卷(艺体) 答案
一. 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D
C
A
A
B
C
C
B
B
B
B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C
C
C
B
B
D
A
B
A
D
D
B
C
D
A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
31(18分)
(1)特点: ①官私教育相结合,教育体系比较完备;(2分)
②力争让更多儿童获得教育,教育范围扩大;(2分)
③存在明显的社会不公;(2分)
④注重渗透传统道德文化;(2分)
⑤择师标准严格。(2分)
(2)原因: ①统治者稳固统治的需要;(2分)
②科举制度的推动;(2分)
③社会经济的发展;(2分)
④传统文化的影响。(2分)
32(22分)
(1) 观点:①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2分)
②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2分)
相同:都关注人的道德。(2分)
(2) 相同点:①都反对专制;(2分)
②都主张民主与法制;(2分)
③都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2分)
潮流:①民主主义潮流(民主取代专制、法治取代人治);(2分)
②科学与理性主义潮流。(2分)
(3)三大革命: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2分)
②工业革命;(2分)
③启蒙运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