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3.15 KB
  • 2021-08-25 发布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2020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一(Word版附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高 三 历 史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客卿是战国时期对到其他诸侯国被委以重任的人才的通称。如表 1 是当时秦国重用的 客卿及其事迹简表。该表反映岀当时的秦国 时期 客卿 主要事迹 秦孝公时期 卫国人商鞅 两度推行改革,厉行法治,使秦国日渐富强 秦惠文王时期 魏国人张仪 提倡“连横”,诱使各国与秦结交,瓦解六国联盟 秦昭王时期 魏国人范睢 献“远交近攻”之策 秦王嬴政时期 楚国人李斯 献离间计策,分化六国,帮助秦国逐一消灭六国 A.顺应历史潮流不断推进改革 B.重视引进人才促进统一大业 C.通过笼络人才削弱其他国家 D.借用外来人才打击本国贵族 2.汉武帝时起用了提倡新儒学的董仲舒、打败匈奴的卫青、主张专卖的桑弘羊、汉赋大 师司马相如、太史令司马迁等人才为官。这种局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国家战略的需要 B.科举制度的发展 C.大兴文治的结果 D.血缘政治的终结 3.《云麓漫钞》中记载,宋金议和后,南宋朝廷认为“边患”消弭,便着力发展内部经 济,“务与民休息,禁网疏阔,富家巨室,竟造房廊,赁金日增”。这深层次反映了 A.民众生活幸福指数高 B.南宋租赁经济盛行 C.经济再发展资金不足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4.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 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 现象 A.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B.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C.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D.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5.北宋学者石介在《中国论》中这样阐述:“夫天处乎上,地处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 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清朝前期,统治者则认为“天下等于中国”“我皇上为统驭天 下中国之主”。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A.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了冲击 B.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C.进一步构建了华夏正统地位 D.实际上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准备派团出使西方,由于中外外交礼仪不同,“用中国人 为使臣,诚不免于为难”,于是委任美国人蒲安臣担任中国全权使节出使美、英、法、普、俄 诸国,并取得一系列外交成果。这反映了当时 A.美国政府侵犯中国外交主权 B.清政府熟悉近代外交的规则 C.传统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 D.中国逐渐摆脱外交被动局面 7.八国联军攻陷天津和北京后,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组织和动员社会资源, 在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就自行设法深入到华北战区,以救助战争难民,特别是流落在 当地的南方人士。这表明 A.清政府注重难民救助问题 B.跨区域救济具有自发性的特点 C.清末的社会救济趋于完善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日益发展 8.晚清以来“青年”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清末是“革命青年”,五四时期是“新青 年”,后来则是“进步青年”。其中,“新青年”关心个人的生活和解放,“进步青年”慢慢转 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出现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工人运动的发展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9.九一八事变后,沱阳“九君子(爱国知识分子)”完成了《TRUTH(真相)》双语证据 汇缩,后历经辗转呈递给国联李顿调查团,因这一证据汇编具有高度的实证性、系统性和规 范性,成为国联仲裁的依据。这一事件反映了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的调查结果决定了事变的性质 10.1949~1978 年间国内史学界专题研究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 革命,但这一时期学者们研究的论文数具有不均衡性。其中研究“戊戌变法”论文数量可能 是 A.722 篇 B.614 篇 C.287 篇 D.96 篇 11.改革开放之初,陈云强调指出要根据“鸟”的需要,设计“笼”的大小,并不断调整 “笼”的尺寸,使“鸟”不被“笼”困死,而目能在“笼”中充分飞翔。“鸟笼经济”的提出 意在 A.按计划指导下扩大市场调节 B.摆脱计划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阐释计划与市场的互动关系 12.图 1 为西班牙画家达利在 1931 年创作的油画 《记忆的永恒》。达利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 以及一个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 板、一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似的三块钟表和 一块没有变形的红色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方 台上一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这一作品 A.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B.用扭曲变形表达痛苦和无奈 C.以夸张手法讴歌光明、诅咒黑暗 D.把理性和荒诞有机结合在一起 13.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 的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下列选项最能佐证该学者观点的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处死末代沙皇 C.颁布《和平法令》 D.推翻临时政府 14.巴黎和会是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召开的和平会议。在这次和会上缔结《凡尔赛和 约》以后,法国人说,这项条约“说它苛刻么,那太温厚了;说它温厚么,又太苛刻了”。对 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全面的是它反映了法国人 A.对和会没有满足法国全面摧毁德国的要求不满 B.对和会满足了英国摧毁德国舰队的要求不满 C.对德国重整旗鼓的担心和对法国安全的忧虑 D.对和约可能导致以后国际形势恶化的忧虑 15.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 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下面直 接体现美国用文化软实力扩大国家影响的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抗衡社会主义阵营 B.二战后为进一步控制西欧实施“马歇尔计划” C.政府支持本国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赴非巡演 D.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多夫》享誉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要求:紧扣题意,条理清楚,逻辑严谨,书写规 范。 16.(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 2 图 3 (1)结合图 2 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5 分) (2)比较图 2 和图 3,指出图 3 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4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 3 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 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6 分) 17.(14 分)大帆船贸易是近代东西方海上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16 世纪开始,跨国长途贸易成为欧洲资本积累的主要手段。有人把当时全 球贸易格局概括为两个大三角,一个是东方或亚洲三角,另一个是大西洋三角。西方史学家 布罗代尔说:“美洲白银 1572 年开始一次新的分流,马尼拉大帆船横跨太平洋,把墨西哥的 阿卡普尔科港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连接起来,运来的白银被用于收集中国的丝绸、瓷器和印 度的高级棉布,以及宝石、珍珠等物品。” ——摘编自高德步主编《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1580 年以后,西班牙的马尼拉当局,为生丝、丝织品、棉布、瓷器等中国商 品找到了一条通向的航路——太平洋海上丝绸之路。这迥然不同于以往的海上丝绸之路,它 不再局限于东北亚或东南亚,而是越过大半个地球,由亚洲通向美洲的远程贸易。“马尼拉大 帆船”’满载中国商品,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这就是持续了二百多年的沟通马尼拉与阿 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由于这种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葡、西两国及其殖民地无法用 香料级产品与中国工艺精良商品在贸易上达成平衡,必须支付巨额白银货币,因此被西方学 者概括为“丝一银”对流。由于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来自太湖流域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巨额 白银资本的流入,无疑刺激了这些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备。 ——摘编自《文明的彷徨——晚明历史大变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海上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主要条件。(8 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指出“马尼拉大帆船”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6 分) 18.(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回首一百多年以前的中国,我们想象中的中国女性裹着小脚,受“女子无才便 是德”的道德规范羁绊而闭守家中。 梁启超认为,女性强弱和国家强弱成正比。女性不是天生衰弱,其衰弱是由于缠足和不 受教育这两点。他批判女性缠足,极力主张女子受教育的必要性。1900 年《清议报》登载了 日本的《男女交际论》,“女权”一词在中国首次出现。从清末到民初,“女权”到处传播。女 性论者认为她们也拥有“人权”,重点是女性如何贡献国家,主张“尽与男子一样的义务”,“摸 索新角色”,“拒绝做女国民”。 1911 年辛亥革命后,“女权”的讨论汇聚到是否应该拥有参政权。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男女平等原则被写进宪法。现代中国女性因积极参与社 会活动,就业率高而受世界瞩目。按 2000 年的人口普查,中国女性占全国就业者的 45.3%。 ——摘编自(日)须藤瑞代《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解读中国历史上女性地位的变迁。(15 分;要求:观点正确,史实 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11 分)表 2 是主要国家失业率情况表(1930~2000 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表 2 单位:% ——据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 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11 分)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B 2.A 3.C 4.C 5.C 6.C 7.B 8.D 9.A 10.D 11.A 12.B 13.A 14.C 15.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参考答案】(15 分) (1)政治上: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藩镇割据,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2 分)经济上:北方战乱,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经济重心进一步南移; 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兴盛。(3 分) (2)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废道改路;北宋面临的少数民族威胁更加严重(或辽、西夏 和北宋之间争战不已);失去了幽云地区。(4 分) (3)问题:出现积贫积弱局面。(2 分)举措:为改变积贫局面,推行青苗法、农田水利 法、免役法、市易法、均输法。(2 分)为改变积弱局面,推行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 军器监。(2 分) 17.【参考答案】(14 分) (1)特点:东方贸易以中国为中心,中国的贸易属于和平贸易,欧洲人在东方贸易中处 于入超地位。(3 分)西方的贸易是非洲和美洲为中心的黑奴贸易为主,欧洲殖民者通过暴力 建立起不平等的贸易,积累巨额资本。(3 分)主要条件: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2 分) (2)影响:对中国:促进了晚明江南地区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3 分)世界:密切了东西方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拓展。(3 分) 18.【参考答案】(15 分) (1)在古代,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主张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地位低下,成为家庭 附属品,缺乏独立人格,不利于女性发挥作用。(3 分) (2)晚晴时期,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兴起,受西方思想影响,提倡女性废 除缠足、接受教育、为国奉献等,女性开始得到解放,女性地位逐渐提高。(3 分) (3)民国时期,君主专制结束,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女权意识进一步提高,女性开 始争取参政权利,地位进一步提高。女性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国家做出一定贡献。(3 分) (4)进入现代,新中国建立后妇女地位得到法律的保证,享受各种政治权利,随着改革 开放和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受教育程度与个人素质普遍提高,就业率大大提高,接近男 性,为社会创造了更多财富,中国女性的地位与作用为世界瞩目。(3 分) 总之,中国女性由地位低下,到逐渐解放,再到受世界瞩目,折射出中国社会的政治经 济等发展状况,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 分) 19.【参考答案】略。(11 分) 【示例】 (1)自由放任时期(1930~1935 年),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失业率相对比较高。这 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这一时期出现经济危机,普遍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所致。(3 分) (2)二战及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强化时期(1940~1970),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 的失业率相对比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西方国家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实现充分就业为主要 经济社会政策,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普遍好转且持续时间较长。(4 分) (3)新自由主义时期(1975~2000),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失业率出现反弹,较之 前总体上升,且波动较大,但总体低于二战前。这主要由于西方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及石油 危机等造成“滞涨”危机,生产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之后,西方国家纷纷采用“货币学派” 和“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4 分) 【评分参考】 水平三: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依 据的阐释合理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8~11 分) 水平二: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较为恰当的时间尺度,并结合表中数据,对划分 依据的阐释较为合理,思路较清晰。(4~7 分) 水平一:能够将表中所示年份转换为某种时间尺度,对划分依据的解释具有一定合理性。 (1~3 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