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8.0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11月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一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一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老子的名言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意思是,治国如同烹小鱼,不能急,不能用大火,不能总翻个,要用慢火适当烹饪。这反映了老子主张( )
A.小国寡民 B.无为而治 C.以德治民 D.不与人争
2.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余家“兼儒、墨,合名、法…见王治之无不贯,此其所长也。”杂家的思想特点反映了当时( )
A.“学在民间”风气渐开 B.杂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C.学术流派之间互鉴互融 D.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控制
3.董仲舒认为,天意要大一统,皇帝受命于天,各封国的王侯又受命于皇帝,大臣受命于国君:家庭关系上,儿子受命于父亲,妻子受命于丈夫。这一思想( )
A.冲击了男尊女卑秩序 B.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
C.贯彻了敬天法祖观念 D.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4.墨家为春秋战国时期之显学,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其“显”在于“兼爱”、“非攻”的政治活动上,而关注自然科学方面是不受统治者和群众欢迎的,甚至在墨家内部反对者也大有人在。材料说明了( )
A.墨家接纳了儒家的仁爱思想 B.百家争鸣阻碍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C.墨学更受当时统治者的青睐 D.社会政治问题备受思想界的关注
5.新疆吐鲁番曾出土公元408年的一份用楷书书写的文书,记录了当地选举应试的情况策试内容涉及《诗经》、《春秋》等中原地区盛行的典籍。由此可知,当时( )
A.书法艺术得到了推广与普及 B.科举制最早出现于西北地区
C.儒学作为正统影响范围扩大 D.统一因素因政治分裂而削弱
6.阅读如表,据此可知当时( )
时期
事件
西汉宣帝时
太学博士参加讲论“五经”异同的石渠阁会议。
东汉光武帝时
“车驾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于前。”
东汉和帝时
太学名儒鲁丕提出:“臣闻说经者,传先师之言,非从己出,不得相让;相让则道不明,若规矩权衡之不可枉也。”
A.儒学在太学中的地位动摇 B.太学积极倡导学术研究和争论
C.太学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 D.太学中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7.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流行“清谈”,即不问现实政治,只讨论玄妙哲理,在行为上酒、不拘礼节,这股风潮一直持续到唐初。此种历史现象( )
A.说明佛道思想已是社会主流 B.严重阻碍文学艺术发展
C.导致社会道德水平严重滑坡 D.对儒家思想有双重作用
8.唐代中期后,儒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异儒”思想家,对唐以前的儒家经典和圣言提出了怀疑和批判,如史学家刘知几就在其《通史》中首次倡言“六经皆史”。这反映出( )
A.儒学主流地位已丧失 B.复兴儒学的必要性
C.儒学发展趋向平民化 D.儒学的神秘化色彩
9.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 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 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 器。这一现象表明( )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10.葛兆光先生说:“思想成为原则,而原则又成为规则,而规则就进入民众生活,当民众在这种规则中生存已久,它就日用而不知地成了‘常识’,任何违背常识的行为都将成为错误甚至罪孽。”下列能够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
A.科举制成为古代主要选官途径 B.理学中忠孝仁义思想的世俗化
C.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D.专制集权制是维护大一统的需要
11.南宋时期,理学家陈亮主张“以利和义,不以义抑利”
,反对朱熹空谈义理,坚持改革政弊,考求历代国家的成败兴亡、典章制度的兴废,希望以此寻出振兴宋室、转弱为强的途径。据此可知( )
A.儒学具有积极入世的情怀 B.传统义利观到宋需要抛弃
C.朱熹理学脱离时代的需要 D.宋儒对孟子学说推崇备至
12.汉代只有孔子被神化,称为“圣人”,孟子和荀子尚为等而下之的“仁人”。宋代以后,孟子也被视之为圣人,被尊称为“亚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宗法血缘制度的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D.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
13.“鹅湖之会”是指朱熹和陆九渊在信州鹅湖寺进行的学术辩论。两人辩论的内容最有可能是( )
A.是否承认“理”或“天理”的存在 B.是否遏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C.继承或者否定孔孟“仁、礼”思想 D.探求“理”的途径是向内还是向外
14.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5.明末有儒家学者提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而明清小说中也有很多作品将“情”与“欲”皆 置于“理”与“礼”之上,这共同反映出(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观念的变化 B.明清时期市民文学得以发展
C.世俗化是明清儒学发展的主流 D.明清思想挑战传统理学权威
16.民国初年革命党人易白沙在其所著《帝王春秋》中提到,早年因读梨洲、船山、亭林遗书,于是有革命之志。下列属于梨洲先生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有力思想武器的是( )
A.循天下之公 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C.废除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7.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标志着西欧近代化的开端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D.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18.鲁迅曾经评价某书:‘“……
是中国许多人所知道,至少,是知道这名目的书。谁是作者和续者姑且勿论,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该书( )
A.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体现了高超的讽刺艺术
B.揭示了专制王朝和封建社会由强大走向衰弱的必然历史命运
C.为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和英雄传奇小说的创作树立了楷模
D.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而积极进取的精神
19.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土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
A.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B.达到了得意忘形
C.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D.蕴含世俗化倾向
20.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下列作品中可以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阎立本《步辇图》 B.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C. 米友仁《云山图》 D.杨柳青年画《五子夺莲》
21.北宋初年刻印《大藏经》,刻板13万块,费时12年。由此推断《大藏经》是( )
A.僧人撰抄 B.雕版印刷 C.拓片临摹 D.文人书写
22.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A.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23.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 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 )
楷体汉字
执
王
臣
劓
甲骨文
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
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 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
24.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文人有良心而没有文学,魏晋六朝时期则有文学而没有良心,盛唐时期可说是文学与良心兼备,杜甫便是代表,他的伟大也在这里。”这表明杜甫的作品,具有( )
A.魏晋六朝以来的文学精华素养 B.关注民生哀乐的现实主义特质
C.文学家的慧眼诗心与宏见卓识 D.抨击时弊和避乱弃世的精气神
25.汉字“丁”的变化如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的最佳解读是( )
A.总体趋势是图画到线条 B.衍生出个性化的书法艺术
C.反映了文化政策的变迁 D.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二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共有3大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所以当一些国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说,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关于井田制度有这样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农田划分成为棋盘状,每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因此,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从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8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实质。(12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 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6分)
(2) 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4分)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1﹣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1﹣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1﹣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1﹣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 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大发明的传入流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重大的作用。造纸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削除了封建制度……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2分)
(1) 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8分)
(3)你认为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D
C
B
D
B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D
D
C
A
A
C
B
D
C
21
22
23
24
25
B
C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主张:孟子:从形式上恢复井田制;发展个体小农经济;以温饱型社会经济水平为目标;等额分配社会生产资料。黄宗羲:反对沉重的赋税;反对过分限制土地兼并;实行屯田,适当保存土地国有制度。(8分)
(2)背景:孟子: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剧变尤其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兼并战争频繁,人民深受其害;受儒家“仁”与“礼”思想影响。
黄宗羲: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化、兼并现象普遍。
实质:以民为本。(12分)
27.(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6分)
(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4分)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4分)
28.(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逐渐走向衰落。(2分)
(2)四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和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8分)
(3)①经济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科技提供发展动力;②实行文化专制,八股取士,不利于自然科学的研究和发展;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西方文化交流,失去了学习探索机会。(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