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卷·2019届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2017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湖南省衡阳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1、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 时量:90分钟;‎ 3、 分值:10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50分)‎ ‎1.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中说“人肉治羸疾”,中唐以后割股疗亲成为普遍现象。孝子们割股千年,清代的《江南通志》记载了 2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其中有过割肉(含割肝,剜眼等)疗亲行为的多达 500 个以上。导致材料所述孝子行孝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社会鼓励 B.儒家思想尊崇孝道 C.陈藏器的《本草拾遗》影响 D.“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 ‎2.朱熹主张“天地之间,理一而已”,并强调“物格知至”,可与圣人比肩。王守仁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下列对上述两位思想家主张的解读中,正确的是(  )‎ A.朱熹和王守仁对古代圣人的态度相左 ‎ B.王守仁的心学是对朱熹理学体系的补充 C.朱熹和王守仁都把儒家学说提升到“天理”高度 D.朱熹重“物格”王守仁重“求心”都忽视“知行合一”‎ ‎3.尽管理学从北宋中叶便登上了思想舞台,但对政界的影响并不大,可以说有宋一代,理学一直受到朝廷的压抑。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在于(  )‎ A.理学不为封建统治服务 B.理学提倡格正君心 C.统治者深受佛道的影响 D.理学并未形成系统 ‎4.有学者认为:“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与材料中信息不符的是(  )‎ A.使君主专制遭到了削弱 B.目的是维护儒学的统治地位 C.儒学在宋代有了新发展 D.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 ‎5.朱熹《劝农文》载:“乡村小民,其间多是无田之家……‎ 佃户既赖田主给佃生籍(田主给予的佃田立下户籍)以养家活口,田主亦借佃客耕田纳租以供赡家计,二者相须,方能存立。今仰人户递相告诫,佃户不可侵犯田主,田主不可挠虐佃户。”材料体现了(  )‎ A.儒家仁爱和谐思想 B.宋朝阶级矛盾尖锐 C.土地兼并问题严重 D.农村资本主义雇佣关系出现 ‎6.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  )‎ 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 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 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 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指出历史上的赋税制度有“三害”: “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他的观点以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被现代学者总结为“黄宗羲定律”这一“定律”反映的古代赋税制度的弊端在于(  )‎ A.沿用旧制,鲜有改革 B.赋役沉重,百姓困苦 C.单一赋种,没有差等 D.统一征缴,耗时费力 ‎8.1933年2月鲁迅先生在杂文《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下列对上述观点的理解,错误的是(  )‎ A.火药的发明主要促进了西方历史的进步,对中国社会的作用是消极的 B.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C.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D.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9.中国古代有一朝代在社会诸多方面都出现了新气象,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该朝代的“新气象”还有(  )‎ A.转轮排字盘的发明和使用 B.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 C.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 D.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 ‎10.下图为藏于山东曲阜孔府的《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作品。图绘孔子端坐讲学,群弟子或受教,或侍立,或沿山路前往,并绘山石树木等。此画布局严谨,线条精细,人物众多,形神俱备,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作为直接证据此画可以用来研究(  ) ‎ A.明代的绘画艺术           B.明代书院讲学之风 C.春秋时期私学的兴起         D.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1.“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2.早期文艺复兴仅局限于以佛罗伦萨为中心的意大利,而且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内展开,更多的是对古典文化传统的继承。这一时期重视“古典文化传统”的主要原因是(  )‎ A.市民阶层比较保守 B.传统文艺内容丰富 C.封建教会势力强大 D.古典文化保存完整 ‎13.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这主要表达了作者(  )‎ A.歌颂人性的高尚和尊严 B.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 C.呼唤个人和社会的解放 D.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教堂建筑广泛散布于欧洲各国,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一改中世纪时期的尖顶设计为大圆顶设计。某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教堂的大圆顶是真正的球面型,有两块半圆形的壳型结构,再用辐条状的肋加以加固,这个圆顶的设计者是(  )‎ A.布鲁内列斯奇 B.乔治·瓦萨里 C.米开朗基罗 D.拉斐尔 ‎15.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 A.思想自由 B.人身自由 C.推翻专制 D.主权在民 ‎16.“‎ 任何人拒不服从公意的,全体就要迫使他服从公意。这恰好就是说,人们要迫使他自由,因为这就是使每个公民都有祖国,从而保证他免于一切人身依附的条件,这就是造成政治机器灵活运转的条件,并且也是唯有它才是使社会规约成为其合法的条件;没有这一条件,社会规约便会是荒谬的、暴政的、并且会遭到最为严重的滥用。”这段论述出自(  )‎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C.卢梭《社会契约论》 D.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7.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牛顿:“其实在您的时代,阁下的思想和创造力已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今天,您的诸多创见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虽然在我们的追根究底之下,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对上述相关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 ‎①牛顿的“思想和创造力”为启蒙运动产生提供了基础 ②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 ‎③相对论是“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 ④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比较客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 A.部分官员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 ‎19.李鸿章对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认识经历了四个阶段,即19世纪60年代以前的金帛议和,羁縻怀柔;19世纪70年代的羁縻勿绝,恪守条约;19世纪80年代的援例订约,追求平等;19世纪90年代及以后的放弃宗藩,谨守约章。这些变化说明李鸿章(  )‎ A.始终没有接受西方政治思想      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 C.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      D.未尽到外交家应尽之责 ‎20.19世纪末以来,中国民主发展过程中,既出现了民主与专制、民主共和与君主立宪的斗争,又出现了英国式立宪和日本式立宪、无政府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对立。对于究竟在中国采取怎样的政治体制,一直存在着争论。这些争论(  )‎ A.使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任务形成      B.深化了人们对民主观念的理解 C.弥补了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缺陷     D.有助于根除君主专制思想蔓延 ‎21.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旁听了议员们的辩论,觉得那简直是一窝蜂似的吵架,“无甚可观”;对记者关于“美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出路”的问题,李鸿章的回答是:清国政府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这表明李鸿章(  )‎ A.确立了亲美远英的外交路线     B.政治上倾向于欧美的代议制 C.坚持“中体西用”的思想观念    D.向西方学习扩大到制度层面 ‎22.“为了在王权承认的‘合法性’范围内偷运西学之果,康有为在变法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始终小心翼翼地从‘奉天承运’‘圣人之作’的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尽管康有为之变法理论似乎处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无敢逾越古典圣贤所订准绳,但言行举止中却不时透露出叛逆色彩。”由此可见,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  )‎ A.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假托先贤外衣,铲除封建统治基础 C.抨击顽固势力,采用西方先进技术    D.借助儒家思想,推行资产阶级改革 ‎23.新文化思想家们认为,只有人性、思想的解放,中华民族的振兴与现化化才有希望。在这一理念下,一切旧的思想、道德、文学、风俗习惯、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都受到了极大批判。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B.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C.冲击了正统思想的地位          D.意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 ‎24.陈独秀认为,以往的历次革命都是“单独政治革命”,均未触及“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对中国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若何效果”,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材料反映陈独秀(  )‎ A.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        B.号召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C.割裂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      D.主张思想启蒙与政治革命相结合 ‎25.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逐渐呈现出两极化趋向。正是这样一种看似歧异的矛盾格局,孕育和催生了1924年至1927年的国民革命。这里说的“两极化趋势”指的是(  )‎ A.军阔割据混战和文化异彩纷呈      B.政治不断民主和经济发展迅速 C.国家实力强大与对外交往扩大      D.民众权利扩大和社会生活进步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材料阅读 ‎26.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 材料二: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中国、古希腊都曾有过思想文化的繁荣,当时的思想家们流传下了许多著名的观点或名言:‎ 国  别 人  物 观点或名言 古代希腊 普罗泰格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 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 孔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使人民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宗教生活。‎ ‎ ——《大国崛起》‎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和其地位的变化,(6分)并分析图中a点至b点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希腊和古代中国思想家的核心主张。(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启蒙思想使人民产生了哪些“新的观念”来看待国家、政权机构的? (4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古代东西方思想家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有什么不同?(2分)‎ ‎27. (18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的文艺复兴初期四种发明的传播,对现代世界的形成,曾起到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消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民主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的舞台。 ‎ ‎——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经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加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 ‎――威廉·李卜克内西《忆马克思》‎ 材料二:《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大发明在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变过程中的影响。(6分)运用相关知识说明在“电力的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最关键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哪些?(3分)‎ (2) 根据材料二回答科技成果从发明到运用有什么特点?(3分)这些成果的广泛应用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作用?(6分)‎ ‎28、(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姜义华《文明的自信》一文中说,“第一,中国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这是中华文明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动力。我们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份地位。人是有差异的,但这个差异都可以经过人自身的努力而得到改变。……每个人、家庭、地区,人们的身份地位都在不断变动,而且有制度性保证。这个变动是可控的,当变动的路堵塞了、不可控了,社会危机就产生了,这非常重要。第二,是财富的流动性。‘商鞅变法’后,土地可以买卖,土地一直在流动中,有制度性保证,包括民间习惯。土地流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维持理性发展的最根本财富。……第三就是资本的流动。……还有权力的流动,权力是否真正向所有人开放,是否能够真正成为公权力。”‎ 究其古今中外历史,以上观点应该同样适应于其他文明。‎ 分析材料,以“文明发展的动力”为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探讨。(要求: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二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在古代,朝廷推行孝道,往往还有配套的物质刺激,被公开旌表的孝子不仅直接受赏,还能终身免税,例如材料中清代《江南通志》记载了 2000 多个受到朝廷旌表的孝子,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尊崇孝道并不是导致材料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材料未说中唐以后、清代的孝子行孝现象受《本草拾遗》影响,故C项错误;“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推动是宋代,与材料中唐代不符,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朱熹和王守仁的思想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A项错误;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王守仁认为心是世界的根本,故B项错误;王守仁认为天理就是本心,朱熹认为理是世界的根本,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正确;王守仁重“求心”特别强调“知行合一”,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理学是儒学的发展,为封建统治服务,故A项错误;宋代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统治者也不例外,因此受到朝廷的压制,故B项正确;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因此不是受佛道思想的影响,故C项错误;宋代经过二程和朱熹,理学已形成完整的体系,故D项错误。‎ ‎4.【答案】A 【解析】材料中所表述的,正是程朱理学在宇宙、社会和人性方面的体现,“存天理,灭人欲”维护的也正是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体制,它非但没有削弱反而使君主专制政体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程朱理学是对传统儒学的进一步改造发扬,目的正是维护儒学在政治和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程朱理学和其后的陆王心学,都是对先秦儒学和董仲舒新儒学的一种创新和发展,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由“宋代科举官僚们希望自己的上司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临下界的君主,而是一个与自己具有相同的人间本性、服从相同的伦理规范、遵守相同的行为准则的君主”,不难看出宋代儒生希望对君主有道德上的约束,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该材料出自朱熹《劝农文》可知与儒家思想有关,另材料中“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可知要求和谐相处,故A项正确;据材料中“二者相须,方能存立”可知未体现出阶级矛盾尖锐,故B项错误;宋代虽然土地兼并严重,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意图,材料意思是强调田主与佃户要和谐相处,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 ‎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用番心、要寻人、仁义、和气、认真”‎ 等词得出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据表达方式无法判断出时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肯定了读书、种田、买卖等行业,故C项错误;传统中国“四民”是士、农、工、商,材料并没有打破这一划分,故D项错误。 ‎ ‎7.【答案】B 【解析】/材料并未涉及沿用旧制,鲜有改革,故A项错误;据材料“有积累莫返之害,有所税非所出之害,有田土无等第之害”可知赋役沉重,百姓困苦,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单一赋种,没有差等,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征缴,耗时费力,故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火药的发明推动了西方社会的进步,对中国而言,唐代就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也起过积极作用,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指南针的西传,为西欧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并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了早期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却拿来当饭吃”,中国古代的先进科学技术并未充分发挥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西方的对比,同样的技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出现“如‘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新气象的朝代是北宋,元代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故A项错误;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技术是唐代晚期的陶瓷技术,故B项错误;设立内阁以辅助皇帝处理国政是在明朝,故C项错误;柳永是北宋词人,人们在井水饮处吟唱柳永歌词发生在北宋,故D项正确。‎ ‎10.【答案】A 【解析】原始史料亦称第一手材料,从“直接证据”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暗指的是原始史料,明代的绘画作品,很明显就是研究“明代绘画艺术”的直接证据,故A项正确;《孔子讲学图》,是明前期画家对春秋历史的重现,至于“明代书院讲学之风”的实际状况,我们是无法直接通过对该图的研究来得出结论的,故B项错误;明代的绘画作品虽然对“春秋时期的私学状况”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这已不是直接证据且由于年代相去甚远而权威性较低,故C项错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除了不是第一手的直接证据,我们单从图片本来也无法推断这些弟子的出身和社会地位,故D项错误。‎ ‎11.【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他”强调“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在教育方法上“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由此推断“他”是苏格拉底。A项属于智者学派的观点,故A项错误;B项属于苏格拉底的主张,故B项正确;C项是康德的主张,故C项错误;D项属于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D项错误。‎ ‎12.【答案】C ‎ ‎【解析】领导文艺复兴运动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因此并不是保守,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借助传统的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因此其重视“古典文化传统”不是因为传统文艺内容丰富,故B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势力强大,所以新兴资产阶级借助这一手段宣传新的思想,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只是借助传统的古典文化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因此其重视“古典文化传统”不是因为古典文化保存完整,故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喊出了对人性的高度赞美和讴歌,故A项正确;“倡导宗教面前人神平等”,材料中没有体现这一点,而且莎翁主张的“人在神先”,追求也是现世的物质享受,故B项错误;“社会的解放”,这是17世纪开始的欧洲启蒙运动的倡导,故C项错误;“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且从不是莎翁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布鲁内列斯奇完成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的穹窿顶,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乔治·瓦萨里成就主要是创作《艺苑名人传》,故B项错误;米开朗基罗为罗马圣彼得教堂设计圆顶方案,与材料内容相符,故C项正确;拉斐尔主要是为教堂创造壁画,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康德认为“思想变革”是难以通过“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可以实现的,故A项正确;推翻专制统治能够实现人身自由,故B项错误;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是“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主权在民的思想,故D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可知,表述的是社会公众意愿才是国家法律的标准,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没有过多强调人民权利,故A项错误;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对君主权利制约, 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卢梭提出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学说,主张人民的权利至上,由公众意愿形成的契约制约政府,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人民权利与政府关系,《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涉及的是私有财产等经济内容,故D项错误。‎ ‎17.【答案】A 【解析】牛顿力学体系对自然界的力学现象做出了系统的、合理的说明,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为启蒙运动的产生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故①正确;据材料“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可知,爱因斯坦肯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作用,故②错误;据材料“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可知相对论是“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故③正确;据材料“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可知,爱因斯坦既看到了牛顿力学体系的重要价值,也关注到其不足之处,因此体现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比较客观,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 ‎1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著名外交家郭嵩焘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而攻击者的理由是“汉奸”“有二心于英国”等,说明攻击者并没有接受外交的国际惯例,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人和中国人对郭嵩焘外交行为的不同态度,没有体现清朝官场相互倾轧,故B项错误;郭嵩焘作为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受到诟病是材料反映的现象,但主要原因是国内人思想观念落后,故C项错误;因国内人的不断攻击最后被迫辞职说明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之一,但不是材料的主要意思,故D项错误。 ‎ ‎19.【答案】C 【解析】李鸿章恪守条约、追求平等和谨守约章表明其已经接受了西方的政治思想,故A项错误;其遵守条约并不意味着其卖国,这也是其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的一种方式,故B项错误;由李鸿章的变化可以看出,其逐步已经放弃了宗藩观念,逐步建立起一种平淡的外交思想,其大国中心外交观念逐步削弱,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李鸿章有无尽到外交家应尽的职责,故D项错误。 ‎ ‎20.【答案】B 【解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形成是由于特殊的阶段特征决定的,不是由于争论而形成,故A项错误;人们的各种争论其影响主要在思想方面,使人们对民主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入,故B项正确;人们的争论对西方民主政治体制的缺陷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无法弥补,故C项错误;仅凭借几次争论无法根除君主专制思想,故D项错误。 ‎ ‎21.【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李鸿章对英国议员辩论和美国资本在中国国投资的态度,并没有确立外交路线,故A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表明李鸿章并不赞同欧美的代议制,故B项错误;李鸿章对英国议会辩论表示不屑,而对外国资本到中国投资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明显反映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故C项正确;根据前面分析结合所学得出向西方学习还停留在技术层面,故D项错误。 ‎ ‎22.【答案】D 【解析】康有为从“传统象征系统内拾取古已有之的变化之道”,即借助儒家思想宣传变法的合理性,A项没有体现托古改制的意图,故A项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逐渐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并非铲除封建统治基础,故B项错误;康有为的主要意图是制度变革,而非采用西方先进技术,故C项错误;D项体现出康有为托古改制的主要意图,故D项正确。‎ ‎23.【答案】C ‎ ‎【解析】新文化运动并未完成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因此没有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运动,并未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新文化运动倡导人性、思想的解放等信息可以看出它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新文化运动对封建正统思想的冲击,并未说明要创立一种崭新的思想文化,故D项错误。‎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陈认为以往的革命都未解决“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艺诸端”,即未真正解放国民的思想,而非彻底否定辛亥革命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强调应当解放思想而非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的思想革命,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阐述了思想革命与政治革命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必须来一次打倒偶像……才能真正巩固共和新制度”体现了陈认为思想革命有利于巩固政治革命的成果共和制度,故D项正确。‎ ‎25.【答案】A 【解析】袁世凯称帝失败后中国社会在政治军事上是军阀割据混战,社会混乱,政治失序;文化方面则是新文化运动兴起,新思潮汹涌澎湃,故A项正确;这一时期政治黑暗,混乱的局面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军阀割据混战导致国力衰弱,故C项错误;民众权利并未扩大,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6.(20分)(1)①发展历程及地位变化:‎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思想,(1分)‎ 战国孟子、荀子继承发展使儒家思想更家完整;儒家思想受到冷遇(1分)‎ 西汉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儒学;汉武帝大力推,儒家思想“独尊”,开始成为正统(1分)‎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吸收佛道思想,使儒家思想有了新发展;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受到挑战。(1分)‎ 宋明时期程颢、程颐、朱熹等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理学;宋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1分)‎ 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儒家思想批判继承,形成具有民主色彩的新思想;儒家思想受到批判与挑战(1分)‎ ‎②变化的原因:‎ 汉武帝时出现了大一统局面,为巩固统一,需要思想文化的统一;(2分)‎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和统治者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权力的需要)(2分);汉武帝采取一系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措施(2分)。‎ (2) ‎①古代希腊:强调人的价值(或人文主义;以人为本)。古代中国:重民(或:民本、仁政)(2分)。‎ ‎②新观念: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社会契约;三权分立;开明君主制;民主共和制(答出三点即可得4分)‎ ‎(3)中国:社会的人;西方:个体的人(2分)‎ ‎27.(18分)(1)影响:①造纸术和印刷术的传入欧洲,便利了文化的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②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封建武士阶层日益衰落(或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③指南针的使用,为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④促进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6分,答出其中三得6分)‎ 关键成就:①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②发电机和电动机发明;③长距离输变电技术成熟(3分)‎ ‎(2)特点:科学成果从发明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快(或科学成果从发明到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越来越快)(3分)‎ 作用:①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人类进入到“蒸汽时代”;②电话为代表通讯技术的广泛运用改变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③电和电器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成熟与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6分,答出其中三得6分,)‎ ‎28、(12分)‎ 评分参考 分值 要求 ‎10~12‎ 所提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中外各一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提观点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提观点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提观点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 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  示例一:‎ 观点: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是文明发展的动力。(4分)‎ 论述:战国时代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促进社会经济政治发展、也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秦汉统一,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3分)‎ 古代雅典克利斯提尼改革以地域部落代替血缘部落,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扩大了公民的参政权,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分)‎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身份地位的流动性,可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增添活力,推动社会进步,成为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2分)‎ 示例二:‎ 观点:财富的流动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4分)‎ 论述: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成功地推动了社会转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3分)‎ 古代雅典梭伦改革,实行财产等级制,削弱旧氏族贵族的特权,有利于工商业奴隶主地位的提高,促进了古代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3分)‎ 合理的财富(包括土地)流动可以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进步,也是文明发展的动力。(2分)‎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