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73 KB
  • 2021-08-25 发布

黑龙江省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带答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逐渐发展出登录全户家口的“户籍”,户籍中详细编录家口与土地资料,是为“编户”;将人民编进户籍、纳入统治,身份大致平等整齐,称为“齐民”,合称为“编户齐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调度人力资源服务争霸战争 B.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身份差异 C.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坚实基础 D.打击贵族势力消弭阶级差别 ‎2.自刘邦建国至献帝禅让,汉代登上后位并有幸成为皇太后的共有19位,其中先后有9位皇太后临朝称制,而没有临朝之名,却有干政之实的皇太后也不在少数。汉代母后临朝政治的出现 A.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淡薄 B.反映出女性地位的提高 C.基于刘氏诸侯王势力的强大 D.是君权至上的客观产物 ‎3.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材料表明领事裁判权 A.是一种中国与列强对等的治外法权 B.是一项适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 C.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 D.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标志 ‎4.太平军入湘后,所到之处,与地方会党和其他反抗势力一起,以扫荡之势焚庙宇、砸神像、烧地契、毁祠堂。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 A.承担起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B.冲击了清朝固有的统治秩序 C.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过于绝对 D.缺乏明确的革命理论的指导 ‎5.鸦片战争以来,不平等条约多以割地、赔款、开埠通商为基本内容,而《辛丑条约》却不再有割 第 17 页 共 17 页 地、开埠等,虽有赔款,也并非列强的主要目的所在。这一变化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说明中国已被列强瓜分完毕 C.说明帝国主义侵华策略的转变 D.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6.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 A.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 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 C.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 D.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 ‎7.“春季里来艳阳天,桃花红,梨花白、百鸟闹声喧……共产暴动处处红旗现,直打得土豪劣绅逃到天外边。共产党齐努力,大家团结紧,推翻统治的政权,重把天地安”,这是流行于大别山区的歌谣。此时,中国共产党正在 A.组织武装起义,挽救国民革命 B.倡导国共合作,团结一致抗日 C.突破重重围剿,进行战略转移 D.开展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8.抗日战争期间,《大公报》在报导某次战役时写道:“(1938)年3月31日午,敌虽鼓其余勇,但已无能为力,并逐渐坠入我大规模歼灭战之圈套中,鲁南伟大之歼灭战场面已揭开序幕,精彩节目,自当陆续其后也”。据此判断,当时《大公报》报导的这次战役应是 ‎ A.百团大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淞沪会战 ‎9.罗马帝国时期的罗马法规定,在期限到来之前,除期限为债权人的利益而设立的外,债权人不得诉请对方履行义务,否则就将因“先期索债”而败诉。除此之外,债权人还会因“一事不再理”的原则丧失了在期满后对债务人再追索的权力。材料中罗马法的规定 A.强调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特点 B.体现程序繁琐且缺少灵活变通 C.强调契约关系对双方的约束性 D.反映公民范围扩大的利益需求 ‎10.1694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 第 17 页 共 17 页 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 C.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 D.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 ‎11.有学者认为:“在美国,有权作出决定的只是总统而不是内阁,美国的内阁仅是一个非正式的总统的咨询机构,即使参加内阁会议的大数人的意见与总统相左,总统亦可以不必采纳”。这一论点 A.说明总统权力缺乏有效制衡 B.反映美国的内阁没有实际作用 C.符合宪法对总统职权的规定 D.表明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12.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13.李可夫在1917年讲道:“社会主义变革太阳将从何处升起?我想,根据现有条件,根据居民的生活水平,开始社会主义变革不是我们的事情,我们没有力量和客观条件来做到这一点……我们面临着伟大的革命任务,但我们不能超出资产阶级的利益的范围来完成这项任务。”该讲话时的俄国 A.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 B.二月革命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一战失利引发七月流血 D.四月提纲提出用暴力夺政权 ‎14.20世纪60年代,美苏双方商定在双方首都举办展览。苏联人办了炫耀其宇航技术的展览,美国人看了很害怕;而美国人在莫斯科举办了美国家庭厨房展,苏联人大为震惊;原来生活可以这样!觉得美国人很幸福。这反映出 A.美苏关系缓和,平等互利 B.苏联科技上的优势 C.美国取得竞争的优势地位 D.美苏冷战的新特点 ‎15.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 第 17 页 共 17 页 铁器出土地点 总件数 生产工具件数(约)‎ 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 铁农具件数 铁农具所占百分比 辽宁抚顺 ‎80余 ‎77‎ ‎96.2%‎ ‎68‎ ‎88.3%‎ 山西长治 ‎36余 ‎31‎ ‎86.1%‎ ‎21‎ ‎67.7%‎ 湖南长沙 ‎70余 ‎21‎ ‎30%‎ ‎17‎ ‎80.9%‎ 广西平乐 ‎181余 ‎170‎ ‎93%‎ ‎91‎ ‎53.3%‎ 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 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 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 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 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16.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东京城“出朱雀门,直至龙津桥,自州桥南去,当街水饭、爊肉、干脯、王楼前貛儿……至朱雀门,旋煎羊、白肠……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直至龙津桥须脑子肉止。谓之杂嚼,直至三更。”这反映出宋代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社会奢靡之风盛行 C.城市商品种类单一 D.打破经营时间限制 ‎17.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第 17 页 共 17 页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18.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青睐。这种状况表明 A.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 B.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19.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20.下表是英国原棉进口量和棉布产量的变化情况表,据此可以认为 时间 英国原棉进口量 英国棉布产量 ‎1785年 ‎0.11亿磅 ‎0.4亿码 ‎1850年 ‎5.88亿磅 ‎20.25亿码 A.棉纺织业是英国的支柱产业 B.英国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降低 第 17 页 共 17 页 C.工业革命促进生产能力提高 D.英国产业工人人数不断增加 ‎21.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A. 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B. 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 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D. 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22.在探究西方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过程中,甲同学根据1866年创办的民营机器厂——发昌机器厂,依靠向外商船厂承接装配船用零件而发展起来,得出外国在华企业对中国民族工业起着辐射作用的结论;乙同学根据该厂因竞争不过英商船厂,于1899年为英商耶松船厂吞并,得出外国在华资本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结论。下列评价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同学的结论互相矛盾 B.甲结论不全面,乙结论成立 C.甲结论成立,乙结论错误 D.两位同学认识都不全面 ‎23.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资,那才能救国”。材料表明秦二爷要办“顶大顶大的工厂”主要是因为 A.清政府政策的鼓励 B.南京临时政府政策保障 C.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D.“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4.张海鹏在《中国近代通史》中写到:“由于战局发展,工矿内迁工作到1940年底基本完成。据行政院报告,经国民政府协助而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人员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这一现象的重大意义远远超过了简单的数字。”这次内迁的主要意义在于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彻底改变我国陈旧的工业布局 C. 为西南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D. 为抗战胜利奠定了一定基础 ‎25.下面是依据《中国近代服饰文化演变和影响》中有关旗袍的记载编制的表格。导致旗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第 17 页 共 17 页 时间 旗袍的变化 民国初期 旗袍开始普及,其样式与清末旗装没有多少差别 ‎20世纪20年代末 样式也有了明显的改变,如有的缩短长度、有的收紧腰身等 ‎20世纪30年代初 样式变化主要集中在领、袖及长度等方面。先流行高领,渐而又流行低领,后来干脆就穿起没有领子的旗袍 A.外国服饰传入的影响 B.妇女地位的空前提高 C.民族服饰根本性变革  D.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26.清末民初之际,上海周边的青浦县,“妇女贪上海租界佣价之昂,趋之若鹜,甚有弃家者……自租界北辟,男以鬻贩营生而奢华渐启,女以纱丝工作而礼教鲜存矣。”这反映了当时 A.国家主权受到践踏 B.进步与守旧思想并存 C.世风人心日益败坏 D.西方观念已成为时尚 ‎27.民国初年,镇江和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依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 B.婚烟自主之风日渐盛行 C.国人普遍接受西式婚俗 D.传统婚俗退出历史舞台 ‎28.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 ‎29.晚清时期《申报》在报道中经常标明“据内廷人云”、“据内监云”等,以显示消息之可靠。有 第 17 页 共 17 页 报史云:“光绪末叶数年,出报既不报知官厅,其言论之自由,可谓有闻必录。对于政治之得失,内外大员之善恶,皆可尽情指责;人民之冤抑隐疾,更可尽情登载。”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政治建设初见成效 B.出版自由得到政府保障 C.新闻报导反映民情舆论 D.思想解放推动政治变革 ‎30.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国家 片名 发行方式 美国 ‎《热血忠魂》《八百壮士》‎ 赠送 苏联 ‎《精神总动员》‎ 赠送 ‎《热血忠魂》‎ 赠送 新加坡 ‎《抗战特辑》‎ 出售版权 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 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 C.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 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 ‎31.有学者在1934年撰文指出,中国东南沿海诸港口“几尽租给外人”,而西南、西北大后方又“国防空虚”,因此中国“应即利用铁道为补救缺乏军港之利器”,“就东南沿海,与西北边疆,多筑军事铁道,以资应付”,以免“万一不测,噬脐莫及”。这反映出当时 A.积极备战成为国民普遍共识 B.加紧铁路备战成为当务之急 C.国民政府铁路备战取得成效 D.加紧铁路备战受到政府关注 ‎32.在论述苏俄新经济政策时,列宁说:我们正向着国家调节商业的方向退却。但是,我们的退却是有限度的。现在已经有些迹象可以使人看到退却的终点了,可以使人看到我们停止退却的时间已经不太远了。”列宁的论述意在说明 A.苏俄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B.苏俄把政治考虑放在首要地位 第 17 页 共 17 页 C.发展商品经济利于巩固新政权 D.新经济政策已经完成了其使命 ‎33.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措施体现了 A.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计划经济体制 B.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C.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D.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 ‎34.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苏联出现了一次地名更改风潮,斯大林时代很多以人名命名的城市都更改了名称,如莫洛托夫(斯大林领导班子成员)市恢复旧称彼尔姆,伏罗希洛夫(斯大林时代的军界首脑)格勒恢复旧称卢甘斯克,斯大林格勒则改名伏尔加格勒。苏联这次地名更改风潮 A.反映了苏联在文化上回归传统的倾向 B.与当时政治气候的变动密切相关 C.是在对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进行改革 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加盟共和国的控制 ‎35.《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A.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B.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 C.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D.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36.1883年以后,美国逐渐推行“功绩制”,即通过考试考核的方法来选拔管理文官。1933年2月,罗斯福总统大力推行“政治庇护制”,即直接用政治手段直接任命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及学者为文官。材料可用来印证美国 A.危机期间失业问题的严重 B.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行政权不受立法权的制约 D.国家干预取代自由放任 ‎37.《富兰克林•D 第 17 页 共 17 页 ‎•罗斯福时代》中写道:“垄断资本主义在其基本矛盾发展到顶点,使它面临崩溃之时,要挽救它并延长它的生命,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办法。这就是大力加强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这说明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 A.解决经济危机的临时措施 B.限制恶意竞争的所有制变革 C.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解决 D.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38.在20世纪30年代危机最深重的时候,美国电影童星秀兰·邓波儿在多部影片中的表演给沮丧、绝望的美国人带来了希望、勇气和乐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公开宣称:“只要我们有秀兰·邓波儿,我们的国家就没事。”材料主要说明了 A.电影使美国摆脱经济危机 B.电影诞生在危机中的美国 C.电影艺术影响着社会生活 D.罗斯福借助电影实施新政 ‎39.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A.探索社会管理的计划道路 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40.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几周后,有250万雇主与政府签署了法规,他们给自己的产品标上蓝鹰,以示守法。这一做法的作用在于 A.进一步限制了企业的生产规模 B.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经营的监管 C.大大增强了政府对银行的监管 D.有效防止了假冒产品流通于市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41题14分,42题16分,43题10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针对众多的边疆民族,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广置都督府和州、县;以边疆民族的首领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体事务,并可以世袭;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 第 17 页 共 17 页 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同时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与此同时,唐王朝对边疆民族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边疆民族政策,如采取和亲政策、通过册封来规范和边疆民族的臣属关系以及把边疆部分民族迁徙到内地等。不仅如此,唐王朝还采取了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唐王朝对边疆地区采取的这些政策对于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外发达的中原文化对边疆民族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边疆民族向唐王朝派遣子弟求学,以及请求颁赐书籍的记载频频见于史书记载。‎ ‎——据马大正《中国古代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民族的解放,是中国历史上果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边疆地区形势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总体上看,边疆地区形势呈复杂、严峻态势。‎ ‎——据马大正《试论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治理边疆的政策并分析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边疆地区态势严峻的表现。(6分)‎ 第 17 页 共 17 页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对外贸易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四五世纪,中国的丝绸已辗转来到古希腊城邦。张骞出使西域看到了转口来的中国产品:蜀布和邛竹杖。唐代的对外贸易以海上贸易为重点,海陆各国皆以进口中国丝绸产品为荣贵,制茶成为一门新兴的手工业,茶叶在边关互市中成了重要商品,奠定了以后茶叶大量出口的基础。南宋初年,外贸收入约占全国财政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宋代的出口商品中以丝绸绢帛为首位。东起日本,西至欧洲皆有宋代钱币和陶瓷的出土。制瓷技术也随着产品的出口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明清时期曾实行“海禁”政策,严格限制商民出海贸易,由广州十三行为代表的行商垄断进出口贸易。统治者坚持朝贡贸易体系,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 ‎——摘编自沈光耀《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列强凭借夺得的特权,以通商口岸、租界为据点,以“协定关税”和领事裁判权为护符,加紧向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得清朝对外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1843年至1895年,进口由18,400千两增加至171,697千两;出口也由25,460千两增加至143,293千两。进口以消费资料为主,占70℅至80℅以上;出口以农矿原料及手工业品为主,占80℅。在出口商品方面,虽仍以丝茶为主,但其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特别是茶的出口受到印度茶、锡兰茶和日本茶的竞争而大为减少。1863年,英国人赫德担任大清海关总税务司后,致力完成现代海关建制,提高关务行政效率,剔除传统上的各种陋规。随着列强的经济侵略,王韬等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和“翼护”对外贸易商人的“利权”思想。《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先后设立外务部和商部,并陆续派遣领事分驻各国,经办对外贸易有关事务。‎ ‎——摘编自廖良辉《晚清对外贸易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8分)‎ 第 17 页 共 17 页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对外贸易的主要变化。(8分)‎ ‎4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二战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进入“丰裕社会”时代。同时,其社会结构也从生产主导的工业社会向消费主导的后工业社会转变。物质的丰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两极分化、种族歧视、公共服务缺失、城市衰败、环境污染、社会保障制度的滞后,医疗教育机会不平等等,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对社会繁荣稳定构成了阻碍,通过改革扫除这些障碍,成为势在必行的政治议程。1961 - 1969年间入主白宫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在政治理想主义的内在动力和激进社会运动的外在压力的共同作用下,掀起了一场史称“伟大社会”的改革运动。其内容,主要包括以种族平等为宗旨的民权立法;消除匮乏为宗旨的向贫困宣战运动;示范城市运动;医疗卫生与教育改革运动;提高生活质量运动。1968年,代表新保守主义派的尼克松在大选中获胜,不久,“伟大社会”改革夭折。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伟大社会”改革的时代背景。(6分)‎ ‎ ‎ 第 17 页 共 17 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伟大社会”改革失败的原因。(4分)‎ 第 17 页 共 17 页 鹤岗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参考答案 ‎1-5ADCBC 6-10CDBCD 11-15CCBDC 16-20DDAAC ‎21-25CDDDA 26-30BABCB 31-35BBCBD 36-40BDCAB ‎41.‎ (1) 政策:‎ ‎①设立了相对完善的以都护府、都督府为机构的边疆管理体系(确立了羁縻州府制度);‎ ‎②建立以军镇屯戍制度为主的相对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 ‎③实行以怀柔、招抚为主的民族政策;‎ ‎④推行积极开发边疆的政策;‎ ‎⑤实行宽松(开明)的文化传播政策。(5选4,满分4分)‎ 影响:‎ ‎①政治: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经济: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边疆经济的发展);‎ ‎③文化:增强了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④民族:有利于民族交融。(4选2,满分4分)‎ ‎(2)‎ ‎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 ‎②沿海沿边地区尚未实现完全统一;‎ 第 17 页 共 17 页 ‎③国家建设百业待举,综合实力较弱,历史上民族关系复杂,边疆开发建设困难多;‎ ‎④邻国较多,大多数边界未划定。(4选3,满分6分)‎ ‎42.‎ ‎(1)‎ ‎①贸易范围不断扩大,中欧贸易由间接贸易变为直接贸易;‎ ‎②贸易商品以丝绸、茶叶、陶瓷为主,技术先进;‎ ‎③主要商路由陆路为主变为海路为主;‎ ‎④国家管理加强,官商占主导地位;‎ ‎⑤外交与外贸相结合;‎ ‎⑥历史悠久。(6选4,满分8分)‎ ‎(2)‎ ‎①贸易主权沦丧(关税自主权丧失);‎ ‎②贸易地位由出超变为入超(贸易逆差);‎ ‎③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④海禁政策被打破;‎ ‎⑤外贸管理逐渐近代化;‎ ‎⑥贸易思想转变,由抑商变为护商。(6选4,满分8分)‎ ‎43.‎ (1) ‎①(约翰逊)新政府力主社会改革;‎ ‎②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③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④社会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繁荣;‎ ‎⑤二战后,世界相对和平稳定。(5选3,满分6分)‎ (2) 第 17 页 共 17 页 ‎①改革计划过于庞大;‎ ‎②政权更迭(尼克松上台),新保守主义上台;‎ ‎③深陷越战之中。(3选2,满分4分) ‎ 第 17 页 共 17 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