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2020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网上自我检测
历史试题
第一部分
一、选择题
1.阅读下面的表格,据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
人物
出身
职业
孔子
殷的“三后之姓”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颜回
远祖十四世为鲁卿大夫
贫士
高何
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
墨子弟子
宁越
中华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
30岁时周威王以其为师
A. 国家统一趋势明显 B. 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社会阶层流动突出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孔子出身于殷的“三后之姓”,其从事的职业却是“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而颜回是鲁卿大夫的后代,职业却是贫士。从中可以看出春秋战国时期各阶层的社会流动性增强,故D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国家统一的因素,故A项错误;战争的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只介绍了这些人的出身及职业,并没有反映出他们的思想,因此无法体现百家争鸣,故C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理解材料中这些人物的出身与职业对应的变化,从而考虑到社会阶层的流动性。
2.唐朝除了中书令、侍中、尚书令等三省长官外,后来尚书仆射、参知政事等“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由此可知,这一现象的本质影响是
A. 减少决策失误 B. 提高行政效率 C. 维护中央集权 D. 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的作用,凡参加政事堂的人员都相当于宰相,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D项正确;AB两项并不是本质所在,排除;三省六部制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而不是中央集权,排除C项。
3.宋代工业者与商人有了正式的户籍,被编入坊郭户(即城市户口)中:取消“工商之子不当仕”的规定,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商人经商过程若遇到官员骚扰可以向尚书省起诉。上述政策表明。宋代
A. 注重市场秩序的规范 B. 重农抑商的政策趋于瓦解
C. 官营工商业日益哀落 D.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 “工业者与商人有了正式的户籍”“ 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等信息可得知,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对市场的规范问题,排除A项;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宋朝趋于瓦解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官营还是私营,排除C项。
4.王阳明晚尔年首先提出“四民平等”的思想,何心则将商贾置于农工之上,汪道昆“右贾左儒”之说始将商贾置于士人之上,黄宗羲在前人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工商皆本”论,这主要反映了明清时期
A. 传统的重农排商思想造到冲击
B. 封建经济发展促进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程朱理学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D. 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
“四民平等”的思想是对传统的士、农、工、商的身份排序的一种冲击,“工商皆本”论则是传统的重农排商思想造到冲击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所涉及的思想主张与程朱理学并不相同,排除C项;商品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观念的说法过于绝对,只能说产生一定的影响,故D项错误。
5.1843年,道光帝对英国的认识还处于“其至内地,所经过者几国?克食米尔距该国若干路程?是否有水路可?该女主年甫二十二岁,何以推为一国之主?……该国制造鸦片烟卖与中国其意但欲发财,抑或另有诡谋?”的状态。这反映出当时
A. 清政府已经抛弃天朝上国观念 B. 道光帝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
C. 统治者超越了国人的认识水平 D. 清政府急于实践中体西用主张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道光皇帝对英国的地理位置并不了解,也不了解其贩卖鸦片的真实目的,由此反映出道光帝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故B项正确;A项“已抛弃”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从材料来看统治者的认识水平也很低,且没有比较,无从得出是否超越国人,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提出中体西用的主张,排除D项。
6.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地租收入仍然是经济剥削中最稳当的方式,当时的地租额是很高的,一般是占其地价的十分之一,有的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就是说,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上述状况表明
A. 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B. 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化
C. 近代工业资本原始积累处境艰难 D. 君主专制制度日益腐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投资土地的利润一般是10%左右甚至达到30%”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国人还是更乐于投资土地,因为利润更高,因此使得资金更多地流入到土地之中,从而影响了近代工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的信息,无法得出土地税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材料与君主专制制度无关,排除D项。
7.在1937年8月底召开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独立自主地山地游击战”的方针,其内涵是:南京只作战略规定,红军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有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的自由、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在这一方针指导下,中共
A. 联合国民党军队以抗击日军侵略
B. 改组边区政府,调动全国人民进行抗战
C. 建立敌后根据地以配合国军作战
D. 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不复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独立自主地山地游击战”“ 红军有依照情况使用兵力的自由,有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的自由、坚持依傍山地与不打硬仗的原则”等信息可得出中共通过建立敌后根据地并开展游击战,以配合国军作战,C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联合的内容,只是配合作战,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边区政府的改组,排除B项;此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在建立,“不复存在”的表述错误,排除D项。
8.“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幸福搞破坏。千家万户快动手,擂鼓鸣金除四害.”这是著名作家巴金写的一首诗,记录了1958年春的北京全民杀麻雀事件。该诗从侧面反映了
A. 知识分子对新中国的高度热情
B. 左倾错误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
C.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高涨
D. 社会主义国家重视城市卫生环境建设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1958年春”结合所学可知该诗从侧面反映了1958年的左倾错误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全民杀麻雀事件, A项“知识分子”和C项“劳动积极性”错误,故AC两项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9.古罗马的小加图指出:我们的政治制度优越于其他国家的理由是,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皆为一个立法家所创立,而我们国家并非只有一个人的才智,也不是通过一个世代,而是经过了许多世代和几百年之久才建立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
A. 代表了罗马人的利益 B. 连渐发展最终形成完整的体系
C. 蕴含了自然法的精神 D. 随罗马的统治而不断得以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而我们国家并非只有一个人的才智,也不是通过一个世代,而是经过了许多世代和几百年之久才建立起来的”
可得出材料强调罗马法的建立与完善与罗马的统治密不可分,随罗马的统治而不断得以发展,D项正确;“罗马人”这一人群范围界定有错误,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形成完整的体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自然法的理念,排除C项。
10.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认为:“告解事的中心是悔改,而不是向神父认罪: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积累功德罪也无益,只有基督的功德才能有助于赦罪。”马丁·路德的主张
A. 否定了神父和基督在救赎中的作用
B. 打破了广大民众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C. 肯定了个人忏悔在教赎中的重要性
D. 推动了宗教信仰朝人性化方向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肉身的苦修和禁欲,若无内心的忏悔便毫无用处”可得知,马丁·路德强调信仰要以人性为主,强调内心的忏悔,因此他的主张推动了宗教信仰朝人性化方向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马丁·路德并不反对信仰上帝,因此并不否定基督的作用,故A项错误;打破迷信这一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不是肯定个人忏悔本身的作用,而是强调不向神父忏悔,因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
11.1927年后,斯大林认为要把苏联建设成为一个全面的工业社会,需要在国家的控制下而不是依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对私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从根本上说,斯大林要实现一种革命和资本主义的现代化,这说明
A. 苏联通过革命的形式建立了工业社会
B. 斯大林强调私人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C. 苏联的工业化目标与西方有本质不同
D. 斯大林模式有助于苏联工业化的实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需要在国家的控制下而不是依靠私人的创新才能和对私人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来完成这项工作”可以看出斯大林模式通过国家行政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革命的作用,且通过革命的形式建立了工业社会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
项;斯大林强调的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方式,而不是所有权,排除B项;材料中并没有体现西方的目标是什么,故C项错误。
12.2017年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先后向包括中国在内的20多个国家发动了贸易战,退出了多个经济区域合作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并扬言还可能退出WTO。这反映出
A.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仍然很稳固
B.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新挑战
C. 美国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
D. 世界经济多极化进程陷入停滞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美国的这些措施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反映出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面临新挑战,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美国的逆全球化措施,不能体现其世界霸主地位的稳固;C选项错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不是美国;D选项错误,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进程并未因美国的逆全球化措施而陷入停滞。故正确答案B选项。
第二部分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晚期,西欧国家王权为强化统治,对付四方割据的领主,财政上需要商人的支持。即使后来各国互相争夺霸权,也需要本国商人作为经济上的后盾,这样,西欧国家的王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大都并非商人和工场主的对立物。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的日趋扩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刺激着西欧商人追求黄金的狂热。活跃的商人要求更大范围的保护以发展自身利益,国此对国家政权表示支持与拥护,并在财政上经常予以援助。所以,近代早期,西欧国家内部官商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利用和合作的密切关系。这种密切关乐清楚地体现为西欧各国所实施的重商主义政策
——摘编自章开沅等《比较中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
材料二
随着近代中外联系渐趋密切,先进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西方重商主义理论,19世纪60年代起,中国出现了一股重商思潮,代表人物有郑观应、王韬、薛福成等。他们驳斥重本抑末者为“迁拘之士”,主张“恃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鉴于英法等国“求富之源,一以通商为准”,郑观应强调中国应与西方各国通商,积极进行“商战”,挽回利权。为了阻止金银外流,他们认为自己生产各种进口产品,变“生货”(农产品)为“熟货”(工业品)出口。他们以开放的头脑和近代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反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进步。但晚清重商思潮同当时民族资本发展的微弱状态相适应,内容庞杂,木能影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成为国家的基本政策,尽管20世纪初清政府部分地接受重商思想
——摘编自刘甲期《近代中西重商思想及其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方重商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重商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案】(1)原因: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和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与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西欧民族意识的觉醒。
(2)特点:受西欧重商思想的影响而被动形成;以自强求富为宗旨: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作用:提高商业和商人地位,有利于抵御列强经济侵略: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冲击传统思想,启迪民智,促进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中世纪晚期”这一时间信息可得出商品经济的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根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商业活动范围的日趋扩大,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需求进一步刺激着西欧商人追求黄金的狂热。”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爆发和新航路的开辟,人文主义精神的复苏与发展,开阔人们的视野;根据“即使后来各国互相争夺霸权,也需要本国商人作为经济上的后盾,这样,西欧国家的王权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大都并非商人和工场主的对立物”得并结合所学得出罗马教廷的腐朽统治,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结合时代背景可得出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西欧民族意识的觉醒。
(2)特点:根据“随着近代中外联系渐趋密切”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受西欧重商思想的影响而被动形成;根据“鉴于英法等国“求富之源,一以通商为准”,郑观应强调中国应与西方各国通商,积极进行“商战”,挽回利权。”得出以自强求富为宗旨;根据“木能影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得出没有形成完备的体系。作用:根据““商握四民之纲”。”“
他们驳斥重本抑末者为“迁拘之士””可得出提高商业和商人地位,有利于抵御列强经济侵略;根据“他们以开放的头脑和近代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反了人们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推动社会进步”得出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生产与发展,为中国近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根据材料“他们驳斥重本抑末者为“迁拘之士”,主张“恃商为本”,“商握四民之纲”。”可得出冲击传统思想,启迪民智,促进社会进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分析,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集团是晚清政治舞台上势力很弱的政治集团,其先天性缺陷的国素主要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不足与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滞,这些决定了戊戌变法不可能完成近代制度创新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
——摘自《戊戌变法: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开端》
根据材料,围绕“戊戌变法的先天性缺陷”拟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戊戌变法失败的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示例主题:戊戌变法所需资源不足导致其失败。
阐释:
(1)军事资源不足:维新派企图依靠在小站练兵的袁世凯作为其军事支持,但后来被其出卖。
(2)经济资源不足:戊戌变法倡导的奖励工商业、发展现代海军都需要大量经济资源,但当时清政府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
(3)政治资源不足:戊戌变法仅仅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而自身没有政治资源。
(4)组织资源不足:戊戌变法的组织机构强学会,里面成分鱼龙混杂,根本无法形成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总之,戊戌变法的先天性缺陷必然导致其无法完成制度创新的使命,近代中国的前途必然要选择更为先进的无产阶级领导才能取得胜利
【解析】
【详解】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可根据材料“其先天性缺陷的国素主要包括组织涣散、意识形态整合力不足、改革所需的资源不足与臣民文化对变法的阻滞,”提供的信息,从组织方面、意识形态整合力方面、资料不足等方面提炼主题。论述时结合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即可。做到条理清晰,论述有理有据即可。
15.材料
公元前685一前643年,齐桓公在位,他任用管仲为相,一方面“作内政以寄军令”,改革内政将全国分为21乡,其中有15个士乡,6个工商乡。士乡即为农乡,以五家为一轨,十轨就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五乡为一军。平时,农夫耕田,士食田:战时农夫当兵,士当家士和小军方。每家出一人,五人为伍。伍有轨长;五十人为小戎,小戎有里有司,二百人为卒,卒有连长,二千人为旅,旅有良乡人:五旅一万人为一军,一国有三军,而工商自然专心本业,免服共役。士经过三次审选,可为“上御之赞”。管仲还以土地的好坏,分等定赋税的轻重:主张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规定了以军器和金属赎罪的办法;设盐官、铁官发展盐铁生产;铸造和管理货币以调剂物价,几年之间,国力大振。
——摘编自《古代中期政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管仲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管仲改革产生的影响。
【答案】(1)进行内政改革,加强齐国的军事力量:寓兵于农;发展工商业以增强齐国的经济实力:依据才能选拔官员;按照地力分等级征收赋税;重视农业发展;设置专职官员发展盐铁业;国家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2)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为春秋初期齐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改革树立了典范,如商鞅变法、汉武帝的改革等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方面“作内政以寄军令””得出进行内政改革,加强齐国的军事力量:寓兵于农;发展工商业以增强齐国的经济实力:依据才能选拔官员;按照地力分等级征收赋税;重视农业发展;设置专职官员发展盐铁业;国家垄断货币的铸造权。
(2)增强了齐国的综合国力,为春秋初期齐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来的改革树立了典范,如商鞅变法、汉武帝的改革等
16.材料 一战后德国被迫接受《几尔赛条约》。屈辱性条约在德国引发遍不满。1924年底,在陆军领导人的默许下,一个为将来经济动员而准备的军事小组形成,隶属于军械局,其任务是集中和协调国防军在军备发展和采购方面的一切活动,随后,军方与政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秘密军备,1933年德国总理希特勒要求:“以下五年要致力于德国人民的重整军备工作,”1935年3月,德国航空部长戈林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宣布,德国已拥有一支空军。七天后,德国由向英、法、意,波等国表示,德国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并组建一支在和平时期拥有36个师,大约50万兵力的陆军1936年8月希特勒制定四年计划(1936-1940)备忘录,要求德国尽可能地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对德国产重依赖进口的战略原料要加大生产,增加合成橡胶、铁矿和油脂的生产。“四年计划”总负责人戈林称:“我们已经处于动员阶段,只是尚未点火而已”,要求四年内德国军队和经济须为战争做好准备,1937年,希特勒召开会议,宣称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问题必须迅这解决,如无例外,在1943—1945年前,当德国获得它的最大力量时,将会进行对英法的战争。
——摘编自陈坤胜《试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前德国对战争的经济准备》等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前德国为整顿军备所采取的措施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前德国整顿军备的原因。
【答案】(1)措施: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国防军军备采购:注重发展空军: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扩充陆军:重视发展严重依赖进口战略原料任3点即可)特点:由隐秘走向公开:政府主导准备起点早,速度快、规模大
(2)一战后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的推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纳粹党上台执政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隶属于军械局,其任务是集中和协调国防军在军备发展和采购方面一切活动”得出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协调国防军军备采购;根据“德国航空部长戈林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宣布,德国已拥有一支空军”得出注重发展空军;根据“德国将实行义务兵役制”得出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扩充陆军:根据“要求德国尽可能地生产自己所需要的原料,对德国产重依赖进口的战略原料要加大生产,增加合成橡胶、铁矿和油脂的生产”得出重视发展严重依赖进口战略原料。特点:根据“随后,军方与政府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秘密军备……1935年3月,德国航空部长戈林对英国《每日邮报》记者宣布”得出由隐秘走向公开;根据“在陆军领导人的默许下,一个为将来经济动员而准备的军事小组形成”可得出政府主导准备;从材料中德国准备的时间及速度等方面可以概括得出起点早,速度快、规模大
(2)根据“一战后德国被迫接受《几尔赛条约》。屈辱性条约在德国引发遍不满”得出一战后德国民族复仇情绪的推动;结合经济危机的背景得出是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1933年德国总理希特勒要求”得出纳粹党上台执政。
17.材料 公孙弘(前202—前121年),汉武帝时期郡国举荐的文学士。他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首先要使人民信服,统治者只有做到“业之”“理得”“有礼”“爱之”,才能使人民“不争“不怨”“不慕”“亲上”。公孙弘在此强调礼义的重要性,认为“礼义者,民之所服也。”同时,光有礼义还是不够的,还要明赏罚,只有用“赏罚顺之”,才能使“民不犯禁也”。公孙弘把礼义和刑法结合起来,从而得出“法不远义”“和不远礼”的结论。
公孙弘的思想中渗进了不少法家成份,如“国能任官”,法义结合,赏罚分明等。不过,公孙弘与单纯的法家又有显著区别,他不像韩非那样否定仁义,而是肯定仁义,并讲求德政,认为“天德无私亲,顺之和起,逆之害生”,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由是观之,公孙弘既不是单纯的儒家也不是单纯的法家,而是把两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
——摘编自百度百科公孙弘词条
(1)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孙弘的主要思想及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公孙弘的思想
【答案】(1)思想:统治者治国要礼义与刑赏并用,法义结合,赏罚分明。影响:促进了法家思想与儒家学说的融合;推动自汉代开始“外儒内法”治国理念的形成;有利于新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2)评述: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代新治国理念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融合发展: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解析】
【详解】(1)思想:根据“公孙弘在此强调礼义的重要性,认为“礼义者,民之所服也。”同时,光有礼义还是不够的,还要明赏罚,”“公孙弘把礼义和刑法结合起来”得出统治者治国要礼义与刑赏并用,法义结合,赏罚分明。影响:根据“由是观之,公孙弘既不是单纯的儒家也不是单纯的法家,而是把两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得出促进了法家思想与儒家学说的融合;结合所学可得出推动自汉代开始“外儒内法”治国理念的形成;同时结合所学从儒家思想地位的变化角度得出有利于新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确立。
(2)评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为汉代新治国理念的确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有利于不同学术思想的融合发展、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等角度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