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0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7-2018学年江西省临川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解析版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临川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分值: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说明:1.该卷有卷Ⅰ、Ⅱ两部分组成,‎ ‎2.选择题和大题答案请填在答题卡。‎ 卷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有学者评论古代某思想家说:“孔子论政,以仁为主。……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故‘人皆可以为尧舜’,而仁心乃人类所共有。”该思想家应是 A. 孟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王阳明 ‎【答案】A ‎【解析】孟子提出“仁政”学说,并主张人性本善,认为人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这与题干材料中“承其教而发为‘仁心’‘仁政’之论”以及“以为仁、义、礼、智四德,皆由人类天赋侧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引伸发展而成”相对应,因而该思想家为孟子。故A项正确。董仲舒的儒学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而非“仁政”学说。故B项错误。朱熹的思想主张为“理学”而非“仁政”学说。故C项错误。王阳明的思想主张为“心学”。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要弄清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来龙去脉。‎ ‎2. 1903年2月,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制造派”是指 A. 地主阶级顽固派 B.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资产阶级维新派 D. 资产阶级革命派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造派”是指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引进机器,学习西方科技,故B正确。地主阶级顽固派,反对洋务运动,故A排除。资产阶级维新派,属于变法派,故C排除。资产阶级革命派,属于自由民主派,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洋务派 ‎3. 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19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A. 供需见面,双向选择 B. 听党指挥,服从分配 C. 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D. 考研出国,自主创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上山下乡运动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期间,不符合时间要求。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考研出国,自主创业是现代中国的就业选择。听党指挥,服从分配是新中国初期的就业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建国初期的探索 ‎4. 某一时期,欧洲人为年轻人制定了新标准:他必须谈吐敏捷,必须精通体育和武艺,必须懂得跳舞并会欣赏音乐。他应该懂了拉丁文和希腊文。新标准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 文艺复兴运动 B. 宗教改革运动 C. 启蒙运动 D. 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分析与理解的能力,由材料中“精通体育和艺术”“跳舞音乐”“拉丁文和希腊文”可知其注重人文主义标准,属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内容,据此分析可知A符合题意确;宗教改革注重信仰的推崇,与材料不合,排除B;启蒙运动注重理性,提倡民主和科学,材料无体现,故排除C;工业革命注重技术,与材料主旨不合,排除D。故选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5. 端午节用于纪念我国古代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这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屈原 D. 陆游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屈原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故选C项。不选ABD三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楚辞 ‎6.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 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 B. 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 C.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D. 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由于社会大变革才出现的。B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故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意义 ‎7. 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 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 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 反封建不彻底 D. 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答案】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8. 1973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这反映出 A. 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 B. 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D.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显示的是中国首次播出外商广告,所以不能显示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故排除C;根据材料所提到的时间1973年,可以知道这是中国还没有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所以BD错误;材料可以显示中国人希望了解世界,故选择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9. 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A. 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 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 判断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了根本变化 D. 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均强调人的价值,故排除A项;B项出现于文艺复兴时期,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C项中“根本变化”的表述过于绝对,故排除;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提出“美德即知识”,强调人类的理性。‎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运动与苏格拉底 ‎10. 欧洲大陆国家14到16世纪时出现了三现象:一是文艺复兴;一是宗教改革;一是罗马法复兴。三个方面虽然不同,但共同点是 A. 古典文化的复苏 B. 反君主专制的胜利 C. 人文主义的胜利 D. 反王权神授的胜利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罗马法三者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与古典文化复苏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三者都没有反对君主专制,故B项错误;三者都没有反王权神授,故D项错误。‎ ‎11. 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实,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能够充分体现这些创作原则的文学作品是 A. 《人间喜剧》‎ B. 《巴黎圣母院》‎ C. 《浮士德》‎ D. 《等待戈多》‎ ‎【答案】A ‎【解析】根据“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可以看出,这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品,符合题意,A正确;《巴黎圣母院》是法国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浮士德》是德国歌德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品,《等待戈多》是二战以后贝克特的现代主义戏剧代表作品,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联系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分析解答即可。‎ ‎12. 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 ‎【答案】D ‎【解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事实上,天象和君权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所谓的联系是由官方统治者构建的,C项言过其实,排除。通过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正确。‎ ‎13. “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阶段).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阶段),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材料中的“第一步”指 A. 旧民主主义革命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社会主义革命 D. 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可知,反映的是中共革命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反帝反封建,由此可知这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第一步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故B项正确;根据“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可知,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建立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革命是第二步的目标,而题干要求第一步的目标,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点睛:根据关键信息“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可知,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根据“第一步(阶段),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可知,是中国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4.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上一度兴起砸“三铁”的风潮,所谓“三铁”是指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一时引起国有企业职工思想的动荡。这反映出 A.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带来了挑战 B. 国有企业改革正逐步走向市场 C. 现代企业制度作我国普遍建立 D. 公有制主体地位发生重大变化 ‎【答案】B ‎【解析】从“三铁”: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砸“三铁”的风潮反映出的是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时间不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1世纪初;C选项错误,这个时期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D选项错误,公有制为主体是我国始终坚持的一项。‎ ‎15. 某天,临上课时,同学甲说:“今天的风真大,天气有点冷。”同学乙说:“今天的风凉爽,好天气。”他们的说法与谁的观点相类似 A. 泰勒斯 B. 普罗塔哥拉 C. 苏格拉底 D. 柏拉图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他们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可知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标准,该观点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思想主张,这一主张属于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B项正确。泰勒斯提出万物皆由水生成,与材料不符,排除A。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与材料不符,排除C。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与材料不符,排除D。‎ ‎16. 《西方文明史》记载:“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是 A. 哥白尼 B. 伽利略 C. 牛顿 D. 爱因斯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打破了中世纪的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所以材料中“普遍法则”的发现者只能是牛顿。故选C。哥白尼的日心说本身存在很多缺陷,不足以成为“普遍法则”;伽利略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但是也不足以成为“普遍法则”;爱因斯坦生活在20世纪,此时已经远离中世纪。‎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经典力学。‎ ‎【名师点睛】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牛顿力学体系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具有决定性意义,根据牛顿力学体系,人们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等.‎ ‎17. 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下列与其创作风格相符的作品是 A. 《格尔尼卡》‎ B. 《自由引导人民》‎ C.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 《日出•印象》‎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材料认为该流派“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和“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反映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属于现实主义风格,据此可确定C项符合题意。A项属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B项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作;D项是印象画派。‎ 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碰撞与冲突·现实主义绘画 ‎18. 维护统一,反对分裂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选项中,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有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唐代三省六部制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巩固了统一,故①正确;唐代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不涉及地方管理,故②排除;英国《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与地方管理无关,故③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改变了以前松散的邦联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管理权力,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19. 孙中山说:“共和国家成立以后,是用谁来做皇帝呢?是用人民来做皇帝,用四万万人来做皇帝。”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平易地解释了要实行民权主义的思想 B. 通俗地表明了要建立君主立宪的思想 C. 形象地描述了要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 D. 无奈地迎合了老百姓心中的帝王思想 ‎【答案】B ‎...........................‎ ‎20. 张贴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能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以下对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兴无灭资,反帝防修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联产承包田丰收,自主经营人欢笑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①②‎ D. ①④②③‎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兴无灭资,反帝防修”指的是发生在中苏关系破裂的20世纪60年代;食堂、公社反映的是1958‎ ‎ 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联产承包、自主经营是1978年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指的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故顺序正确的是④②①③,故选B项。‎ ‎21. 孔子曾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雅典城邦时期亚里士多德说:“男子生来就属上等,女子则属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二者看法如此接近,主要是 A. 同时代同文明下相互借鉴吸取 B. 儒家思想对世界影响深远 C. 城邦体制和诸侯割据下小国寡民的产物 D. 都仅着眼于男女在社会活动中不同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当时两国隔绝没有联系,所以AB错误,C项中国不是小国寡民,小国寡民也不是重男轻女的原因。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东西方先哲·孔子与亚里士多德 ‎22. 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相继创立。这些学说问世的共同意义是 A. 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B. 挑战了封建神学创始论 C. 提供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 D.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体系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点在于准确理解进化论、相对论和量子论问世的共同意义。A项和B项是进化论问世的意义,D项是经典力创立的意义。只有C项符合题意。进化论提供了从生物进化的角度观察世界,相对论从宏观宇宙的角度观察世界,量子论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爱观察世界。所以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世界·近代以来世界的、文艺术·物理的重大进展及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名师点睛】量子论诞生的意义:‎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23.‎ ‎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欧洲的良心”,他一生写了两百多部作品,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顶峰。他的代表作是( )‎ A. 《战争与和平》‎ B. 《雾都孤儿》‎ C. 《高老头》‎ D. 《欧也妮•葛朗台》‎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不对,《雾都孤儿》的作者是英国作家狄更斯;C D不对,《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的作者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A符合题意。‎ 考点:近代世界文学 点评:人物型选择题即以人物的活动、评价为主要考查内容的选择题。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1)考查人物的活动。2)考查人物的观点、思想、主张。3)考查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24. 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 B.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的“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表明此时的历史时期为国民大革命后期,即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时期。1927年秋,毛泽东发动秋收起义。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确立 ‎25. 2013年3月,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这主要体现了电视的 A. 传播资讯功能 B. 娱乐功能 C. 远程教育功能 D. 艺术鉴赏功能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全国人民瞩目的‘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程报道”体现了电视的传播资讯功能,故A项正确。娱乐功能、远程教育功能、艺术鉴赏功能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B,C,D项错误。‎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电视 ‎26. 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 A. 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 B. 公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 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 D. 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 ‎【答案】A ‎【解析】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一词由“人民”和“统治”复合而成,这体现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成年男性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管理,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古代世界的最高峰,当时雅典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战争等重大问题,但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故选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在古代雅典,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有民主权利,妇女、儿童、外邦人和奴隶无权享有这种民主,D项中“全体居民”表述错误,排除。‎ ‎27.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其最为主要的表现是 A. 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 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 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 D. 加速了民族融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打击旧的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使秦国确立起封建制度。孝文帝执政时期,实行新制度,颁布了均田令,迁都洛阳,命鲜卑贵族汉化,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这些改革加速了当时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故选B。A项错误,与史实不符合;C项说法不正确,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但不符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D项内容符合孝文帝的内容,但不符合商鞅变法的内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比 ‎28. 王安石认为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生产少,生产少而民不富,民不富则国不强。为根本上解决问题他颁行了 A. 募役法和保甲法 B. 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 C. 将兵法和均输法 D. 方田均税法和科举新法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教材知识的识记能力。解决国家积贫积弱的根本在于发展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所以王安石颁布了青苗法和农田水利法,所以答案选B。其他各项都有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作用,但与生产无关,排除。‎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29. 中国的京剧始于世纪末,外国话剧公元前好几百年那会儿就有了,但新文化运动时期仍然把京剧称为旧戏,把话剧称为新戏。这主要是 A. 出于反封建和专制的需要 B. 便于传播西方的各种观念 C. 京剧主要是为帝王将相服务 D. 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 ‎【答案】D ‎【解析】话剧的传入有利于中国的反封建专制的需要,反对封建的传统的文化,在平民化的话剧中也有利于推广西方的各种观念,故AB正确,但与D相比,不如D全面,故不选;新文化运动时期,盲目的推崇西方的文化而忽视中国国粹艺术的价值,这反映了对中西文化认同存在绝对化倾向,D正确,故选D;京剧之所以被称为旧戏,并非是因为帝王服务,而是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当时都遭到排斥,故C错误。‎ ‎30. 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均田制的目的是 A. 抵制土地兼并 B. 促进人口增长 C. 增加财税收入 D. 稳定个体小农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政府是分散土地经营,不是抵制土地兼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对人口增长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按户缴纳赋税”“必须嫁娶,不得拖延”说明政府鼓励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生产,以此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C项正确;材料中说明是发展个体小农,不是稳定,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农业发展•土地制度 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材料一: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黄宗羲《原臣》‎ 材料二: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矣。‎ 一-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材料三: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一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政府论》‎ 材料四:现代生活,以经济为命脉,而个人独立主义,乃为经济学生产之大则,其影响遂及于伦理学。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而社会风纪,物质文明,因此大近。中土儒者,以纲常立教。为人子为人妻者,既失个人独立乏人格,复无个人独立之财产。‎ ‎–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主张的相同点。有人说,黄宗羲和顾炎武都是主张完全否定皇权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据上述材料,指出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与黄宗羲、顾炎武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有何区别?并指出中国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法国的启蒙运动相比在社会效果上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四说明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否定传统儒学的思想武器 ‎【答案】(1)相同点:主张分治(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不同意,两人都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没有上升到完全否定的高度 ‎(2)区别:洛克: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否定君主专制;黄、顾:认同现有制度,限制君主权力,挽救统治危机。‎ ‎(3)社会效果:中国只是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而西方则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为资本主义制度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4)武器:近代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即经济上的财产独立和在现代伦理学中的个人人格独立.‎ ‎【解析】(1)相同点:根据“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得出主张分治(众治),反对独治(反对君主专制)。‎ 结合所学可知,两人都是主张限制君主权力,没有上升到完全否定的高度,故不同意观点。‎ ‎(2)区别:洛克:根据“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结合所学可知,洛克的思想属于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否定君主专制;黄、顾: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黄宗羲和顾炎武所处的明末清初的时代特征得出:认同现有制度,限制君主权力,挽救统治危机。‎ 社会效果:根据所学,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的思想只是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影响,而法国的启蒙运动则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为资本主义制度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3)武器:根据“故现代伦理学上之个人人格独立,与经济学上之个人财产独立,互相证明,其说遂至不可摇动”得出:思想武器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即经济上的财产独立和在现代伦理学中的个人人格独立。‎ ‎32. 材料一:“国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立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 ‎——《商君书•修权))‎ 材料二:在梭伦的法律体系中,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从执法及其监督体制看,他采取的措施是,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有权撤消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如果公民大会对执政官在任期间的行为不满,则有权对他加以惩治。‎ ‎——《商鞅与梭伦法制思想之比较》‎ 材料三:公元594前年,雅典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取消公私债务,恢复债奴的公民身份,永远禁止把雅典公民沦为奴隶;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保护新兴工商业者的政策措施:他将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材料四: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 ‎(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梭伦的法治思想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政治和经济上的举措以及两次改革的共同目标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对两国政治体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不同:商鞅:君臣司法;梭伦:公民参与司法。‎ ‎(2)举措:梭伦改革:财产等级制;发展工商业;解负令。‎ 商鞅变法:军功授爵制或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共同目标: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 ‎(3)影响: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解析】(1)不同:商鞅:根据“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得出君臣司法;梭伦:根据“立法权属于全体雅典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从各个等级中抽签产生)有权撤消或修改执政官的判决”得出公民参与司法。‎ ‎(2)举措:梭伦改革:根据“解负令”“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工商业经济”“他将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得出:财产等级制;发展工商业;解负令。‎ 商鞅变法:根据“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得出:军功授爵制或奖励军功:重农抑商。‎ 共同目标:根据“他将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各自拥有不同的政治权利”“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概括得出:限制贵族的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 ‎(3)影响:根据所学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商鞅变法开始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 ‎ ‎ ‎ ‎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