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0.00 KB
  • 2021-08-25 发布

【历史】山西省祁县中2020届高三8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祁县中学2019年高三年级八月月考(应届)‎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本卷包括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 ‎1.宗法制造成西周“家天下”的局面和魏晋时代“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门阀政治,至明清之际,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表明宗法制 A. 其血缘关系逐渐被取代 B. 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C. 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 D. 具备丰富的社会功能 ‎【答案】D ‎【解析】‎ 材料“它为徽商提供血缘网络、商帮、会馆、人力、财力,是徽商成功的重要因素”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关系对于徽商发展重要作用,强调的是宗法制丰富的社会功能,D选项符合题意;血缘关系在当今社会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社会控制的问题,C选项排除。‎ ‎2.关于“陈桥兵变”的历史真相,今人根据多种史料研究认为,赵匡胤谎报契丹大军南下,在率军北上途中授意部下将黄袍加在他身上,拥立他为天子。但翻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却是当时契丹南下,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士强拥他为皇帝。这说明 A. 历史记录受政治影响呈现主观性 B. 赵匡胤建立宋朝具有历史必然性 C. 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D. 历史真相随时代久远而难以再现 ‎【答案】A ‎【解析】‎ 材料“但翻阅《太祖实录》中记载的却是当时契丹南下,太祖率兵出击,众将士强拥他为皇帝”体现的是太祖实录在为赵匡胤夺权作辩护,强调的是历史记录受政治影响呈现主观性,A选项符合题意;赵匡胤建立宋朝具有历史必然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综合多种史料即可确认历史事实的说法过于绝对,C选项排除;历史真相通过多方考证是可以还原历史真相的,D选项排除。‎ ‎3.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最为稳定,历朝历代县级政区的数量总体变化不大,如下图所示:‎ 这是因为县级政权的职能是 A. “劝农课税”并维持地方治安 B. “总领禁旅”并加强边疆防御 C. “监察百官”以缓和社会矛盾 D. “提举市舶”以发展对外贸易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县一级行政区划主要是负责地方的民政和社会治安,因此在古代政治机构变化中最为稳定,A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县一级行政机构不符合军事方面,B选项排除;监察百官是御史大夫的职能,C选项排除;提举市舶负责的是海外贸易,D选项排除。‎ ‎4.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这说明清朝 A. 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B. 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C. 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D. 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理藩院负责是民族事务,内务府负责的是皇家事务,军机处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掌握帝国的决策,因此材料体现的是清朝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A选项排除;清朝未实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B选项排除;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的伊利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盛京将军等职位,因此清朝边疆地区的管理相对严格,C选项排除。‎ ‎5.古代希腊城邦形成初期,往往只有贵族或具备一定财产资格的人才能成为公民下层平民在城邦民主比较发达时才获得公民权;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入公民团队。由此可见,古代希腊 A. 直接民主等级色彩浓厚 B. 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 C. 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D. 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当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还吸收外邦人和被释放奴隶加入公民团队”可知体现的是公民范围有一定的扩大,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直接民主,A选项排除;经济实力影响政治地位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公民权的范围扩大,B选项排除;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6.恩格斯曾这样评价,罗马法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这说明古罗马法律 A. 仅适用于当时的时代 B. 仅对私有制社会有益 C. 与时代内容密不可分 D. 难以被后世充分借鉴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的法律表现,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可知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极大的适用性,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C选项符合题意;罗马法不仅对当时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对近代资产阶级立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AD选项排除;B选项说法过于绝对,且适用范围狭小,排除。‎ ‎7.1714年起,辉格党领袖沃波尔在内图中总一切。政敌称他为“首相”,讽刺其不适当地突出自己。沃波尔从来没有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1742年他下台时,其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齐解职。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 责任内制尚未完全定型 B. 议会的主权地位开始确立 C. 内阁政策受制于政党斗争 D. 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责任内阁制下,英国首相和内阁成员共进退。材料“沃波尔从来没有组织过内阁,也没有在下议院领导过一个多数派。1742年他下台时,其同僚也并未因此而一齐解职”强调的是英国责任内阁制并未形成,A选项符合题意;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议会主权的确立,B选项排除;内阁政策受制于政党斗争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光荣革命最大的革命成果就是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的说法明显错误,D选项排除。‎ ‎8.“随着美国全面卷入战争(二战),总统居于国家权力的顶峰是不可避免的。罗斯福将总统权力扩大到宪法许可范围内的极致”;20世纪70年代,随政府职能全面扩张,尼克松被称为“帝王般的总统”。美国总统职权的扩大说明 A. 三权分立的原则遭到破坏 B. 中央集权的联邦体制得以确立 C. 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演变 D. 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时期总统权力扩大主要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权力扩大主要和美苏争霸有关,因此美国总统职权扩大说明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演变,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的政体是三权分立,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A选项错误;联邦制的确立是在1787年宪法颁布之后,B选项排除;保障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9.1870年,法国《喧哗》杂志上刊登了漫画《这次轮到谁了?》、画中的主人公是法国人民,穿在刺刀上剥掉了毛的鹰是破产的第二帝国的象征,杂乱地堆在地上的三角帽、伞、梨等是“帝王陈列馆”的象征。该漫画旨在 A. 号召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B. 宜扬共和政体必胜信念 C. 讽刺帝制追随者的腐朽 D. 表达对普法战争的失望 ‎【答案】B ‎【解析】‎ 材料“穿在刺刀上剥掉了毛的鹰是破产的第二帝国的象征,杂乱地堆在地上的三角帽、伞、梨等是“帝王陈列馆”的象征”体现的是帝制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强调的是共和政体必胜的理念,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推翻帝制,与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无关,A选项排除;讽刺帝制追随者的腐朽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共和制的发展,C选项排除;材料与普法战争无关,D选项排除。‎ ‎10.有学者指出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从而改变了他们对美国式宪政的偏好和追求,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对此解读合理的是 A. 美国民主宪政模式日趋落后 B. 德国政治变革背离世界潮流 C. 现实国情决定德国政治形态 D. 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 ‎【答案】C ‎【解析】‎ 材料“普鲁土完成了德意志帝国重新统一的历史任务,又收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甘心接受普鲁士式的宪政安排”强调的是德国政体确立是和本国国情相适应的,C选项符合题意;美国式的民主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A选项错误;德国统一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是符合当时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确立的趋势的,B选项错误;国家统一是政治转型的前提的说法是不符合材料主旨的,D选项排除。‎ ‎11.法国历史学家雅克·鲁热里说,巴黎公社成为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材料表明 A. 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 B. 公社革命客观上推动了共和制进程 C. 公社成就彰显马克思主义价值 D. 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材料“因为正是在巴黎公社后,法国社会精英分子在对“社会动乱”的进一步恐惧中确立了新制度”强调的是巴黎公社对法国民主共和制的推动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的暴力革命带来社会恐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诱发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与马克思主义无关,C选项排除;公社革命后共和派的势力大增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这些改变说明 A. 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B. 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 C. 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 D. 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材料“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强调的是十月革命对资产阶级国家改革立法的推动作用,A选项符合题意;资本主义制度是世界上富有生命力的制度,十月革命并未对资本主义制度形成冲击,B选项排除;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的说法不符合材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十月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较大的震撼,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资产阶级国家仍然是资本家占据主导地位,D选项排除。‎ ‎13.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盘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 A. 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 B. 要求中国遵循国际法则 C. 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 D. 为发动对华侵略作辩解 ‎【答案】D ‎【解析】‎ 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认为清政府野蛮落后,不能主动的和西方文明进行接轨,强调的是武力征服,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表面现象,排除;要求中国遵循国际法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14.陈旭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了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文中的“它”最有可能指 A. 西方商品 B. 启蒙思想 C. 民主制度 D. 宗教信仰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西方的商品对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要远远超过武力和思想,A选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和材料相冲突,B选项排除;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对中国影响有限,C选项排除;中国的信仰仍然以佛教为主,西方的宗教影响不大,D选项排除。‎ ‎15.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盼望能获得一份差事这直接反映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 A. 自然经济瓦解背景下中国百姓生存堪忧 B. 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C. 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 D. 国民普遍缺乏民族国家观念和国民意识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朝百姓争先恐后应募日军的招工”可知体现的是当时中国人缺乏家国和民族观念,因此D选项符合题意;自然经济解体的典型表现是耕织分离和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败,A选项符合题意;落后的封建制度不敌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甲午战败的根本原因,但是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当时的中国人缺乏对日本的正确认识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16.山西票号,又称“汇兑庄”,是我国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从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该现象反映 A. 社会动荡阻碍南方经济发展 B. 银行制度取代传统汇兑模式 C.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D. 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南方大地上的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运动。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853年至1863年,汉口、扬州、南京等地的票号相继撤庄”可以判断出是社会动荡的现实阻碍了南方经济的发展,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银行制度的出现,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对南方经济的影响,B选项排除;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清朝政府压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7.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这一变化说明 A. 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 B. 个人立场决定历史认识 C. 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 D. 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 ‎【答案】D ‎【解析】‎ 材料“自宋之后到明清数百年间,人们提及王安石顶多说他的诗歌散文,对其变法却讳莫如深”体现的是宋以后的统治者对王安石变法并不认可,主要是为了维护既得利益;材料“1908年梁启超写《王安石传》,自此,王安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中无可争议的大改革家”体现这一时期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一种的肯定态度,主要和民族危机加深的背景有关,因此材料体现的是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评价,D选项符合题意;认识历史要全面客观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个人立场对历史认识的影响,B选项排除;王安石综合成就较高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时代背景对历史评价的影响,C选项排除。‎ ‎18.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 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B. 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 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D. 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答案】D ‎【解析】‎ 材料“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强调的是清末新政期间对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D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学生对社会转型的推动作用,与学生运动高涨无关,A选项排除;仅从科举制的废除是看不出来对旧式价值观念的改变的,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民主革命,C选项排除。‎ ‎19.1926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 A. 开始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掌握了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 C. 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 D.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答案】C ‎【解析】‎ 材料“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强调的是中共对军事斗争重要性的认可,主张对武装力量的掌握,C选项符合题意;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A选项排除;国民革命军队的领导权是掌握在国民党手中,B选项排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在共产党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后,D选项排除。‎ ‎20.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援助,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府 A. 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 B. 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 C. 借助抗战改善自身国际形象 D. 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 ‎【答案】B ‎【解析】‎ 材料“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体现的是国民政府积极争取国际援助进行抗战的态度,B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属于表象,排除;抗日战争事关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与改变国际形象无关,C选项排除;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21.20世纪60年代中期,面对在苏联斡旋下的美越和谈,中国向越南揭露了苏联出卖越南的阴谋,表示积极支持越南抗战到底而1971年周恩来则向越南明确表态:“据我们观察,你们从外交斗争中赢得了经验”“现在我要向你们学习”这种变化 表明 A. 务实外交逐渐取代意识形态外交 B. 中美关系改善影响了中国外交态度 C. 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外交关系 D. 中国彻底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政策是既反美又反苏,这一时期的外交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对抗色彩,同一时期越南借助中美苏三国之间的矛盾,赢得了独立战争,因此周恩来表示向越南学习,说明中国的外交开始走向务实,A选项符合题意;中美关系改善开始于1972年尼克松访华,B选项排除;积极发展同发展中国家外交关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彻底放弃“一边倒”外交政策的结论,D选项排除。‎ ‎2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A. 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B. 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 C. 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D.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982年宪法和2004年宪法对社会保障的内容规定”可知体现的是覆盖面越来越大,社会保障程度更高,说明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B选项排除;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3.古巴导弹危机爆发后,美、苏都摆出一副不惜动用核武器的姿态但实际上双方之间的秘密接触不断,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这说明当时 A. 美苏关系实现了全面和解 B. 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 C. 两极对抗与妥协同时并存 D. 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导弹危机冲突体现的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材料“努力把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危机最终和平解决并促使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形成”又体现的是美苏之间的妥协,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美苏一直处于冷暴力状态,A选项错误;多极化趋势得到显著加强是在20世纪90年代,B选项排除;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D选项排除。‎ ‎24.有学者指出,“二战”后的美国政治是“双城记”,一城是华盛顿特区,另一城是好莱坞影城。华盛顿特区为政策、权力运作之所: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据此可知,美国在“二战”后 A. 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 B. 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 C. 政治运作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D. 影视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形态 ‎【答案】D ‎【解析】‎ 材料“好莱坞则供给政治理念,给美国政治文化提供思想资源”体现的是官方意识形态对影视艺术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政府对电影企业的直接控制加强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美国强调的是思想自由,A选项排除;政治类影片成为影视作品的主流的说法片面,B选项排除;美国的政治运作模式仍然是三权分立,C选项排除。‎ ‎25.西汉初年,民营工商业已有相当发展汉武帝以后,民间资本被迫大量向农业所转移,以田庄为主要载体,以农为主、工商为辅这种变化说明当时 A. 私商已成为商人主体 B.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实行 C. 中央经济控制力加强 D. 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对工商业采取的措施是盐铁官营,这种政策打击了富商大贾的经济实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材料中的民间资本向农业转移主要和汉武帝的经济政策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私商成为主体,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确立是在商鞅变法时期,B选项排除;自然经济阻碍商业发展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26.《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摭(zhi)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农耕,终于醯(xi醋)醢hai酱油)(醯醢意指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 A. 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 B. 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C. 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 D. 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 ‎【答案】A ‎【解析】‎ 材料“今采摭经传,爱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强调的是《齐民要术》主要内容来源是古籍、歌谣、有经验的老者阐述等,体现的是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强调农业技术的重要性无关,B选项排除;贾思勰不属于统治阶级,C选项排除;农书与农业的关系密切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农业经验的总结,D选项排除。‎ ‎27.有研究表明,北宋“开封的人口在百万以上,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业者临街开店,大小商号鳞次栉比,有6400余家”“实行禁军制,都城地区集中了80万禁军,军器监拥有工匠八千五百人,杂役兵超过一万人。”这反映了 A. 封建剥削异常沉重 B. 社会需求拉动经济发展 C. 军队战斗力的增强 D. 政府放弃重文轻武政策 ‎【答案】B ‎【解析】‎ 材料“开封的人口在百万以上,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业者临街开店,大小商号鳞次栉比”体现的是北宋开封大量的人口出现形成强大的社会需求对经济发展的带动,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封建剥削,A选项排除;北宋军队战斗力较低,C选项排除;北宋的治国方针是重文轻武,D选项排除。‎ ‎28.明清时期,出现大量“商书”,如明代壮游子《水陆路程》、清代崔亭子《路程要览》等,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并有沿途的风俗物产介绍。据此可知当时 A. 重农抑商逐渐松弛 B. 国内市场开始形成 C. 长途贸易得到发展 D. 统治疆域空前辽阔 ‎【答案】C ‎【解析】‎ 材料“详细记载了当时由京城至各地、各行省之间的交通线、所经站名、里程等”体现的是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全国各地联系日益密切,C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顽固的坚持重农抑商政策,A选项排除;明清之前国内市场早已开始形成,B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 ‎29.下图为某一时期的世界贸易简图。它反映了 A. 新航路开辟后的国际分工格局 B.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领先 C. 全球各地建立起直接商贸关系 D. 该时期世界市场最终得以确立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角贸易下,出程是由欧洲运到非洲一些工业制成品,然后交换和捕获奴隶;由非洲装船奴隶到美洲,换取美洲的原料运回欧洲,这样就形成欧非美三洲之间的贸易往来,三角贸易也称黑奴贸易,是西欧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之一,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中心是大西洋,由欧洲人从事中介贸易,C选项排除;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D选项排除。‎ ‎30.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据此可知,英国 A. 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B. 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C. 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D. 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强调的是18世纪的英国已经具备了工业革命需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和市场等关键因素,D选项符合题意;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是在18世纪中叶,但是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英国社会制度发生变化是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B选项排除;C选项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排除。‎ ‎31.亚当斯密认为“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是个人或国家都集中精力从事相对或比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国家效率更高的活动在自由贸易条件当各国集中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会变得比原先要好。”材料意在 A. 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走向 B. 论证贸易自由化的必要性 C. 倡导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 D. 呼吁国际资本的合理流通 ‎【答案】B ‎【解析】‎ 材料“最有效率和最富生产性的专业化模式,是个人或国家都集中精力从事相对或比较而言比其他的人或国家效率更高的活动在自由贸易条件当各国集中在其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生产和贸易时”强调的是贸易自由化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这主要和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商品输出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分析资本主义走向无关,强调的是自由贸易,A选项排除;材料与区域经济合作无关,C选项排除;国际资本流通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D选项排除。‎ ‎32.19世纪中后期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 据图可知,该时期 A. 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 B. 英国仍保持贸易优势地位 C. 美德工业水平一直落后英国 D. 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显示可知,英国从1840年到1900年在世界贸易中比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西方大国对外贸易持续发展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美德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C选项排除;仅从西方大国在世界贸易中占的比重是不能推出世界贸易总额不断地增长的结论的,D选项排除。‎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奠定西方文官制度的基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 材料二 1883年,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成为美国政府人事管理制度的一次革命性变革。美国在选拨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因为在美国人心中,政府官员最好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者。1978年,卡特政府改革通过的《文官制度改革法》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文官制度建立之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摘编自郑易平《美国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改革对其政治制度稳定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三 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有关文官考试、任用、薪、抚恤等相关的法律体系从无到有,逐渐形成和完备。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一切文官均需为国民党的一党私利服务,成为实际上的“党务员”。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军阀之间相互割据,凭借自己的军事势力,制造政潮,以军压政。‎ ‎——摘编自陶继波《民国时期文官制度发展概述》‎ ‎(3)根据材料三说明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 ‎【答案】(1)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2)特点:立法规范;注重专业能力;录用群体广泛。‎ ‎(3)特点:中西结合;党派性强;军治色彩浓厚;制度逐步完善。‎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可知体现的是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根据材料“19世纪5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可知体现的是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也是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之一。‎ ‎(2)特点:根据材料“国会通过了《彭德尔顿法,首次确立了美国联邦政府官吏管理的竞争考试和功绩制、职务常任以及政治中立三项原则”可知体现的是立法规范;根据材料“美国在选拨和任用文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专业才能和解决某些专业问题的本领”可知体现的是重视专业能力;根据材料“在联邦政府文官录用中对妇女、黑人和其他少数族裔予以适当照顾”可知体现的是录用群体广泛。‎ ‎(3)特点: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在法制化道路上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进程”可知体现的是不断发展完善;根据材料“民国时期的文官制度总体上以西方文官制度为蓝本,同时汲取了科举制的合理成分,带有中西合璧的味道”可知体现的是中西结合;根据材料“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党派性则更加浓厚”可知体现的是党派性强;根据材料“军治色彩则在北京政府时期体现得最为明显”可知体现的是军治色彩浓厚。背景: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时期中国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需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文官制度的传入、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等方面进行分析。‎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3年佛罗伦斯凯利对《伊利诺伊工厂车间巡视法案》的提案:‎ ‎“第一条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不得在工时超过单日8小时或单周48小时的任何工厂或车间受雇。第二条妇女或16岁以下儿童不得在任何场所从事任何用于销售的大衣、马甲、长裤、外套,或任何用于销售目的任何款式的服饰的制作或边角处理、修改或修补工作。”工厂法案被宣布违宪: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1895年3月18日“根据宪法,妇女与男子同样享有不可否认的、就其劳动签订合同的平等权利。……在这些权利中包含并因此给予她的是签订和执行合同的权利。该法律给予她和其他公民依靠在人文、科学、专业技能和其他职业中的知识、诚实和勤奋谋生的权利不得因为性别之故被否定或损害。”‎ ‎——摘编自【美】约翰拉法格著《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并予以评析。(要求:信息提取准确,评价客观,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原则:‎ 档次 第一档 信息准确,有正确的史实大撑,语言淸晰,逻辑严密 第二档 信息较准确,有较淸晰史实支撑,语言较淸晰,逻辑合理 第三档 信息较准确基本符合题意,有史实支撑,有逻辑顺序 第四档 信息不准确,没有史实支撑,逻辑不淸晰,语言模糊 参考答案: ‎ 信息1:妇女和童工权利问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受到社会普遍关注。‎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各种社会问题大量涌现,妇女和童工问题的劳动权利被忽视。随着工业化发展,劳工权利逐渐引起社会重视,促使美国政府相关部门通过立法完菩社会保障,保障妇女儿童权利。‎ 美国伊利诺伊州最高法院以“男女权利甲等”为借口,否定工厂法案对妇女和儿童权利的保护,说明了美国社会保守力量对妇女地位提升和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的反对,但妇女地位的提髙和权利保障是不能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 其他信息如:信息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劳动力缺乏,导致妇女儿童成为重要劳动力。‎ 信息3:依据美国宪法,美国州最髙法院具有否决州政府法案的权力,反映了美国三权分立的特点。‎ ‎【解析】‎ 材料反映的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妇女和童工的权利问题,反映了当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妇女权利的关注,以及对童工使用现象的关注,我们分析时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妇女和童工问题非常重视,根据所学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分析即可。‎ ‎35.‎ 材料:为了通过法律对国家实施有效管理,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他多次强调:“官吏违沄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栽。”他的叔叔李道宗曾有贪污行为,被按律削爵,贬为庶民。因此,唐律虽不严苛,但较为严密,依然对官员有很强的威慑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他有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除此之外,他还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摘编自马国福《李世民:创制完备法律体系》‎ ‎(1)根据材料,概括唐太宗法制改革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 ‎【答案】(1)特点:注重立法,创制完备的法律体系;从严治吏,抓住了法制根本;注重通过法律改善民生;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作用。‎ ‎(2)简评:唐太宗的法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的发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净化社会风气,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唐太宗李世民主持制定了《贞观律》,明确了赏罚制度,在此基础上经过长孙无忌等大臣的完善形成了《唐律疏议》,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唐律,后来经不断修订完善在整个唐朝都得以实施”、“官吏违沄犯罪,不能有所姑息,而应一断于律,如果违法就应坚决给予制栽”、“做任何事情都要抓住根本的东西,国家以百姓为本,百姓则以衣食为根本,而生产衣食又以不丧失农时为根本”、“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等信息概括即可。‎ ‎(2)评价,依据材料,结合唐太宗改革的特点和所学可知,唐太宗的法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腐败的发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百姓生活、净化社会风气,但其主要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统治,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83年台湾归附后,清廷虽设置一府三县行政机构,但以总兵官、副将等军事官员管理台湾事务。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沈葆桢受命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他会同福建布政使上《请移驻巡抚折》,提出:台湾官制“宜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驻台而后一举而数善备”。他认为,移驻福建巡抚入台,能够“统属文武,权归一尊”;“有事可以立断”,“以专责成,以经久远”。他强调:“台地向称饶沃,久为异族所垂涎,令虽外患暂平,旁人仍眈眈相视,未雨绸缪之计,正在斯时”;“欲固地险,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可以说,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的提议为中法战争后促成台湾的正式建省奠定了基本思路。‎ ‎——摘编自黄顺力《晚清海塞防之议与台湾海防地位的衍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况指出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提议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案】(1)将治台事务纳入王朝统治的正轨;改变此前以武官军事管制治台为此后以文官行政管理治台;整顿台湾吏治和营政;提升驻台官员的级别;提升台湾作为东南海疆门户的海防地位。‎ ‎(2)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强大,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日本侵台前,清政府并不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洋务运动的进行,清政府编练海军;政府传统国防观念的转变。‎ ‎【解析】‎ 本题考查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沈葆桢“移驻福建巡抚入台”提议的主要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宜仿江苏巡抚分驻苏州之例,移福建巡抚驻台而后一举而数善备”“统属文武,权归一尊”“欲固地险,在得民心;欲得民心,先修吏治、营政”“移驻福建巡抚入台”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 ‎(2)沈葆桢治理台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日本侵台事件发生后”等信息,并联系所学洋务运动和政府传统国防观念的转变等方面来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