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63 KB
  • 2021-08-25 发布

福建省永安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练习四(Word版附答案)

  • 2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永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历史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2020·湖北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三校6月适应性考试·27)下表为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状况 生活习俗 明朝中后期 意大利 衣 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 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 食 讲究排场;多样化和精细化 使用叉子(中世纪仅贵族使用);精细化 住、行 民舍逾制;骑马、坐轿 简朴 这反映了(  )‎ A.东西方服饰文化相互影响 B.新的经济形态迅速发展 C.封建等级观念受到了冲击 D.新兴市民阶层崇尚奢侈 ‎2.(2020·河南高三6月质量检测·33)11世纪始,意大利城市普通信徒中兴起布道传教浪潮。到13世纪前期,自发产生的布道团体得到罗马教皇的承认和支持。此间,慈母般的圣母、英雄般的圣徒等取代了难以领会的传统经院神学概念,成为信徒大众顶礼膜拜的对象。这表明,此时的意大利(  )‎ A.传统文化中孕育着新思想 B.禁欲主义神学统治加强 C.教皇接受了宗教改革成果 D.人文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3.(2020·湖北武汉高三毕业六月供题二·33)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种观念在17、18世纪达到高峰。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 A.欧洲医学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B.王权观念和民族国家得到发展 C.启蒙运动对西欧影响有限 D.英法民众卫生意识显著增强 ‎4.(2020·山东日照一模·11)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史称“罗马法复兴”。这一热潮的出现(  )‎ A.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 B.缘于罗马法承载着时代需求和价值 C.反映了对古罗马文明的继承和创新 D.说明罗马法的司法原则具有斗争性 ‎5.(2020·湖北高三5月调研模拟考试·33)1346年,欧洲鼠疫大流行,教会逐渐同意尸检以查明死因。1543年,维萨里出版《人体构造》,根据解剖事实指出,天主教义里所说的帮助耶稣复活的“复活骨”不存在。1564年,重压之下的维萨里去耶路撒冷“谢罪”。这些历史现象(  )‎ A.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复杂曲折 B.奠定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 C.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圣统治 D.摧毁了封建神学的创世理论 ‎6.(2020·山西大同三模·33)16世纪末,威尼斯的贵族和商人、律师、医生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热衷于对艺术品的投资。他们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甚至捐资新建大学校舍。这说明当时(  )‎ A.社会财富分配均衡 B.不同阶层利益趋同 C.文化消费成为时尚 D.高等教育走向普及 ‎7.(2020·海南海口二模·15)1348年,黑死病流行,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十日谈》被誉为现实主义巨著缘于(  )‎ A.采用了梦幻神秘创作套式 B.生动描写教会的丑陋与爱情幸福 C.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发展 D.详实记录那场黑死病的巨大灾害 ‎8.(2020·山西三模·33)文艺复兴期间,匠人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人们尊重纺纱、织布制陶术、玻璃制造,尤其是日益重要的采矿和冶金术方面的实用工艺。这 说明文艺复兴(  )‎ A.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提高了工匠的政治地位 C.有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 D.进一步弘扬了科学精神 ‎9.(2020·广东肇庆高三高考质量检测考试·33)文艺复兴开始以后,意大利建筑的主题由寺院转变为宫室,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风格逐渐取代了在欧洲盛行多时的使人产生肃穆感和敬畏感的哥特式风格。这样的建筑结构、建筑风格突破了常规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这说明意大利文艺复兴(  )‎ A.实质是古典文化的重现 B.主要目标是反宗教压迫 C.推动了世俗王权的强化 D.意在恢复被泯灭的人性 ‎10.(2020·贵州贵阳二模·33)14世纪中叶,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用放血疗法研究疾病、提出隔离疑似病例的主张等。这场灾难(  )‎ A.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 B.标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 C.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D.导致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沟通 ‎11.(2020·河北唐山二模·33)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人格的觉醒,人开始成为“精神的个体”,并且从这个角度开始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材料反映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B.文艺复兴出现的必然性 C.欧洲瘟疫流行的影响 D.新航路开辟的社会根源 ‎12.(2020·云南曲靖二模·33)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 这反映了彼特拉克(  )‎ A.反对宗教信仰 B.抨击森严的等级制度 C.主张追求现世幸福 D.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13.(2020·江西南昌二模·33)13世纪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到文艺复兴时期,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这表明(  )‎ A.封建神学孕育了人文精神 B.黑死病使人们不再信仰基督教 C.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 D.瘟疫肆虐使人们开始思考人生 ‎14.(2020·河南南阳、驻马店、信阳、漯河、周口、三门峡六市二模·33)14世纪至17世纪的西方思想家们,虽然在政治方面仍属于中世纪的历史阶段,但他们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无疑更接近和认同于西方近代历史。据此可知,他们(  )‎ A.追求自由平等的权利 B.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C.丰富了人文主义内涵 D.反对变革政治制度 ‎15.(2020·河南九师联盟高三5月联考·33)15世纪末有一种意大利的社会思想理论说道:“无论是克罗伊斯(以世上最富有的人著称)的财富,还是普里阿摩斯(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国王)的古老血统,都不能与理性相比,因为理性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要素。”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  )‎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精神得到复兴 C.专制王权的不断衰落 D.血统出身彻底打破 ‎16.(2020·重庆二模·33)14、15世纪之交,佛罗伦萨某修女逃离修道院还俗结婚,因遭教会遗责而向人文主义大师萨琉特蒂求助,大师严厉指责修女“堕落和乱伦”,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去“享受灵魂的快乐和幸福”。这表明,该时期人文主义(  )‎ A.带有传统“神本”观烙印 B.借助古典文化反封建神学 C.主张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 D.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 ‎17.(2020·江西赣州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模·33)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多将整块宽大的长袍面料披挂于人体之上,男女服饰差别不大。14世纪以后,男装多使用填充物,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得到传播 B.宗教改革解放思想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工业革命改善生活 ‎18.(2020·广东茂名二模·33)15世纪时,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做了教皇后依然故我。许多学者到希腊做学术旅行,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这表明当时的欧洲(  )‎ A.文化趋于活跃 B.启蒙思想流行 C.工商业阶层出现 D.新教迅速传播 ‎19.(2020·湖南怀化二模·33)14世纪爆发于欧洲的“黑死病”大瘟疫,在全世界造成了大约7500万人死亡,其中2500万为欧洲人(约占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无论是贵族、教士、国王还是平民都未能幸免。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情绪。这场浩劫(  )‎ A.导致了欧洲社会的倒退 B.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 C.刺激欧洲人开辟新航路 D.引发了欧洲宗教改革 ‎20.(2020·广西玉林、贵港、柳州、百色四地教学质量诊断性联合考试·33)天主教会认为,尽管《圣经》为信仰的最高指导,但教皇的教谕亦无可怀疑。马丁·路德指出,任何人的教导若逾越《圣经》,那就是错误而不必遵守的。马丁·路德的主张(  )‎ A.强调了信仰之于宗教的重要性 B.否定了教义之于宗教的重要性 C.缓和了基督各教派之间的矛盾 D.顺应了新教徒资本积累的要求 ‎21.(2020·四川德阳三模·32)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曾说:“教会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是冥冥之中的教会,它负责人的灵魂,此教会的首脑是耶稣。另一个是人间的教会,上帝把这个教会托付给国王,让君主掌管人间的教会”。这一言论意在(  )‎ A.强调权力的合法来源 B.否定教皇权威 C.诠释教会的真实含义 D.强化专制王权 ‎22.(2020·安徽淮北二模·33)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指 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 作者认为宗教改革(  )‎ A.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 B.没有摧毁天主教会的权威 C.强化了对世俗生活的干预 D.阻碍人文主义向纵深发展 ‎23.(2020·北京顺义区二模·13)德国哲学家康德评价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这一评价(  )‎ A.肯定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 B.违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 C.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 D.推动欧洲科技革命的发展 ‎24.(2020.7·天津高考·11)1751~1780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到1789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 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 ‎25.(2020·吉林吉林五模·33)启蒙思想家康德曾经说过,服役的军官必须服从上级的命令,同时也可以作为学者对这一命令在军事上的恰当性加以评论,并交给公众去判断;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缴纳所规定的税额,同时作为一个学者也可以对这一税收的正当性加以质疑,并公之于众。该言论所要表达的本质内涵是(  )‎ A.做事应当坚持双重标准 B.人应当具有独立人格 C.人都应当努力成为学者 D.法令应当具有公信力 ‎26.(2020·湖北襄阳五中、夷陵中学、钟祥一中三校6月适应性考试·35)《西方文化史》认为“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不仅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据此判断牛顿力学体系建立的意义 在于(  )‎ A.完成对自然界认识的理论综合 B.奠定了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 C.推动了工业生产中的技术革新 D.启发人们对社会的理性思考 ‎27.(2020·安徽合肥三模·33)“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自由’是这个时代的纲领,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所有人敞开了。”“这个时代”(  )‎ A.充满浪漫主义情怀 B.资产阶级统治完全确立 C.理性成为精神内核 D.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8.(2020·江西九校高三第二次联合考试·33)卢梭说:“就民主制这个名词的严格意义而言,真正的民主国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如果有一种神明的人们,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但是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卢梭这样说的原因是(  )‎ A.民主制不利于社会进步 B.民主制下将无法创造出更加十全十美的政府 C.民主制存在着许多弊端 D.民主无法避免强制,无法保证少数人的利益 ‎29.(2020·四川南充三模·33)“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这表明法国知识分子(  )‎ A.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解放人性 B.主张因信称义,否定教皇的绝对权威 C.认识到中国儒家思想对启蒙运动的作用 D.借鉴自然科学理性思维研究人类社会 ‎30.(2020·黑龙江哈尔滨高三复课模拟联考·33)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 A.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 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 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31.(2020·广东深圳二模·34)卢梭在其著作《爱弥儿》中说:“凡是人所制造的东西,人就能够把它毁掉;只有大自然刻画的特征才是不可磨灭的,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卢梭提出这种思想的背景是,当时法国(  )‎ A.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B.民主共和成为思想主流 C.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D.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32.(2020·河南洛阳三模·33)《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这一“最重大的变化”(  )‎ A.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武器 B.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精神动力 C.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彻底解放出来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3.(2020·全国高考专家猜题卷一·33)17、18世纪以来,一些思想家表示:“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这些思想家(  )‎ A.以唯心主义的立场否定平等权利 B.意在完全摆脱君主和天主教会的统治 C.认为个人自由应该服从公共意志 D.认可自然赋予人类以自由平等的权利 ‎34.(2020·河北石家庄一模·33)1755年11月1日,号称“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在科学家对地震起因展开思考与探索时,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 迷信。教会关于“上帝惩罚”的解释受到普遍质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频发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诞生 B.天主教会的权威开始受到全方位的冲击 C.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具有偶发性特点 D.突发事件加速了科学和理性思想的传播 ‎35.(2020·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测·33)18世纪,法国出现多种形式的公共和私人阅读方式,有私立或公立、世俗或者宗教的图书馆,有“文学陈列馆的书店”以及各种“阅读会所”。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国(  )‎ A.革命运动影响民众文化生活 B.工业革命推动主流观念变化 C.公共空间兴起促进思想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成为社会共识 ‎36.(2020·安徽黄山二模·33)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这反映了(  )‎ A.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 B.共和制优于君主立宪制 C.启蒙思想影响了后世政权设计 D.两者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37.(2020·海南普通高中高考调研测试·17)17~18世纪中期,欧洲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等经常出入王宫,新的剧本也往往在宫中首演。但自18世纪中期起,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具有自由主义气氛的沙龙里。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城市文化的兴起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资本主义的发展 ‎38.(2020·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高三5月联考·13)“自然在他面前好像是一本内容浩瀚的书 本,他毫不费力地遨游其中。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集艺术家、试验者、机械师和理论家于一身。……各种发现已进入公认的知识宝库,成为‘伟大的人类之光’。”材料中“他的伟大之处”在于(  )‎ A.开创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严密的近代科学 B.对科学发展和人类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C.有力挑战了传统的封建神学创世说 D.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39.(2020·湖北武汉高中毕业班五月质量检测·35)1935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它以非凡的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这项成就是(  )‎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 二、材料阅读 ‎40.(2020·安徽宣城二模·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树一 宋人的财富观念中,普遍认为社会个体的礼仪廉耻比追求财富更重要,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觏认为:“人非利不生,竭为不可言!致者人之情,竭为不可言!”意思是说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到南宋,逐渐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陈亮认为人的物质欲望应该得到承认,“人生不能无疑,有欲不能不争”,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必须破除它,叶适进一步主张“以义和利,不以义抑利”,最终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中以失败而告终,理学的显学地位进一步加强。‎ ‎——摘自袁冬梅《从宋人的财富观论宋朝的民贫问题》‎ 材树二 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 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布拉丘利尼在《论爱财》中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他写道:“一个人拥有的东西仅仅只能满足他一个人,能成为慈善家吗?”人文主义者们认为,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如果每个人只满足于维持自身生存需要的财富,那么“城市中的一切光彩、美丽、装饰都会消失,再没有寺院、古迹和艺术……因此,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摘自欧阳萍《略谈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人财富观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主要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宋代财富观的新变化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16分)‎ ‎41.(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1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步就生机勃勃的希腊文化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古希腊本土人口过剩,耕地不足,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亚历山大东征时,因其老师亚里士多德对印度哲学极感兴趣,便把一些印度人带回希腊,使希腊更多地了解到印度哲学。……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许多著名的学者、文人外出汲取了大量先进的古代东方文化,促进了希腊文化的繁荣。‎ ‎——摘编自解晓毅《古希腊文化的东方之源——试论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希腊文化的特点及古代东方文化对希腊文化的影响途经。(6分)‎ 材料二 明代中后期,“西学东渐”和“中学西传”是中外关系史上的两件大事。可以说,在这一时期,‎ 近代西方主要的自然科学知识大都传到了中国。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都引起了西方传教士浓厚的兴趣。他们不遗余力地翻译、评介这些浓缩了中华几千年文明的精华,以滋补处于起步阶段的西方近代社会。儒家典籍和随后传至欧洲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狄德罗主持的百科全书派,热心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直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陈梧桐、彭勇《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中欧文化交流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家大力推崇中国儒家文化?(4分)‎ 材料三 为博取列强的好感,日本政府于1881年开始在东京建造具有欧洲文艺复兴风格的鹿鸣馆。政府经常在此举办一些欧式娱乐活动以取悦列强,从而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欧化风潮,直至九十年代初,其余风流韵犹绵延不绝。为达到修约目的,急于取媚于外,以鹿鸣馆为主要舞台的欧化表演达到了夸张的地步。例如伊藤博文首相于1887年4月在鹿鸣馆举办大型化装舞会,参加者达四百人,伊藤本人化装成威尼斯贵族,山县有朋化装成幕末藩兵的模样,而三岛通庸警察总监则装扮成一个日本古代武将,就连内大臣三条实美的夫人也打扮成乡下姑娘赶来助兴。这类活动将政府欧化表演推向高潮,从生活习惯、服饰的欧化,到戏剧、美术等文艺方面的欧化改良,甚至出现了语言拉丁化、改良人种的主张。‎ ‎——摘编自张国义《论鹿鸣馆时代日本国家主义思潮的兴起》‎ ‎(4)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看待当时日本的“鹿鸣馆现象”?(4分)‎ ‎(5)综合以上内容,你从文明交流中得到哪些启示?(4分)‎ 永安第一中学高三上历史练习四 测试试题评分参考 一、单选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B B C C B C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C C B A A A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B B D C D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答案 A A D D C A D B A ‎1.【答案】C【解析】“明朝中后期:追求新颖和出格,尽显奢靡之态” “意大利:材料和装饰奢侈华丽”这些市民的习俗已经无法体现等级森严的秩序了,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C项;“明朝和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中没有中外服饰相互借鉴的信息,无法判断是否有相互影响,排除A项;“生活习俗”为市民,无法判断其阶级性,不能说明经济形态已经发生变化,排除B项;“意大利市民阶层生活习俗”中的出行方面却崇尚简朴,排除D项。‎ ‎2.【答案】A【解析】“普通信徒”“慈母般的圣母、英雄般的圣徒”都强调了个人的价值,说明传统文化中孕育着人文主义的新思想,故选A项;据材料“取代了难以领会的传统经院神学概念”可知,禁欲主义神学统治削弱而非加强,排除B项;宗教改革兴起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是在14世纪文艺复兴兴起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3.【答案】B【解析】“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突出了国王的神圣性,是王权强化的表现,故选B项;“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无法判断当时的医学水平,排除A项;“从10世纪开始,在英国、法国等地,逐步产生了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此时并没有发生启蒙运动,排除C项;“认为国王的触摸可以治愈患者的皮肤病”这是迷信不是卫生意识,排除D项。‎ ‎4.【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2—16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出现对罗马法进行注释、评论和解释,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是欧洲资本主义萌生、兴起和扩张的时期,对罗马法的注释、评论、解释和适用于法律实践,是为了从罗马法中寻找适应当时时代需要的法律观念和内容,故选B项;罗马法是奴隶社会的法律,并非“奠定了西方近现代法治理念的基础”,排除A项;这一热潮是基于罗马法的创新,并不是继承古罗马文明,排除C项;根据材料“并将其基本原则和念适用于法律实践的热潮”可知这一热潮的出现是借鉴罗马法原则,并非仅“罗马法的司法原则”,排除D项。‎ ‎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根据解剖事实指出,天主教义里所说的帮助耶稣复活的‘复活骨’不存在”可知,对人体的研究证明宗教神学的不实之处,因此冲击了宗教神学,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对人体的研究冲击了宗教神学,与宗教改革无关,排除A项;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细胞学说,奠定了生命科学的研究基础,排除B项;1859年,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思想摧毁了封建神学创世理论,排除D项。‎ ‎6.【答案】C【解析】据材料“16世纪末,威尼斯的贵族和商人、律师、医生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热衷于对艺术品的投资。他们将自己的子女送至大学和各类专门的学校,甚至捐资新建大学校舍”,可知当时人们愿意在文化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资金,体现了人们对文化的追求,故选C项;材料只提到威尼斯人在教育方面的投资,并没有提到分配,排除A项;“趋同”一词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即使当今社会高等教育也并不普及,排除D项。‎ ‎7.【答案】B【解析】由材料“黑死病流行,促使薄伽丘写出了十日谈。《十日谈》是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可知《十日谈》在欧洲黑死病蔓延的背景下,真实的反映了14世纪意大利的社会现实,描绘出各个阶级、各具性格的人物形象,生动描写教会的丑陋与爱情幸福,成为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故选B项;《十日谈》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十日谈》的文学风格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排除C项;黑死病是《十日谈》创作的背景,而非具体记录的内容,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根据“匠人并不像在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时代那样受鄙视”“人们尊重纺纱、织布制陶术、玻璃制造”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匠人及其实用工艺积极肯定的态度,是因为人文主义主张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这说明文艺复兴有助于推动技术的进步,故选C项;题干主要反映的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工匠及其技艺的尊重,而不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改变,排除A项;题干反映了工匠社会地位的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们对工匠的尊重以及其技艺价值的认可,没有具体弘扬实事求是、怀疑和批判、坚持和创新等科学精神,排除D项。‎ ‎9.【答案】D【解析】文艺复兴开始以后,意大利建筑“创造出一种新颖而生动的活力”,表明文艺复兴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希望恢复被宗教神学泯灭的人性,冲击封建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故选D项;文艺复兴的实质是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反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人文主义的新文化运动,排除A项;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宣扬人文主义,反对罗马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排除B项;文艺复兴打击了封建统治,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神学和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排除C项。‎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14世纪中叶,当教会要求教徒受难和屈从却不能阻挡“黑死病”蔓延时,一些医生开始寻求防治的办法,如用放血疗法研究疾病、提出隔离疑似病例的主张等。这场灾难冲击教会的传统观念和权威,故选A项;文艺复兴标志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复兴,黑死病是其中的导火索,排除B项;伽利略、牛顿等人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排除C项;宗教改革推动了人们与上帝的直接沟通,排除D项。‎ ‎1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疫情过后,人们抛弃了天国的幻梦,宣扬幸福在人间”并结合所学知识,黑死病疫情之后,使教会影响力受到巨大打击,人格的觉醒、认识自己、发现自己都是黑死病所带来的影响,故选C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对人的觉醒的推动作用,文艺复兴的必然性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思想解放,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黑死病对人的觉醒的推动作用,与新航路开辟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彼特拉克在散文《秘密》中热烈地为爱情和荣誉辩护:认为爱情同热爱上帝,追求人间的幸福同追求永恒的幸福是一致的”,可知彼特拉克主张人要追求现世的幸福,故选C项;彼特拉克虽强调人追求私欲,但并不反对宗教信仰,排除A项;抨击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主要是启蒙运动的主张,排除B项;彼特拉克属于人文主义代表人物,排 除D项。‎ ‎13.【答案】C【解析】据材料“欧洲大瘟疫的出现和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和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人学文化因子,终于获得了适宜其生长的文化气候”说明价值观念植根于社会现实,故选C项;据材料“中世纪里一直潜在着的人学文化因子”说明人文因子本就存在不是封建神学孕育,排除A项;材料“黑死病的发生,导致了上帝万能论的动摇”可知是对上帝万能的怀疑不是不信仰基督教,排除B项;材料“黑死病的发生……对人生问题的深入思索”说明是深入思索不是开始思考,排除D项。‎ ‎14.【答案】C【解析】古希腊先哲否定神的绝对权威肯定人的价值,开启了人文精神之源,14世纪至17世纪掀起的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宗教改革追求掌握信仰的自主权,启蒙运动崇拜理性宣传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故选C项;追求自由平等权的是启蒙思想,排除A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都没有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排除B项;文艺复兴没有涉及政治制度变革,排除D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15世纪末有一种意大利的社会思想理论说道:‘无论是克罗伊斯(以世上最富有的人著称)的财富,还是普里阿摩斯(荷马史诗中记载的特洛伊国王)的古老血统,都不能与理性相比,因为理性是一种高贵身份的要素’”,可知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在意大利开始。文艺复兴时期强调人对社会的认识,故材料旨在强调文艺复兴运动复兴了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从材料中的“克罗伊斯(以世上最富有的人著称)的财富”不如理性可知,材料主旨不是讲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排除A项;材料只反映了人文精神的复兴,没有提到专制王权的衰落,排除C项;血统出身彻底打破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材料中修女追求个人幸福,却遭到了“人文主义大师”的指责,并且大师“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可知仍然重视神而非重视人,故选A项;材料中的人文主义大师并没有反封建神学,而是仍然倡导神学,排除B项;材料“要她遵从上帝旨意,回归修道院,去‘享受灵魂的快乐和幸福’”可知在修女追求现世幸福时遭到了指责,排除C项;材料可见这时期人文主义仍然受到神学的影响和阻碍,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4世纪以后,……突出男性特征;女装则突出人体的曲线美”可知,此时的服装突显了人体的美感,与中世纪时期大不相同,且14世纪欧洲正处于提倡人 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时期,故选A项;宗教改革从1517年开始,排除B项;启蒙运动发生于17—18世纪,排除C项;工业革命从18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排除D项。‎ ‎1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可知此时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盛行,文化趋于活跃,故选A项;18世纪启蒙思想流行,与材料所述时间“15世纪”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教皇尼古拉五世还是教士时便因购买古典书籍而破产……当他们带着数以百计的古希腊典籍回到意大利时,人们就像迎接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欢迎他们”可知此时欧洲复兴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并非“工商业阶层”,排除C项;16世纪宗教改革后新教迅速传播,与材料所述时间“1846—1849年”不符,排除D项。‎ ‎19.【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黑死病导致“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情绪”,可知黑死病的危害推动了以个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从材料中黑死病导致“生存与否的不确定性使人们产生了“活在当下”的情绪”,可知材料并没有强调黑死病对给欧洲社会发展带来的危害,而是强调黑死病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排除A项;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在14世纪末,源于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并不是受黑死病的刺激,排除C项;欧洲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材料中14世纪的黑死病蔓延时间不符,排除D项。‎ ‎20.【答案】A【解析】据材料“任何人的教导若逾越《圣经》,那就是错误而不必遵守的”,可知路德反对教皇所宣扬的“因行称义”,主张“因信称义”,强调信仰宗教的重要性,故选A项;无论是天主教还是路德新教,二者都认可教义,排除B项;马丁·路德激化了天主教和他自己所宣扬的“因信称义”的矛盾,排除C项;材料强调路德的宗教主张,与资本积累关系不大,排除D项。‎ ‎21.【答案】D【解析】亨利八世宣扬“君权神授”的目的是为了强化专制王权,故选D项;强调权力的合法来源最终还是为了强化专制王权,排除A项;教皇“负责人的灵魂”,排除B项;没有对教会的真实含义进行讲解、证明,排除C项。‎ ‎22.【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铲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而毋宁说是以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取代了旧的控制形式”可知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论述宗教改革的意义仅 仅在于用新教的权威来取代原来天主教的权威,这种对人们思想上的束缚会阻碍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故选D项;题干内容主要涉及宗教改革的弊端,即人们又受到了新教思想的束缚,而没有涉及其“促进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积极方面,排除A项;宗教改革摧毁了天主教思想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排除B项;题干之意主要在于论述宗教改革的弊端,即虽然摧毁了天主教对人们的思想控制,但是新的宗教权威又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排除C项。‎ ‎2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可知康德认为卢梭认识到理性的弊端,提出“回到自然”和“社会契约”体现了卢梭的人文主义精神,故选A项;康德的这一评价肯定了卢梭关注人性并且提出解决之道的人文主义精神,并没有违背启蒙运动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这一评价反映的是康德对卢梭人文精神的肯定,和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无关,排除C项;欧洲科技革命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兴起的,而自然科学的发展又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 ‎24.【答案】B【解析】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4000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可知,该书的编撰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故选B项;A选项“全社会的追崇”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知,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启蒙运动,其兴起于17世纪,18世纪已在法国达到高潮,排除C项;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诞生于19世纪,排除D项。‎ ‎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一个国家的公民必须缴纳所规定的税额,同时作为一个学者也可以对这一税收的正当性加以质疑”可知,康德认为公民应当服从国家公权力的管理,但不能盲从,应当有独立的认识,必要时可以质疑国家公权力的管理的合法性等问题,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康德主张公民在服从国家公权力管理的同时,又不能盲从,而应当对国家公权力有独立的认识,这不是双重标准,排除A项;选项内容绝对化,排除C项;康德认为公民应当对国家公权力有独立的认识,主体在于公民,而非法令,排除D项。‎ ‎26.【答案】D【解析】“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它指对社会的理性思考,即后来的启蒙运动,故选D项;“17世纪力学的建立和发展使人们深信可以运用力学原理说明一切”指的是牛顿力学,不是自然认识的综合,排除A项;“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更多是对封建专制神学的反思和抨击,国家制度在更早的时期已经确立,排除B 项;“钟表是机器,动物、人类、甚至国家也不过是一部机器,他们都可以用力学原理加以解释。……它告诉人们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这里体现由自然规律到社会规律的影响过程,没有工业革新的信息,排除C项。‎ ‎27.【答案】C【解析】题干中主要述及了“自由”思想波及范围之广——“从爱丁堡到那不勒斯,从巴黎到柏林,从波士顿到费城”以及其影响之广——“它让人倍感欣喜:光荣的独立前景和大展宏图的无限机会向所有人敞开了”据此可知,“这个时代”指的是启蒙运动时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就是“理性”,故选C项;浪漫主义主张憧憬美好的未来,而题干中的“自由”却是现实存在的主流思想,排除A项;资产阶级取得全世界的统治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这与启蒙运动的时间不一致,排除D项。‎ ‎2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真正的民主国从来就不曾有过,而且永远也不会有……但是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可知,卢梭认为民主政治仍然存在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在民主制中,基本的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是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卢梭认为民主制中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的不足,且卢梭是主张建立民主政治的,排除A项;根据材料“但是那样一种十全十美的政府是不适于人类的”可知,卢梭不认可在人类社会中实行十全十美的政府,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卢梭认为民主制中存在对少数人利益的强暴不足,但民主制存在着许多弊端的表述并不具体,排除C项。‎ ‎29.【答案】D【解析】据材料“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为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可知法国启蒙思想家从自然科学中获得灵感研究人类社会,故选D项;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是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排除A项;因信称义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家路德的主张,排除B项;材料提到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并不是中国儒家思想,排除C项。‎ ‎30.【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教会由选民选出”“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可知在加尔文宗教改革中教会和教职都是由选举产生,与罗马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明显不同,体现了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故选C项;根据材料“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可知加尔文宗教改革建立起来的宗教摆脱了教皇和封建势力的控制,本身具有政教合一的特点,推动政教合一并非是其意图,排除A项;材料只是反映了加尔文宗教内部的 改革措施,至于能否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不得而知,排除B项;材料体现加尔文在宗教领域进行的改革具有民主色彩,没有体现与世俗王权的关系,排除D项。‎ ‎31.【答案】A【解析】由材料“然而大自然是从来不制造什么国王、富翁和贵族的”可知卢梭基于法国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提出自由平等的思想,故选A项;材料强调卢梭思想产生的背景而非影响,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影响,排除C项;卢梭代表的是小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 ‎3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可知这一“最重大的变化”是构建“理性王国”蓝图的启蒙运动,为西欧向近代社会转型提供了思想武器,故选A项;文艺复兴成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精神动力,与材料所述时间“1660—1789年”不符,排除B项;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以解放人们的思想,关注人自身需求的要求,促使人们开始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与材料所述时间“1660—1789年”不符,排除C项;20世纪提出的相对论和量子假说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与材料所述时间“1660—1789年”不符,排除D项。‎ ‎3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并且认为这属于自然权利,故选D项;根据材料“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平等、自由追求幸福与财产是人的固有品质”可知,思想家们宣扬自由、平等等思想,与唯心主义无关,也没有否定平等权利,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与君主、天主教会进行斗争以摆脱它们的统治,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自由平等是自然权利,不涉及个人自由与公共意志的关系,排除C项。‎ ‎34.【答案】D【解析】据材料“‘虔诚之都’的里斯本发生了大地震……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倡导人们反对宗教和迷信”说明大地震这种突发事件加速了理性和科学的传播,故选D项;据所学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16世纪哥白尼的日心说,排除A项;据材料“‘虔诚之都’的里斯本”说明教会的影响仍旧存在,全方位的冲击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启蒙哲人则利用这一事件”说明启蒙思想家有意发动不是偶发性,排除C项。‎ ‎35.【答案】C【解析】据材料“多种形式的公共和私人阅读方式,有私立或公立、世俗或者宗教的图书馆……”可知各种阅读场所的建立促进多种阅读方式带来思想的交流,故选C项;材料说明公共阅读场所的建立促进文化交流不是革命,排除A项;据所学法国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排除B项;材料“宗教的图书馆”反映是宗教思想并不是民主共和,排除D项。‎ ‎36.【答案】A【解析】据材料“伏尔泰相信政治权利及国家领导权应该由少数人即富人掌握,希望‘开明’君主能动手消灭封建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卢梭理想中的国家是一个小型民主共和国,要求在这个共和国里实行直接民主,他攻击英国议会制度,认为人民主权不能被代表”,可知伏尔泰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君主立宪,卢梭代表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民主共和,说明启蒙思想呈现丰富性和复杂性,故选A项;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无法分辨那个更优,排除B项;材料提到伏尔泰和卢梭的主张,无法判断对后世的影响,排除C项;二者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排除D项。‎ ‎37.【答案】D【解析】材料17~18世纪中期的现象体现了对王权的依附,而“哲学家和文学家们的活动中心逐渐转移到具有自由气氛的沙龙里”则体现了对王权的摆脱,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要求摆脱封建王权的束缚甚至要求推翻封建王权,故选D项;材料反映出思想专制的削弱,排除A项;城市文化兴起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排除B项;启蒙思想传播的根源是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 ‎38.【答案】B【解析】1687年,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他把地球上的物体的运动和天体运动概括到同一个理论之中,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牛顿力学体系,即经典力学体系,与材料中“集艺术家、试验者、机械师和理论家于一身。……各种发现已进入公认的知识宝库”相符,故选B项;伽利略开创,排除A项;是进化论,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排除D项。‎ ‎39.【答案】A【解析】据材料“1935年,沃尔夫评价一项科学成就时说:“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推断该项成就是18世纪以前的物理学成就结合所学1687年牛顿的经典力学把地球上物体的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到一个基本的力学体系中,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宏观运动规律可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故选A项;瓦特改良蒸汽机是机械改良不属于天文学成就,排除B项;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学不是物理学成就,排除 C项;爱因斯坦相对论是20世纪建立的,排除D项。‎ 二、材料阅读 ‎40.【答案】‎ ‎(1)新变化:强调追求财富和满足人的正当物质欲望的合理性。‎ ‎(3)原因: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传统财富观和理学义利观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部分儒学家的提倡。(6分)‎ ‎(2)观点:提倡个人追求事业成功和物质幸福,财富是人们伦理道德的基础:财富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两点4分)‎ 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社会转型;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推动了西欧海外扩张和掠夺;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任意3点6分)‎ 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兴起;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教会守贫、禁欲主义日益受到质疑。(6分)‎ ‎【解析】‎ ‎(1)第一小问新变化,据材料一“求义舍利成了宋人的人生信条。但这种传统财富观受到一些质疑,北宋李觏……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得出强调追求财富和满足人的正当物质欲望的合理性。第二小问原因,据所学,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带来财富观念的变化得出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从材料一“追求财富是人之常情,不能压制人的这种正常的欲望……指出仁、义、礼、智、信是‘五贼’,是阻碍个人发家致富的绊脚石”、“浙东事功学派和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之间的较量”分析传统财富观和理学义利观压抑了人的自然欲求;依据材料一“形成以陈亮、叶适为代表的浙东事功派的功利主义义利观”可知部分儒学家的提倡。‎ ‎(2)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二“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人们如果要具备和发挥美德,就必须拥有财富”可知提倡个人追求事业成功和物质幸福,财富是人们伦理道德的基础:从材料二“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得出财富是 国家的基础和根本。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发财……通过努力劳动获取财富有益于文明社会”结合所学可知进了资本主义的成长和社会转型;由材料二“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分析可知改变了传统的价值观;据所学,资产阶级热衷于追求财富进行殖民扩张活动得出推动了西欧海外扩张和掠夺;从材料二“金钱是国家的力量所在,赚钱应视为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分析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第三小问原因,由材料二“希望获得财富是人们从事一切事业的根本出发点”结合所学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可知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从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在财富观上出现重大变化”得出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人文主义日益成为主流价值观;由材料二“中世纪的伦理道德把守贫视为美德,把人们获取财富视为罪恶”分析可知教会守贫、禁欲主义日益受到质疑。‎ ‎41.【答案】‎ ‎(1)特点:多元开放。(2分)‎ 途径: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4分)‎ ‎(2)特点:传教士是文化交流主要媒介;双向交流;内容广泛;欧洲受益更大。(6分,任意三点)‎ ‎(3)理解:启蒙思想家借助或改造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某些理论,作为抨击教会、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4)看待: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日本盲目西化,学习西方庸俗化;缺乏民族自信,自我贬低以博取列强好感。(4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5)启示:积极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身;借鉴外来文明成果,要立足本国国情,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进步。(4分,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它是在汲取古代东方尤其是埃及和西亚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的特点形成的一种多元开放型文化”可知多元开放。第二小问途径,据材料一 ‎“远在爱琴文明时期,克里特就凭借其有利的地理位置成为地中海区域的商贸中心”“希腊开始大规模向海外殖民。它直接加强了希腊人与东方古国的联系”“在希波战争中,波斯军队充当了东方文化向希腊传播的主力”“到东方游历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可知途径有商贸、海外殖民、战争、游历。‎ ‎(2)据材料二“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传入西方近代知识和理念的同时,也把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介绍到西方去”可知传教士是文化交流主要媒介;双向交流;据材料二“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知识,以及造纸、印刷、农艺、饲养、医学、药物、数学、天文、造船、建筑乃至诸工百艺”可知内容广泛;据材料二“儒家典籍和随后传至欧洲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欧洲的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知欧洲受益更大。‎ ‎(3)据材料二“将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理想,作为无神论或自然神论的有力武器。直至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著名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还可以看到孔子思想的影响”可知启蒙思想家借助或改造中国儒家文化中的某些理论,作为抨击教会、反对封建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推动社会变革。‎ ‎(4)据材料三“政府经常在此举办一些欧式娱乐活动以取悦列强,从而掀起了席卷全国的欧化风潮”可知当时日本盲目西化,学习西方庸俗化;据材料三“为达到修约目的,急于取媚于外,以鹿鸣馆为主要舞台的欧化表演达到了夸张的地步”可知缺乏民族自信,自我贬低以博取列强好感。‎ ‎(5)结合古希腊文化东方话、中欧文化交流与启蒙学者学习儒家文化相关史实可知积极学习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身;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进步;结合日本西化中存在的问题可知借鉴外来文明成果,要立足本国国情,不能割裂自己的传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