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6.50 KB
  • 2021-08-25 发布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省淄博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检测高二历史试卷(2019年10月)‎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3.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5.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6.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8.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0.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1.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12.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3.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14.《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记载:“景公之时饥,晏子请为民发粟,公不许。当为路寝之台。晏子令吏重其赁(赁:工钱)……三年台成而民贩。”下列选项中,最类似晏子施政方略的是( )‎ A.商鞍变法之奖励农耕 B.伯利克里发放参政津贴 C.罗斯福举办公共工程 D.列宁实行固定粮食税 ‎1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 )‎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黄宗羲 ‎16.《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 ‎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 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7.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 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 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18、20世纪初,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国维所言“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 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 D.前人笔记与碑刻史料 ‎19.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残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 )‎ ‎ A.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制 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 ‎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工商皆本 ‎20.《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云:“《春秋》日:‘王正月’……何以谓之王正月?……王者受命而王,制此月以应变,故作科以奉天地,故谓之王正月也。”这反映了董仲舒( )‎ ‎ A.以高深学问注释儒家经典 B.拘泥于儒家经典细枝末节 ‎ C.以儒家经典作为思想武器 D.以天命思想改造儒家学说 ‎21.《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这一推断( )‎ 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 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 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 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 ‎22.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进行了长期的“德刑”之争和“礼法”之争,而最终在战国终世之际,法家的“刑法”思想占居了治国理念的主导地位。这一结果( )‎ A.顺应了当时政治形势的需要 B.促进了古代法律体系的成熟 ‎ C.反映了法治观念已深入人心 D.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趋激化 ‎23.秦统一后,设置博士官,吸收各国士人参加政府,建立了博士制度。“‎ 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续汉志》)。由此可知,该举措( )‎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旨在缓和与士人矛盾 ‎ C.促进了太学教育发展 D.有利于优化政治统治 ‎24.有学者说,汉赋多以宫室台榭、田猎、祭祀、乐等题材为主,这些题材无不与君主的举止进退有关,体现着“君德”“君威”。这表明汉赋( )‎ A.体现了仁政理念 B.宣扬了礼治思想 ‎ C.继承了楚辞艺术 D.蕴含了批判精神 ‎25.明代泰州学派的王艮指出,“身也者,天下万物之本”,并提出了“尊身”、“爱身”、“爱身如宝”的主张。这一主张( )‎ A.开启了古代人文精神先河 B.有利于人主体意识的觉醒 ‎ C.彻底批判了理学纲常思想 D.导致了“利己主义”的泛滥 ‎26.孟子认为“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而这一权利属于天,否定了由天子个人的意志决定帝位传承方式的观点。并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见,孟子主张( )‎ A.君权神授 B.以民为本 C.天命有常 D.天人感应 ‎27.公元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太学的兴办( )‎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28.图1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从中可以看出其命名的主要特点是( )‎ A.强调内外有别 B.注重风水迷信 ‎ C.侧重地理因素 D.彰显教化功能 ‎29.在朱熹等人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理学思想世俗化的趋势 B.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强化 D.读书重学风尚的形成 ‎30.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大臣议立新主,一致认为“(代王)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况以仁孝闯于天下”,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 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春秋战国与明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其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大传》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体现的时代精神。(6分) ‎ 材料二 以下是美国史学家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目录(节选) ‎ 第一章 ‎“近代中国”的概念 ‎ ‎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 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 第一章 传统制度的延续 1600---1800 第二章 清帝国的兴盛 第三章 政治和经济体制 3.1 政治结构 3.2经济制度 第四章 社会和思想状况 第五章 对外关系 ‎ (2)1600—1800年,作为传统制度的延续,中国社会内部却孕育着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加以概括。(4分) ‎ ‎32.(10分)社会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人才标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列有孝友传、忠义传、列女传、卓行传、死节传等等,其中记录的忠孝类、操守气节类的人才连篇累牍……几乎每一部正史都有比如《儒林传》、《文苑传》或《艺术传》、《文学传》、《道学传》等篇章,而且比重越来越大。初步统计结果表明。从《汉书》到《宋史》,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粗略统计,《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而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传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蔡伦乃是作为宦官而被列入《宦者列传》。 ——《中国古代人才观是如何演变的?》‎ ‎(1)据材料一,说明古代人才观的主要特点。(6分)‎ 材料二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已治人之实学……能诵数十篇而小变其文,即可以取功名,而钝者至白首而不得遇。老成之士,既以有用之岁月,消磨于场屋之中;而……得之者,又易视天下国家之事,以为人生之所以为功名者,惟此而已。故败坏天下之人才,而至于士不成士,官不成官,兵不成兵,将不成将。 ——顾炎武《日知录》‎ ‎(2)材料二中,顺炎武认为当时禁锢人才的因素是什么?材料体现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 (4分)‎ ‎33.(10分)英国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学者余秋雨也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居于世界最前列。然而由于宋代文明的刺激;欧洲文明向前发展了。宋代文明深深的影响了世界。 ——日本宋史学家宫崎市定 ‎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宋代文明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6分) ‎ 材料二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2)材料二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4分)?‎ ‎34.(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董仲舒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主张“德主而刑辅”。”董仲舒主张司法中以儒家经典为指导,经律相矛盾时不惜以经破律。“春秋决狱”的特点是“以经断狱”和“原心定罪”,在量刑时要着重考虑犯罪的动机。在董仲舒看来,社会上的君臣民等级制都是天意的体现。“三纲五常”是上天赋予人类必须服从的美德,否则就是犯罪,皇帝就可“代天刑罚”,皇帝既然是上天在人间的代理人,故“口含天宪”,言出即法。‎ ‎——摘编自李文兰《试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 材料二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的法学家。他认同自然法源于自然的观点,并指出由于自然法具有至上性,依照自然的强制力实现和高于一切人定法,因而普遍存在,永恒不变,西塞罗主张,一切人的平等是基于理性的平等,“尽管人与人在知识、财产和社会地位上存在差别,但是,他们都具有推测、阐述、综合和做结论的智慧,这是人类理性所公有的。”其次,他还认为法律应当具有权威性,法律的至高无上决定了它必须得到有效执行。‎ ‎——摘编自孙银龙等《论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和西塞罗的法治观念。(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法治观念共同的历史价值。(2分)‎ ‎2019—2020学年度 高二历史试卷(2019年10月)答案 一、选择题(一个2分,共60分)‎ ‎1-------5 C C D B C 6 ------10 C C D C B 11------1 5 C C B C B ‎ ‎16------20 B D C C D 21------25 D A D B B 26-----30 B A D A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10分)‎ ‎(1)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士阶层著书立说,积极人世,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同阶层、派别的代表人物对社会发展提山不同见解,相互辩驳、融合,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体现了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6分) ‎ ‎(2)因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掀起了一股反对封建专制、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社会思潮。 (4分) ‎ ‎32.(10分)‎ ‎(1)特点:重视德行、操守;重视人文型人才,轻视经济科技类人才;具有官本位趋向。(6分)‎ ‎(2)因素:以理学为标准的科举考试。(2分)‎ 思想:经世致用,学以致用。(2分)‎ ‎33、(10分)‎ ‎(1)内容: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 建立和发展新儒学——理学;宋词辉煌;北宋四大书法家,以行书名世。(4分,任意四点得4分) ‎ 影响:宋朝的科技成就传到欧洲,推动欧洲由封建文明向资本主义文明过渡,促进欧洲的近代化。(2分) ‎ ‎(2)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4分)‎ ‎34.(10分)‎ ‎(1)董仲舒:德主刑辅,以儒家经典为指导;法源于君(皇权至高无上),注重社会等级。(4分)‎ 西塞罗:自然法至上,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具有权威性。(4分)‎ ‎(2)价值: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