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6.50 KB
- 2021-08-25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2.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重点:(1)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
(2)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
(3)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困境的原因。
2.难点: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和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一、民国初期的兴办实业潮
1.原因
(1)内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④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了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2)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总体概况
①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
②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的速度和规模空前。
(2)具体部门
①纺织业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②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除扩大内销外,还大量出口。
③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显著发展。
④重工业有一定的增长。
3.特点
(1)地域分布: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工业结构:其发展主要是在轻工业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3)发展水平
①在一些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
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传统经济形式仍占绝对优势。
- 7 -
4.结果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加紧侵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二、国民党统治前期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和措施
①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②1935年实行“币制改革”,用“法币”代替银币,对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广大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2.表现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农工商业增长速度创历史最高纪录。
3.结果
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聚敛起巨额财富,加强对民族工业的控制。
[误区警示] 国民政府前期经济的发展并不健康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大力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但是不能理解为民族工业健康发展。在近代中国,由于民族工业资金少、技术力量弱,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所以近代中国的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三、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1.全民族抗战时期
(1)由于日军的经济掠夺和战争破坏,沦陷区民族工业受到毁灭性打击。
(2)大量内迁的民族工业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改变了民族工业的布局。
2.抗战胜利后
(1)原因
①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给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破坏。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美国几乎完全垄断了中国的资本市场。
④官僚资本的压迫是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又一个原因。
⑤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结果: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
[图解识记] 民族资本主义
- 7 -
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
知识精要
1.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2.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3.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民族企业遭受空前野蛮的洗劫和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下,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史料一] 由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为中国政府奖励工业最力之时代……此时中国之实力,如红日初升,前途希望正复无穷。
——陈真、姚洛合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1)史料一体现了推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什么因素?
[史料解读] 史料中“中国政府奖励工业”说明近代中国政府支持发展工商业的政策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提示】 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的政策,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为其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群众性的反帝斗争,“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社会思潮。
[史料二] 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
(2)史料二中“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哪些?
- 7 -
[史料解读] 史料表明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陷入困境。
【提示】 国民党发动内战,社会动荡;中美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利于美国经济侵略;四大家族依靠国家权力,扩张官僚资本;国民政府实行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税收政策。
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在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2)不利因素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主要因素)
②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等准备。
③后天畸形。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和政局的长期动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抵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 7 -
[当 堂 达 标·固 双 基]
1.1898年9月21日《中外日报》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A [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干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与材料时间信息“1898年”不符。]
2.下面是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统计表。表格内容反映出( )
【导学号:97372020】
江苏(含上海)
直隶(含京津)
浙江
广东
山东
福建
奉天
湖北
陕西
黑龙江
广西
甘肃
其他省区
13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民族工业规模小、企业少
C.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D.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
D [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表格内容是反映不同的地方所创办的工厂数量的差别较大,江苏、直隶、浙江、广东等地方明显的数量很多,而其他地方数量则很少,所以上述表格反映出民族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故选D项。]
3.据国民政府经济部1942年的统计,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占全部工厂总数的44%。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企业增长迅速
B.四川人办实业风气盛行
C.欧洲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D.抗战爆发,大量工厂内迁
D [题干时间为1942年,属于全民族抗战时期,民族资本发展受到破坏,故A项错误;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欧洲加大投资,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1942年”“国统区共有工厂3758家,其中四川一省即达1654家”信息可知,全民族抗战期间,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国大量的沿海工业随国民政府迁往西南地区,故D项正确。]
- 7 -
4.1920—1936年,中国关内各省进口的棉纱及棉制品由占进口净值的32.4%锐减为1.7%,钢铁、机械、交通器材由14.1%增长为25.2%。进口商品的前5位由棉货、棉纱、煤油、糖、烟草依次变为钢铁、机器工具、交通器材、化学产品、染料颜料。这主要反映了( )
A.国内市场的扩大 B.民族工业的发展
C.商品流向的变化 D.商业资本的发展
B [从材料中中国进口商品品种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对轻工业产品国外依赖减少,对重工业产品需求较大,这是民族工业发展带来的结果,所以选择B项。A项没有体现出这一变化的原因;C项只是浮于表面,没有具体阐述;D项与此无关。]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示意图
材料二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三 漫画《财神图》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材料二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材料三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 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时候快,有时候慢,也就是曲折发展的特点。材料二已经明确指出了“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这个特定的时间,即全面抗战爆发之前民族工业再一次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即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原因”既要强调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又要强调民族资本家的投资热情等因素。第(2)问,材料三的漫画一定要注意“内战”这样的关键字眼,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国家利益出卖给美国,
- 7 -
因为解放战争时期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的主要是美国一个国家。“一手遮天”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控制了当时整个中国的经济命脉。
【答案】 (1)特点:曲折发展。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族工业发展迅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发展状况: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2)解放战争时期。美国。“一手遮天”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
- 7 -
相关文档
- 【课堂新坐标】2016-2017 学年高中2021-08-257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2单元东西2021-08-25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55页
- 2020高中历史 专题7 近代西方民主2021-08-256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希腊和2021-08-2511页
- 2020版高中历史 第3单元 古代中国2021-08-256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七单元现2021-08-256页
-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2021-08-256页
- 2020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2021-08-2513页
- 2020_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内2021-08-256页